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简短心得体会

时间:2021-07-11 09:05:50 心得 我要投稿

微生物实验简短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微生物实验简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微生物实验简短心得体会

  微生物实验简短心得体会1

  本学期已临近尾声,我们即将告别微生物实验这门课程,在这一学期,八个微生物实验中,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些知识将会陪伴我们一生,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一些实验来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微生物实验。

  我选取的实验是《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之所以选择这则实验是因为这则实验比较简单,而且涉及面非常多。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则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面。环境对微生物生长影响主要分以下几种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结构入细胞膜的流动性及完整性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为其最适生长温度。

  PH:H+影响菌体细胞质膜上电荷性质,微生物吸收物质变化,影响代谢,高浓度H+或引起菌体表而蛋白质和核酸水解以及影响酶和活性.渗透压:微生物在等渗溶液中可正常生长繁殖;在高渗溶液中细胞失水,生长受到抑制;在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膨胀,因为大多数微生物具有较为坚韧的细胞壁,细胞一般不会裂解,可以正常生长,但低渗溶液中溶质含量低,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抗生素: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能选择性的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的实验其实简单来说步骤几乎相同:制作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微生物、培养、观察菌种生长情况从而得出结论。本次实验也是这样首先制作培养基,在进行倒平板步骤时,对平板环境进行区分,然后进行接种。

  在进行倒平板的时候,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倒置,同时也要保持平板的厚度均匀。

  在进行菌种接种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划线方式,一般是选择Z字形划线法,注意不要把平板弄破,等到平板凝固后才可以进行接种。接种时也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经过培养后,再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我越发的明白实验操作对于结果的重要性。实的基础。实验操作可以说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部分,可是马虎不得。对于需要团队合作的实验,个人认为要有强势的人员搭档,不说是精通实验操作规程,最少也得知道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要做实验的操作方法,这对于后续的实验无疑是与决定性作用的。对于个人的实验能力,关键还是要看平时的积累,有些实验操作繁琐复杂,需要极大的耐心,这些都应该是逐渐培养起来的。最后,简单谈一下自己在微生物实验室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刚开始的时候,最令我头痛的就是培养基的配制、消毒灭菌,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与灭菌两个实验可以说是微生物实验的最近本课程,内容有配制培养基、分装培养基、为下次试验准备菌种及无菌器材等,内容显得非常繁多紧凑,需要准备的器材、药品及用具较多、较杂、较细。

  最后只能是提前参照微生物实验教材,将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药品、器材及仪器等统统罗列出来,计算出实验时大小材料需用的数量,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验准备时遗忘相关物品,另一方面也可为以后同一实验的准备工作提供依据,使实验准备工作逐步趋于程序化,从而在有效低实验准备工作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准备效率。还有一点很重要,在科研型实验室里就不能不说导师和师兄师姐,其实他们才是最具价值的“活文献”,他们就是实验室里的参考文献,活参考书。生物就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其中科研经验的积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导师和师兄师姐的一句话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大幅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效率。总之,为了保证实验过程高质高量完成,除了实验准备及实验过程外,还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实验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实验技能及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同时还要和理论课老师积极沟通,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学好微生物实验这门课程。

  微生物实验简短心得体会2

  这学期的微生物实验已经结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微生物的世界中,以前也只是在书本中学习,但是真正走进它们的世界中是通过这个课程开始的。在开始微生物实验之前我是以为这个实验不会很难,但是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发现这个课程真的很难。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铺垫,你还需要有严谨的实验精神。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我们本学期微生物实验的几个实验和报告的要求,也让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实验和以往其他实验的不同。实验步骤虽然很简单,但是往往一个微小的细节处理不当也会导致你整个实验结果的失败。这个我真的深有体会,我们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很不理想。实验步骤说难也不难,其实无非是先对配置培养液,然后对清洗干净的试管、培养皿以及配置好的培养液进行灭菌,等灭菌完了就放入无菌室进行细菌的接种,最后将接种好细菌和培养液的培养皿放进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看似很简单的操作过程我却状况百出。我总结了几点导致这么多次实验失败的地方。第一是操作不够规范,在培养皿中倒入培养液后没有摇匀导致培养基边缘开裂,未等琼脂培养液凝固就倒置导致培养基分布不均匀。第二是理论知识欠缺,没有等培养液冷却至40到50摄氏度就倒入培养基然后马上就接种了细菌,导致细菌已经被烫死。

  好在值得欣慰的是最后一个自主实验还是比较成功的。试验以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为题设计实验,我们小组通过PH值,温度,紫外线照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很满意,很明显。大肠杆菌在PH值为7时生长最适,在温度为37℃时生长最佳,紫外线会抑制其生长。

  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有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只有自己参与了,操作了,才会知道。也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照顾。

  微生物实验简短心得体会3

  1微生物区系分析方法

  分别在茯茶“发花”不同阶段取样,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计数。

  1.1分离培养基

  细菌分离:

  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琼脂20g、蒸馏水lO00mL。将上述成分溶解定容,调pH7.2~7.4,分装,12l℃灭菌20min。倒平板前按50μg/ml的量加入用乙醇溶解的制霉菌素或放线菌酮(起抑制霉菌的作用)。酵母菌分离:采用YPD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10g、酵母膏10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自然,113℃灭菌30min。

