风俗的作文

时间:2023-04-25 08:21:55 风俗习惯作文 我要投稿

【精华】风俗的作文九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俗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风俗的作文九篇

风俗的作文 篇1

  那年冬天,我刚满十八岁,上高三。为了追逐自己的播音主持梦,我独自一个人到距家乡两千里远的泉城去参加播音主持艺术特长生考试。由于是头一次出远门,当我考完试去买回家的火车票时,只剩下站站票了。高三的课业很紧张,我耽误不起。所以,虽然是站票,我也买了。

  北国的街头,寒风刺骨。我的心,亦如这天气一般冰凉。二十几个小时的路程,我该如何站过去?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打转。

  一个人在候车室百无聊赖地等待,心里急得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我在心里盘算着如何才能度过这个难关,这时,一个长的眉清目秀的小伙坐到了我的对面,身旁还放着两个大尿素袋,里面鼓鼓的。我在心里有点瞧不起他,都什么年代了,还背尿素袋呢?

  他似乎试着要和我搭讪,可我没有过多的表情,继续着自己的思索。后来或许是因为等车时间太漫长的缘故吧,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从谈话中我得知,他没有上过大学,高中毕业就开始打工了,已有几年的工龄了。他这次是要从家乡济南去广州打工,袋里装的是他的被褥,还有换洗的衣裳。

  我告诉他,我要到衡阳转车,没有买到坐票,正为这事着急呢!他微微一笑,说;“没事,我有座儿,等会儿上车了你就坐我那儿吧。”

  我以为他只是开玩笑,并没有将它的话放在心上。二十几个小时的路程,有谁那么傻愿意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毫无瓜葛的陌生人坐?

  夜幕中的济南城华灯初上,万家灯火通明。在这温馨的时刻,我们也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上车后,他真的让我坐在他的座位上别动,而他自己,却跑到厕所旁边去站着。等我发现他站着的时候,他已经靠在厕所边上睡着了。

  我轻轻将他摇醒,说:“大哥,你怎么在这里站着呢?快去坐吧,你太辛苦了。”

  他用略带责备的口吻说:“不是让你坐着别动吗?你怎么跑这里来了呀?”

  他让我马上回去坐着,

  我不肯,坚持让他回去,他也不肯。我们就这样僵持了好几分钟,最后达成共识:现在他先回去坐着,等我累了时来换我。就这样,我们一直轮换着从济南坐到汉口,后来我找到座了。

  期间,我们也天南地北地聊天,聊北方的风俗,也谈南方的风景,甚是愉快。在他的`帮助下,我很顺利就到达了衡阳。下车前,我对他说:“大哥,谢谢你一路来的照顾,真的很感谢你!我要下车了,再见!”并将在济南买的一些零食留给了他。

  他也微笑着挥手和我道别,嘱咐我回家路上要注意安全。

  ……

  后来我才知道,我犯了个很大的错误:由于那天下车比较匆忙,我居然忘了问那大哥姓甚名啥,也不知道他的联系方式,这成了我人生中永远的遗憾。我只能在心里默默为他祝愿:好心的山东大哥,谢谢你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愿你旅途愉快,好人会有好梦!

  那年冬天的冰冻灾害虽然给南方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那年冬天的T179次列车上的那位山东大哥的行为却温暖了我一生。他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人与人之间并不是冷漠与自私的,人间有真爱!要相信爱,将爱传递下去……

风俗的作文 篇2

  满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让我们去走近它,了解它吧!

  满族,现有人口982。1余万人。满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其余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山东、福建等省区,一小部分散居于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大中城市。居住在农村的满族的人,其住房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院落围以矮墙,院内有影壁。住房一般为西、中、东三间,大门朝南。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莽势”、“空齐”是传统舞蹈,多在节庆的宴会上跳。舞时二人相对,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称为“莽势”;舞者歌唱时众人拍手以“空齐”二字相和,叫“空齐”。“清音子弟书”是八旗子弟于18世纪中期创作的一种只有唱词,没有说白,配合鼓板、三弦演唱的新鼓词,是满族的人民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

  满族的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的`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人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人服饰,风靡全球。

  最能代表满族饮食文化的莫过于“满汉全席”。这种宫廷佳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满族菜肴无论在选料、制作和吃法上都保持着满族特色,制作菜肴的山珍例如人参、鹿茸等大都还是来自满族的老家——“白山黑水”。此外,满族还有许多风味小吃和种类繁多的点心,“萨其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种。

  这就是满族,一个独特的民族,听了我的介绍后,你熟悉它了吗?

