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产业发展方案

时间:2022-11-18 11:56:55 方案 我要投稿

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通用14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村产业发展方案范文(通用14篇)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1

  xxx村(三村)位于x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xxx亩,总户数xx户,xxx人。20xx年村集体收入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xx年,村集体收入从20xx年的5.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xx年,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20xx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xx年,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xx:xx:xx。

  “十三五”末(20xx年)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20xx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xx:xx:xx。

  三、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20xx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20xx年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xx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

  资源,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到20xx年全村每个农户家庭有一个农业技术明白人,一个具有就业技能的劳动力。

  资源,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到20xx年全村每个农户家庭有一个农业技术明白人,一个具有就业技能的劳动力。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2

  为加快推进乳品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带动和项目拉动,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努力打造全省重要乳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奶牛存栏在20xx年的基础上增加1万头;全年鲜奶产量达到3.5万吨,日供蒙牛鲜奶100吨;蒙牛(尚志)有限公司鲜奶加工能力达到26万吨,日均处理鲜奶700吨。

  三、推进措施

  (一)继续抓好小区、牧场建设。一是抓好尚志现代牧场和育龙牛业有限公司两个万头牧场建设。推进尚志现代牧场尽快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和奶牛引进,6月末前完成第二批3000头奶牛入栏。育龙牧场在现有2200头奶牛存栏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头。二是继续抓好现有奶牛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年底前,已启动的小区(牧场)全部完成改造工程,使其全部达到标准。三是采取有力措施全部装满装严现有奶牛小区,增加存栏5000头。

  (二)制定落实好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重点争取国家、省和哈市扶持乳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好国家政策。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市政府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并符合我市实际的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各乡镇也要结合本乡镇实际,制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继续实行奶价补贴政策。

  (三)抓好鲜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强化源头监管。加大投入品和奶站的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参杂使假行为,确保鲜奶质量安全。二是完善生鲜乳质量第三方监测体系。申请办理检测资质,配齐检测设备,全面开展鲜奶第三方检测,保证鲜奶质量,切实维护奶农利益。

  (四)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一是抓好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导奶牛户转变观念,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二是抓好良种繁育。鼓励养殖户对现有奶牛采取优质冻精配种,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淘汰劣质奶牛。三是抓好疫病防控。对奶牛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对奶牛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实行全面检疫,采取得力措施控制疫病发生。

  (五)健全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一是提供优质服务。畜牧部门要在奶牛小区规划建设、品种引进、疫病防治、饲养技术等各个环节提供全程的服务。二是探索建立市场化合作组织。引导、扶持成立规范的奶牛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筹措、饲料供应、饲养技术等问题。协调好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关系,确保养殖户的切身利益。

  (六)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加大领导力度。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乳品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突出位置,纳入重要日程,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为乳品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二是加大推进力度。加大招商引牛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乳品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三是加大考核力度。继续把乳品产业发展目标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对小区建设、存栏量、产奶量等目标进行量化,实行目标管理,并签订责任状。年末对各乡镇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奖惩。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抓住省、市、县领导包扶的机遇,科学利用我乡现有的资源,把握有关奖补政策,以大力发展畜牧(笨鸡)、干果经济林(核桃)、蔬菜(拱棚、暖棚)、杂粮(小麻)四大主导产业为依托,创新发展机制与体制,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努力推动全乡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二)坚持工程建设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三)坚持统一规划、规模发展、分户经营的原则;

  (四)坚持农户自愿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一)干果产业(核桃经济林)

  按照全县核桃经济林发展任务分解,今年全乡任务为2600亩(力争完成6060亩),计划落实6900亩,到2013年底全乡实现人均1亩的目标。

  (二)蔬菜产业(拱棚、暖棚)

  利用我乡近几年蔬菜产业的基础,今年全乡落实暖棚、拱棚600亩。

  (三)畜牧产业(笨鸡)

  按照全县“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全力争取享受县政府笨鸡养殖基地的优惠政策,2013年全乡新发展优质笨鸡50000只。

