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哲学》读后感

时间:2022-06-13 09:37:54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万达哲学》读后感(通用9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万达哲学》读后感(通用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万达哲学》读后感(通用9篇)

  《万达哲学》读后感 篇1

  读《万达哲学》一书,如若身临其境,与万千学子、友人、同事聆听王健林董事长一场场真挚而又精彩的演讲。细细品读、思考,跟随王健林董事长的脚步,研读着一部企业创业史、个人成长史和思想发展史。

  创业,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一次又一次被推到制高点。大时代背景下,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商业奇才,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类比案例,虽成功的过程和方法各不相同,但其背后共有的某种精神确奇迹般的相似。正如王健林董事长所说的“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坚持、责任、创新”。

  创新理解为敢想别人不敢想,敢做别人不敢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坚持、持之以恒,在这个膨胀、浮躁的时代显得弥足珍贵;急功近利的思想充斥着众多的创业者、学生、职员等等。怕失败、怕输、怕担责任,遇到困难想的不是怎样去解决,而是如何去逃避;想的不是总结失败的经验,而是找失败的理由;想的不是怎样去承担责任,而是如何推拖责任。这部万达创业史中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并反思。

  上学期间,学过就业指导,当时老师反复在强调学生如何向职业人的转变,并提到一位优秀职业人,要能融入企业文化,服从企业的管理制度,并拥有高效的执行力。而在《万达哲学》一书中提到“执行力是万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法宝”,可见执行力在万达发展史上的作用。解读万达企业管理:创新实用的制度建设,凡事制定计划,模块化、节点化的工作模式,全面信息化管理,严格的执行奖惩;共同推动了万达高效的执行力,也在万达内部形成了强有力的执行力文化。身临万达工作环境,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都在紧张、有序、高效、准确的执行着每一个节点计划。

  创新才能有自己的模式、有自己的特色,这个强而有力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帮助企业在这个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读万达的企业创新,其中强调创新的核心是思想,要解放思想。只有接收各种思想,我们方能做到取其精华,舍弃糟糠。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也一样,创新应该是一个持续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万达在长期的创新过程中,清晰定位,创造了自己独有的商业地产模式,这或许也是万达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吧。

  每一个万达广场,都形成了一个人流的集散区。万达广场兴旺的原因很多,个人最大感受在于广场内部多元文化的结合,内部空间的流畅。读《万达哲学》中一篇“万达广场兴旺的原因”,不难发现,每一个万达广场在项目选址、项目定位、项目设计、业态划分、内部管理等等方面,都做出了最适宜的选择。

  大数据、信息化,已成为目前最为火热的名词。《万达哲学》“O2O:虚拟和现实高度融合的桃花源”中,将O2O理解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提升消费的新商业模式。并且王健林董事长强调:我们应该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思考,去做事情,去树立自己的品牌。品牌效应,个人理解为看到这个品牌,就会有种莫名其妙的信任。万达品牌效应的背后,是“企业要追求品牌,更要有社会担当”的努力和追求。市场经济越发达,各种经济行为、发展的规律越透明,在这种情况下,诚信或许就会成为彼此合作的一个首要因素。

  优秀的企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品读万达的企业文化,不难发现,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实践、逐步发展的过程。万达更是将企业文化发展成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也正是这种文化,培养了员工的能力,提高了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万达哲学》一书,体现了王健林董事长企业经营和为人做事的哲学思想,包括模式的新与旧、行动的快于慢、规模的大与小、政商的远与进,既辩证统一又充满智慧。感之、学之。

  《万达哲学》读后感 篇2

  《万达哲学》内容概要:26年,从0到资产5000亿元的企业帝国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国到海外,为何他的企业能无往不利?万达集团创始人王健林,亲手缔造了万达商业帝国,并将企业成功地发展成跨国集团。《万达哲学》一书是王健林首次讲述自己的经营理念,是他近十年来商业思想的精髓,涵盖了他的做人之道、生意之道、企业转型与发展之道……

  健林的文章非常有特点:一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只说自己明白而且深有体会的;二是没一句空话套话,全是干货;三是从不藏着掖着,无论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拿来分享。用他的话讲,要让后来者少走弯路。——柳传志

