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

时间:2023-05-21 10:09:28 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作文集锦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语文作文集锦6篇

语文作文 篇1

  (一)常规作文的修改内容

  1、讲究外在美:文面书写的修改

  首先,文面书写的基本要求是字体端正,笔画清晰,修改明确,卷面整洁。不能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涂改混乱,一片模糊。字体是否端正,文面是否整洁,也是一个人语文素质高低的反映之一。一个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一定要掌握好祖国的文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

  第二,文面书写还要讲究行款格式。对行款格式,要做到字体大小适中,笔画粗细合宜,字序行序恰到好处。横条纸张和方格纸张要求不一,这在书写时要注意。

  另外,标点不仅起到断句的作用,还有非常重要的语气作用,直接影响文章的思想表达。所以,对标点,要做到用法符合规定,形式书写标准,格式使用恰当。如:各种点号不能出现在一行开头;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后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格,不断开;接连号和间隔号占一个格,这四种符号书写时皆居行中;着重号、专名号和波浪式书名号标在字下。

  2、讲究内在美:立意、结构、语言的修改

  具体步骤方法如下:

  一看文章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把不切题的,与中心无关的内容、语句删去,与中心有关的材料不清楚的、不具体的要改写清楚、具体,遗漏的地方要补上。

  二看文章结构是否清楚。就是要看段落层次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过渡是否自然,前后是否照应等。如有不当、不足的地方应加以调整或改动,如有重复的`段落应删去。

  三看文章的语句是否流畅、生动,用词是否确切。文章语言要得体、简洁、生动,不通的,不足的要加以修正。

  (二)修改作文的几种常规方法

  1、认真检查,一丝不苟:内在美的检查就需要这样做。

  2、虚心求教,听取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总会有些偏爱,不想删改,总觉不舍。此时,将作品交给同学,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3、自吟自诵,不顺则改: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自我检查方法。在吟诵过程中发现不通畅、不好理解的地方,就是应该修改的。顺,则六;不顺,则删。

语文作文 篇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如学生想写又没有东西可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开始作文写什么呢?一般说来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已所干、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一)

  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我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二)

  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我在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休充实。

  (三)

  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四)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已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注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

  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或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老师日夜辛勘地工作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五)

  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

  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已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使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

  (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们要重视作文前的指导,极力反对那种作文前“无所作为”,而临到“写”时才唠叨什么命题、中心、选材、构思之类。

  (二)

  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三)

  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三、重视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

  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观察给习作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于教师而言,就要在习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很多时候教师在这一步骤上往往只停留在理论说教上,缺少实际的指导。

  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他们对生活的感知、理解和态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指导学生去细心观察和描摹生活,启发和激活学生的感官、经验和思路。对观察的指导不能单纯靠空洞的理论说教,离开具体的生活,教师的指导就没有着落。要把知道落到实处,应该有计划地积极开展课内科外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知道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生活,唯有生活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观察元素。中年段的学生要学会留心周围的事物,也就是说,他们的意识逐渐从关注自我,转换到关注周围,在关注范围扩大的同时,对本身已经存在事物的发现,会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交流、想表达。所以,开发这方面的观察资源,实在是提供给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

  观察是对周围世界事物和现象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察看、了解。写作的观察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观看”,它需要观察者仔细专注地察看对象的特征,并的对这些特征作出自己的分析、评判、选择、记忆,使之成为自己的第一手有价值的写作材料。

  正如福楼拜教导莫泊桑时所说:“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发现的东西,??为了要描写一堆篝火和平原上的一棵树木,我们要面对着这堆火和这棵树,一直到我们发现了它们和其他的树和其他的火不相同的特点的时候。”

  为了让观察与写作更好地结合,我在双休日安排学生帮助父母洗碗,并把过程详细地写下来。其实,这些家务,中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承担,或者也有很多的学生已经在做这样一件事,但是,平时是为了做家务而洗碗,这次是为了写作而洗碗,要求不一样,那么学生在对待洗碗的态度上也是不一样,在洗碗的过程中,他们关注的程度要比以往都集中,对每一个步骤的进行也要比以往更清晰。

  这种主动投入,正是观察的本质体现,当中有个学生为了把涮碗的动作写仔细,在写草稿时,边写,边拿着纸巾和一个碗在模拟涮碗。所以她能写下“我把碗放在滴有洗洁精的洗碗盘里,左手大拇指抓住碗边,其余四个手指扣住碗底,右手拿起洗碗布,沿着碗边开始转动,妈妈说,饭碗的边比较难洗,我就多转几圈,这时候,左手还要配合好,碗才能转起来。”如果不是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写作,在写作的时候观察,这些细节有怎能如此清楚呢?

