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时间:2022-11-24 15:37:34 洁婷 工作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精选10篇)

  在学习、工作中,很多事情都需要整合,进行汇报,汇报时通常会多讲一些重点工作的内容,非重点的内容简单介绍即可,大家知道正式的汇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农业工作汇报,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精选10篇)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1

  大家好!欢迎来到xx检查我镇xx年农业生产工作,现在我受镇党委、政府的委托,就我镇xx年所开展的各项农业生产工作向各位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xx镇基本情况

  xx镇下辖7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10674户,40385人,有水田11763亩,旱地44970亩,xx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6163亩(其中:玉米19500亩、水稻11763亩、马玲薯19400亩、其它25500亩),虽然xx年至xx年是旱情持续不断发展的一年,但我镇各项农业生产工作始终紧扣“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主题有序开展。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面对百年不遇的干旱,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针对各项农业工作,xx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总指挥、镇长为指挥长的防汛抗旱指挥部;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及挂钩领导为副组长的水稻高产创建领导组及xx年农业综合直补和良种补贴兑付工作领导组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先生活、后生产、科学管理、优化配置,有效促进和保障了我镇各项农业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要求各村也相应成立了以挂钩村领导为组长的各项工作组,负责指挥本村抗旱工作及农业生产工作的开展。

  (二)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坚决打好抗旱救灾夺丰收的持久战

  各村、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林业站等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进一步加强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的宣传,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抗旱救灾工作,坚决克服靠天等雨的侥幸心理和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思想,增强抗大旱、长期抗旱的意识。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和宣传正确的抗旱避灾知识,努力提高全民抗旱意识和节水意识。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确保农业生产有序进行,实现全镇农作物满栽满插。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查勘库塘掌握蓄水情况。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用水,xx镇党委、政府组织xx水管站职工对镇属6座水库进行实地查勘,摸清水库蓄水量(250万立方),组织群众对辖区内的所有沟渠进16条共54公里行清淤除障,清除淤积土1.6万立方,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保证全镇农作物满栽满插,在镇党委、政府组织村支书、主任召开全镇农业生产专题会议,及早抓好春播种子、化肥、地膜、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的调剂供应工作,解决好群众缺种子、缺化肥、缺农膜等问题,确保不误农时;小闸村、新民村、绿荫村和三甲村在挂点领导带领下,组织群众对“雷响田”进行水改旱1925亩;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11000余亩,普及率占全镇水稻93.5%以上;积极推广玉米地膜覆盖及单株密植技术,指导农户用粪团或方块育苗的方法对点播玉米困难的地块进行育苗移栽;指导农户及时做好马玲薯缺塘补栽豆类及其它矮科作物工作。

  (四)依靠科技抗大旱促生产

  面对百年不遇的干旱,xx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先保苗、后扩面”原则早布置早安排,要求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和物质帮助,努力做好全镇春耕生产后勤保障工作,发放“旱育保姆”8000公斤,异地集中育玉米苗4900盘,解决了大田移栽补植100余亩。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墒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落实抗旱措施。抓好抗旱增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种植技术。

  (五)积极创建样板,带动全镇大面粮食生产

  在认真总结xx年全镇创建粮食及油菜样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加大力度,认真拟定以良种推广、规格化种植、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为主的粮食高产创建技术规程,大力推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建设。xx年我镇共创建样板5万余亩(其中:绿荫村省部级水稻高产样板11378亩,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样板10000余亩,村级样板29000余亩),通过成功创建以上示范样板,有效辐射带动了大面生产粮食优质高产集成技术的应用,推进了我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进程,全面提升了xx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受到了各级领导、广大农户的一致认可各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问题

  目前,我镇已全面完成了全镇农业生产春耕备耕工作,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就我镇实情分析,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境内农资市场混乱,参假造假现象普遍;

  2、全镇农田基础设施薄弱,耕地水利化程度不高:

  3、设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4、农民思想意思及文化素质落后,严重制约了其对新技术接授,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5、人均耕地少,形成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的瓶颈。

  (二)、下步工作打算

  1、积极组织农资调剂,进一步整顿农资市场。镇党委、政府将择时统一部署,组织农业、工商等部门按照法定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紧围绕“保证质量、保障供应、稳定价格”,开展一到二次农资市场大清理大整顿活动,从而确保农户用上放心、安全的农药、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

  2、抓好田管工作、做好病虫害监测监报。以技术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以分类指导为原则,严格按技术规程,扎实抓好田管工作,坚持向田管要产量,向田管要效益,向田管要增收,加强作物水肥管理。通过科学管理,达到以“管”促“增”目的。重点是抓好省部级水稻高产示范样板及乡镇级玉米生物多样性样板。

  3、努力争取农开项目,改善我镇农田基础现状,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促进大棚蔬菜发展。

  4、积极引导农户,培养种粮大户,早日实现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

  各位领导、同志们,xx镇xx镇在市、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帮助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镇耕地现已满栽满插均无荒芜。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通过大家的继续努力,xx镇一定能实现全镇粮食增长7%和人均收入增长15%的预定目标。

  谢谢大家!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2

  平里店镇地处胶东半岛xx湾畔,xx城区东北部15公里处,辖60个行政村,4.56万人口,耕地面积6.87万亩,是山东省百强乡镇。

  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平里店镇积极研究新形势下乡镇信息工作的特点,结合本镇实际,探索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农技推广站和产业协会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信息服务模式,以农业信息化为引导,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具体做法是:

  一、认识到位,组建信息服务队伍

  从上世纪90年代,我们即在全镇展开了面向“两高一优”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到20xx年,全镇的草莓、大樱桃、大姜、圆葱等都初步形成了5000亩以上规模。随着“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对已掌握经营自主权、渴望脱贫致富的农民来说,面临着市场经济的挑战。镇政府的职能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过程中,也存在重新定位的问题。农民不仅需要镇政府提供各种农业技术信息,也迫切需要提供商品信息和市场动态以及综合经营信息,这对我们以往的工作方式,是一种新的挑战。“两高一优”农业是行进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骏马,镇政府把农民“扶上马”,不仅仅要送一程,还要当好马夫和保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积极取得了烟台及xx两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于20xx年挂牌成立了镇农业信息服务站,配备了微机、打印机等配套办公用品,开通了热线电话,利用广电宽带接入互联网,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进行注册。镇里挑选了2名有大专学历、熟悉微机操作的农技人员担任专职的农业信息员,专门负责全镇农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工作。

  为把信息服务的功能延伸下去,我们同时抓了村级信息队伍建设。我们在全镇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各村发展了103名信息员,主要由企业技术负责人、经纪人和村委里的农技明白人担任,并聘请市农业信息专家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了解农业信息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关系,学会采集、分析、利用信息,及时上传和反馈信息。我们还组织当时购置有计算机的单位派信息员到市委党校参加全市的农业信息员技能培训,使他们能上网查询信息、发布信息。

  为使平里店镇信息服务事业健康规范发展,我们还建立完善了信息服务制度,制定了工作规范,明确了职责,创办了“信息快递”小报,建立起了档案记录簿册,如热线电话记录、农技培训记录、信息发布记录、反馈信息记录、病虫害诊断记录、农资荟萃、气象观测记录等,并定期发放科技信息资料。仅20xx年上半年即发放各类农业信息明白纸4.9万份,为农民发布供求信息86条,下载科技信息150条,有效地指导了全镇的农业生产。

  二、创建“三位一体”模式,拓宽信息服务渠道

  从20xx年开始,我镇将培育农村经济协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措施来抓,先后挂牌成立了草莓协会、富硒苹果协会和圆葱协会,通过协会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刚刚加入农村经济协会的农户,仍然处于远离信息的边缘,对种植什么品种、如何进行标准化生产、怎样使农产品卖上好价钱等实际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而我们的农技推广站也有组织农民培训难、好技术找不到婆家的问题;信息服务站的信息服务缺乏主线、信息上行和下达速度慢的问题比较突出。为切实解决这一现实情况,我们于20xx年12月专门选择了政府门前集市上的临街房屋5间,将农业信息服务站、农技推广站和产业协会三家一起合署办公,率先创建了“三位一体”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农技推广和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我们的农业技术员都具备了信息服务的技能,同时也就是专职的农业信息员,他们在与草莓协会、圆葱协会、富硒苹果协会合署办公的同时,把协会领导带成了熟知信息的行业带头人,把协会的会员发展成为兼职的农业信息员。农业信息和农业科技、龙头产业贴近了距离,充分畅通了信息的上行和下行渠道,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信息在生产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通过信息选好品种:种植什么样的优质品种,是能否增收的关键。面对众多的种植品种,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网上查阅农业新品种,将诸多的优良品种的特性展示给协会,反复比较遴选,协助协会先后引进了“西嘎纳”草莓、富硒苹果、红叶3号圆葱和“欧皮黄”圆葱、大樱桃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种植,在全体协会会员中推广,并逐步扩展到全镇相关行业中,迅速提高了全镇的产业水平。4年来,使平里店镇“两高一优”新品种普及率达到了98%以上,成为xx市农业产业结构最优的乡镇之一。

  二是利用信息指导生产。从大量的信息中看到,国外客商不断抬高农产品质量门槛,国际市场农产品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想把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必须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此,由产业协会牵头组织农民,技术服务站协助聘请专家,多次聘请到省、烟台市和我市的专家以及龙头企业的专家来镇上举办培训班,直接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我们还通过农业网站的专家咨询系统,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及时将新种植技术信息送到田间地头,在主导产业都积极推行了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规程,使我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具备了竞争力。

  三是发布信息拓宽销路。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我们加大了网上的宣传推介力度,在农业部“一站通”信息联播系统、省级和市级农业信息平台发布我

  镇农产品供应信息。几年来,每当草莓、圆葱、大樱桃及富硒苹果收获季节,都有国内众多的加工企业慕名前来收购,草莓价格每公斤比临近县市多卖将近多卖1元。我们还根据市场分析,及时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20xx年后,我们根据网上的市场调查信息,告诉草莓协会草莓近期面积大,行情可能不好,协会将这信息告诉会员,全镇压缩草莓面积5000亩,扩大出口蔬菜6000亩,避免了很大的损失,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去年以来,随着国内草莓种植面积的压缩,出口形势看好和价格反弹的趋势,我们及时指导农户适当扩展规模,使草莓面积上升到11000亩,取得了较好的利润,每亩利润都在5000元以上。

