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习俗作文

时间:2023-06-09 13:58:17 作文 我要投稿

精选端午的习俗作文合集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的习俗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端午的习俗作文合集7篇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1

  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说到端午节,也就想到了屈原,据说,屈原是在农历五月初五受冤,抱着石头投进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老百姓为了不让屈原被鱼儿吃掉,家家做粽子,把粽子投进罗江中。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它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成都,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粽、火腿粽、赤豆粽……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

  包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外婆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儿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五花肉等,煮熟。然后在外婆的一番灵巧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据说,端午节还有赛龙舟的风俗,虽然在我们龙泉没有,但是在乐山每年的端午节都要举行赛龙舟比赛。之间江面上各式各样的彩龙在江面游弋,他们齐头并进,欲争群龙之首,健儿们在舟上奋力划桨,真是热闹非凡、喜气洋洋。

  端午节——这是一个趣味十足、让人喜庆的日子,更是一个记载着中国悠久历史与文化,值得我们牢记的节日。

  端午节那天中午,我们刚吃完粽子,爸爸就领着我去澄海看赛龙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端午节是有哪些传统习俗?

  爸爸笑眯眯地告诉我:"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很为国家着想,苦劝楚王要治理好国家和与邻国相好,但楚王不听,他十分忧愤投江自尽。楚国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清正的大夫,于是用竹叶将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尸身。渐渐地,吃粽子就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听完爸爸的一席话,我茅塞顿开。

  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只见通往江岸的条条道路,人们潮水般地涌向江边。这时,时针指向二点正,"蹦"一声枪响,十八条龙船从上游鱼贯而下。顿时,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谱成一曲雄壮的交响乐。"加油,加油……"竞赛到了紧要关头,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黄队加油,黄队加油……"的呐喊声。原来是黄队有点落后了,它的啦啦队在为它鼓气。黄队的鼓点更紧了,哨声更急了,黄船迎着浪花拼命地向前冲。最后,黄船得了冠军。

  船队的团结奋斗精神鼓舞了广大观众,岸边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哇,赛龙舟真刺激,这又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今天,我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开心又有收获。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2

  五月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在这个艾叶飘香的时节悄然来临。

  清晨,刚睁开朦胧的睡眼,就隐约听到餐厅里传来家人谈话的声音。母亲把早餐端到桌子上,问道:“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我知道。”妹妹略带自豪地说:“是为了纪念屈!”母亲笑道,说:“恩。”说着便剥了一个大大的粽子给妹妹。妹妹欣喜地接过去,高兴的吃起来,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

  连小孩子都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忧国忧民、气节如钢的诗人!家乡的端午,记忆中,很多风俗都和外地一样,然而也是因为端午有着它独特的习俗,才会使人难以忘怀。

  粽子

  吃粽子的端午节来临了,虽然没有春节那喜庆的氛围,没有元宵节的热闹非凡,但有的是一份欣喜与淡淡的思念。自然,端午节少不了吃粽子。母亲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了,将清香的粽叶浸泡在水中,糯米也浸泡在水中,另外再预备一些花生、红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最常见的形状就是“宝塔式”的粽子,尖尖的顶,底部呈三角形,还有“方棕式”的粽子,四个角,样式较小巧玲珑。解开绳子,轻轻拨开粽叶,一股糯米的香味儿扑鼻而来。还有的粽子里面夹杂着花生、红豆、绿豆,更有蜜枣夹杂在中间,吃起来,一样是很香、很甜的。

  艾叶、香袋

  记忆中,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以外,还要在家里摆放艾草,早市上,到处都有卖艾草的,每有行人路过于此,便都会停留下来,买上几束回去,艾草还有可驱除蚊虫的作用呢。行走在街道上,满眼都是买香袋的。那货架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香袋,有的一绺红,有的'都是黄色的,样式也应有尽有,有香包式的、有锁形式的,都代表了吉祥与祝福。大都孩子的手腕上,会系上几条彩色的绳子,那是用五色的彩绳编制的绳子,样式齐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特有的民俗,有着深厚的文化魅力,我们应当传承与弘扬节日民俗。艾叶飘香,香满堂,家乡的节日永远都是那么亲切与和谐,使人难以忘怀!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3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成立的。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在很久以前楚国人因为舍不得屈原投江而死去,所以有很多人划船去赶救他,他们都争先恐后,但是追到了洞庭湖屈原就不见了踪影,之后的`每年5月5日他们就会划龙舟,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水中的鱼,以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到现在赛龙舟的习俗还是有,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都会赛龙舟。

  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中国人民,在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看由来已经很久了,而且花样也非常多,在古时候,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且不让屈原被雨吃掉,所以,人们每当那个时候都会在水中扔下粽子,这样鱼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而是去吃那些粽子了。端午节的时候,还有小孩子佩香囊的。

  端午节的习俗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各种各样的习俗都有。

  但最终,这些习俗大多都是来纪念屈原的。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4

  农历五月初五谓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原汉人南徙开发八闽,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糅合成八闽传统的端午趣俗。

  端午节“出生”在中国,习俗由来与传说甚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广泛深入人心。但总体而言,福建和台湾的端午节庆同出一源,民间沿袭习俗亦大致相若,足见台海两岸人民一脉相承、鱼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区端午节庆更具独特的风格。明清以来,每逢五月初五都会出现“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盛况。两地人民身披节日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镇蚶江和台湾彰化县和美镇镇平里联袂举办“海峡龙舟竞渡邀请赛”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海峡情”民俗画卷,令海峡两岸同胞流连忘返,期待着“三通”实现日,神龙飞架两岸来。

  福建和台湾各地,民间在过端午节时,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同时在自家门楣间插上艾叶、菖蒲,兼插禾稗茎以及榕树枝,象征老而弥坚。台湾民众采艾插榕的习俗,实际上也是一种思念乡里故土的寄托。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5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五节必不可少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为什么会有端五节。有个传说是为了记念屈原。“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午”也就渐渐的.变成了现有的“端午”。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6

  赛龙舟: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国。

端午的习俗作文 篇7

  一年里,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见奶奶在外面忙真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奶奶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想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流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爷爷把饭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来一个瓶子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个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可以避邪了,辣算什么。

  端午节过去了,但它留给我许多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