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的论文

时间:2021-10-07 18:27:2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 教学 智能 竞赛 教学模式

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的论文

  论文内容摘要: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设施与师资队伍的现状,构建了“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体能、不同技能与知识结构的学生的成才需求,并将其培养成为寓知识、道德、智能、体能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体育界人士对体育教学模式展开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但大多都是以应用型的本科教学为基础而进行的研究,针对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的研究则少之又少,这就使得目前高职高专的体育教学工作,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年制的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之一,要想提高办学效益,就必须根据本校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环境与师资力量,创立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地区性特点的、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我们根据自身多年来一线的教学与管理经验,不断地积极探索,构建了“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通过十多年的实施与应用,得到充分验证,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以此推广,试图为我国高职高专二年制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是以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的要求,广泛阅读了教育学、体育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模式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著作、书籍和大量的参考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同时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体育界——中国体育学术网等网站系统查阅了相关方向的文献100余篇,全面了解了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以及研究方法,为本研究的论证和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2.专家访谈法。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多位教学论、体育教学课程论、教育学专家和部分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课程的六位教授和专家,就课题研究的观点、研究方法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了他们的部分意见和建议。

  3.问卷调查法。经过前期的研究,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就本研究相关问题对内蒙古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260名学生进行调查,旨在客观分析该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共发放问卷260份,收回237份,有效问卷237份,回收率是91.9%,有效率为100%。

  (1)问卷效度检验。本问卷内容围绕教学、管理、科研、课程、考核等5个维度进行编制,初步拟定4o个题目。为了核实问卷内容是否符合所要研究内容的准确程度,作者分别请6位长期从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对问卷了进行分析,以帮助做出对测验题目和原定内容范围的符合性判断。不同的专家对本问卷的题目内容进行了基本判断,认为题目拟定非常合理的有1人,较合理的有4人,一般的有1人,不合理的无。专家对调查表的修改提供了积极的参考意见,笔者根据专家修改意见,将含有重复意义及不够合理的题目进行了修改和筛选,修改后的问卷共有35个题目,将修改好的问卷返还给专家再次审定,有80%的专家认为调查表的设计和内容安排合理,可以作为本研究调查工具。

  (2)问卷信度检验。为确保问卷调查所得到材料的可信度以及本次论文的条件限制,我们在第一次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了50人,在相隔一周后进行了重测,并对此进行了信度检验,获得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81,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可靠的重测信度。

  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和spss13.0forwindows英文版数理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有效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统计结果逐一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得出最终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论,加德纳教授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等八种智能。从人的多元智能理论审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竞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竞赛是体能与智能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

  2.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观点。人的能力的高低是人才优劣的重要标志。人的能力的发展的实质是人脑、人体活动功能水平的提高,是主体自身发展的结果。人体活动能力,如田径运动员的奔跑能力、跳跃能力、投掷能力,都是在教练指导下,通过自身锻炼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不可传授的特征。人脑的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受到传授的直接影响,但不是由他人传授的,而是在他人的传授所引起的自身的活动中形成的,同样是不可传授的。体能和脑能是构成人才的两大重要因素。

  (二)“教、智、竟”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即“教学育人”,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学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教育。是指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术科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处理好学会做人与学好技术的关系,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去做事、去做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从“体能型”向“知识型”升华。

  “智”即“开发智能”,是指在体育教学与竞赛过程中,围绕体育学科所积淀的文化智慧、知识基础、实践方法、技能和技巧,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促进其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的提升。同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帮助学生利用他们的智能优势,有效、便捷、多样的进行学习。另外,教师要积极地运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最终实现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使学生从“知识型”向“智能型”升华。

  “竞”即“竞赛成才”。教学竞赛是将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相融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以实践运用为主,通过创设出适合课程目标、教学对象的多种教学竞赛展示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发展水平,达到检验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运用能力。竞赛是学生领取成才合格证的重要关口。

  “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育人”、“开发智能”两环节以认识体验为主。“竞赛成才”以学习实践为主。

