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亡中打捞永恒瞬间-《纽约时报》的讣闻艺术

时间:2021-07-08 18:01:44 资料 我要投稿

从死亡中打捞永恒瞬间-《纽约时报》的讣闻艺术

作者:冯佳雯讣闻报道长期以来都是西方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西方媒体翘楚的《纽约时报》自然也格外重视讣闻写作。2001年9·11事件后,《纽约时报》出动100多名记者和编辑对遇难者进行了持续近3个月的系列报道,这个题为《悲恸的群像》的讣闻专题共计有2100多篇报道。它们描绘了无数个体的故事,并因此获得了2002年普利策新闻奖。《纽约时报》的讣闻版作为新闻版块的子栏目,也有专门的推特账号,尽管它的关注量并不多(1.31万粉丝)。重要地位《纽约时报》的讣闻版版面放在A叠20版左右,紧贴国家报道(National)之后,足以体现其重要性。但在《纽约时报》的网站上,讣闻栏目夹杂在体育、健康、教育等栏目中,不是特别突出。在讣闻(Obituaries)之外,还有讣告(Death Notice)和怀念(In Memoriam)等分类,普通读者可以付费在报纸上刊登讣告。根据美国学者戴维·H·威沃尔与C·克里夫兰·沃尔特对美国记者职业功能角色的调查显示,美国新闻记者最推崇的新闻价值是接近性。在众多新闻报道中,那些贴近读者生活的内容可能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也因此,西方的讣闻报道常常表现出“软新闻”的特征。作者会用文学化的笔调来进行叙述。(郑俊彦,2012)但这并不意味着讣闻报道就失去了客观性。实际上,《纽约时报》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讣闻写作体系。在开头的导语段落,讣闻记者会列出逝者生前最值得被人记住的贡献,但不会加入自己的评价。并通过“特写”和“全景”的交错描写,详略得当地写出其一生。(曹博林,2011)提前为死亡做好准备哈佛尼曼新闻实验室网站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纽约时报》有1700多份讣闻档案,它们是为那些可能去世的名人所准备的。一旦他们去世,《纽约时报》便会即时跟进,发布讣闻消息。2014年,美国作家马娅·安杰卢逝世后一小时,《纽约时报》的推特账号便推送了马娅·安杰卢的讣闻,并附带了一系列照片和一则3分钟时长的短视频,此时,她的家人尚未对外公布其逝世消息。但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马娅·安杰卢般受到重视。通常情况下,《纽约时报》只对以下三类对象提前准备讣闻资料:1.名人政要 2.已经身患重病的 3.从事高危职业的(如瘾君子或者特技摩托车手)《纽约时报》的讣闻作家往往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他们按照不同领域划分,各自负责各自所擅长的那块。综合起来,便能涵盖广泛的人物领域。但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纽约时报》已经无法做到仅靠文字性的讣闻来取胜了。他们需要和视频部门合作,往文本里添加照片、幻灯片和视频,使讣闻更具有可看性。这一切都为讣闻部门加重了工作负担。但《纽约时报》的讣闻编辑威廉姆·麦克唐纳(William McDonald)说:“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得还不错。”大人物和小人物在《纽约时报》讣闻栏目的网页中,能看到2016年已经去世的名人的讣闻集合。这些黑白照片的背后是一个个在艺术、文学、经济、音乐、政治、科学等领域曾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们的故事。点开大卫·鲍伊的头像,能看到一系列关于他的讣闻文章。但这便是《纽约时报》讣闻的主要内容了吗?并非如此。《纽约时报》的讣闻编辑威廉姆·麦克唐纳在纪录片《讣闻》(Obit)中说:“我们寻找那些并不杰出但同样重要的人们,即使他们活着时不曾得到关注,他们的故事也同样值得我们去书写。我们寻找那些改变我们生活的人们。”当VICE的记者向《纽约时报》的讣闻记者玛格丽特·福克斯(Margalit Fox)询问她最讨厌的一类讣闻是什么时,她回答道,她最讨厌那种地方性的报纸上的`讣闻——“他死于他所热爱的事业”、“他死于他所爱的人的怀抱中”、“他感动着每一个认识他的人”……这些话是讣闻的固定套路,它们让玛格丽特觉得这些报纸不过在成批生产颂歌,那些逝者就像圣徒一样。每一个生命的故事都值得被发掘和铭记,讣闻不应只是名人政要的特权。同时,对比中国讣闻报道中“高度赞扬”、“沉重悼念”等模式化的词语和单纯罗列生平的套路,《纽约时报》的讣闻无疑要真实得多。以道格拉斯·马丁(Douglas Martin)2003年的一篇讣闻作为结尾吧:“塞勒玛·科赫(Selma Koch),在曼哈顿经营一家享有国际声誉的内衣店。她不需要量尺,仅用敏锐的目光便能为女顾客测出合适的bra尺寸。上周四她逝世于西奈山医疗中心,享年95岁,生前戴34B胸罩。”参考文献:[1]http://www.niemanlab.org/2014/06/how-the-new-york-times-prepares-obituaries-for-the-internet-era/[2]http://www.slate.com/articles/news_and_politics/explainer/2009/08/early_deadlines.html[3]http://www.capitalnewyork.com/article/media/2014/06/8546269/digital-age-obituary[4]胡亚平,龙潭. 《纽约时报》9·11事件“讣闻报道”及其启示[J]. 新闻记者,2004[5]http://variety.com/2016/film/news/obit-new-york-times-obituary-writers-tribeca-1201757707/[6]http://www.nytimes.com/2003/06/14/nyregion/selma-koch-95-famed-brassiere-maven.html[7]http://www.vice.com/read/its-easy-to-die-but-not-easy-to-get-your-obituary-in-the-new-york-times-125[8]郑俊彦,毕媛媛. 美国媒体讣闻版的理念和实践[J]. 新闻传播,2012[9]曹博林. 从新闻生产流程透视中美讣闻生产差异——以《新京报》和《纽约时报》为例[J] 媒体时代,2011

【从死亡中打捞永恒瞬间-《纽约时报》的讣闻艺术】相关文章:

《纽约时报》讣闻的写作艺术04-21

《纽约时报》的阿里讣闻是怎么写的?毁誉参半的超级巨星04-21

永恒的瞬间02-21

永恒的瞬间04-22

作文永恒瞬间05-21

永恒的瞬间 -作文01-01

瞬间的永恒作文01-10

瞬间的永恒 作文01-09

瞬间的永恒 -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