  四是传递信息争取定单。平里店镇通过在网上积极发布信息,宣传优势产业和规模,吸引了国内众多农业加工企业前来洽谈、签订订单。先后有东方丰竹农产有限公司、三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龙德果蔬有限公司从东北落户我镇建立了加工企业,本地的京平冷藏有限公司也扩展规模。我们镇的旭斌大姜研究所,从出口信息中获取订单,目前已成为全省生姜出口最多的企业之一,带动我镇生姜的生产规模由2000年左右的1000亩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0,000亩。在大妻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下,我镇其它产业也在适度规模中健康发展壮大起来。

  三、健全信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能

  在前几年的实践中,由于我们信息服务站人员一兼多职,包村工作繁重,导致服务效能不够高。为此,我们在原有的2614111热线服务电话的基础上,率先并行开通了92688农业热线电话,作为夜晚或无人工值班时的信息支持。20xx年,我们在信息服务站内又设立了触摸屏农业专家系统服务平台,以直观的形式,把农业的技术、市场等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户。农民在触摸屏前流连忘返,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认真钻研,深感现代科技的神奇和便捷,从中获益匪浅,都说“这机器,真神!”在设立语音电话、触摸屏的基础上,我们投入1万多元购买了农业科技书籍、订阅农业科技杂志和报纸,在镇农业信息服务站设立了农业科技阅览室,让农民免费查看、学习农业技术和信息。

  一系列信息服务手段的完善,大大强化了信息服务站的服务功能,吸引了大量农户来服务站学习、了解技术和市场信息。每逢集市,信息服务站内更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学科技、用信息成为平里店农户赶大集的另一道风景。

  四、多渠畅通,让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为解决信息传递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信息入户的多种途径。一是继续做好电视节目的制作播放。平里店镇有线电视普及率为100%,电视是农民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在圆葱、大姜、草莓生长的关键季节,我们针对我镇面上的问题,聘请市里专家到田间讲座,做成电视节目,在电视台《四季田园》栏目播出,使全体农户收益。二是建好科普宣传栏。从20xx年开始,我们积极争取市科协支持,投入8万多元,在我镇60个村建立了科普宣传栏,把农民最需要的关键技术张贴到宣传栏。在宣传内容上,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相结合,在时间上,根据宣传内容,短则2-3天,长则1-2个月进行一次更新;在农业技术方面,根据农事需要,10天—2个月更新一次,在农业信息方面,2—30天更新一次。2年来,共张贴各种技术资料、信息简报等1万多张。三是结合党员远程教育,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党员远程教育工程,为我们镇95%的村庄提供了计算机我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充分扩展这些计算机的功能,使原来仅能访问远程教育网的机器,都能访问互联网。我们又给村级信息员提供了农业部“一站通”信息服务站的编码,让他们也学会在互联网上查信息、发信息。四是让信息搭上科技入户的快车。平里店镇是全国玉米科技入户镇,随着科技指导员直接的入户服务,信息也直接送到了农户的家中。多种信息渠道的畅通,使我镇的农业信息能畅流到各村,畅流到了1万多农户的炕头、心头。

  在农业信息化的推动下,平里店镇农业生产在适当的规模、布局中协调发展,现已形成草莓、大樱桃、大姜、圆葱、黄金梨、葡萄、三鲜蜜桃、花卉苗木等八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总面积达4.3万亩,其中草莓11000亩、优质苹果8000亩、圆葱7000亩、大姜7000亩、桃3300亩、葡萄3000亩、大樱桃3000亩、黄金梨1000亩,年产水果、蔬菜10万吨以上,约占全市总产量的15%。我镇农业生产效益越来越好,仅草莓、圆葱、生姜几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5000多万元,20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800元,初步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以上汇报是我们在过去几年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所作的一点工作,离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肯定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后,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使我镇的农业信息工作再上新台阶。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3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XXX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汇报以下两个方面,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优化结构促转型、统筹城乡快发展、创先争优上水平”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乡“346”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想在先、干在前、落在实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突出产业开发这条主线,组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开展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业农村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思路,产业开发成效显著。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抢抓春耕生产的大好时机,以“四个千亩示范点、一个养殖小区、一个产业协会、两个育苗基地”建设为切入点,狠抓草畜、药材、核桃、劳务四大产业。建成峡滩千亩地膜川芎示范点,种植地膜川芎1060亩,带动全乡种植地膜川芎2000亩,药材种植达13600亩;建成峡滩千亩核桃示范点,栽植核桃苗木2.2万余株,落实果带整修、放苗、浇水等田间管理措施,通过抽样调查,保苗率、成活率均为100%;建成千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点,完成覆膜3500亩;建成千亩脱毒种薯繁育示范点,完成优质种薯种植1080亩;养殖小区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修建牛棚6座,配套建成沼气池6座、青贮池8座;劳务产业协会正在起草章程,建立劳动力信息资源库,组织开展培训3期1000多人(次),全乡输转劳务3800人(次);建成了西街150亩、刘河300亩苗木繁育基地两处,带动全乡400多户群众育苗1000多亩。通过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支撑山寨农民增收的新主导、新领域,预计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00元将增加到2400元。