  有人说王健林是这个时代出色的商业机遇猎手,发现了最厚的雪——利润丰厚的地产行业,最长的坡——城市化进程、消费勃兴的几次重大机会。王健林对于企业经营的真经,对于人性的洞悉,对于商业趋势的敏锐,都可以在《万达哲学》一书中找到最一手的轨迹。文如其人。这些文字都是他亲自动笔,全部用手稿写就,力求最为准确和简洁,没有一个字多余。他的文章像建筑图纸一样结构紧密,读起来硬梆梆的,能从中体会到一种“气”,能直接地感受到他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行事风格。他的文章字字都是干货,写作过程就是在梳理和打磨自己的战略构想,写出来就是万达的执行图纸……

  《万达哲学》读后感 篇3

  今天在火车上终于把王建林的《万达哲学》读完了。

  这本书其实不是王建林的回忆录,而是万达成立这么多年以来他在各个会议上的讲话的实录,然后合起来成了一本书。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跟柳总是一样的,首先,王建林三句话不离老本行,凡事举例都是以万达为蓝本;第二,万达的成功与失败,王建林都总结的清清楚楚,从不夸大和缩小,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非常的求实;第三,王建林的讲话风格简单易懂,干脆利索,从不拖泥带水,也从不说官话套话。

  万达在他的带领下,我自己感觉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的勤奋,他是个军人,上班一年基本不休息,早晨从七点多到公司,晚上属于最后走的那几个人,在企业家当中他是最敬业的那个人。

  第二,他的远见,他的危机感。从万达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万达是全国最早强调工程质量必须做到极致的首家房地产企业;万达是首先打开全国发展局面的房地产企业;万达是跨行发展最早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企业,万达发展了酒店,商业地产,文化产业,线上线下的O2O;他是全国最早做慈善的企业之一,也是现在全国捐款最多的民营企业;最令我佩服的是他总是能找到行业发展利润发展的最高点,并且成功的领导企业转型。

  第三,他的坚持,万达坚持地产行业27年的时间,虽说转型,可是一直没有离开这个行业。

  他讲的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成功一百条,成功攻略之列的东西。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复制的。企业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做企业最重要是要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而做到这点只能做商业地产,也就是不动产,万达的资产都是自己的,不过以租赁的形式来获取利润。总之看这本书让我对企业的经营又有了新的认识。

  《万达哲学》读后感 篇4

  盈利是企业毋容置疑的使命,或者说是前提;但盈利却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甚至最高目标。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首先要明白以什么方式去爱,其次要明确用什么方式实现。只有取之有道,才会更持续,更健康,更快乐。

  万达在住在地产热火非凡之际,从欧美五百强的排行榜中没有住宅地产商的现象中,参透了其中的五味。就是以获取稀缺资源为目标的竞争,不会走得更远,也不会吃得更香!只有持有物业,才会有常青的基业。这里概括为五条:1)住宅开发有临界点;2)选择“蓝海”独辟蹊径;3)配置资产的重心放在持有物业上;4)优质土地获得变难;5)享受资产的自然增值。就我看来,其实就是两点:其一是外源性优质资源获取,不会转化为内生型竞争优势;其二是重资产配置模式会有资产经营收益、资产增值收益,还会获取溢价收益。但前提是解决资金获取的低成本和人才获取的稳定性。

  这个世界,你不可能拥有全部资源,但可以驾驭关键资源,只要营造自身处于这种资源配置的中心,商业地产则是理想的切入口。其实,万达的模式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发现这样持续的资源聚集中心,并努力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与之匹配。同时,王健林颠覆了我们对钱的传统看法,只有产业能让钱聚集,为之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日渐成熟,信息透明和信誉机制造就了很多新兴的规则和机遇,当今生生不息的创业热浪,围绕市场机会的发掘和经营,让众多资本青睐有加,不正是说明了这个事实吗?

  王健林不只是看到商业地产发展的未来,还看到了商业地产成长环境的未来。当大家困惑之际,万达已经付出艰辛的努力;当大家明白之际,万达已经开始斩获有成;当大家努力之际,万达已经展示令人羡慕万达的蓝图。

  记住,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了是用脚投票,当你预见未来,并将努力化为成果,这个世界会为你让路。

  《万达哲学》读后感 篇5

  今年8月起,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读书活动”。公司董事长吴福胜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向广大干部职工推荐《万达哲学》这本好书,供大家精读。该书其实是一本会议演讲集,正如本书书序中柳传志提到,《万达哲学》虽只是一本演讲集,但细读下来,却是一部真实、精彩的企业创业史、个人成长史和思想发展史,其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做好企业,如何做好企业家。读完此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三流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所占据的份量。众所周知,企业文化绝对不是企业加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理念、价值观、制度、行为方式等等的总称。“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精神追求,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是经营文化”。这句话发人深思,这句话也是我读《万达哲学》最为深刻的一句。