  霉菌分离:

  采用PDA培养基: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碎,加水1000mL煮沸半个小时,纱布过滤,定容至1000mL,添加20g葡萄糖和17-20g琼脂并定容至1000mL,121℃灭菌20min。等降温至55℃左右时,加入氨苄青霉素(或链霉素)50μg/ml(真菌分离计数时用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或者加入氯霉素或庆大霉素灭菌之前加入。

  放线菌分离:

  采用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氯化钠0.5g、硝酸钾lg、磷酸氢二钾0.5g、硫酸镁0.5g、硫酸亚铁0.01g、琼脂18~20g、蒸馏水1000ml、pH7.2~7.4,121℃灭菌20min。可在盛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加10滴100g/l的石炭酸(苯酚)溶液和50μg/ml的制霉菌素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察氏培养基(1L):葡萄糖30g;MgSO4·7H2O0.5g;NaNO33.0g;KCl0.5g;FeSO4·7H2O0.01g;K2HPO41.0g;琼脂20g(观察霉菌形态用),如要分离用需要灭菌后加30U/mL链霉素)。

  其他鉴定用培养基成分及配方参照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手册》

  1.2计数方法

  计数方法参照GB/T4789.2-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的测定方法。

  1.3取样:每隔2天取一次样,每个样至少做1次重复,总共取7次样,为了减少误差,尽量取同一批样。尽量保证茯砖茶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发生较大变化,样品取回后立即进行微生物分离计数。在取样时要测定发花环境(烘房)里的温度、湿度,取回样品后,要测定茶样的含水量和pH值。其余不做微生物分析的茶样应立即放在-20℃的冰箱里低温保存。

  pH值的测定:准确称取2.00g茶样,加50ml蒸馏水,置于150ml三角瓶中,在振荡器上振荡浸提20分钟,过滤,滤液置于100毫升烧杯中,然后用通过标准pH溶液校正后的Backman电子酸度计,测定浸提液的pH值,每个试样重复两次。

  1.4分离、纯化茯砖茶中的微生物

  菌种分离:以无菌操作分别称取试样25克,投入盛有玻璃珠及225ml灭菌生理盐水的500ml三角瓶内,振荡20min,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菌悬液,加到9ml的无菌水中,然后依次制成10-2,10-3,10-4,10-5,10-6,10-7,10-8等7个浓度梯度的菌悬液,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缓缓注入平板培养基内,稀释涂布平板培养微生物,密封置于28℃条件下培养,4~5d后菌落长满整个平板。

  菌种纯化:根据初分菌落的形态特征,用接种针挑取各菌落的少量菌丝体,接种在事先准备好的PDA琼脂培养基上(每平板内接种3个菌落),进行划线平板培养,菌丝体生长1周后,根据长出的各菌落特点进行筛选和纯化,如此反复,直至菌落的生长状态和形态特征均表现一致时视为单一菌种的菌落。

  1.5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借助菌落结构和显微镜观察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如要进一步鉴定,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深入鉴定。

  2微生物的分类检索鉴定方法

  2.1细菌鉴定

  细菌鉴定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一般细菌常用鉴定方法》、《常用细菌鉴定手册》作形态观察和相关的生理生化试验。(1)形态观察:个体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大小;菌落形态观察:观察菌落形状、大小、边缘、表面、隆起形状、透明度及培养基的颜色等。,(2)染色:革兰氏染色法、芽孢染色法等。(3)生理生化及生态特征鉴定;过氧化氢酶的测定、氧化酶的测定、好氧性测定、糖或醇类发酵试验、葡萄糖酸盐的氧化试验、V.P试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淀粉水解试验、明胶水解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产生吲哚试验、H2S产生试验、石蕊牛奶试验、酪氨酸水解试验、精氨酸利用实验、柠檬酸盐或丙酸盐的利用试验、pH生长试验、生长温度的测定以及耐盐性试验等。

  2.2酵母菌鉴定

  酵母菌鉴定参照《酵母菌的特征与鉴定手册》和《微生物学实验手册》对分离得到的酵母菌进行形态观察和相关的生理生化试验。(1)形态观察:个体形态观察:无丝营养细胞的显微镜观察、掷孢子的形成和形态观察、子囊孢子的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观察。

  (2)染色:美兰染色法。

  (3)生理生化及生态特征鉴定:碳源同化试验、氮源同化试验、糖类发酵试验、产生类淀粉化合物的测定、在60%(w/w)葡萄糖-酵母膏中生长测试、在37℃下做生长温度的测定、脲酶试验等。

  2.3霉菌鉴定

  参照《真菌的形态与分类》和《真菌鉴定手册》等相关文献,做相关的生理生化试验和形态观察。形态观察包括:

  (1)菌落形态观察:颜色、大小、表明特征、质地等。(2)个体形态观察:菌丝、子实体、孢子的形态等。

【微生物实验简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微生物实验工作总结

2.会计实验心得体会

3.做实验心得体会

4.电路实验心得体会

5.个人实验心得体会

6.关于电路实验心得体会

7.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

8.模电实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