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时间:2021-08-12 18:38:08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这句话已经成为今日学校里的口头禅。但是细考实际,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依然渺不相关。这是因为什么缘故?我们先前以“老八股”不适用,所以废科举,兴学堂活无关。但是新学校何以变成“洋八股”,何以与民众生活无关?这其中必有道理。人的生活,必须有相当工具,才能表;但是新学办了三十年,依然换汤不换药,卖尽气力,不过把“老八股”变成“洋八股”罢了。“老八股”与民众生活无关,“洋八股”依然与民众生现出来。工具充分,才有充分的表现;工具优美,才有优美的表现;工具伟大,才有伟大的表现。“老八股”与“洋八股”虽有新旧之不同,但都是靠着片面的工具来表现的,这片面的工具就是文字与书本。文字与书本只是人生工具之一种,“老八股”与“洋八股”教育拿他当作人生的唯一工具看待,把整个的生活都从这个小孔里表现出去,岂不要把生活剥削得皮黄骨瘦吗?文字、书本,倘能用的得当,还不失为人生工具之一;但是“老八股”与“洋八股”的学生们却不用他们来学“生”,偏偏要用他们来学“死”。中国教育所以弄到山穷水尽,没得路走,是因为大家专靠文字、书本做唯一无二的工具,并且把文字、书本这个工具用错了。我们要想纠正中国教育,使他适应于中国国民全部生活之需要,第一就须承认文字、书本只是人生工具的一种,此外还有许多工具要运用来透达人生之欲望;第二就须承认我们从前运用文字、书本的方法是错的,以后要把他们用的更加得当些。现在有一班人,开口就说:西方的物质文明比东方好,东方的精神文明比西方高。这句话初听似乎有理,我实在是百索不得其解。精神与物质接触必定要靠着工具。工具愈巧则精神愈能向着物质发挥。工具能达到什么地方即精神能达到什么地方。动物以四肢、百体为工具,所以他的精神活动亦以四肢、百体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地方为限。人的特别本领就是不专靠自己的身体为工具。人能发明非身体的工具,制造非身体的工具,应用非身体的工具。文明人与野蛮人的工具,制造得格外精巧,运用得格外普遍。有了望远镜,人的精神就能到火星里去游览;有的显微镜,人的精神就能认识那叫人生痨病的不是痨病鬼乃是痨病虫。今年五月七日,第一次飞渡大西洋的`飞行家林白从德国柏林通电话到美国和他的老母谈话,是精神交通破天荒的成功,也是物质文明破天荒的成功。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合而为一的。这合而为一的媒介就是工具。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生活教育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没有工具则精神不能发挥,生活无由表现。观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合乎实际生活,只须看他有无生活工具;倘使有了,再进一步看他是否充分运用所有的生活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中国教育已到绝境,千万要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只有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才是真生活。(原载1927年7月1日《乡教丛讯》第1卷第12期)[注释] 本篇原题《工具教育》,后作者将此文收入《中国教育改造》时改用现题。

【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相关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篇:生活教育之特质10-06

陶行知教育名篇10-14

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教育之普及10-09

陶行知教育名篇:民主教育10-06

陶行知教育名篇_1000字作文09-13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体会09-03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体会07-13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大全01-13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心得体会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