  我曾布置学生写《我的妈妈》,很多学生不会作细致客观的观察,只会写“我的妈妈很慈祥”、“我的妈妈很勤劳”、“我的妈妈很关心我”之类空洞的句子,到底如何慈祥,如何勤劳,怎样关心我,写不出来。相反,同样写《我的妈妈》,有个学生则善于用心观察,从日常生活的细致处观察妈妈。

  他发现——“妈妈吃饭很奇怪:我喜欢吃肉,妈妈‘喜欢’吃菜;我专挑少骨多肉的鱼腩肉吃,妈妈专挑多骨的鱼头鱼尾吃;我吃菜专挑最嫩的芯部吃,妈妈专挑较老的吃??”他带着疑问继续进行分析思考,终于知道妈妈这样做是为了将好吃的留给其他人吃,并非饮食喜好与众不同。

  这个学生就因为善于用心捕捉“妈妈吃饭”这一虽不显眼却平凡见伟大的生活小节,将妈妈写活了。我以这个浅显例子启导学生,使学生更理解细致观察的重要性,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这样分析之后,让学生再观察一次然后写《我的妈妈》,要观察生活中的妈妈,写生活中的妈妈。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把平常的一些细节写了下来,令一些看到自己孩

  子习作的家长感动不已。

  五、注重平时积累,让学生为习作积累材料

  (一)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二)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六、重视仿写训练,以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人从儿童时应就有模仿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多种技能时,最初阶段都是借助模仿作为“阶梯”的。也可以说,儿童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可见,切实抓好小学中年级的.仿写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那应该怎样进行仿写训练呢?

  (一)仿写要求:

  通过模仿例句、例段、习作例文的表达方法或写作方法,使学生能说写一句完整话,一个片断,一篇简短的文章。通过试验,摸索中年级说写训练、序列、途径和方法。

  (二)仿写方法:

  仿写的形式有:“仿句式、仿片断、仿篇章,重点是仿篇章。不论是什么形式,都是捕捉模仿点后仿说仿写。1、仿句式。仿句式是仿写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课文中常见的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排比句、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等,这些都有是写作的基础。模仿句式的主要方法是:

  ①、弄清范句是什么类型句式及句式的结构组成;

  ②、弄清范句在文章的作用;

  ③、仿例句结构和作用说写一句话。

  2、仿片断。仿写片断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①、弄清该片断的大意;

  ②、找出片断的特点(不同的片断有不同的特点,仿写时要弄清片断内部的结构及其表达方式。

  3、、仿篇章。仿篇章是仿写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仿写篇章主要是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作顺序和主要的写作特点。

  ①模仿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根据客观事物的连接顺序,按方法进行观察的,一般是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由中间到两边等。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如习作《蓖麻》,要求仿照《喇叭花》一课的观察方法,写蓖麻的生长情况,其观察顺序是种子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②模仿写作顺序。

  写作顺序是作者思路展开的步骤,仿写时首先弄清范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③模仿主要写作特点。在仿写篇章中除了仿写文章的顺序外,还要模仿范文的主要写作特点。

  (三)仿写步骤:

  仿写一般分四个步骤:学习范例——点拨提示——进行仿写——评讲。1、学习范例。仿写学习范例的要求是:理解文章的脉络,找出模仿之处,使学生作文时有个榜样。2、点拨提示:有了范文,学生不一定能抓住要领,这时,老师

  要作“例文简析”,对范文作画龙点睛式的分析,对学生仿写作一切中要领的提示,以便学生更准确地捕捉模仿点。3、进行模写:在仿写过程中,写是关键的一环。如何抓好写这一环呢?

  ①、要列出简单的写作提纲(写作顺序)。如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开头写什么,中间写什么,结尾写什么,并注明评写和略写。

  ②、仿中有写,以写为主。

  ③、检查辅导。学生在写初稿时,老师要检查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评讲。仿写的评讲着重抓好三种类型:

  ①、有代表性的典型。评讲是为了总结写作经验,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因此评讲要有代表性。

  ②、针对性的典型。仿写虽然有“模”可仿,但学生的基础不一,习作中未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讲评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出让学生议论、修改。

  ③、创作性的类型。有的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较强,作文时,不是模仿范文的模式,而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心裁的文章。对于这一典型老师要大力地表扬和鼓励。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一定会改变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长期在真实的活动中练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还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积累,养成学生说实话,诉真情的朴实文风。让生活的真实,表达的真实带领学生走向习作的春天。