  (四)杂粮产业(小麻)

  结合我乡的实际,依托小麻油知名品牌,全乡决定大力种植小麻,2013年种植小麻5000亩。

  四、采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顺利完成全乡四大产业的工程建设任务,我乡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人大、副书记、纪检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组。领导组成员全面负责工程的组织领导,乡人大主席张童负责蔬菜产业;常务副乡长苗卫兵负责核桃经济林;副乡长张亮珍负责笨鸡养殖、小麻、杂粮种植。各成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全乡四大产业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为我乡打造四大支柱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提供政策保障

  核桃经济林按照全县核桃经济林发展实施方案中全省林业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x”的补助办法进行补助,对今年新发展的核桃经济林,列入上级任务之内的享受上级的扶持补助资金,未列入上级任务的每亩至少补助200元;笨鸡养殖在享受县补助政策,抓住省、市、县包扶的机遇,实行户户养笨鸡,能人建大户,确保全乡50000只笨鸡任务圆满完成;蔬菜发展继续按照我乡20xx年的补助办法进行奖补,拱棚每座补5000元,暖棚每座补20000-24000元;小麻、杂粮利用小麻油品牌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以保底价每斤5元与农户签订合同,保证5000亩种植任务顺利完成。

  (三)强化督查力度

  为了确保四大产业工程的顺利完成,按照任务要责任到人,实行各司其职,工程开工后,乡党委、政府要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情况各村要及时进行解决,切实有效的抓好各个环节,对落实不力,故意影响工程的的人和事,要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工程建设全面顺利完成。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4

  根据市“十二五”农民增收幅度从年均15%调整至27%以上的指示精神,为加快推进清镇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农民增收措施,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到年我市农民人均增收达到1.6万元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诚信农民建设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产业为支撑,大力实施工业化引领、产业化提升、城镇化带动战略,全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落实惠农各项政策,逐步形成以农业产业、劳务经济、二三产业收入为主导,财产性、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民持续增收新格局,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二、基本原则

  (一)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在整合资源、全面推进辖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同时,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的思路,重点选择辖区内的3-5个村作为农民增收示范村,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

  (二)坚持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互动发展原则。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形成以城带乡、农工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原则。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强农惠农长效机制,继续深化诚信农民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四)坚持结构调整、产业支撑原则。围绕“烟、菜、果、茶、药、苗、鸡、猪、牛”九大生态产业,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在高速公路沿线实施退粮(粮食作物)进经(经济作物)战略,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引进、培育种植、养殖、加工、物流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基础。

  (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要突出肉鸡、蔬菜、奶牛、生猪等优势产业,在公路沿线、丰水坝区、低热河谷、沿湖沿河等生产条件有别的地方,分类指导,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凸显特色,全方位、大面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六)坚持科技兴农原则。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加大现代科技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七)既要“钱袋子”也要“米袋子”,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促农增收的原则。全力抓好15万亩粮食增产工程和1万亩高产创建工程,实现粮食持续增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市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成立清镇市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业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市农民增收目标管理日常事务;市财政局柯荭,市统计局孙正林,市农业局农经站为办公室工作员。市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成立专门的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责任分解到站办所、到人,明确一名专职农民增收资料员,负责汇总上报资料信息工作。

  四、工作目标

  (一)确保目标。确保全市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64元,在年5463.5元的基础上增加1500.5元,同比上年增长27.4%;

  (二)奋斗目标。力争实现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60元,同比上年增长31%,同比上年人均增收1690元,为年人均增收达到1.6万元打下坚实基础。

  (三)努力方向。一是全力推进“三化同步”,着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机会、创业能力和工资待遇,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上年增长41.97%,工资性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49%以上,力争所占比率超过50%。二是做到应统尽统,着力提高农民二、三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水平。