  (二)突出重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培训动员会议召开之后,我们抓住关键环节,找准突破口,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办公室,确定了业务人员,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推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行事历,采取多种形式多层面广泛开展宣传,悬挂横幅2幅、书写宣传标语12条,制做上墙版面2幅,制度牌12面。完善了乡村两级各类工作运行台帐和资料,健全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深入开展了一折统第一次互换工作,整合办公资源,将临街5间商业门店收回,作为便民服务大厅,实施了改造工程,即将投用。同时,新农保于3月底完成参保基金征缴57.95万元,参保率达99%;新农合参合率98.9%,已征缴2012年基金20.6万多元。

  (三)精心组织,林改和春造工作扎实开展。林改工作自2009年12月实施以来,乡、村、社各级精心组织,认真谋划,经过1年多时间扎实有效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林改组织准备、勘界确权、建档发证、总结经验各阶段工作任务,结合乡情、村情、林情的实际,因地制宜,坚持走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山一策,涉及5个村,8个社,31个小班,405户农户,确权到户林地4038.3亩,占集体林权面积的100%,其中家庭承包经营1821.5亩,改前流转大户承包2216.8亩,发放林权证398户。坚持“统一制作封面、统一要求填表、统一比例勾图、统一榜示样式、统一记录格式”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各类档案资料。同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荒山造林378亩,退耕还林地补植1312亩。

  (四)严格标准,五村联创、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进展良好。一是五村联创活动有序开展。结合乡情实际,将东街、西街、峡滩三村列为今年开展五村联创活动重点村,分村制定了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建成了东街养殖小区、西街育苗基地、千亩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点、千亩核桃示范点、千亩地膜川芎示范点,每个村都培育形成了一个支柱产业;全力实施小城镇改造工程,巩固峡滩、西街整村推进项目成果,实施危改60户,修建沼气池175座,修建卫生厕所64座,通村道路硬化达到100%,东街巷道硬化将达到100%,计生率达到95%以上,新农保、新农合参爆率和参合率达到98%以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党建综合示范村创建活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二是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扎实开展。以改善出入口形象“三大工程”为突破口,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小城镇改造提升工程完成街道水渠衬砌600米,更换道牙1000米,疏通清理排洪渠1200米;拆除土墙400米,安装绿篱护栏30组920米。绿色长廊建设工程完成树冠整形修剪2.6万多株,树杆涂白3万余株,新栽、补植行道树8000余株,清理沿途生活垃圾17处20多吨。北阳洼刘河旧村改造工程完成危旧房改造140户,完成“三清四化五改”90户,衬砌护坡300米,墙体涂白12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2300株。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五)统筹兼顾,农业项目及其他工作有序开展。乡中心文化站建设,已完成整体改造,即将投用;卫星数据及无线广播村正在组织实施;200户危旧房改造已经基本完成;204户卫生厕所已将瓮等建设材料发放到户,目前项目户正在加紧建设;整修产业路1条2公里,通社道路4条4.5公里;山寨河流域河堤治理、北阳洼土地整理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对各企业、各工程施工点等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了排查和整改落实;乡、村、农用车主逐级签订了责任书和保证书,并抽组人员在重点路段,对农用车载人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确保了道路交通安全。以学校为宣传主阵地和介质,认真开展了护林防火等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了封山禁牧工作,严厉打击了牛羊啃青现象,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们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主要是:群众对农村实用技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配合不够紧密;项目建设资金短缺。下一步,我们将

  进一步优化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认真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下一步,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抓进度,促提升。切实抓好小城镇改造提升、旧村改造工程及沼气池、卫生厕所等项目,特别是在精细化上下功夫,确保按期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二是抓重点,促发展。主要是按照我们制定的方案,抓好“五村联创”活动,使每个村都动起来,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三是抓管理,促增收。主要是抓好四个千亩示范点等为主的产业田间管理,确保产业增效、群众增收。四是抓创先,促争优。主要是以党委班子建设带动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更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力,拓宽实践的平台,更好服务群众。五是抓维稳,促和谐。主要是抓好矛盾纠纷排查、信访案件调处、重点人群监管和民族宗教管理等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4

  农业工作报告年农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具体如下:

  一、农业方面

  1、加强了畜牧、水产业的健康发展。狠抓了动物防疫工作,使我镇猪病发生率控制在最低限度,认真开展了母猪保险工作,同时加强了水产业的发展,兴建了龙虾养殖基地。

  2、加强了病虫害防治,全年无因防治工作不到位而发生重大病虫害,同时扎实开展了水稻、玉米保险工作,连续二年投保率达100%。

  3、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将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召开了早笋产业座谈会,协助信用部门为农民经纪人授信500万元,同时加强了农机补贴推广工作,召开了农业机械化全程现场会,为农民经纪人搭建平台。

  4、认真地开展了能源建设。加强了生态家园实施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我镇的400口建池任务,同时加强沼气服务网点建设。

  5、加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要求,有针对性地发展了专业合作社四家,到目前为止我镇已发展各类合作社7家。

  6、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开展了各类科技培训13次,受培训人数达1200余人,形成了一批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示范企业。

  二、林业工作

  认真做好林业灾后重建工作,完成新造林900亩,修建林区道路28公里,利用盘樟300亩细叶雷竹示范基地的带动,认真做好了3000亩笋用竹科技示范基地的申报及项目实施前期工作,利用合作社为载体,做好了4750亩经济林培育工程项目建设。同时认真做好林权纠纷的`调处工作,高度重视林业防火工作,全年无一起林业火灾发生。并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林业经济,建立了“4382”竹林示范村建设,示范户40个。