  一个拥有资产5000亿元的企业老总,将企业文化定格为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不难想象,企业文化的地位之高,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之大。企业文化一定是长期形成的,短命的企业不可能有企业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伴随着一个企业的兴衰,如同一个人的思想、灵魂,它起到一种主导作用。万达有15年的发展史,已经是个中寿企业。正是基于这个基本,王健林认为万达可以提出口号做百年企业。如果只成立不到10年,就豪言做百年企业,那显然不现实。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形影相伴,与时俱进。

  王健林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核心、最有效的竞争力。他举出了四点作用:第一,培养人,塑造人;第二,增强凝聚力;第三,加强企业管理;第四,提升企业竞争力。在每一点上,他都做了举例说明与论证。能让一个企业帝国老总认为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在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是较低层次竞争,品牌竞争是高层次竞争,文化竞争是最高层次竞争。因为,企业文化不可复制、克隆,具有差异性,是最独特的东西。

  企业文化,有着它的特色;如同人一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万达有万达的企业文化,万科有万科的企业文化。同样,皖维有着40多年的历史,从初期的亏损,到扭亏盈利,到逐渐发展成为同行业的“龙头老大”。在发展之路上,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

  比如,早期的誓言:“厂兴我兴,厂衰我耻”等等。这样的标题,足以说明了皖维人的决心,一种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皖维如今变大变强。记得我初来皖维实习,车间师傅们个个对我很热情,不欺生不刁难。很快我便融入这个大家庭中,这便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亲和力”。如今,我所在的班组,如果来了新人,我们也是像当初师傅们待我一般对待。这便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也是一种文化魅力。

  皖维精神对于皖维人来说,耳熟能详。“弘德、进责、笃严、求新”,这八个大字,涵盖面广,内容多。之前也有过皖维精神,例如:“团结、求实、科学、创业”。皖维在不断发展,精神文化的追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新旧皖维精神交替,更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共同认同。六年前,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皖维提出打造“百亿皖维”;去年提出建设“品牌皖维”;今年又提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质皖维“新局面。这些理念的诞生,都是基于实际,立足于实际;是皖维公司能力实力的体现,绝非单纯狂妄的喊口号。公司干部职工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精神文化,为了这项事业永不止休的去努力打拼,实现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可见,企业文化对人的一种熏陶与舞动,无形又有形。而精神文化更是以一种勇者的姿态,一种万夫不当的气概,为企业发展发光发热。

  公司大维分厂发生“8·15”火灾后,经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在一个月内恢复生产的能力,这便是企业凝聚力的直观体现。员工与企业捆绑在一起,企业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企业的荣辱,便是个人的荣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是一种无形而又无穷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这般凝聚力,企业还会有过不去的坎吗?

  皖维公司每年花费数万元钱,办《皖维报》,是一种对企业文化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从今年八月一号起,整合后的《皖维报》实现皖、蒙、广三地一体化进程,标志着皖维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建设集团统一的企业文化的步伐更进一步。

  有人会问,公司如此大费周章办报,有意义吗?很有意义,且意义重大。《皖维报》作为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全力传播皖维业已形成并随着企业发展愈加丰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最大限度释放其所独具的凝聚、传递正能量的功能。“上传下达”,是连接员工与领导之间沟通的桥梁与枢纽。它是一道特色文化大餐,是皖维企业文化的代表,更是代表皖维向社会公众与大众客户塑造良好形象的平台。皖维在,“皖维报”在;皖维发展的越来越好,“皖维报”越办越精华。

  企业文化,是一个逐步发现、完善,逐渐为员工认同的文化。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关联着企业的方方面面。现在万达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国际万达,百年企业”。王健林说:“万达之所以优秀,最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优秀”。同理,皖维也是一样,皖维想要优秀,首先企业文化必须优秀。健全文化体系、思想体系、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至关重要。

  皖维5000人拥有着共同的理念,价值观,那就是把皖维矢志打造世界同行业一流企业,皖维人生活着越来越有尊严!这是种精神文化,是一种至上的追求。因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境界是精神追求。企业,做国际一流的企业,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经营,因为企业文化具备核心竞争力。

  《万达哲学》读后感 篇6

  我们必须和自己竞争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随后的3年间,他又攀上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所有11座山峰。1958年,他完成了独自穿越南极的壮举,接着他又独自穿越了北极。成为世界上踏遍“三极”的第一人。

  埃德蒙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在钦佩他的同时,我在思考,在他冒着极大的风险成为勇攀珠峰的第一人之后,为什么他还要继续冒险征服南极和北极?他是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类,已经不可能再有人超越他了,他完全可以带着世人惊叹的美誉,去周游列国,去到处演讲,去享受世界,但是他没有。

  到底是什么原因?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愿意用生命去选择,继续征服自然,征服自我?