  五、工作重点

  (一)以“三化同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推动农村发展的精神,紧紧抓住我省“两加一推”战略的实施,企业开工足、用工量增、务工收入上涨的有利时期,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确保今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亿元,农民人均新增工资性收入同比年的2381.72元增加1000元以上,同比增长41.89%。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加强输出市场建设。要多渠道、多途径开辟输出新市场,进一步巩固沿海劳务市场,拓展中部、华北市场,大力开发西部和西南输出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着力提高全市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水平。二要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订单、定向培训。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要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批、输出一批,力争全年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以上。三要加强劳务开发工作机构建设。各乡(镇、街道)要按省、市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劳务开发工作机构职能,配齐配强人员,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劳务开发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有力、工作措施有力、工作抓手有力。要加强乡镇劳务开发工作机构和农民工服务站所建设,建立健全“上下对接、三级联动、覆盖全市”的劳务开发工作体系、信息网络体系。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5

  大田坝乡民福新村聚居点位于大田坝乡民福村七组境内,是大田坝乡唯一一个“4。20”芦山地震集中安置点。该聚居点由民福村2—8组,47户161名村民村民组成。该聚居点在建设时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为完善。为了巩固提升地震灾后重建成果,以让农民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为核心取向,以依托产业建新村、建好新村兴产业为基本原则,以连片、整体、全面推进为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灾后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目标、实施战略和空间布局,使民福新村聚居点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景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聚居点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

  大田坝乡民福新村聚居点地理位置优越,距兰家山农业公园直线距离3。5公里,同时处于县上果蔬产业、林竹产业、茶产业的交汇地带,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建设要做到将产业重建与新村聚居点建设、特色农业、农旅结合“无缝对接”实现农民生活有改善、农村面貌换新颜,农业发展大提升,努力让受灾群众“不仅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

  二、科学谋划、合理布局

  (1)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民福新村聚居点在前期在规划建设上,充分考虑到以后产业发展布局,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农旅结合功能,基础设施投入大,路网建设布局合理。

  (2)托兰家山农业公园建设在民福二组建设100亩绿色蔬菜采摘园。让到兰家山公园游玩的游客能有地方体验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旅游功能,主动融入农村旅游发展需要,增强产品竞争力、改善乡村旅游氛围、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3)以县上茶产业链打造为契机,通过“公司+农户”、农户“土地入股”等方式种好、管理好现有茶园,总体提高区域内茶园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单位产值,充分发挥已有茶园的产能。在民福村1、7、8组连片发展优质茶标准化茶园500亩。让聚居点居民能就近实现务工,使聚居点少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让标准的“70后”、“80后”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

  (4)夯实前期产业结构发展成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20xx年民福村1组建成年出栏10万只鸡的标准化养鸡场—光宏养鸡场,今年民福村8组总投入1500万元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现代化养猪场—民福养猪场也将建成投产。我乡将深挖潜力,充分发挥大项目在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服务力度,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三、完善措施、保障有力

  (1)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三个时间节点”和“三个一批”的重建要求,把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以乡长任大春为组长、分管农业和民福村联系村领导为副组长、民福村驻村第一书记、村五职、新村聚居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为成员的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主体责任,明确分工职责,强化责任管理,形成“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发展氛围,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目标不动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为切实抓好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建立“领导直接联线(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机制。派驻驻村农技员,负责产业重建日常技术指导工作,并协调与县农业局专家技术团联系,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项目规划、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加强技术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培训等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技术培训,关键技术实行现场示范,提升新村聚居点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使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等得到不断提高。

  (3)按照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重建任务安排,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完善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工作推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对工作得力、项目推进情况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工作推动不力的严格依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6

  为加快推进木制品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铅笔、套娃、地板和集成材为骨干项目,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企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开发高档终端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木材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木材加工企业达xx户,其中新增规模企业xx家;完成工业总产值xx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xx%;实现利润xx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的xx%;实现税收xx亿元,占规模企业税收的xx%;实现出口额xx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50%。

