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

时间:2024-04-07 16:13:23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坚决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就做好我市有关工作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意见》和《通知》精神

  各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重大意义。各区教育局党组要召开专题会议,学习文件精神、尽快部署行动,及时提请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意见》《通知》精神。召开专项工作会议,传达研究部署本区“双减”试点工作,压实街道(镇)和各部门责任。要对标各项要求,抓好组织落实,不折不扣执行《意见》《通知》部署的各项任务。

  二、严格落实《意见》和《c通知》各项要求

  (一)全面摸清底数,加强风险研判。充分依靠街道(镇)和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再排查再细化。从细摸查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底数,全面摸查现有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非学科类和外语(英语、日语、韩语)类校外培训机构,于8月17日前填写《情况摸查表》报送市教育局。督促校外培训机构每周五前在“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上更新机构相关信息。

  (二)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全市各区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及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对于开展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机构(以下简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和广东省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粤教策〔2018〕6号)的要求进行审批,发放办学许可证,确保证照齐全。申请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的,按照广东省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的`通知》,指引其到法定部门办理。现有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参照《广州市民办培训机构分类登记审批服务指南》执行。

  (三)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各区要坚持疏堵结合,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积极引导校外培训机构向非学科类转型发展并做好相应审批指引和办证服务。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作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课程审查专家委员会,组织教研员开展培训,对辖区内校外培训机构课程进行监督检查,在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1〕3号)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进行审核把关。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

  (四)规范培训服务行为。认真落实《意见》要求,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面向学生(含家长)销售周末、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课程、课时包;已经销售的,不折不扣执行《意见》要求,坚决予以清理整顿。各区教育局要做好收退费引导和风险防控工作,指导和督促停课机构组织好退费工作,优化退费流程,保证渠道畅通,可积极引导家长转为合规时段课程。对于学生家长不愿意退费的,在落实《意见》要求的前提下,按照《通知》提出的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理。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严禁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家长和学生进行营销轰炸。

  (五)加强培训广告管控。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登、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

  (六)强化校外培训收费监管。各区要督促校外培训机构坚持公益属性,依规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探索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七)统筹规范其他培训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现有的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三、切实加强风险防控和应对处置

  各区要充分考虑“双减”工作启动后对培训机构运营、学生假期生活带来的影响,把握文件要求,注重工作策略和方式方法,积极稳妥推进。要压实各级责任,全覆盖开展执法检查,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做好风险研判并制定防控预案,妥善处置涉校外培训的舆情、信访投诉及各类矛盾问题。对确实存在困难的给予关心帮助,引导其积极转型,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各区民办教育协会行业自律和宣传引导作用。本通知执行期间,如有未明确事项,可书面向我局报告。国家、省有新规定、新要求的,按新规定、新要求执行。

  中学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

  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我省将从xx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起,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使用新教材。9月10日,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明确新课程实施重点任务、具体要求。

  配齐教师,有序推进选课走班

  《意见》明确,各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依据国家和省里要求,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确保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并开足规定的课时。同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要求,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保障学生的选课需求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地和各学校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选课走班教学制度,加快改善普通高中基础设施条件,按不低于10%的比例完成走班教学所需教师增配任务。

  全省统一平台,做好综合素质评价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措并举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内容、监督,确保程序透明、内容公开、结果可信。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从2021年秋季高一新生起,全省将运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好平台管理作用。学校要制定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利用平台客观记录学生表现,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我省还将建设和命名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城市、工厂、农村等,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培育社会责任。高中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

  建立师生发展导育制度,全员覆盖

  《意见》明确, 修订《河南省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积极开展生涯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的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指导学生选课选考,跟踪指导学习过程,使学生完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

  以师生双向自愿选择为主、指定结对为辅,指导师生建立导育关系,确保师生全员覆盖。导师和班主任要及时全面掌握学生各方面情况表现、思想动态和需求意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指导活动。开展省级骨干培训、地市级培训和校本研修,对教育行政干部、教研员、高中校长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在完成必修课程前,不得确定选考科目

  根据《方案》,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各地各校须严格按照科目设置和学分要求安排教学,不得随意增减科目教学时间总量和周课时总量。

  科学安排每学年授课科目,特别是控制高一年级必修课程并开科目数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不得要求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前确定选考科目。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引导改进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必须获得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42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中学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3

  历经三年试点和两年多的筹备,《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下称《方案》)近日发布,其核心就是“减少必修,增加选修”,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

  浙江省教育厅从下半年开始筹划研究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基本思路就是“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构建重基础、多样化、可选择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根据此次出台的方案,浙江省高中必修学分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选修课学分比提高到总学分的三分之一,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在解读这份新方案时表示,此举意味着把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选择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选择权交给学校。

  “这是一次循序渐进的课程改革,与高考无关,但希望能变成浙江教育界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希望浙江高中生能提早规划未来。”该省教育厅人士称。

  但是,走在浙江前面的改革实践看起来并不乐观。

  江苏省早在2005年开始新课改试点。实施一年之后,江苏省教科院2006年7月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很多学校采用新旧两套课程体系并行的办法,反而加重了师生负担。而校方的理由是,完全采用新课标“怕影响高考,家长有意见”。

  “新课改在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提升素质方面效果不大。”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所康研究员表示。

  此次浙江省的方案提出,将把高中选修课程纳入高考招生改革评价体系,对高中阶段具备相关选修课程学分或相关选修课程成绩优良的考生,高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录取。这样的措施似乎有利于扭转“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但力度显然还不够。

  “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突破,新课改难有大动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胡瑞文指出,要推进新课改,就必须突破现行的高考制度。

  此前江苏、天津、浙江等地针对新课改推出的高考方案,力图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之中。但在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的框架下,方案并没有受到高中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缺乏与新课改对接的整体性高考方案,表明教育主管部门并未将新课改与高考改革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新课改的推出有草率之嫌。这种割裂的做法,表面看来使改革容易推行,实际上恰恰使新课改与高考改革都走向复杂化。

  胡瑞文认为,与新课改相配套,应该同时进行高中教育和高考招录制度的改革。比如,在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可以让民办高中根据办学特色而不是中考成绩来自主招生,分流一部分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推进高中新课改,将更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加强素质教育。

  胡瑞文表示,目前高考的命题权已经下放到省,为上述改革创造了条件。

【中学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高中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05-21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精选13篇)12-13

中学减负实施方案05-12

高中课程改革方案(通用7篇)09-30

中学赛课实施方案08-31

推广普通话实施方案(精选10篇)09-02

普通话推广周实施方案(精选22篇)09-09

推广普通话的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4篇)09-23

普通话培训实施方案(通用5篇)05-21

最新推广普通话实施方案(精选11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