  在当今中国,还有一个埃德蒙式的人物——万达的董事长王健林。万达1988年创业,从旧城改造起家成功了,成为在全国第一家搞旧城改造的企业,他征服了第一座高峰。接着万达“不做家门口的汉子”,南下广州,继而发展到全国,成为全国第一家跨区域开发的房地产企业,又一次征服更高的山峰。2000年,万达再次创新,搞商业地产,做单店,2002年做组合店,2006年搞城市综合体,然后开电影院,做文化产业。

  可以说他登上的山峰一座比一座高,高到别人无法企及,望而却步。他总是做第一,总是比别人想得早,做得早,从“老实做事、精明做人”到“共创财富、公益社会”,再到现在的“国际万达、百年企业”。我想,如果万达一直在大连搞房地产开发,也应该会取得很不错的成绩,王健林也一样会是个成功的人士。

  到底是什么原因?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一直引领万达不断地勇攀高峰,不断地开拓创新,不断地实现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

  我们再看一个本土的企业——老乡鸡。老乡鸡原名叫肥西老母鸡,相信很多人都去吃过。原来的肥西老母鸡做得也很成功,开遍了合肥的大街小巷。突然有一天,它不叫肥西老母鸡,改叫老乡鸡。

  一个企业突然改品牌,这是发展的大忌,可它就是这样做了。他们不仅改了品牌标识,还改了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置之死地而后生,很快老乡鸡开遍了全省,成为省内第一快餐品牌。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这样坚持下去,老乡鸡一定会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快餐品牌。

  到底是什么原因?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甘愿冒着垮掉的风险去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再说说我们自己,集团成立于1954年,到2010年,已走过56个年头,一代又一代的人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携手共进,薪火相传,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座厂到5座厂,网长度从十几公里到2584公里,从几万吨到130万吨。

  2010年新一届班子组建后,坚定了服务民生,改革发展的信念,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非凡勇气,提出新的工作思路,进行了“三项制度”改革,主辅分离,整合工程公司,深化改革“一站式”服务办事流程,强力推行标准化建设。

  这五年多来,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也取得了过去没有取得的成绩。新建网长度将近5000公里,几乎是过去55年的2倍。一年建一个厂,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我们也做到了。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题教育精品项目二等奖”等诸多荣誉,各项工作百舸争流、百花齐放。

  到了2015年的今天,有些人想,我们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主业做精了,管理理顺了,领导满意了,用户满意了,职工也满意了,我们还是垄断企业,没有人跟我们竞争,歇一歇、停一停,不可以吗?就这样躺在伟大的功劳薄上,不可以吗?服务品牌,没有人逼我们创,我们不创不可以吗?三项制度改革,没有人逼我们改,我们不改不可以吗?“一站式”服务、标准化建设,没有人逼我们搞,我们不搞不可以吗?

  不可以!!!我们要的就是永不满足,自我否定,不断向前的冲劲!

  在经济环境大变革时代,一个企业要么前进,要么消亡。如何前进,怎样前进,就是靠创新、靠坚持、靠责任。就在这么关键的时刻,集团党委抢抓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发展机遇,从战略的、政治的高度,提出“以万达为标杆、老乡鸡为样板,全面实现‘标准化、模块化、简单化、信息化’建设目标,建立‘可复制的’具有合肥特色的管理新模式,打造全国新标杆”这一全新的发展思路和“221”发展战略,为集团公司的前进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到底是什么原因?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让我们这样一个垄断企业愿意主动变革、自我鞭策、不断进取?