  三、推进措施。

  (一)深入搞好调研,把握产业动态。

  组织人员深入全市木材加工企业进行调研,重点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和调整适应我市木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木制品行业生产、营销、效益等方面的经济运行态势监控,客观及时地提出木制品行业的经济运行分析。

  (二)鼓励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条。

  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发高档终端产品,提升产业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重点推进茂林笔业利用边角料生产细木工板、丰叶木制品公司利用废料生产贴面家具部件、元宝山铅笔公司的废报纸卷铅笔、富强木业成品家具、云腾木业成品木窗、珍珠山木业成品木门等项目。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对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成果的企业,在专项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扶持木材企业延伸和拓宽产业链条,加快形成木制品产业与包装、辅料、运输等相关产业相互补充、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三)加强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

  积极推进“林木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在已建设的“元宝镇木制品生产加工基地”、“苇河镇木材生产加工基地”和“一面坡套娃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本着集约化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重点研究建立木材加工产业园区,整合具有一定规模,有定型产品和品牌产品的企业进区入园,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实现集约化经营,解决资源不足、用地不足的问题,控制企业外流。

  (四)扩大内引外联,培育地方品牌。

  积极组织木制品企业参加各种经贸洽谈会、招商推介会,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以规模和技术提高效益的发展之路。鼓励企业通过产品展销、展示会议推广企业和产品形象,努力打造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重点打造“元宝”、“心羽”、“北斗星”等铅笔品牌,“福美佳”实木门,“爱丽丝”儿童钢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名牌。

  (五)实施成长工程,培育规模企业。

  建立木材企业项目库,认真贯彻落实黑政发文件精神,对列入项目库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资金、政策给与倾斜。在现有的木材加工企业中培肓中型企业(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3家以上,并逐步将其培育成亿元企业。重点推进远东木业、宏远木业、宏泰木业、元宝山笔业提档升级,使企业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以上,其中,远东木业、宏泰木业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

  (六)优化服务水平,营造发展氛围。

  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及企业家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积极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加强与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的联系,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企业创造融资机会。引导企业加强管理,规范企业财务制度,理清土地使用性质,为企业融资打好基础。探索推进企业联保制度,组织引导规模企业或有影响力经营者牵头成立木制品加工行业协会,并发挥其在企业筹资融资、市场和产品开发、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引进和培训等方面作用。加强与劳动部门合作,搞好企业急需技能人才培训。督促企业为职工缴纳四险,提高职工待遇,控制技术工人流失。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7

  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任务分流、分级分口负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要求。

  实行相关部门、乡镇任务分级分部门负责、分类推进,限期完成。现将《漾濞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立项分解如下:

  一、xx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责任单位:

  县人事局、县文体局责任人:茶德根、姜晓水

  主要任务:在当前“事改”工作的基础上,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为核心,借鉴、引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xx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通过改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主要目标:根据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完成全县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时限要求:按“事改”期限如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关于基础文化管站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责任单位:

  县文体局责任人:姜晓水

  主要任务:在巩固提高原有“两馆一站”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达标要求和方便群众、适应今后面向市场发展要求,研究制定目标尚未达标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在新形势下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加强管理的实施意见。

  主要目标:从今年开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两馆一站”全部达标。

  时限要求:实施意见由县文体局于今年4月10日前提出,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审定后,以县政府办文件于20xx年5月10日以前下发并开始实施。

  三、关于漾濞县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意见责任单位:

  县文体局、县城建局责任人:姜晓水、岳喜华

  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方案及具体实施意见。

  主要目标:通过改造及扩建,要突出特色,提升灯光球场的硬件设施水平,使周围的场地与灯光球场融为一体,成为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主场所。

  时限要求:改扩建方案于20xx年4月10日前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后开始实施。

  四、关于规范“彝族打歌”演出管理的若干规定责任单位:

  县文体局、县旅游局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

  主要任务及目标:规范“彝族打歌”的演出,挖掘“彝族打歌”的文化内涵,提高“彝族打歌”的文化品位,使“彝族打歌”表演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成为省内外知名文化品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底前由县文体局出台。

