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时间:2021-11-10 08:16:56 方案 我要投稿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1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细则》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决定在全镇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以建设“富裕、生态、文明、美丽新”为目标,结合自然资源实际,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集中打造山区生态旅游区和中部特色种植养殖区。创新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中力量开展退耕还林。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果为主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我镇计划自20xx年开始利用3—5年的时间全力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造山区林果生产特色镇和生态旅游镇。计划按地势相对集中实施“退耕还林”不少于3000亩。20xx年先行选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村进行试点,实施“退耕还林”不少于800亩。

  二、建设模式

  一是资金扶持,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实行补助。对新种植连片不少于十亩的经济林,每亩补助200元(县、镇分别补助100元)。二是信贷支持,以“村级信用联盟”的运作形式,对“退耕还林”农户(公司)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三是技术指导,“退耕还林”区域按每500—1000亩公开选聘一名林果技术员,镇财政每年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从县林业部门聘请一名林果科技顾问,负责“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建设和技术指导。四是设施配套,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向“退耕还林”区域配套,整合水利、交通、农业、国土、林业、供电等部门资源,集中投向“退耕还林”区域,切实解决果树浇水、用电、运输等问题。

  三、工作步骤

  (一)全面准备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2月)

  1、全面调查摸底。对我镇平整耕地、山坡地、园地、荒山、荒沟、荒坡、荒滩、村内空闲地进行全面摸底,根据土地情况拟定规划方案。

  2、广泛宣传发动。召开全镇退耕还林动员大会,各村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加强对村两委和村民代表的学习培训,采取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和政策,让群众明白退耕还林的政策和办法,自觉参与到退耕还林行动中来。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

  全面启动实施。20xx年3月—20xx年4月,完成本年度退耕还林800亩任务。

  (三)检查验收阶段(20xx年5月)

  1、检查验收。20xx年5月,镇退耕还林领导小组组织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完成后上报县退耕还林指挥部办公室。

  2、落实管护责任。以村为单位,建立健全退耕还林管护制度、成立管护组织、落实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职责,全面搞好管护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长任组长的退耕还林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林业站,具体负责退耕还林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调度、督促指导和跟踪考核。

  (二)建立社会联动机制,广泛凝聚合力。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退耕还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和工作职责,从调查摸底、宣传动员、组织实施、技术指导、督促检查、监督把关、总结验收等过程都要全程参与。镇林业站是退耕还林第一线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者,要充分发挥群众、造林大户、林果企业、林果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在退耕还林发展特色林果生产中的主体作用。

  (三)建立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规范管理。建立调度通报制度,明确工作进度和质量调度人员,实行重点时段10天一报送和其他时期半月一报送、一月一汇总,按时对各阶段情况进行统计调度,准确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将退耕还林工作纳入监督范围,对苗木培育、资金使用与管理、干部履职作为等情况加强监督,对侵占、截留、滞留、转移和挪用资金的,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2

  根据张发改文件和张发文件精神,我县由发展改革局牵头,组织农业局、林业局工程技术人员,在实地勘察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出我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实施方案。设计主要内容如下:

  一、项目投资情况

  (一)赤城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总投资2190.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655.5万元(不包括小水电270.5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535万元。具体为:基本口粮田400万元、农村能源建设256万元、生态移民120万元、退耕农民技能培训48万元、设施农业100万元、中药材、抚育经营196.5万元、补植补造535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535万元(补植补造)。

  (二)赤城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总投资318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537万元(生态移民工程有83万元未编制完成),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650万元。具体为基本口粮田1200万元、农村能源建设376万元、生态移民67万元、退耕农民技能培训60万元、设施农业64万元、中药材、抚育经营120万元、补植补造65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650万元(补植补造)。

  二、项目建设地点

  赤城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项目区设在镇宁堡乡、大海陀乡、茨营子乡、田家窑镇、东万口乡、龙门所镇、样田乡、东卯镇、云州乡、三道川乡、白草镇、赤城镇、独石口镇、龙关镇、后城镇、马营乡、雕鹗镇、炮梁乡等全县18个乡镇。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

  1、基本口粮田1万亩,建设内容:建小型蓄水池一座及配套设施;铺设地下管道6000米;打小井166眼;膜下滴灌1600亩、喷灌357.5亩;修防渗渠6840米,其中浆彻1900米,U40型494米;平整土地2000亩;建护地坝3800米。

  2、农村能源建设3040个,建设内容:建设沼气池2000个、节柴灶1000个、节能炕40个。

  3、生态移民搬迁240人,建设内容:搬迁移民240人,新建民房82处;饮水工程1处;配电工程1处,排水工程1处。

  4、退耕农民技能培训12000人次,主要内容:对全县17个乡镇62个村4905户12000人进行技能培训。

  5、设施农业建设100000平方米温室大棚。

  6、中药材、抚育经营25100亩,建设内容:建设5100亩万寿菊、黄芩中药材种植基地;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抚育经营面积20000亩。

  7、补植补造10.7万亩,主要内容:对全县xx年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进行补植补造,共计补植面积10.7万亩。

  (二)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

  1、基本口粮田3万亩,建设内容:建小型蓄水池5座;铺设地下管道24000米;膜下滴灌1700亩;喷灌4700亩;修防渗渠43400米,其中浆砌4000米,U型槽39400米;平整土地3850亩;建集雨窖410个;增施有机肥7575亩;建护地坝3000米。

  2、农村能源建设4800个,建设内容:建设沼气池2800个、节柴灶1000个、节能炕1000个。

  3、生态移民搬迁134人,建设内容:搬迁移民134人,新建民房52处,道路工程1处。

  4、退耕农民技能培训15000人次,主要内容:对全县18个乡镇5465户15000人进行技能培训。

  5、设施农业建设64000平方米温室大棚。

  6、中药材、抚育经营14000亩,建设内容:建设黄芩产业基地4000亩、退耕地抚育经营10000亩。

  7、补植补造13万亩,主要内容:对全县xx年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进行补植补造,共计补植面积13万亩。

  四、效益分析:

  20xx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成后,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民的基本生活、增收等长远生计问题。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可使4万亩基本口粮田平均亩增产粮食100公斤,总增产400万公斤,使退耕地区的农户基本实现口粮供需平衡;通过农村能源建设,可有效减少项目区薪柴量,通过生态移民,可使374人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通过发展后续产业,可使退耕地区农户持续增收,增强发展后劲;通过技能培训,使退耕农民有一技之长,保障农民持续增收;通过补植补造,使项目区进一步发展林地产业。

  经初步估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可使退耕农户人均增收1300元。通过后续产业建设和补植补造相结合,有效保护已有林地并提高森林覆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优化水源环境、生态更加平衡,有效减少沙尘暴、狂风等恶劣气候的的发生几率和破坏程度,为首都北京筑起绿色长城。

  我县、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实施方案经县政府批准,现随文呈上,请审查上报,尽快批复,以便实施。

【退耕还林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1.乡退耕还林工作总结

2.乡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

3.文明餐桌行动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

4.创卫工作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

5.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施方案_实施方案

6.轮岗实施方案

7.中考实施方案

8.家访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