  直到这一刻,我略微的体悟了董事长向我们推荐《万达哲学》这本书的初衷。如果仅仅是学习万达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只需要管理人员学习就够了,为什么董事长要将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位职工呢?一个企业的成功,成为引领,成为标杆,必须有领导者的睿智和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每一名员工不掉链子的努力和拼搏。

  我们要学习万达的管理经验,更要学习万达人的精神,万达人的优秀品质。集团公司党委是动车组的火车头,每个部门都是一节车厢,而我们朴实、勇敢、坚毅的每一个合肥,都是动车组团队的一员。我们必须发挥好自己的动能,脚踏实地的立足本职,扎扎实实的把工作干好,在企业核心文化精神的指引下,向着全国行业新标杆和实现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用“必须和自己竞争”的信念,不断跨越、征服更多、更巍峨的山峰。

  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实现梦想,我们必须和自己竞争!

  《万达哲学》读后感 篇7

  这本书是小晋让我买的。对于万达的熟悉主要来自于成都和宁波的万达广场,确实给我一些关于购物中心不一样的感受。最近几年,银泰、印象城也纷纷推出了类似的城市综合体,殊不知其实只是拷贝万达模式而已。看书时,就不得不佩服王健林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对于80和90后来说,对万达的关注还来自于号称“国民女婿”的公子哥王思聪,他的这种有些惊世骇俗的言论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心,甚至一度成为年轻人的意见领袖。读此书时,细思起来,肯定遗传了父亲的敢拼敢闯的精神,转化为现在敢讲的儿子。

  万达经历了四次转型,从住宅地产到商业地产,从地产业到文化行业,从区域化到国际化,现在又开始搞OtoO的移动互联。这些看似跳跃的发展在王健林的解释下变得合理和必要。万达的成功当然离不开王本人的远见卓识,以及他身上拥有的超人品质。有两点给我印象很深。一是其理性的政商观,“亲近政府,远离政治”。二是其坚持诚信的品质,为其赢得了消费者的心,建立起长期的品牌优势。

  多少读过了一些优秀企业家的自传,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许多特别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军人出身。王石、柳传志、储时健、任正非和王健林均是军人出身。我个人的解释是1)军人有极高的自律性,比如王每天7点开始上班。2)这一辈军人的战友资源特别好。3)军人比较遵从现有制度,有较高的制度容忍性,这可能更容易得到共党的支持和制度的认可。比如梦想这些企业家的爱国情结是比较重的,当然我还不能判断是内心的真实流露还是一种不得已的违心战略,虽然我更倾向于前者。有意思的是,王健林告诉我这并不是一个中国现象,在世界500强中林立的美国企业CEO有30%的比例是来自著名的西点军校。这或许与耶稣的教导相匹配,“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万达哲学》读后感 篇8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过完春节,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点周总裁推荐了《万达哲学》这本书供我们学习。这本书看起来厚,但其实很好读,因为这是王健林先生在各种场合演讲的合集,且这里面有很多内容是王总不断重复提及的,比如万达的核心理念及其演化的三个过程,万达的创新,即企业的三次重要转型,万达文化健全的体系,即思想,制度体系及组织的保障,更重要的是提到了万达强大的执行力及组织保障能力,从字里行间透出着王总的英气和作为军人出身的他那种令行禁止,所向披靡的战斗精神!尽管很多故事反复提及,但想想我们,周总去年7月正式发布的《华胜经营哲学》总结起来也就是那么一页PPT,我想那段话大家也早都烂熟于心,对比万达,才真正理解了"哲学共有"这个词的意义,因为本书中说的所有的故事都是王总哲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呈现,华胜17年呈现的种种也是周总对经营思考的体现,就凭这就应该用万达与我们的事业对标,不断学习!全书读下来有几句话特别让我震撼!

  一、"说到做到"

  光看到这句话就让人肃然起敬!想想那么大的万达帝国一定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体系,3万多人的企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模块和工作计划,但万达从不拖延,从事不动产15年,所有项目几乎无一延期,全部准时开业,而且万达广场开业不仅是自己开张,连承租的商家也是百分百满场开业!好一个说到做到!这背后就是组织和计划的力量,是项目管理的力量,是节点管控预警及改善机制的力量,是标准的流程的力量。书中提到万达广场如何选址,万达总结了选址100问,问完了这100个问题就可以确定项目是否开展,这100个问题涵盖了开店选址的全部预案,把各种可能凝聚成了100个问题,事无巨细又具有代表性,这对于企业的复制有着巨大的力量,因为这些问题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做到了这100个点也就基本上完成了广场的项目立项。对比我们的工作真是汗颜,我们在团队复制的过程中提及最多的就是"好师傅带好徒弟",但哪来那么多的"好师傅",往往都是碰运气,或者是"好师傅"带的徒弟出师单飞后不久就又五花八门了起来。这就是没有坚持标准!我们的《运营检核规范》中详细列明了分店在各个流程中应该要做到的关键点,但每次检核分店不是这里差一点就是那里少一块,对比检核的分数,往往业绩好的就分数高,业绩差的那分数基本上就是面子分,其实那套《运营检核规范》就是我们的开店100问,是这么多年沉淀下来的关键点和可能出错的地方,做到了那些规范中的`动作,也就保证了整个分店的流程顺畅,可是我们往往以业务忙为由而忘了规范。精保也是一样,一整套的规范流程和动作,可以让一个在校学生三个月就出师成为某一品牌的保养专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不认真推广?

