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春天教育论文

时间:2021-09-24 20:22:59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漫步在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春天教育论文

  所谓“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在这样的课堂里,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寻求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我从自己和身边老师成功的经验出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漫步在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春天教育论文

  一、有意安排,适时引导,明白生活中存在语文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关键看我们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鉴于此,我要求学生每天在语文课前三分钟回顾自己的见闻感受,讲故事,做评说,发布新闻,让学生明白生活即语文。一次练习中,让学生拟一条爱护花草树木的温馨标语,因为接触较少,学生说得并不精彩。我让学生放学后走向花坛、草坪、广场、公园去看一看,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可兴奋了,说好多地方已给我们写好了那么优美、温馨的话语。学生在欣赏景色时除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外还能学到语文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存在语文,如影视作品、优秀的'广告词、大街小巷中的标语、与人的交往、产品说明等,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深厚肥沃的土壤里,使其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二、将生活引入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细心观察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八年级(下)教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时,正值荔枝上市之时,我们北方的学生没见过荔枝树,不知道它的生长过程,但市场上有卖荔枝的。于是我先布置学生星期天去水果摊调查,了解荔枝的产地,实地观察荔枝的外形、颜色,并把观察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上课的时候,我特地买了几斤鲜荔枝,还特意准备了几颗干荔枝。鲜荔枝班上每个同学发一颗,先触摸其外壳,仔细观察其颜色、形状,然后再剥开壳,观察果肉的颜色,品尝果肉的味道。并提醒他们,不要忽略壳内的花纹和紧贴壳壁的薄膜。又请几个同学剥开干荔枝,让大家观察、比较、品尝,了解二者的区别。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自读课文,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中心,还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设想,不仅增加了知识,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三、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外,还应引导学生做一件事:学做一个大写的“人”。“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做个人”,从学生的人格发展来说,“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斤斤计较,经常为了一件小事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前不久我班上一位男同学因为书被别人弄在地上了,就大动干戈,纠集一帮人在操场里大干了一场。针对这种情况,在一次语文课上,我给学生读了《读者》上一篇这样的文章:一位姓陈的民营企业家,妹妹因车祸不幸身亡,在追究事故责任、为妹妹讨回公道的过程中,发现两位肇事者(也在事故中身亡)的家庭十分困难,这位遇难者的家人不但原分不动地归还了其中一位肇事者已付的4万元经济补偿,还以德报怨,出钱资助另一位肇事者的家庭。读完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并联系自己及周围的实际生活谈体会。大部分学生对这位企业家的宽容大度表示敬佩,都认为应该向这位大企业家学习。以前打架的同学也自觉地站了起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作了反省。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教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要和班上的同学和睦相处。这种以身边的事例来开导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拓展学习空间,还语文生活化

  在语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校园风情等,获得了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我在七年级语文教学时组织开展了“找找街头巷尾的错别字”、“收集你生活中的新语言”、“在校园内寻找美”、“农村谚语、俗语整理”、“做小记者”、“答记者问”等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前要求这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活动的目的、方法、范围和活动的意义,在进行社会调查时认真写好记录,并在调查之后各自整理形成知识卡,作为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一部分内容;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活动成果,相互评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成果的相互交流,让一些同学通过相互交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调查成果;最后,注意将调查活动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作为学生作文的素材。这样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漫步在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春天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与生活化教学的思考论文论文04-26

浅谈以教学情境化实现教育生活化论文04-21

体育教育生活化研究论文04-16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语文生活化教学论文11-05

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1-12

试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 毕业论文02-23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论文10-05

聋哑学生语文生活化教学实践论文05-09

高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