  总之,“教、智、竞”是实现知行合一,即知识、道德、智能、体能有机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成为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更新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身心一元论,即身心同一论、身心对立统一论的健康观和人才观。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促进学生的体力、智力、心力和谐、协调、统一发展的方向转变。培养出有特长的、适应地区需要的知识、道德、智能、体能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2.精心实施。实施“教、智、竞”一体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创建体育教学的“全面、全员、全过程”。“全面”就是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的课堂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员”是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作用。一是要实现教师主体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实现教学最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要理解学生人人都是教学的主体,尊重个性、欣赏差异、彼此信任,形成全员学习的共同体。“全过程”是指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渗透到教学的全部运转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时空连续运转过程:从时间上看全过程是指整个教学的设计——自我练习——实践运用——评价;从空间上看全过程是指师生与课程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与学习主体的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也是课程教学的建构者,他们与交往对象、环境以及教材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构成一个连续的动态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教学育人”过程。这里不去论述教学过程的本质,更不去辨析学术界对教学过程的争鸣,只谈谈我们的“教学育人”是怎样实施的。以篮球课程的传、接球技术教学为例: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按备课、上课、课后评述等几个阶段进行。

  备课:(1)提出问题。什么是传、接球?传、接球技术有几种?传、接球的技术要求是什么?(2)分析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篮球技能体验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初步提出掌握正确传、接球技术的方法和易犯错误。(3)解决问题。经过小组集体讨论,确定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

  (注:备课途径为查阅资料,认真讨论,实地演练)

  上课:(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教学方案;(2)各小组按自己的教学方案练习;(3)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技术比赛。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各小组教学方案的优缺点以及通过练习掌握技术的程度。

  课后反思:你对不同教学方案的感受?你学到了那些新东西?以作业形式与教师交流。

  教学育人的过程突出地表现为教学与育人两者紧密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它既是学生问题解决的参与者,又是学生的认知教练、合作伙伴与顾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讲和接受知识,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地学习,而是通过任务的分工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这是一个相互尊重彼此虚心求学的过程,也是一个陶冶人格的过程。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思想“火花”。整个课堂的组织管理突出表现为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管理、自主评价,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地引导学生从“体能型”向“知识型”升华。

  2.“开发智能”过程。身体一运动智能是指人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表现为用身体去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和动手的能力。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平衡能力、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如:田径课程中跑、跳、投技能的练习,可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体操课程各种技能技巧练习,可增强肌肉力量,发展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和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球类课程通过手、脚、头等身体各部位的运动,综合提高各项身体素质。可见,通过专业课程发展体能过程的实质就是“开发智能”过程。

  体能是智能发展的支点。体能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重在反复锻炼和巩固提高。发展体能的同时也发展了运动智能。换言之,运动智能是人在身体反复运动中感悟、体验而习得,非外铄而注入。以身体之,以心验之。“通过肌肉增进记忆,运用身体体验知识”,学会“用动作表达,用身体谈话”,教育界称此为“动作教育”,它对发展人的智能大有裨益。

  体育专业课程在发展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同时,促进了其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的提升。空间智能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智能,是人能够直觉到外在和内在的图像,能够重现、转变或修饰心里图像田瑚。不但能使自己在空间自由驰骋,还能有效地调整自身的空间位置。教学过程特别关注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速度、动作节奏的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速度感、节奏感,进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只要长期坚持智能开发的宗旨,学生就会逐步的从“知识型”向“智能型”升华。人际关系智能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它包含理解和察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在各种教学比赛中,学生、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这使群体间相互交往频繁而复杂,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善于人交,久而敬之”,良好的人际关系智能也是一个品德陶冶过程。

  “开发智能”对我们来说,还仅仅是尝试,目前尚无成功经验。提出来愿与同仁共同商讨探索。

  3.“竞赛成才”过程。“竞赛成才”过程就是“教学——实践(竞赛)——再教学——再实践(竞赛)”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计划中将术科课程总课时的10%设定为实践课时。通过竞赛展示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发展水平,检验学生知识、道德、智能、体能的运用能力。教学比赛作为一种课程活动,它的开展遵循“主题·准备·比赛·评述反思”模式:

  (1)从教学需要、学生兴趣出发,选择一个开放性主题,如:展示赛、检查赛、晋级赛、主赛,其中所包含的、涉及的问题通常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问题情境做出富有创意的解答。

  (2)精15、,准备。在教师指导下,制定竞赛方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下列任务。以篮球赛为例:

  a确定竞赛主题。如确定为晋级赛。这是一种为进一步提高技战术、体能、智能的比赛,以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意识和能力,追踪评价,激励学生成才。

  b.确定比赛方法、比赛形式。比赛方法:淘汰制或循环制;比赛形式:5人制或3人制;比赛时间:二节或三节、四节、多节,每节10分钟或l2分钟。以上比赛因素是可变的,可依据参赛人数而确定。

  c.制定评分细则与标准。评定内容包含:a.技、战术;b.技能;c.体能;d.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智能……)。

