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激励双因素分析论文

时间:2021-10-08 11:16:0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中小学班主任激励双因素分析论文

  [摘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与以往的教师工作规范不同,在明确班主任职责的同时,更多地体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在规范行为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了对班主任工作的激励。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相关实施细则时。应把握这一基调,针对班主任个体需要的不同层次,在激励因素选择中,注重克服职业倦怠的保健因素和促进班主任获得教育幸福的发展因素的有效结合。

中小学班主任激励双因素分析论文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激励机制

  2009年8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与以往的教师工作规范不同,《规定》在明确班主任职责的同时,更多地体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在规范行为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了对班主任工作的激励。笔者在《规定》下发后,近—个月与一线班主任接触的实际生活中体察到,不同地域、同一地域的不同社区、不同学校、不同职称级别的班主任之间激励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制订《规定》的实施细则时,要对班主任的不同需求层次有准确的把握,注重克服职业倦怠的保健因素和促进班主任获得教育幸福的发展因素的有效结合。

  一、关注克服职业倦怠的保健因素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个体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应付工作中的多种挫折而产生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亚健康状态。了解班主任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关注保持班主任积极工作状态的保健因素,是《规定》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一)“干的是卖‘白面’的活,挣的是买白菜的钱”

  高强度的劳动与相对低的工资之间的矛盾是班主任职业倦怠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教育工作是神圣的,但不应是不计报酬的,工资报酬在一定意义上是衡量社会对一个人的工作重要性认可的重要标准,薪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职业序列中的位置。笔者调查发现,越是薄弱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强度就越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这些学校的学生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教师,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第二,这些学校所处的社区比较复杂,与学校教育相悖的不健康因素较多,问题学生多;第三,这些学校财政困难,难以聘用更多教师,班主任往往还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冯老师在大庆市一所普通中学做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干的是卖‘白面’的活,挣的是买白菜的钱”,就是她对自己和周围普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与生活状况的描述。大庆市有两所示范高中,条件非常好,与这些学校的教师相比,像冯老师这样拿着微薄的工资,把自己的孩子放在一边,在普通中小学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走正路的班主任的心理落差会更大。

  (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班主任就是保姆,不仅是学生的保姆,而且是科任老师、校长、教导主任、团委老师的保姆!”作为接受笔者访谈的为数不多的男性班主任,张老师的话让人听了有些心酸。除了报酬低、爱人孩子不满意等烦心事外,张老师认为学校把什么事都推给班主任来做是他感到最苦恼的。“班主任的专业应该到家政学校去进修!所有人的事都找班主任也就算了,而班级的灯坏了、桌子散了、玻璃破了,想找个人修都得陪笑脸跑断腿,最后干脆自己修。我是个男的,那些女班主任怎么办?难道要他们的爱人下班来修?”张老师所遇到的问题,一方面体现了班主任自身工作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班主任工作的孤立性。学生常称班主任为“我们老师”,有问题就会找班主任,班级成为班主任一个人的“分担区”。“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这一规定在激励班主任工作的同时,也使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产生了距离,使班主任从事班级工作成为理所当然。所以,在《规定》实施中。怎样既能提高班主任的积极性,又不伤害科任老师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规定》要求班主任以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工作为主业,这与以往以升学率、学年成绩排名为主要内容的评定标准截然不同。在这一点上,班主任要想完成《规定》中的要求,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然而,多数家长对班主任的期望就是帮助自己的孩子考取理想的学校,对于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并不在意,往往认为在教学之外下大工夫的班主任是“不务正业”。所以,学校协助班主任与学生家长沟通并形成共识,也是避免班主任工作孤立的重要一环。

  (三)“怎样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行走”

  顾老师是哈尔滨市某省重点高中把关班主任,多年前离异,孩子由前夫监护。顾老师很坦诚,她承认自己所在的学校工资待遇很好,经济上没有问题,只是升学压力和家长期望值太大,自己的精神压力也大,就连晚上的噩梦都是学生高考“落题”。她早上6点必须离家,晚上8点回家都是早的,家务的繁重以及她对学生说了一天的话而回家一句话也不愿说的状态,使薪水较低的丈夫离开了她,而孩子的监护权是她主动让出的,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时间给孩子。“怎样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行走?”学中文的顾老师找不到答案,“当我的学生拿到北大、清华的录取通知书和父母快乐的离开时,我总是在哭。别人都说我是为学生高兴,但他们不知道我是在为自己和我的孩子哭泣。”

  班主任也是妻子(丈夫)、母亲(父亲),当工作不被家人理解时,孤独的班主任是很难有激情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的。加强与班主任家庭之间的联系,确保班主任的家庭幸福应当成为校长的工作内容之一。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尽快制订针对中小学班主任子女的优惠政策,为其子女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以解除班主任的后顾之忧。“校长走出去,家属请进来”,学校可以利用开放日请班主任家人来学校观摩工作;尤其在教师节庆典、毕业典礼等神圣时刻,可以让班主任家人来体会其工作的崇高。使班主任能够得到家人的支持,从而安心、开心地教书育人。