风俗的作文 篇3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因此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能防酷热和湿气。

  假如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因此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因此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风俗的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们神农架的风俗习惯和其他地方的风俗截然不同。就连婚礼上的风俗也非常讲究。一般的婚礼都是由红媒介绍,双方父母相中了对方的儿女,就把婚事定了下来。

  可是我们这可不是怎么简单。我们这的婚礼与他地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要纳八字。看男女双方属相冲不冲,合不合,相不相克。如果都符合的话,就可以论婚论嫁了。

  男方要送订婚礼物,女方要大摆宴席,请亲朋好友来吃喜酒。男方前去迎亲时要带上花轿,彩旗,万民伞,和金瓜钺斧前去迎亲。更能体现神农架婚礼的特色就是也用上了锣鼓。迎亲的路上,各种乐曲奏响的声音和人们的笑声融成了一片,犹如一首优雅的小曲,喜气洋洋的。

  我们这铺新床是很讲究的。必须请八字属相和的一对新人,儿女双全的人来铺。还要在床上放着各种东西:花生,枣子,鸡蛋等。每一种东西代表不同的意义。比如说:花生,代表生育儿女;枣子,代表早生贵子等等。当然,还有我们小孩子更喜欢得红包和喜糖啦。

  等到抢红包,喜糖等东西的时候,冲在最前们的就是我们小孩子。我们一窝蜂挤上新床,不过一会,新床上就一片狼藉,抢到东西的我们那会注意这些,转头便走人。不用说,婚礼结束后还要闹新房。

  神农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些风俗习惯正在逐渐改变或消失,但结婚纳八字这一风俗却依然繁盛。

风俗的作文 篇5

  逛花街,是广州市民过年的传统习俗。今年大年三十,我们吃完了团圆饭后,一家三口来到了越秀区的西湖路花市逛花街,体验一下热闹的过年气氛。

  走进花市,通往花市的大牌坊已经让人眼前一亮!两边牌坊有一对对联。顶上横写着”越秀西湖花市”几个醒目的大字,上面还挂着很多大红灯笼,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光芒透过灯笼罩着灯笼的红纱,射出昏暗的红色灯光,射到了地面上,成了不经意间的“投射灯”。 灯笼上面还有几条拱形光柱,光柱里面还有水在不停的流动呢!牌坊前面还有两只大大的幸福兔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

  走入牌坊内,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的西湖路花市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很快就融入到欢乐的人群中。我们看见路边有许多花档,鲜花鲜艳夺目,美丽极了,那里简直就是花的海洋,各式各样的鲜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你看,水仙花正含苞欲放;各色菊花仰着灿烂的笑脸;百合花在低头私语;一阵阵芳香味扑鼻而来,吸引了许多顾客来买花,花市除了鲜花外,还有许多盆桔,桃花和工艺品等,多么艳丽;多么魅力四射!周围许多人的手里都举着漂亮的风车。我也不落后呀,也赶快去买了一个大风车,风车的页片五颜六色的,可漂亮了!一阵风吹过,风车开始转动,发出“呼呼”的声音,寓言在新的一年里,它会给我们带来好运气的!

  不知不觉已经是一点多钟了,于是我们一家依依不舍地回家了,今夜花市中我所看见的鲜花令我难忘,我真高兴,因为逛花市既让我大开了眼界。我要把买回来的花布置在家里的客厅里,使它生机勃勃,多么有新年的气氛啊!

