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的作文

时间:2023-05-26 10:15:03 作文 我要投稿

【必备】珍惜的作文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珍惜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珍惜的作文三篇

珍惜的作文 篇1

  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趁未来还属于你的时候,抓住他,不要专心懊悔早已过去的事来糟蹋自己,而要在目前所能做到的事情上努力。

  如果人生要分为3个阶段,也不过就是昨天,今天,明天。昨天是过去,过去属于死神。也许你的过去是灿烂辉煌的,总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去回忆。也许你的过去是曲折坎坷的,有很多伤心的往事,后悔的抉择。但这一切都向水一样流走了,我们没有时光倒流机,所以过去的每一天都永远是过去。

  今天是现在,我们都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充满生机。现在对于我门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学习,学做人,每一天都要过得充实,有意义。不要白白浪费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学会珍惜。现在,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要在目前所能作到的事上努力。

  明天是未来。也许未来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因为生活是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惊涛骇浪。但未来是属于自己的,我门要自己把握自己的'未来,只有现在努力,未来才会美好。

  回忆昨天,探寻今天,展示明天。莫让青春虚度在昨天的欢笑哭泣中,莫把希望寄托于明天的幻梦中,勇敢的去面对并非尽如人意的现实,珍惜走过的每一步吧!

珍惜的作文 篇2

  父亲在老家算是半拉木匠,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父亲师出无门,所有木工活儿的手艺皆属自学成才。而让我曾一度颇为不解的是,父亲虽不以此为业,但却颇喜欢置办工具,锛凿斧锯,样样俱全。如此一来,倒是大大方便了四邻八舍的乡亲们。谁家要是锯块木头、安个锄把啥的,便会来我们家借。每每父亲不但笑脸相迎,而且一旦遇到有点技术含量的活儿对方却是一窍不通的主儿,还会连人带工具一块被“借”走。

  每次被帮的那人,都会很感激地说着客套话:真不好意思,又给你添麻烦了。

  “不麻烦,一顺手的事儿。”父亲爽朗地笑着,随后便大步流星地跟着人家走了。

  因为有时候恰巧赶上吃饭,或者自己手头也正有活儿在忙,父亲却二话不说,立马就走,所以母亲难免会唠叨两句。父亲并不急,还很耐心地对母亲说:“这样做原因有二,一是举手之劳给人帮帮忙,其次便是对咱这些工具的一种保护。另外,咱不要怕麻烦,人家之所以肯来麻烦你,那就说明人家觉得你这人还行。不就是搭会儿功夫的事儿吗,再说你那工具闲着也是闲着,长期不用,弄不好还会生锈呢。”

  母亲虽然尚有余怨,但却不再唠叨。而让母亲以及我们全家人都彻底折服的是在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盖房时的“盛况”。那也是我记事以来我们家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兴土木。

  修房盖屋和婚丧嫁娶乃乡下人的两件头等大事。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还没有什么包工头和建筑队啥的,所以谁家建房盖屋都是靠乡亲们义务来帮忙,东家只需尽其所能地管管饭就可。记得那年村里同时盖屋的有两家,一是我们家,还有一家就是村西头的奎爷。奎爷当时在镇上的供销社工作,整天大背头梳得铮亮,走路老爱仰着头背着手,很有派的样子。大概是总觉得自己无求于这些穷乡亲吧,反正他只要一进家,就马上大门紧闭,跟村里人鲜有来往。

  奎爷不但走南闯北见过大世面,而且还是我们村的首富,所以一不小心跟他家赶在一块盖屋,母亲甚是发愁。因为同样是帮忙,人家奎爷家喊出的伙食是猪肉白菜炖豆腐加净面的大白馒头,而且还有好酒好烟好茶叶随便享用。而我们家的条件却只能是玉米面的.窝头加不见丁点儿荤腥的菠菜汤。烟酒倒也备了,不过只能是旱烟和廉价的散装白酒。

  可是,出乎母亲预料的是,那天一大早乡亲们就好像相互约好了似的,呼啦啦地涌进了我们家的院子,有的怀里还抱着两棵白菜,或者几棵大葱,一把香菜。大家连水都没喝一口,就开始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而听他们议论说,那天西头的奎爷家却只有两三个人过去,而且还都是他自家的族亲。

  也正是这件事情之后,父亲的形象在我们全家人的面前,一下子就高大起来。变化最大的当属母亲,再遇父亲连人带工具一块被“借”走的事情时,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还会笑脸相送。

  后来,我参军离开家乡,然后又转业到了现在居住的这个城市。受父亲影响,平日里不管是对同楼而居的邻居,还是同舟共济的同事,抑或素昧平生的路人,只要有求于我,我都尽力为之,能力所及的事儿自不必说,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也会实言相告。尤其那些老家來的亲戚或者发小、同学和战友,只要找到我,我都会热情款待,最起码让他们在异乡多多少少也能体会到一丝举目有亲的温暖。

  一个人在世间行走,其实就是生活在相互的麻烦之中,在麻烦之中解决事情,在事情之中化解麻烦,继而在麻烦与被麻烦中加深感情,体现价值,这就是生活。

珍惜的作文 篇3

  上课的铃声响了,只见张老师手中拿了一叠纸和一个订书器走了进来,我暗自纳闷:这堂课是要干什么?考试?填表?发回执?都有可能,可是那个订书器又有什么用呢?这时,张老师先出示那些纸来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不是没有用的纸吗?”我心里想。张老师又拿出了一个本子,“这不是用那些没有用的纸订成的吗?”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堂课我们要和张老师讨论废纸该去哪里的话题,大多数同学认为废纸应该在垃圾桶里。这时,张老师突然请了一位同学到办公室看看他的办公桌下面有什么东西。很快,那位同学回来了,她说;“桌子底下有差不多半人高的废纸!”张老师顺手把一小叠纸订成一个本子,送给了那位同学。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齐齐地望着她。这个时候,张老师看出了同学们的心思,微笑着问大家:“你们想不想要?”“想!”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张老师请了三位男生去把那“半人高”的废纸搬到教室来,我们很期待早点拿到自己的本子。等他们把废纸搬上来时,我们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哇”了一声,之所以大家表示惊奇,是因为他们每人抱着将近三十厘米厚的纸。然后我们就开始一组一组地领纸,看着前面领到纸的同学那么开心,我真希望下一个领纸的人就是我。终于轮到我了,我领到的'是A4大小的数学考卷和字帖,打算用它们当练字的草稿纸来用。

  最后张老师还讲了国外学生课本反复利用的故事。如:六年级同学用完的课本传给五年级同学,五年级同学用完课本以后传给四年级同学……不仅是课本,连课桌也这样,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我觉得像张老师这种反复利用废纸的做法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也要像张老师学习!放学后回到家,我找出了原本要当垃圾扔掉的旅游门票和地铁票,把它们整理好,当作书签来使用。原来,我也可以做到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