  三、水利工作

  1、完成了安全饮水工程1处,同时做好了集镇供水及XX年安全饮水工程的前期工作。

  2、水利兴修工作

  完成了孔夫河堤170米工程,清水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观音桥大坝工程即将竣工。同时完成了8.10水毁工程约1800立方米,大塘除险加固4个。

  四、新农村建设工作

  4个示范村,1个整洁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全年共硬化户户通道路18500平方米,建垃圾池40个,兴建文体场所3处,绿化15处;同时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的氛围进一步增强,整治效果进一步明显。

  下一步工作:

  1、加强 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2、加强基地建设在杨山、盘樟村兴建3000亩笋用竹科技示范园;

  3、大力发展畜牧业兴建一处年产达3—5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

  4、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加大对农民经纪人的扶持,积极帮助林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5、加大对农业、水利、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林区道路兴修、水毁工程、高山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

  6、做好竹笋原产地保护文章,打响竹笋品牌。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5

  一、20万亩湿地恢复区配套提升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20万亩湿地恢复区配套提升工程是以湿地生态恢复为目的,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并新建引提水工程,完善工程建设、水系配套、技术指导等措施,补充项目区淡水资源,维持湿地合理水位,保护黄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该工程争取国家林业局湿地补助项目资金40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1200万元。在前期完成勘察、设计、可研、论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确定了施工单位,顺利完成工程建任。新建进水闸、连通闸、泄水闸12座,新建设计提水能力为8个流量的`泵站1座,加固并防护5万亩湿地恢复区南坝10.8公里,新建并防护隔坝3条共计11.8公里,建设鸟类繁殖岛8个,引水渠清淤8.8公里,新建牛村以南道路3.8公里,保证了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项目区生态补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启动黄河北退化湿地修复工程

  为确保区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决定启动黄河北10万亩退化湿地恢复工程,先期实施3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完成工程洪评报告和工程初步设计。黄河口管理站完成3600余米围坝、隔坝护坡加固和新建涵闸1座以及疏通引水渠1800余米等工程任务,保证了项目区在调水调沙期间成功蓄水。

  三、积极推进刁口河河口湿地补水工程实施

  为解决刁口河河口地区淡水资源溃乏,部分区域淡水湿地生态退化问题,实施刁口河河口补水工程。工程主要包括桥涵、挡潮坝等建设内容。积极协调河道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勘察与科学规划,确定了项目范围和工程建设内容,制定了工程实施方案。一千二管理站新建过水桥涵2座,新建进水闸与泄水闸8座,疏挖引水渠与排水沟8800余米,新建挡水坝与隔坝2100余米,该工程已在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投入使用,通过补充淡水资源,刁口河河口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四、黄河河口清8河段畸形河湾调整应急工程顺利实施

  按照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据政策、客观公正的原则,顺利完成工程迁占补偿事宜。在积极配合建设单位组织施工的同时,认真做好监督检查,重点抓好施工过程中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截流导流工程经受住了大水冲击的考验,引河行洪过水基本顺畅,实现了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由于引导和监管到位,工程施工范围比设计范围有所减少,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6

  随着大多数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出现,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品牌。品质、品牌好的,价格高而俏,品质、品牌一般的“大路货”,价格低而无人问津。这种反差说明,发展品牌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作为城郊结合部的乡镇,如何以改革的思路创优质、创名牌,实现农业生产由重量向重质、重效的转变,推进农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推进农民增收,这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品牌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品牌农业,是指以商品生产为前提,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生产单位为主体,使生产、科研、流通、服务等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上,并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品位的经营性农业。其具有这样一些主要特点:

  (1)以优质和特色求生存。品牌农业必须在充分利用自然、劳力和产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具有较高品质和生命力的特色产品,它的基础是多年来形成的“一镇一色、一村一品”。

  (2)系列化技术配套求发展。品牌农业要求农产品品种、生产、运输、贮藏、保鲜、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相衔接,配套成龙,形成系列化技术体系,发挥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3)以技术争优势。以更新换代技术做后盾,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拓展品牌产品的深度、精度加工,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位档次高的名、特、优、新产品,保证农产品经久不衰的优势;同时以严格的技术标准保信誉,不断开拓出广阔的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率。

  二、品牌农业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1、主导产业的兴起为发展品牌农业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来,各地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坚持“县(市)有区域,乡(镇)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所长”的方针,面向大市场,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植布局合理、各具特色、规模生产、专业经营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使一些当地有优势、市场有潜力、经济效益高的项目从多种经营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形成了一批区域化、规模化的主导产业群,为创品牌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2、迫切要求农业增效成了发展品牌农业的推动力。

  随着小康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初步实现了现代化,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辟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领域。品牌农业的高产出、高效益等优势,无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3、农业产业化历程中的正反两方面教训为发展品牌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近年,各地在创造经济优势过程中,在特色上做文章,使“一色一品”的特色农业、家庭经济与大市场实现了迅速的对接,使许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农副产品走出了田园,走进了市场,有的'甚至在国际市场上也占了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地方利益的驱动,加上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本身不完善、不配套,有些地方也出现了“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为品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发展品牌农业的对策措施

