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27 12:39:3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我结合教材创设“分饼”的情景活动分成两个成次进行展开教学。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在这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这分数能正确读写,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这节课我先以猪八戒分饼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我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与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两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氛围都比较强。在小组汇报阶段,大家积极发言。“金星组”还汇报了两种和书上不一样的办法:一个是徒弟三人孝顺师傅,每人把一块饼的1/4敬给师傅,那么唐僧得到3个1/4是3/4,徒弟每人剩下3/4,四人分得的饼相同。(可惜,当时时间太紧,我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弄明1个3/4与3个1/4是相同的,只是单位1不同,一个是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拿其中的3份;一个是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4,即单位1不同,一个单位1为一个饼,一个单位1为3个饼。)另一个是:先把三张饼平均12份,每人拿9份,就是9/12,这点为以后的约分打下了基础。

  反思这一节课,小组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得益于课前的`结构化预习,平时的培养,和本节课的安排,孩子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创意与个性,小组活动动而不闹秩序井然,这是与上几节公开课相比最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汇报交流的时间拉得过长,冲淡了练习的时间,使得安排的训练题没能完成。今后还要在时间安排上多动脑,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 篇2

  《分饼》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在讲这节课之前,本来以为是很简单的一节课,学生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也一定会很容易,唯一的难点是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我想只要借助实物圆形图片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就会理解了,但当我讲完这节课后,才发现我的想法太简单了,我把学生想象成理想化的学生了,这部分知识虽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还很困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一、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由于我在教学时,疏忽了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演示说明的时候,叫的学生少,如果能多叫几名同学演示说明,再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我想这部分学生在理解这一难点时,就会比较容易了。

  二、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应分多少张饼?学生借助圆形纸片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分割,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才发现有的同学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分,圆纸片拿在手上束手无策,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同学分;小组的同学分完后,演示汇报时,有很多同学都知道怎么分,但说的不是很明白。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特点。

  三、小组的全员参与不够。在小组合作进行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时,有的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但有的小组有个别同学孤立,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我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如果能让小组长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小组合作的`效果就会更好了。

  四、在教学设计环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罗嗦,练习的时间就相对缩短了。在操作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两次动手操作,都是分饼问题,分饼的目的是让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分了两次,但还是有的同学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如果只让学生分一次,把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时间延长一些,汇报演示时让每个类型的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我想这样教师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在学生汇报展示的时候给予指导,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以上几方面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思考,也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相信自己以后在这几方面会做得更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 篇3

  《分饼》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三种类型: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新课开始,我按教材的编排,创设了猪八戒分饼的故事情境。我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经过一个村庄时,唐僧让猪八戒为大家化些斋饭。猪八戒一共化了四张饼,因其嘴馋,在路上偷吃了一张,只剩下三张。请同学帮助猪八戒为唐僧师徒四人分一分饼”。

  我的话刚说完,就有同学举手回答。只是他说的不是怎样帮助猪八戒分饼,而是觉得此时猪八戒不应该再吃剩下的三张饼,剩下的三张饼应该分给其他三个人一人一张。

  听了他的回答,我没有评论。从生活实际来说,这样的认识和观点是有价值的,但显然这样的认识与本课时的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有冲突的。

  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认识呢?我想原因出在我的情境创设上。我在创设猪八戒分饼这个情境时,给学生留下了发挥自己价值观的空间,导致情境创设所预期的认知冲突,被学生不同的个人价值观所影响。让学生对新知探究的注意力不同程度的发生了转移。这或许是因为我在创设情境时,将情境的故事情节安排的过于复杂了。

  出现这样预想不到的事情,我立马做出意识判断,采取了补救措施,以挽回情境创设上的不足。

  于是,我说:“贪吃是猪八戒的本性,虽然我们做人不能像猪八戒那样,但猪八戒今天的这个忙我们还是要帮的”。

  这时,学生的思维又被我引回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上。有的`学生开始用笔在画,在分。我知道,情境创设所期望的认识冲突,此时已经顺利实现。

  很快学生想出好几种分饼的方法,他们分别汇报,我则将其书写在黑板上。在说完两种分法后,我问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观点。这时张亚辉举起手,我发现后,示意他站起来说一说。他说:三张饼,每张平均分成四份,就一共分成了十二份,每一个人就吃了其中的十二分之三,大家一听,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

  之前,大家的分法是:三张饼,每张平均分成四份,每个人都吃了一张饼的四分之一,一共吃了三个四分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三。

  显然,张亚辉的分数与之前大家的分数是不一样的,那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同的两个分数呢?

  其实,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这两个分数的总体,也就是单位一是不同的,一个是把一张饼看成整体,一个是把三张饼看成整体。虽然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可学生们知道吗?

  思考后我知道,其实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前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中,学生知道了两个不同的总体,即使它们取相同的几分之几,结果也是不同的。

  正是学生有这样的已有经验,才会出现分出的饼有四分之三和十二分之三的两种不同结果。也正是学生有这样的经验,我开始让学生讨论:四分之三和十二分之三的总体分别是谁?