语文作文 篇3

  人们都说:“看电视看得多对眼睛有害。”我并没理睬人们的看法,反而是兴致勃勃,越看越上瘾,虽说电视看得越多越容易近视,但我豁出去了,因为其中的乐趣无穷无尽,令我回味无穷。

  在影视上有古装剧场,其中有现代仍用的名言警句,或是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流传至今,让我能活学活用,可以用在作文上,并能使作文水平大大提高。教育台可说是最好的节目,这些节目能让我学到一些文史知识,让我乐在其中。

  古装剧场上,我学到了“爱屋及乌”这一成语。《尚书大传?大战篇》所说的:“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明白了它主要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除这词外,还有什么“津津有味”、“春去秋来”等一系列词语。又如“三思而后行”是反复考虑再作出行动的意思。再如“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还有“雷声大,雨点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些言语都可用到我的'某篇作文上,让人津津乐道,以为妙极。

  在教育影视中也可为你讲述寓言故事,如“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战国策?燕策》)。比喻双方相争持,却让第三者得利;“叶公好龙”(《新序?杂事》)。比喻说是爱好某种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还有“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白兔与月亮”、“落难的王子”……这些寓言的寓意深刻,有助于人们的思想行为不至于消极,也不至于误入歧途。

  其实,还有许多数字词语,如“三心二意”、“四舍五入”、“一举两得”……都有大有用途;一些动物词语深入浅出让你很快就能活学活用,如“千军万马”、“画龙点睛”……

  影视剧上还有人们常说的祝福语,有挂在屋门两旁的对联儿,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总之,生活处处有语文,在影视上会让你学到无穷无尽的语文知识,信不信由你,赶快行动起来投入到丰富多采的影视世界中去吧!

语文作文 篇4

  书桌上放着好多书籍,有数学,有英语有科学……。这时候语文书自己打开了,传来了激烈的争辩声。图片先开口说话了:“我的作用最大,没有了我读者们就不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美丽的风景和清晰易懂的图片!”

  “哼”!标点符号不服气,“没了我文章就像一条干巴巴的炒长面条,所以我的用途才是最大的。”

  “还有我。”文字说,如果没有了我,读者们就看不懂文章里写了什么,而且不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所以我的作用才是最大的!”羞答答的.文字突然自豪起来。

  他们争辩了好久,还是没有得出结论。这时语文书姐姐用她那细细的嗓门说道:“你们都很重要,少一个我们的文章就没有这样美妙。所以你们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他们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小朋友,你听了语文书里的争吵,心里想的是啥能不能让我知道呢!

语文作文 篇5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语文的孩子不会变坏。我喜欢语文,一直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爱语文,因为我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而且我语文成绩差,一到上语文课我就想睡觉。直到四年级,一位语文老改变了我,她鼓励我们要积极回答问题,正好我似乎生来就是个爱回答问题、爱表现的孩子。在她的语文课上,我总能围绕课文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连老师也常常被我“难住”。老师经常鼓励我,于是,我越发地喜欢上了语文。

  通过学习语文,我还认识了古今中外的名人。有博学多才的孔子,有珍惜时间的鲁迅,还有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彭德怀……而且,我从这些人物身上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孔子告诉我人要做一个像水一样的真君子;鲁迅告诫我要时时早、事事早;彭德怀则让我明白了爱别人胜过爱自己是怎么一回事……

  渐渐地,我更加喜爱阅读。每天,我总是会“忙里偷闲”挤出时间看各种书籍。《爱的教育》陶冶了我的'情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磨练了我意志;《童年》让我懂得去品味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鲁滨逊漂流记》留给我无限遐想……

  现在,我对语文这门课程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学语文仿佛是“玩”一场“游戏”,它让我在紧张之余得到放松;语文也似乎是一面镜子,在它的照映中,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爱语文,在它的陶冶下,我自信,我优秀。

  我爱语文,它教我如何去欣赏人间的真善美、判断人间的假恶丑。

语文作文 篇6

  古希腊大力士西西弗因惹恼诸神,被罚以一项苦役,将一块巨石从山下推到山上,但由于诅咒的力量及巨石本身的重量,巨石抵达山顶的刹那,就会自动滚到山底。他只能赶下山,在次向上推,周而复始,没有尽头。这就是她的命运,有一天,西西弗在搬运巨石的途中忽然觉得自己搬运石头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美,他专注的注释自己全力以赴的'每一刻,感觉具有独一无二的尊贵感。这是,所有的劳苦,疲倦,绝望忽然消失了,他开始全身心的享受这种美感,不再抱怨,奇迹发生了,诅咒竟在那一刹那解除,巨石不再滚下,西西弗获得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