  发展品牌农业,应借“名”求“利”,以“特”生财,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那些名、特、优、稀、野的新项目、新产品和深度开发的资源性项目。以此为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推动品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的思考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适应市场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市场经济规律表明,经济发展趋同性和产品的趋同性是创建品牌农业的大忌,只有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劳力和产品资源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面向市场用战略眼光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按照“开拓市场——壮大龙头——建设基地——辐射农户”的产业链进行理顺、改组、连接,实行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其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努力使其成为市场的霸主。对资源丰厚、经济优势和生产技术优势明显的项目,集中力量培植,提高其规模生产能力,形成新的产品优势和产业优势。紧紧围绕名特稀野农副产品的开发,在创新、创名贵品牌上下功夫。

  2、大力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业的市场化、一体化程度。

  农产品只有进入市场,才能引发发展的拉动力,培育购买力,扩大内需力,增强内驱力,提高产业化支撑力。我们应当以国内外大中城市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以批发市场为骨干,以中小集贸市场为基础,构建多门类、多层次、多种经济形式和运行方式的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体系包括市场设施、组织、法规和信息的建设,最重要的是保证市场的开放性、市场行为的规范性、竞争的平等性和运行的有序性。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放管结合”的原则和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高档次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产品现货批发市场,同时引进和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对农产品价格的熨平作用,以减缓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四面八方摸信息、海外华人找关系、合资外商牵红线以及开通国际互联网等形式,在海外设立直销窗口,聘请外商做代理,促进国际市场的开拓,拓展农副产品的销售空间。

  3、多渠道培植农村合作流通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酵母”,是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因此,重视培植、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注重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十分重要。应利用多种场合,为合作流通组织和经纪人正名,为他们撑腰壮胆,对实绩突出的,要给以表彰奖励,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要坚持放手发展、放活经营、放宽政策和规范管理的方针,在项目立项、用地审批、资金投放、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用宽松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引导他们增投入、扩规模、上水平。要加强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市场意识和经营水平。

  4、全方位主动出击,提高拳头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形象。

  与工业品相比,农副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具有分散性的特点,靠一家一户树立农产品的品牌,实非易事,除依靠农民的自我联合,通过各种中介服务组织将农副产品推向市场外,还需要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市县乡(镇)可成立实施品牌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创牌规划,并分解到各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到具体产品。注意加强对商标注册和申报省、市名牌产品和绿色食品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应积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进行广告宣传,组织各地参加广交会、农博会,提高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可通过举办名优产品展销会、“产品促销万里行”等活动,变“坐销”为“行销”,吸引外地客商来本地开展农产品贸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农业的发展进程。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7

  近些年,常宁市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利用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精心筛选和培育了一批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产业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一、基本状况

  常宁是一个农业大市,土地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农业户数15.8万户,农村人口63.7万,农村劳动力35.3万。全市共有山地199.3万亩,有林地133万亩,耕地52.1万亩,其中水田46.7万亩。盛产稻谷、牲猪、烤烟、柑桔、茶油、茶叶、竹木等。近10年以来,常宁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组织实施“旱经”工程、“猪鱼鹅鸭”工程、优质稻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养殖“双万”工程等,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快速扩张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体制,使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

  1、支柱产业形成规模,主导优势日趋明显。全市现已发展形成了优质稻、优质水果、烤烟、牲猪、茶叶、茶油、蔬菜和竹木等八大支柱产业,基地规模也迅速扩张。今年全市高档优质稻总面积已达到10万亩,与2000年相比较,增长近7万亩;优质水果4万亩,增长2.8万亩;烤烟种植3万亩,增长2.5万亩;牲猪养殖量50万头,增长12万头;茶叶采摘面积2万亩,增长1万亩;油茶采摘面积10万亩,增长1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3万亩,增长2.3万亩;高产楠竹总面积10万亩,增长3万亩。2005年全市八大支柱产业总收入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63.8%,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八大支柱产业的部分达到95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四分之一强。另外,我市的糯高粱、花卉苗木、龙须草、特种养殖、网箱养鱼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正在形成规模和产业。

  2、龙头企业逐步壮大,加工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市共培育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267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78家,塔山农贸有限公司、衡阳绿园农业加工有限公司、腾飞木业公司、香惠米业公司、鸿峰食品有限公司、美坚达装饰板厂、嘉兴胶木板厂、三益大米厂等8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年产值均在5000万元以上。2011年,8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6.3亿元,创利税1680万元。常宁市香惠米业公司投资400万元,引进日本两套流水生产线,完成了年产4万吨特制大米的项目建设,并与全市17个乡镇签订了5万亩优质稻的收购合同。塔山农贸公司被列为衡阳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去年投资250万元,引进了四套茶叶加工生产线,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签订了1万亩的茶叶收购合同。目前,龙头企业注册商标达到13个,有12户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培育了“香惠”大米、“香韵”茶油、“铜钟岭”茶叶、“天堂”食品、“嘉兴”木业等品牌。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以优质稻、茶油、茶叶、蔬菜、楠竹加工为主的五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年加工销售各类农产品73万吨,占到农产品总量的40%以上。