  开始学生有点不了解,渐渐地他们明白,四分之三表示每个人吃了一张饼的四分之三。而十二分之三表示每个人吃了三张饼的十二分之三(也就三张饼的四分之一)。

  在这个地方出现这样的情况使我本来的教学安排出现了无法完成的局面,于是我不得不把本课时的教学任务用两节课来完成了。

  为何会出现一节课无法完成本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我的理解是:其一,学生在理解分饼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总体,用不同分数来表示的情况。搞清这些问题花了不少教学时间。其二,让学生理解一张饼的四分之三比较容易,但让他们理解一张饼的四分之四、四分之五,就有些困难了。换言之,学生对真分数有知识基础,而对于假分数和带分数则没有经验。让学生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现实意义也花了不少时间。正是由于以上两点,让我设计的本应该一课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得不用两课时来解决。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 篇4

  《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反思本课教学,有三点启示:

  其一,研究要有物。在选择可供研究的内容时,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尽量选择直观、形象的材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避免使学生空想纯理论的东西,研究无物,言之无物。因此,我让学生在分饼的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3张饼怎样分给4个人呢?由此产生学习的欲望。

  其二,要有实践空间。一幅好的水墨画,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同理,在研究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高于实践,但最终仍将为实践所检验。再直观、形象的材料也只是材料,并不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解决而后迁移的目的`才终将达成。

  其三,研究要有分工。小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若一个孩子负责一项研究的全过程,似乎勉为其难。若教师能及时组织学生分组后再分工合作,则集众人之力可大成研究易成,团队精神易存!

  疑惑之处研究中分组的方式,是按座位分组,按兴趣、爱好分组,还是按学习能力强弱搭配分组?这几种分组方式各有优缺点,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其中任一种分组方式,长期下去,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心理的形成有无不良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节课中真分数、假分数的定义是一种模糊的定义。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从特征上来把握着两种分数的特征,就需要进行辨析和概括、补充着两种分数的大小和1比大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的课,要花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假分数的含义极其带分数的含义。特别要花时间的是假分数的分母到底怎样理解和确定。如果以上的工作作好了,再进行二者之间的转化就不是很困难的事了。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 篇5

  《分饼》是本单元《分数》的第二课时,其实也就是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学习。教材创设了猪八戒分饼的情境活动,结合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的情境能引发孩子的探究欲望。由于孩子们都非常了解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对于其中的四个人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就直接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展开教学。创设了猪八戒化缘得来了三张饼,可如何平均分给师徒四人呢,他犯难了,聪明的你能不能帮帮猪八戒的忙呢?这样孩子们在上课一开始就积极投入到如何帮猪八戒分饼的新知探究中来。

  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获取新知。“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充分借助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去折一折、画一画,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而后请学生发言并演示怎么平均分成四份,结果惊喜的发现学生的分法多种多样:有一个一个去分,每个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了3个;有先分两个饼,每41人得到半个,再把第三个平均分成4份,这样每人也得到四分之三张饼;有3张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是3个张饼。41接着在引入“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又该怎么分时,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几种很好的分饼方法。

  三、注意让学生自已总结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在得到分数、413491444394和2的后,我要学生说出一些类似的分数,再说出一些类似和2的分数,而后请学生观察这3种分数的特点,让学生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一类“分子比分母小”,一类“分子比分母大”,一类由整数和分数组成。在此基础上再总结并出示真分数和假分数和带分数这三个名称,我及时补充介绍有时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相等的,而带分数只能带真分数,不能带假分数。因此学生对于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有了非常清晰的理解。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为了更好的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我在新知探究后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如请男同学代表真分数,女同学代表假分数,我说一个分数,如果是真分数,男同学站起来,如是假分数女同学站起来;请同桌合作,一人说分数一人判断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四个小组比赛:各派一名代表上台“写出几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写出几个分子是7的假分数”看哪一个小组的代表正确写出来就能为该小组加分;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阴影部分等等活动。因此学生的完成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由于本节课课堂学生学得主动,对今天的知识掌握得不错,所以今天的作业准确率明显比以前高了,让我感到非常的轻松和喜悦。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 篇6

  反思《分饼》一课的教学,有三点启示和三点不足,启示是:

  (1)当要求每个学生写出3个带分数时,有一个学生报了一个:4又3/2,出现了问题。我能及时利用这个素材,指导学生观察前面的几个带分数,了解到带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从而查出4又3/2错在分数部分。

  (2)创设故事情境要很好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为其服务的,别本末倒置。

  (3)要有实践空间。在经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

  不足之处:

  (1)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2)在解决课本第3题时,要分步骤地教会学生确定整数部分、分母、分子,让学生在填空的同时,知其所以然。

  (3)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语言描述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严密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 篇7

  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三点启示和三点不足。

  启示是:

  (1)当要求每个学生写出3个带分数时,有一个学生报了一个:4又3/2,出现了问题。我能及时利用这个素材,指导学生观察前面的几个带分数,了解到带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从而查出4又3/2错在分数部分。

  (2)创设故事情境要很好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能力是根本。再好的故事,也只是为其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

  (3)要有实践空间。在经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

  不足之处:

  (1)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2)在解决课本习第3题时,要分步骤地教会学生确定整数部分、分母、分子,让学生在填空的同时,知其所以然。

  (3)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语言描述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严密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饼》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饼》数学教案02-12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4-17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05

大班数学教案:分饼04-02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4-14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4-10

小学数学的教学反思04-18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10-21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