风俗的作文 篇6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能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能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能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能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能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因此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可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因此“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风俗的作文 篇7

  我生长在一个美丽的城市——太原,不知道你们来过没有?如果没有来过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太原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顺畅。如今已修建了广阔宏大的国际机场,能起降落大型的客机;建造了造型美观的立交桥,还修建了顺畅便捷的火车站,想来我们美丽的太原,交通非常便捷哟!

  享有锦绣龙城的太原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有许多名胜古迹。汾河像一条会唱歌的“银蛇”,发出淙淙的流水声,好像在伴奏呢!太原的晋祠也很美,有造型典雅大方的鱼沼飞梁、有惟妙惟肖、情态各异的圣母像、还有清澈见底的难老泉……来到我们美丽太原的游客一定会大饱眼福的。

  我们的.太原也很富饶,有位居全国第一的煤炭储量、有酸甜醇香的老陈醋、还有闻名中外、独具一格的面食美称。太原的特产说都说不完哩!

  这就是我美丽富饶家乡,有时间的话来转转吧! 我可以当大家的小导游呦!

风俗的作文 篇8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数不胜数,如引人入胜的京剧,独一无二的书法,还有激情四溢的赛龙舟......这些都会令许许多多中国儿女引以为荣,浮想联翩,勾起他们美好的回忆。而我,则痴迷于一种传统的习俗——舞狮。

  舞狮已盛行一千多年了,经久不衰。相传,舞狮本是西域习俗。狮子本是文殊部落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也成为一种庆祝形式。当然,我所痴迷的.是舞狮绝无仅有的外形及表演形式。 “铛铛、铛铛......”锣鼓声连绵不断,此起彼伏。

  这时,台上氤氲显得神秘兮兮的。三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出来了,眼睛里似乎冒着火光,要决一死战的样子。只见一只“狮子”摇头摆尾,昂首挺胸,给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感觉。另一只“狮子”则像猴子似的蹦蹦跳跳,时不时绕向其他“狮子”的背后,想发动先发制人的偷袭。还有一只“狮子”则身披一件赤红色的铠甲,优哉游哉地踱来踱去,不时抖抖长毛,似乎在等待大战来临。

  大战开始了,只见“狮子们”先动作娴熟地开始跨栏,以躲避敌人的攻击。接着,它们开始了危险的钻火圈表演。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大家雷鸣般的掌声。然后,“狮子们”便露出狰狞的一面,厮打在一起,似乎在为保卫自己的领地而背水一战......看着这一切,你仿佛就置身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嘭嘭嘭......”掌声越发热烈了! 这场舞狮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也来学习舞狮,为继承发扬这优美的中华传统文化尽一份力吧!

风俗的作文 篇9

  社火脸谱是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经历了多少个朝代之后,社火脸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为了拯救这一濒临失传的古老民间艺术,十几年来刘贵忠走遍了山西的社火之乡拜访民间艺人,收集散失在民间的珍贵的社火脸谱粉本,整理绘制出了100多种社火脸谱,创新和发展了葫芦脸谱,为这门几乎失传的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20xx年刚刚开始,记者走进了刘贵忠的工作室-怡雅轩,在不到30平米的画室,一个个色彩鲜艳的葫芦图腾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的,因而堪称是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它的图案内容多取自封神榜等民间传说中最具法力和正义人物的造型,其寓意就是镇寨、避邪、驱赶寂寞冷清,是原始先民们祈福求祥最直接的一种表现美好愿望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没有谁还记得用社火脸谱来庆贺来年的五谷丰登,社火脸谱也随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xx年,老刘和画友到临汾下乡采风,而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给了老刘意外的惊喜。锣戏让老刘无望的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为了把这门濒临失传的艺术挽救回来,为了让老百姓懂得社火脸谱,从工艺品的角度欣赏它、接受它,老刘将社火脸谱发展到葫芦上来刻画。

  在葫芦上绘制社火脸谱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细心和绘画功底,从第一道工序的勾线到填色要求都非常的严格和精细,老刘创造的葫芦社火脸谱以深厚扎实的画功,配以多层次的图案、粗犷的造型,浓烈的色彩,奇特的想象,既单纯又细腻,葫芦社火脸谱用自己独特的内涵无论从寓意还是造型都呈现了原始民间的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