  二、"算到拿到"

  又是一个掷地有声的词!什么是算到拿到?王总说,不动产开发的成本控制是极其困难的,建设一个购物中心,决算比预算超支15%-20%很正常,但万达15年开发超过100个项目,全部做到成本低于预算目标,净利润高于预算目标,这就是万达的特点,算到拿到才叫本事!再对比我们,每年咱们前一年的年尾做预算,后一年都在完成预算,到了年底的时候,完成的不好的分店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说预算如何如何,实际情况如何如何,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还好意思说吗?我们的分店业务再复杂也不过一年一两千万,了不起三千万,但人家万达一个项目就是二三十个亿!这是何等的体量?!人家那个可比我们复杂多了。说到底还是一个目标是否坚持,关键数据是否按进度,按时间点追踪的问题。周总裁在2013年底就提出了华胜的运营价值链,提出了"五大结果,六大管控"指标,同时在这几年的运营过程中总部各中心又分别提出了一些可以量化的小指标,这是都是保障我们可以算到拿到的工具,可是我们往往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沉浸在事情中而忘了摸索事情的规律,对于数据不够敏感,对于数据背后的问题缺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只关心结果,忽略了很多小数据的过程管理,当结果呈现的时候就把原因推给了客观理由,不能向内看,没有追究自己的原因。我想大家年初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的拿到预算的,都在脑子里描绘过达成目标后庆功的画面,能把这个画面变成现实的一定是狠抓细节,狠抓过程,对数据敏感,从数据背后找问题的分店,反之的那些脑子的庆功画面一定成为泡影,长此以往团队没有成就感,领导缺乏价值感,也就成为了"问题店"。

  三、"在万达不会干,看电脑"

  敢说这句话真不容易!大家都知道电脑是刚性的,没有余地,只有0和1的关系,而人是情感的动物,不可能只有0和1。但在万达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商业地产项目万达根据时间节点的不同分解成了一套套的流程,有着详细的项目手册,并分级授权,总裁看哪些关键节点,副总裁看哪些,总经理看哪些,部门长看哪些都有详细的记载,并有红灯,黄灯的预警机制,在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对应的改善措施,确保流程的顺利及结果的保障。我想那些流程也不外乎就是我们的《十三步接车法》,《报价流程》,《电话跟踪流程》等等吧,那些项目手册也就是我们一个个总部中心的《操作指南》吧,分级授权和组织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授权手册和完整的分店组织架构吧,关键节点也就是我们《运营检核规范》中的关键点吧。万达有的华胜都有啊,可是为什么不是万达学华胜而是我们学万达呢?这里面更多是执行力吧。王总说,人性本身有弱点,人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在万达,靠制度,不靠忠诚度,忠诚度是靠不住的!所以万达开发了完整的信息化系统,让系统来评价。我们也有啊,可是真正每天坚持制度执行,不带有个人英雄主义,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分店少啊。我们的分店往往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说我的分店有我的特点,我的团队有我团队的个性,真的个性多了,结果就不可控了,就不可复制了,所以万达说不会干看电脑是源于他们对于流程和制度的坚持,光看电脑肯定不行,这背后是对于万达核心管理强大的向心力和执行力!面对这些我们真的应该思考。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太多了,衷心的感谢周总裁推荐给我们阅读,篇幅有限,水平有限,不能一一写明《万达哲学》传递给我们的能量,但读这本书很有"推背感",让我们看到了同是做连锁企业,华胜与万达巨大的差距,要学习,要追赶的还有很多。本书最后王健林先生说:在万达2006年至2010年五年的时间里,高管平均离职率6.2%,离职的人有相当部分是被万达辞退的。这些人80%是在一年内离职的,入职三年以上的高管离职率年平均只有1.2%。开玩笑的讲,阳澄湖有所谓的"洗澡蟹",大部分离职的高管是万达的"洗澡员工"。这也是周总经常说的"融入华胜",既来之则安之,来到了华胜就要努力的去适应去感受,这之后才是华胜梦照进现实的过程。记得周总裁说过:"不要高估了你在华胜一年能做的事,但也别低估了你在华胜三年能做的事!"学习万达也是一样,不可能一口气就学会,但对着这样的标杆不断学习,总有脱胎换骨的时候。各位伙伴们,加油!