  二、重视享受专业幸福的发展因素

  赫茨伯格(f.herzberg)的动机双因素理论指出,提高工资、福利,改善工作条件等只能作为维持组织生命力的“保健”因素,它们是与生理、安全相关的需要的满足,只会使人不再不满意,从而不放弃这项工作;只有认可、提升、责任感、成就感以及工作本身,这些发展性的因素才能使人产生满意的体验,进而争取从事该工作并为之奉献。

  (一)有效培训提升应对效能

  当班主任感到工作难以胜任的时候,工作就成为负荷。负荷一方面来源于繁琐、重复性的事务性工作,用班主任的话讲是“烦”;另一方面来源于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又没有可以参考的经验和社会支持,用班主任的话讲是“难”。“烦”和

  “难”的体验,是班主任应对效能低的表现,也是班主任培训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当前,班主任专业培训还没能达到像学科教学培训那样的常规化、正规化,内容还主要局限在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交流上,这不足以提高群体性班级的管理水平。为此,应当把班主任在师范院校较少涉及的“组织行为学”知识引入培训课堂,帮助他们思考如何做一个“领导型”的轻松班主任。在对班主任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患有咽炎的班主任特别多,他们说,每一件事情都要重复多遍。当我们问及“班委会”的干部们是否可以分担一些的时候,多数班主任都认为帮不上太多的忙,然而,正如《规定》要求的那样,班主任应当“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而不是代替他们工作。班级的日常管理是需要班级所有成员分担的,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规定》所提出的“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的目标。

  (二)赋予班主任领导教师小组的权力

  要成就一项集体性事业,既需要从事者有相应的能力,也需要赋予他相应的权力,即增加工作自主。《规定》第十三条指出:“学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骨干作用,注重听取班主任意见。”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的学业、生活主要负责人,理应拥有调动科任老师、家长和学校力量共同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权力。但当前班主任并不具有这个权力,权力与责任的失衡是许多班主任埋怨“无能为力”的主要原因。《规定》第十九条强调“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名教师在他(她)还是一名班主任的时候就应当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学校可以让班主任从领导任课老师、家长委员会和学生构建优秀班集体开始,以为其日后领导一所学校奠定基础。领导能力的训练对班主任来讲是基于工作本身的激励,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比拟的恒久性。

  (三)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园地

  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班主任要做、可做、能做的研究和工作很多,如果把它们当作麻烦、难题,它们就成为班主任的烦恼之源;如果把它们当作研究课题,它们就会使班主任的工作充满诱惑和神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引导班主任树立“研究是一种专业的工作方式”的理念,鼓励他们将“难”与“烦”转变为课题进行研究。在积极为班主任提供高质量培训的基础上,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班主任将平时积累的教育案例、成长感悟、教学心得分门别类地收集和整理起来,进一步发挥有关专业报刊的重要作用,营造班主任专业化的良好氛围。

  三、双因素结合激励班主任共同成长

  我国中小学数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班主任专业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为激励班主任共同成长,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执行《规定》时,要做到因地、因人而宜,将保健因素与发展因素有效结合起来。

  (一)“锦上添花”不忘“雪中送炭”

  为提升班主任专业素质,《规定》第十八条指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当我们把这一消息告诉班主任时。多数班主任不以为然。他们说,现在的职称评定中并没有班主任系列。评职称时,省市一级学科教学奖励很重要,班主任工作并不与职称挂钩,另外薄弱学校的教师也很少有机会获得教学奖励。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只会给骨干教师锦上添花,却不会给普通班主任带来实际利益。这一现象警示教育行政部门,在《规定》实施中要防止“马太效应”,在对骨干班主任进行高层次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广大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尽管他们在业务水平上可能不如优秀班主任,但他们的确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教书育人上。所以,不能用绝对标准来衡量他们的工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农村中小学班主任还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班主任培训,整日里与留守儿童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又最需要培训。如果他们能够与先进经验对接,加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学习,其工作效果将大大提高。因此,农村及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班主任应当成为“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的主要受益者。同时,相关部门应当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村优秀班主任走出自己的家乡,认识外面的世界,以使其开阔视野,拓宽教育思路。

  (二)“一枝独秀”引领“春色满园”

  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是《规定》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当前,一些中小学设置了“首席班主任”职务,这一举措无疑为骨干班主任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职业生涯阶梯,激发了他们更高的专业追求。不过在实施中要注意,学校教育工作是一项集体性事业,培养标兵是重要的,但是一个标兵不能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不能使所有学生受益;一个好学校的标志不是拥有一位国家级名师,而是有一批有创意的积极进取的优秀教师。所以,对班主任的评价标准不应该是单一的。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许多学校已经取消了“一枝独秀”的“三好生”评价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多维度的特色评价。那么在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价时,学校也有必要打破“优秀班主任”这个笼统的评价模式,而是要针对班主任工作的不同侧面,展示每一位班主任的创新果实,激励他们追求事业的成功。为此,在实施《规定》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在最大限度地发挥“首席班主任”等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在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上下工夫,实现“—枝独秀”引领“春色满园”。

【中小学班主任激励双因素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中小学班主任激励的双因素分析论文01-27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中的运用论文05-22

贾宝玉女性因素分析论文07-01

激励中小学教师激励策略新探论文01-05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分析论文02-03

土建施工管理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论文12-30

影响园林专业顶岗实习的因素分析论文01-04

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控制分析的论文06-15

高校体育科研现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