  评定细则标准依据竞赛主题及学生特点,参考体操比赛评分标准进行制定。

  d.裁判方法。场上裁判,按篮球裁判法执行;场下裁判,主要依据技、战术、技能、体能、智能的评分标准打分。

  课前准备,其实质就是备课。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课中竞赛成败的关键环节。“凡事预则里,不预则废”,竞赛方案出台后,还需多次实地演练,才能少犯错误。

  (3)组织比赛。教师领导学生按竞赛方案组织比赛。学生既是组织者,又是参赛者,学生的活动是交互式的合作性的。教师自己以导演身份出现,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导出“交响乐”式的教学比赛,让学生各式各样的想法(声音)认识,相互碰撞、相互激荡、相互搭载,产生回想和共鸣。使教与做、学与做结合的更好。

  教学竞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智慧的建构,更加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更多的比赛体验,使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参赛权利”、“体验感悟的权利”。无论是场上队员(学生、班主任),还是裁判员(学生、教师),使他们的个性、人格、尊严都得到平等对待,使他们的理解、体验、感悟、情绪都得到尊重。

  课堂竞赛同样体现“全面”“全员”“全过程”等特点。如果课堂竞赛进行不完,可延续到课外,但仍按竞赛方案执行,不得偷工减料。

  (4)赛后评述反思。反思的内容有:从比赛中学到哪些新东西,在比赛中技战术、道德、智能等方面展示水平怎样,存在什么问题,有何建议等。要认真总结,以作业形式与老师交流。

  (五)“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际教学效果的反馈

  1.对教学过程的反馈。对“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际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表1):在237名学生中,82%的学生对教师课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满意的。有76%的学生认为该系的教学方法很适合他们,并有73%的学生认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中有38%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积极性在课上仍就未能被全部调动。这就充分说明“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基本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并促进了他们的快速成长,实现了教学育人的目的。

  2.对能力培养的反馈。在针对体育教学与竞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调查中显示(表2):76%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7%的学生认

  为该系的教学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在实现“竞赛成才”的过程中,我系开展了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活动,如:系内篮、排球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等,试图让不同体能、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知识、技能、智慧在比赛中得以建构,甚至于推进68%的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优化重组,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潜在培养。其中有86%的学生认为系内的各级各类的比赛能够达到检验他们所获得的各种能力的目的,这就证明了竞赛活动已成为鉴别学生是否成才的途径。在竞赛中的表现则决定了学校是否为他烙下“合格”体育人才印记的关键所在。

  表2中显示:83%的学生愿意在体育教学竞赛中接受学习效果的评价,这说明他们在竞赛过程中能够以完全放松的心理状态展示自身所学的同时,实现自身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教师对自身学习效果的考核。因此,“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竞赛成才”过程的育人与评价的双重效果,是该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最好验证。

  “竞赛成才”突出育人与评价的紧密结合。我系根据自己学生知识结构、身体能力与技能水平建立了系内特有的比赛制度,设定了各种各样、各级各类的比赛。不但弥补了学生无参赛体验及各种大型比赛体验的不足,进一步为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体验、道德体验和体育竞赛

  的心理体验,而且也使得学生们通过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培养、发挥全体学生的体能、智能、情感、想象与创造力,充分利用竞赛这个教学手段的情境性与生动性的特征,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竞赛成才”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不知被评价的情况下,时时接受评价;使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及时地获得各种反馈信息并应用于教学方案的调整,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高效益与高质量。

  三、结论

  1.构建“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观点为理论依据,创设了“教学育人”、“开发智能”、“竞赛成才”的三合一的育人过程。

  2.“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树立“身心一元论”的健康观、人才观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精心实施。

  3.“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追求的教学效果是有效地运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使学生由“体能型”升华为“知识型”,再由“知识型”升华为“智能型”,最终使他们成为新世纪知识、道德、智能、体能复合型体育人才。

  4.“教、智、竞”是实现知识、道德、智能、体能有机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是培养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有效途径。

【教智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的论文】相关文章:

结构定向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研究论文01-07

探究一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论文01-08

构建物理新课改教学模式论文12-12

构建自主学习历史教学模式论文01-07

试析体育合作学习结构模式的构建与运用论文01-02

运用关联理论构建英语阅读教学新模式10-03

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论文06-22

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1-06

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运用论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