  3、产业基地特色明显,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建成了以荫田、蓬塘等18个乡镇为主的60万亩油茶基地;以西岭、白沙、荫田、盐湖等乡镇为主的.1万亩湘两优糯高粱基地;以塔山、弥泉、洋泉等乡镇为主的2万亩茶叶基地;以板桥、罗桥、庙前等11个乡镇为主的2.5万亩烤烟基地;以宜潭、宜阳、松柏等乡镇为主的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官岭、大堡等8个乡镇为主的10万亩高档优质稻基地;以宜潭、兰江等乡镇为主的4万亩优质水果基地;以西岭、塔山等乡镇为主的10万亩高产楠竹基地;以宜阳、宜潭等乡镇为主的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同时,也建立了5万头草食动物、50万头良种牲猪、500万羽家禽、500箱网箱养鱼、5000亩高产水产、500头奶牛等6个优势养殖小区基地。

  4、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常宁把全力打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优势作为重中之重,以良种、良法为重点,大力推广优质高效、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大力推广了超级杂交稻、高档优质稻、两系糯高粱、杂交蔬菜、无病毒苗木等优质农业新品种;推广了黑白花奶牛、西门塔尔、夏洛莱、无角道赛特、萨福克、波尔山羊、小尾寒羊、AA肉鸡等畜禽良种,推广了大棚蔬菜、温室栽培、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生产、嫁接等先进技术和设施,推广了牛冻配改良、羊温精授配及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全市农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

  5、合作经济逐步兴起,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市建成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0家。其中粮油5家、林果10家、蔬菜15家、禽业9家、生猪流通13家、其它8家。这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产业化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如广西桂林勤业农牧公司牵头成立的山地养鸡协会,辐射了兰江、官岭、大堡、胜桥、罗桥、板桥、宜阳、宜潭、柏坊、蓬塘、江河等乡镇,协会派出专业人员上门指导养殖户养殖,并负责上门收购,年收购鸡80万羽,有效地解决了当地规模养鸡的销售问题。烟草局牵头成立的烟叶协会,每年派出技术人员在基地指导生产、烤制,并无偿提供相关配套物资,对烟农建烤烟房进行一定补偿,有力地带动了全市烟叶生产。目前,全市烟叶生产乡镇已由2000年的1个乡镇发展到现在14个乡镇,烟叶产量与质量明显提高,我市也被列为全省烤烟生产基地县市。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8

  近年来,县科技局坚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的统一部署,把抓好农业示范园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认真抓好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工作,培植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一、工作成效

  (一)积极推进省农业科技园建设。20xx年,为促进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县科技局积极组织圣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申报并顺利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县桑果农业科技园。通过建设以桑果种植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园区,开发、示范、推广现代农业生产及加工技术,在农业科技园区及示范片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加快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技术水平,引导农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及产业化。县桑果农业科技园采取“一园两区一中心”总体布局。20xx年,“一园”(桑果加工工业园)完成新增建设投资2000万元,“两区”(优质桑果、鸟鸡、食用菌立体种养生态观光农业区)完成土地流转任务1.0万亩,投资1000万元,其中,优质桑果种植示范区新增种养生态观光农业区新增种植面积1.0万亩,桑果,乌鸡,食用菌立体种养生态观光农业区新增种植面积1.0万亩,饲养乌鸡20万羽,种食用菌1.0万斤;“一中心”(桑果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增建设投资2000万元及完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农业科技园区实现生产总值3000万元、利润150万元、税收20万元,吸纳就业人口350人,参与园区种养农户获得总收入700万元、人均年收入20000元。

  2、努力构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县科技局不断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人才体系建设,积极构建研发、推广和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努力提升农技人员、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整合资源,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倍得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公司一直把科技创新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深圳老年健康医药研究院、井冈山大学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挂钩并签定长期合作协议,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的.优化、产品质量指标的制定和分析、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公司已申报了21项发明专利,其中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0项,产品发明专利11项,公司紧紧围绕这11项发明专利开发了系列产品,产品投入市场后深得广大消费者青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xx年,县科技局积极组织“田教授”服务协会申报并获批科技部“星创天地”科技创新平台--田教授星创天地,积极组织县乌鸡办、千烟洲院士工作站、汪陂途、西昌凤翔禽业有限公司等6家乌鸡研究、保种、养殖、加工企业申报并获批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乌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20xx年,县科技局认真组织实施省科技计划技术示范类项目2项:县汪陂途都市农场有限公司承担的“乌鸡马尾松林下放养技术示范”和倍得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的“一种柠檬酸、天门冬氨酸混合制备金属钙”;组织实施市本级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3项,分别是:县晶华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利用原果低温发酵技术提高桑果酒品质的工艺研究”、县盛林井冈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的“蓝莓平衡施肥的节本高效滴灌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县圣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实施“有机果桑的生态安全立体种养模式的产业化示范与推广”。累计争取农业科技项目经费5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农业科技人才匮乏,知识老化。全县农业技术人才匮乏,多年来基层农技推广站没有吸纳正规农业大中专院校的新生力量,现有的农技人员难以得到系统的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更谈不上有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的机会,知识老化,思路不宽,面临着农技推广队伍青黄不接的现实。

  另一方面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落后,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全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受制于财力和体制约束,工作经费少,专业人员少,在良种推广、病虫害防控、动物防疫、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科技服务尚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农产品检验检测手段和体系还不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安全性难以得到根本保障。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快农业科技园建设。争取在20xx年申报成功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好核心示范区。

