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宗法式年味儿散文

时间:2021-10-04 19:14:33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我们家的宗法式年味儿散文

  过年的过程,接年、守岁、送年,在我们家是相当有讲究的,那是我们家族传下来的过年方式,按照我和弟弟的理解,是“宗法”式的过年。

我们家的宗法式年味儿散文

  母亲回忆说,我们家过年的方式,自从她嫁到孙家至今就是这种过法。进而补充道:你奶奶告诉我,说是你太奶奶嫁到老孙家也是这种过法。哦,这至少也是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家这种过年方式主要是围绕着供奉宗谱展开的,我们也俗称供养老祖宗。

  只是我们家这种过年的方式也曾经中断过近二十年,从“破四旧”烧掉了宗谱开始,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后来是父亲从一位本家那里抄来了宗谱,才又恢复了“宗法”式的过年。

  在我们家“宗法”式过年中,最为繁琐和劳累的当属接年这一个环节了。

  接年的诸多准备是从除夕早晨就开始了。这一天,母亲和父亲都会早早地起来,也催促着我们起来。待洗漱完毕,母亲便从耳房的木头箱子里翻出搁置一年的供器。这里包括蜡台、香炉、香桶、供碗、酒盅。然后,用一条新的毛巾将这些供器擦拭得一尘不染;父亲呢,则是从宗谱盒里取出宗谱和宗谱两边的佩联(荷花和牡丹图案),铺在扫净的火炕上,也是用新毛巾捋平整了。

  擦拭完供器的母亲,紧接着她一系列的忙活。我们兄弟姐妹忙活锅下面,说白了也就是劈柴、烧火、切葱姜蒜等粗活儿,母亲呢,忙活锅上的,煎炒烹炸什么鱼呀虾呀肉啊地瓜丸子之类的细活儿。母亲说这是留着供养老祖宗“摆高碗”用的。母亲这样解释“摆高碗”,说是希望老祖宗们保佑我们日子节节高。

  “高碗”的制作过程极其复杂的。首先要找出五个非常直溜的萝卜洗净,切掉萝卜头部分,修理掉萝卜根和须。将高矮相同的萝卜截面平放在五个供碗里,当底座。再拿出五个约20厘米长的高粱秸杆(必须是高粱秸秆,寓意也是节节高),将每个秸秆的一头均匀劈开五等份,分别架在五个萝卜底座上面;其次就是将那些烹炸好的鱼虾肉等五种食物分别用红线串上,披挂在高粱秸秆上,再把红墨水染好的红粉丝披挂在五种食物上,这叫“挂红”;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赤橙黄绿紫五种颜色的扇形供花分别插在五个高粱秸秆的上面。这样,高碗就制作成了。

  将近上午十点半的时候,父亲和我还有弟弟将宗谱悬挂在堂屋北墙中央的宗普衬子(是一个布帘上印着一个大福字,我们叫宗提子)外面,母亲将五个“高碗”和五碗供饭(每碗是两碗米饭扣在一起的)等距离摆放在供桌上,又给三个小酒盅斟满了酒,父亲点好了三炷高香,边往香炉里插,边振振有词:列祖列宗在上,先给你们捎个信,给你们准备了好吃好喝的,晚上就接你们回来过年。然后是我们一家人面对宗谱跪下,按照辈分依次磕头。

  除夕的黄昏时分,母亲忙活煮接年的饺子,其余的人将屋里的炕上地下收拾得干干净净,什么脏水啊垃圾啊都要收拾出去。然后准备了几个大小不等的空塑料桶子放在外屋。按照我们家过年的“宗法”,接年回来,脏水和垃圾就不能再往外面泼倒了,扫地都要从外向里扫,等到了初二晚上送年的时候才可以往外泼倒。说是如果过年这几天往外倒脏水垃圾之类的,那样就是对老祖宗的不敬,是要往外撵他们,怕他们见怪。

  接年,要赶早。时间一定要控制在天还没黑下来的时候才行。当母亲将三小碗接年的饺子端上供桌时,父亲便拿着三炷矮香和三张黄裱纸往外走,我和弟弟紧随其后。在村外的一个十字路口,对着祖坟的方向,点好了香,插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小袋沙子里,再烧纸,最后下跪磕头,父亲依然振振有词:列祖列宗在上,现在接你们回去过年,你们有马的骑马,有轿的坐轿……然后起身,朝着家的方向紧走,当来到院里的时候,父亲催着我们哥俩赶紧回家把鞭炮拿出来,准备燃放,迎接祖宗回家。而他将事先准备好的三根木头杆子横放在甬道上,说是这是老祖宗们的拦马杆,为骑马的祖宗拴马用的。我和弟弟燃放了鞭炮后,回到堂屋,我们一家再一次面对宗谱跪下磕头,这才能开始吃接年的饺子。