  《万达哲学》读后感 篇9

  提起万达,在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域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商业地产的领航者、带头人,更是很多涉足商业地产精英们梦想的地方,在这里有学习不完的专业知识,也是塑造人生发展的良好平台,不得不说,万达,是很多人的一个梦。

  如今我也幸运的加入了万达的集体,从进入万达的第一天,就深刻感觉身边同事们的工作认真和尽职尽责,这种感觉让自己急迫的成长,促使自己一天比一天变的更优秀。在同事的推荐下,我拿到了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先生的著作《万达哲学》,首先引入眼帘的一个提问瞬间吸引了我:“26年,从0到资产5000亿元的企业帝国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国到海外,为何他的企业能无往不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这是一个…?所有的疑问让我变成嗷嗷待哺的幼鸟,急切想要了解这个企业,了解这个世界,相信这也将会是我走向成功的第一个台阶。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坚持、责任和创新

  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和成功学,不断刺激的社会每个人,他们讲述自己成功的秘诀和方法,到处收徒弟和学生,但你会发现,没过多久这一群人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那时我就会想,难道每一个人认识的成功都是那样的相同?不一定!成功就是把一件事坚持着做下去!也许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是能够一直做下去的人很少。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的很多工作,看起来有能解决的,有不能解决的,可是工作的职责就是来解决问题的,每个人如果能肩负起自身的职责,在每一个

  环节上兢兢业业,那么企业的发展速度自然是一个质的飞跃。现今社会,人才比比皆是,可是真正能承担起责任的人才可能需要时间的锤炼,而创新的思维也体现了人才的智慧,有人说:创新,就是把睡了一年的被子,换个面儿来睡!我们既要在传统的行业里将本职工作做好,也要不断发现新的渠道和想法,这样我想前进的道路只能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执行力是万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法宝

  执行力对每个万达人来说都是考验的标准,这是在万达圈子里出了名的名言。每个事情都会用结果导向,那么执行力必然成为重要的手段,不管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拿出100%的执行能力,让每个工作都有序的推动进行,不怕一步一步稳稳的走,就怕没学会走就想跑!很多时候我们自身就在逼迫我们要执行、执行、再执行,这样成长起来才会更快,更稳。

  商业地产:只能被模仿、无法被超越的商业模式

  在中国,提起万达就能想到城市的中心,它将每个城市的`商业氛围提升到一个质的飞跃,让时尚潮流引领着每个城市的标杆标准,这也是万达独有的商业模式,从第一代商业到第三代商业综合体,万达经历很多困难和艰辛,改革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政府、对于地方、对于客户、对于消费者、对于万达每一个员工,都要全方面的思考发展的方式方法,经过26年来,才成就了万达独有的商业经营模式,这是一个丰碑也是一个标杆,让商业地产在中国的大地上独树一帜。

  企业要追求品牌,更要有社会担当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从小教育我们的道理深刻的展现在万达慈善上,通过品牌的建立,来更好的回馈社会,用诚信和善心,让慈善来感化每一个普通人,万达义工就是这样一群为了公益慈善,默默努力的人,回馈社会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却体现了中华五千年的美德,也在每个万达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成为万达的目标。

  读完《万达哲学》受益匪浅,里面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公司的发展历程里看到了董事长和所有万达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万达精神,这种精神感染者每个万达人,让我们不得不继续努力,继续提升自我,成为万达的骄傲,为了万达的梦想而拼搏。

  国际万达,百年企业!

【《万达哲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飞翔的教室读后感 万达03-06

哲学读后感精选03-05

哲学读后感01-01

哲学读后感08-19

《老张的哲学》读后感01-14

金融的哲学读后感01-13

《哲学的故事》读后感01-05

驴的哲学读后感01-10

大众哲学读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