  2、加快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加强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实验站等科研院校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深入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大力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与农业企业缔结协同创新体。争取在20xx年申报省级“星创天地”。

  3、积极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攻关。积极组织申报实施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关键技术联合协作攻关,发展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4、积极引导涉农工业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给予项目经费,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乌鸡深加工求突破,提高产品竞争力,做大做强乌鸡产业。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9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工商局的指导下,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推进农产品品牌发展,增强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取得良好成效。截止目前,全县有各类农产品有效商标235件,其中省著名商标4件、市知名商标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同时,我局今年已经正式向县委县政府呈送报告,拟将粉条、黄牛、筠姜作为我县待申请地理证明商标进行打造。

  一、是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库,实施精准培育。

  认真核对和梳理全县农业品牌商标,对其商标注册和著名、知名商标认定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培育库,按照地理标志、著名、知名商标三个类别层级,实施分级、分层、分类培育,主动挖掘开发和利用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形成“培育一批、扶持一批、申报一批”的商标品牌梯度培育模式。对未注册商标的,及时提示申请注册,提供跟踪服务,指导其及时正确办理农产品商标的设计、注册等有关事项;对已注册商标的,鼓励其发挥商标价值,打造著名、知名商标,并适时引导条件成熟的地理标志开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开拓海外市场。

  二、是构建双向联系机制,加强行政指导。

  全县6个工商所均确定了农产品商标联络员,依托商标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行送法上门、宣讲上门、咨询上门、维权上门、培训上门等“五上门”服务,对我县重点商标使用企业开展商标助企大走访活动,引导农产品企业制定完善商标使用制度,指导商标权利人依法规范使用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提高商标管理水平,总结、推广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使用和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附加值。截至10月,我县工商系统共开展上门宣传咨询活动35次,与企业商标管理人员座谈18次,对农业品牌商标使用企业开展商标助企大走访活动4户。

  三、是加强绿色食品商标品牌培育创建。

  探索、完善和创新商标战略发展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商标监管效能和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我县茶业产业、肉牛产业等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加强商标品牌培育创建工作,指导企业积极依法认定省著名商标和市知名商标,并在经信部门的配合下给予政策倾斜。

  四、是支持小微企业商标快速发展,实施农村经济转型精准扶贫。

  积极引导小微企业发展注册商标,打造知名商标,争创自主商标品牌,运用商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打造“一村一品一企一标”精准扶贫工程,积极实施“精准扶贫送商标”等活动,努力提高小微企业商标拥有率。

  五、是紧紧围绕“质量塑造品牌,品牌开拓市场”的思路,做大做强商标品牌。

  充分发挥我县良好的生态优势,叫响生态、绿色牌,支持企业及组织利用市场手段,对现有品牌进行必要整合,对已获得著名商标称号的,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深度开发,提升档次,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商标发展机制,着力营造商标发展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不断提高农产品商标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六、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加强农业品牌的规划,统筹谋划,分层推进,积极构建区域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等不同层次的品牌发展体现。构建区域公共品牌,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集群。着力抓好“苦丁茶”“红茶”区域公共品牌的保护和推广力度。加强部门配合,以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推广、农产品品牌保护为重点,系统谋划设计,鼓励企业创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绿色食品加工业提供品牌支撑。加大品牌指导力度,以品牌指导为引擎,变无序推荐为精心孵化,壮大全县农产品品牌队伍。把指导、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用品牌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同时以品牌指导为利剑,变个案查处为机制保障,保护企业品牌权益。

  七、是加强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运用和管理的指导。

  指导已有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善使用规则,明确商标所有人的权利和责任,督促其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许可、保护和宣传工作。目前正在和相关部门配合,开展“黄牛”、“筠姜”“水粉”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10

  镇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在市农业局、保险公司领导、关怀、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和各村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我镇近几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稳步持续的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做到了全覆盖,有效地提升了全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安定团结。

  一、领导重视。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依据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总体部署,及时召开会议,组成专门工作组,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全镇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做到应保尽保。

  二、措施得力。

  在历次保险工作中,按照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总体部署,及时召开有各村有关人员参加的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培训,同时农业办公室组成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全镇保险工作,及时在各村公开栏张贴宣传材料,并下发到每一个农户。

  三、成效明显。

  去年全镇小麦投保5.86万余亩,玉米投保5.66万余亩。在出现险情后,镇农业办公室第一时间到田间地头察看险情,并联系保险公司对出现的险情及时进行了现场勘查、定损、理赔,各村对相关情况及时进行了公示。

  四、严格落实。

  我镇在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以来,没有虚报受灾面积、保赔不符、“张冠李戴”等骗保问题,没有“保而未赔、未保反赔”现象,没有村集体或村干部个人代为出资投保后,在理赔时绕过被保险人(农户)截留保险金的现象。

  五、群众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比较满意。

  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是我国民生工程之一,我们一定要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提高认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确保“宣传到位、措施到位、投保到位、理赔到位、考评到位”,做到应保尽保,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更加深入民心,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从中受益。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农业类实习报告03-21

乡村农业发展调研报告03-02

农业调查报告04-21

农业个人工作总结03-16

农业银行工作总结范文09-19

农业银行面试自我介绍04-24

乡镇安全工作总结02-26

卫生乡镇自查报告04-12

乡镇防汛自查报告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