  吃饭的过程中父亲讲起当年在老家的时候,是爷爷领着他和几个叔叔亲自到祖坟去烧香烧纸,接老祖宗回家过年的。现在离得远了,只能在十字路口,朝着祖坟的方向,望空接祖宗们回来过年……

  除夕的子夜时分,全家人洗脸洗手换上新衣服,互相问好、长辈发压岁钱,这些跟其他家的守岁无二,在此不赘。我跟弟弟和儿子一起在子夜的整点,放了一大通鞭炮之后,按照我们家的“宗法”,得把供桌上的“高碗”拿到院子中间的一张大桌上摆放一会儿,上香磕头。这叫敬老天,祈祷上天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

  从接年,宗谱挂上,到送年,宗谱取下。这几天几夜,香火是不能断的,一炷香烧完了,另一炷香马上续接上,而上香的时候一定要洗手洗脸的。一炷香的时间大约四个小时,尤其是除夕和大年初一的两个晚上,父亲和我还有弟弟是轮班执守的。父亲去世之后,这项任务就由我和弟弟还有儿子来接续上了。

  大年初一的上午,和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的孙姓至亲,都陆陆续续地赶到我们家来拜祭祖宗。供桌上那红色的供器、五种颜色的供花以及花花绿绿的外包装的供品,加上一拨又一拨拜祭的至亲,还有彼此的问好声……屋里屋外都被迎接新春的喜气簇拥着,热闹、温馨、祥和。午饭,至少也得有三桌人。大家推杯换盏互致祝福,吉利的话顺嘴就来。

  送年,要稍晚一些。按照我们家的“宗法”,要让老祖宗们吃好喝好,才能送他们上路。待热腾腾的饺子端上供桌,将三个小酒盅里的酒倒掉,再斟满新酒。我们一家人才能上炕开始吃送年的`饺子。

  初二晚上八点,我和弟弟先燃放鞭炮,欢送老祖宗们。然后父亲拿着水舀子,舀了些许的煮饺子汤,我拿着三炷矮香和三张黄裱纸和弟弟一起跟在父亲的后面,父亲将横在甬道上的三根“拦马杆”搬开放到一边,出了大门,又奔向接年的那个十字路口。烧香烧纸磕头,之后,听父亲念叨:列祖列宗在上,年也过了,现在送你们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就不来接你们了,路也熟了,你们自己回来就是了。

  我们前脚送年,母亲和家里的其他人后脚就紧接着忙活开来,拾掇起供桌上的“高碗”之类的、打扫屋子里的卫生、泼倒过年这几天“囤积”的脏水和垃圾……一定要在赶在我们送年回来之前完成这些任务。我们回来之后要取下宗谱,卷好放进宗匣里。留下宗谱衬子,在供桌上摆上五盘水果,直到正月十六早晨撤除供桌为止。

  在我们家,接年和送年有一项规矩是比较严格的——接年去几个人,送年也去几个人,而且人是固定的不能替换;无论接年还是送年,路上都不能说话也不能回头,关于这一点,我曾经问过母亲缘由,她说一则怕惊扰了祖宗的魂灵,二则是怕其他的鬼神跟着回来。听着这些,我有些糊涂也有些惊悚。

  对于过年这些繁琐与劳碌,我是心怀怨言的。而母亲总是用那句顺口溜“尊敬父母勿许怨,孝敬祖宗走天边。”来化解我的怨言。我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我们家传下来的“祖训”。母亲是一个颇讲孝道的人,对于过年这样“供养老祖宗”,直到现在,她也是乐此不疲,从未抱怨过,尽管她已是八十岁的高龄了。

  对于我们家的“宗法”式过年,我和弟弟甚至还有儿子和侄女都极少妄加评论,而且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宗法”。况且还有母亲那句顺口溜的“训诫”呢。眼瞅着,快过年了,我们家的“宗法”又要实施了。

【我们家的宗法式年味儿散文】相关文章:

年味儿散文06-20

我们家的年味儿作文600字03-29

儿时的年味儿散文11-30

年味儿散文800字05-11

回味儿散文04-15

味儿的回味优美散文12-31

我们家的散文04-30

那些记忆中的年味儿优美散文12-16

法式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