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高考英语第一轮复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2-06 13:40:15 中学英语 我要投稿

2006年高考英语第一轮复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知道,阅读在高考中占40--45分,占整张试卷的百分之三十的分数。可见其分量的重要性。可是,由于阅读量及词汇量的继续加大,在篇章信息量增加的同时,问题设项的表述信息量也在增加,而且形式多样化,不仅有文字表达,而且有符号、图像、图表等。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觉得阅读是学习和考试中的"拦路虎"。

一、高三英语阅读面临的问题

2006年高考英语第一轮复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读者是交互作用的。文字信息的提取在于语篇(text)与读者的相互作用(interact)。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影响阅读质量的有如下因素:

A.读者因素(reader factors)

它指读者本身已具备的语言背景知识、内部信息或称非视觉信息(internal or non-visual information)、智力因素、水平、动机、能力倾向等。他是影响阅读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许多学生尽管已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但在阅读过程中仍是被动的,更有学生一见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心存畏惧,从开始就处于无趣的被动状态,不愿读下去或胡乱猜测。结果对文章整体把握不够,得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信息。不能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准确率的关系。更有甚者认为阅读费时多,花了许多功夫,进步仍不明显,不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于是中途放弃。

B、语篇因素

是指文章句子的结构、长短、词汇量、新概念的多少、话题的难易及新颖度等。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长难句,加强语言知识,并增加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二、应对策略

阅读理解的题型设计主要有:细节理解、主旨大意、划线句子理解、推题判断、词义推断、图示辨析等,旨在考查学生的整体理解、分析判断,逻辑推理和联想判断等能力。

A.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做阅读时采用下列步骤:

1.快速阅读提干及所提供的答案选项,把握出题人的思路。分析题干及答案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关键词(多为实词,每个问题1-3个词),并预测文章主旨,联系自身经历及已有背景知识。

2.快速阅读每段首、尾句,每段的主旨及文章的主旨一般都蕴藏在首、尾句中。

3.快速搜索文中与题干或答案中重叠的关键词(词义、构词、或近义、反义)做出答案选项。

4.复读全文,核实答案与选项。

B.功夫在平时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词汇及短语。让学生准备一个随身携带的小册子,将平时阅读中遇到的单词、短语分门别类记下来,抽空巩固记忆。

www.24en.com

2.阅读能力是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光靠课本远远不够的。鼓励学生经常阅读外国名著简写本及英语报刊、杂志:China Daily.(21st century Teens版最为合适),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等。在阅读 21st Century (Teens) 时,由于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多,不可能读完所有的文章,我于是鼓励学生每期报纸分类读,成绩较好的精读两篇文章,泛读2-3篇;成绩不够理想者,每期精读一篇,泛读3-4篇。对精读作了四个要求:a、列出每篇生词并举出一个例句。例句可摘抄原文,可独立造句,也可查阅字典或资料;b、列出短语并造句;c、精美句子摘抄;d、短评 (remarks)。短评字不在多,一两句即可,完全是有感而发。每周检查一次读书笔记,并举一篇文章作为范例讲解,泛读则只要求了解大意。

C.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好读与听、说、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是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2.材料选择

能否激发学生兴趣,选材极其重要。

www.24en.com

难易程度以阅读后理解的正确率达到70-80%为宜,低于这个比例的材料就偏难,高于这个比例就太易。

3.注意消除学生以下不良习惯

1>只注意单词意思,忽略习惯用法。教育学生积累习惯用法和习语,随时总结,归纳、记忆。

2>逐词查字典。遇到生词,鼓励学生根据词缀、词根、构词法、语境等来猜测词义。把文章的整体阅读和整体理解放在首位

3>指读、心读、出声读。这三种阅读方法不仅严重影响阅读速度,不利于大脑形成完整的逻辑思维,而且分散了注意力,影响阅读效果。

www.24en.com

4>逐字阅读。让学生每次眼睛停顿前,尽可能地多看几个词,不逐字去抠意思,以意群为停顿单位。平时阅读,让学生尽可能一口气读完一句话或几句话,以短语或句子为输入单位。

总之,高中英语学习的成败在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将受益终身。教师应让学生"对症下药",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对比、判断和综合能力,真正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