  五、关于开展(组织)石门关歌会的意见责任单位:

  县文体局、县旅游局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

  主要任务及目标:充分挖掘全省各地、特别是在我州、我县境内的彝族民歌、山歌,形成彝族各支系民歌、山歌大融汇,丰富彝族民歌、山歌的内涵,最终形成一个自发的一年一度内涵丰富的民风民俗大聚会的节日,促进石门关旅游业的开发。时限要求:县文体局提出意见,县旅游局要做好有关场地的规划及建设方案,报县委、政府审定后,以县委办、政府办文件于20xx年中下发并开始实施。第一届歌会要于20xx年开始。

  六、关于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文娱演艺业发展的意见责任单位:

  县委宣传部责任人:李华荣

  主要任务:

  (1)精心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组织实施宣传漾濞的一本书、一首歌、一个舞蹈及表现漾濞整体形象的一张光碟的四个精品工程。

  (2)争取兴办全省乃至全国大型游乐项目和演艺项目。

  (3)整体策划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文化艺术节会展览,娱乐项目。

  主要目标: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四个一”工程,提升漾濞知名度,逐步构建自己的文化品牌。

  时限要求:与县庆20周年的相关规划同步进行。

  七、关于把xx建成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的意见责任单位:

  上街镇、河西镇责任人:罗明栋、李树银

  主要任务:

  (1)努力把xx纳入大理市的整体规划中,定位在大理市的“卫星城”上。

  (2)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突出生态与民风民俗相融的文化设施建设,使生态和民风民俗成为城市的支撑和城市亮点。

  (3)有效整合辖区内的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主要目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交融的、最适宜于人居住的县份之一。

  时限要求:意见于20xx年5月前出台,并于20xx年下半年开始实施。

  八、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责任单位:

  县旅游局责任人:李光华

  主要任务:

  (1)努力使石门关为主的风景名胜区纳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黄金线上精品项目。

  (2)提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对石门关、博南古驿道风情一条街等风景区和名胜古迹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经营,推动旅游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高档次,增加附加值。

  (2)规范景区内的餐饮娱乐业。

  (4)规范收费。

  主要目标:

  全面提升xx旅游业的文化内涵,用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业,推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底前报县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九、关于核桃生态旅游开发的意见责任单位:

  县旅游局、县林业局责任人:李光华、梅绍鹏

  主要任务及目标:依托xx核桃这一品牌,进一步规划建设好河西镇光明村鸡茨坪核桃生态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使其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核桃生态旅游景区,进一步促进核桃产业发展。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底前报县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十、xx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规划责任单位:

  县委宣传部责任人:李华荣

  主要任务:

  (1)积极与上级宣传部门争取、接洽,做好资金的争取等相关工作;

  (2)做好相应的建设方案及规划。主要目标:提高xx档次,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

  时限要求:20xx年3月前完成建设方案及规划。

  十一、关于建设核桃文化广场的意见责任单位:

  县城建局责任人:xx

  主要任务:规范核桃文化,挖掘核桃文化内涵,打响xx核桃这一品牌,核桃建成核桃交易、民风民俗节会等为一体,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

  主要目标:建成在全省内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

  时限要求:20xx年9月前完成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8

  年底,全县板栗面积突破32万亩,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达13245万元。苹果面积达67905亩,产量达9.2万吨,产值达31471万元。以苹果、板栗为主的干鲜果品业产值达到67312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9.8%。已成为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提高山区丘陵地区农民收入最具潜力、最富现实意义的产业之一。

  为加快转变我县林果产业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提质增效,提高林果业整体发展水平,按照“以示范园建设为载体,以果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开拓国内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发展果品加工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林果产业化发展进程”的建设思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同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依靠市场机制调控和配置资源。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生产,着眼提质增效,重点抓好板栗、苹果等优势果品的规模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林果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二)发展目标

  力争用2-3年的时间,以苹果、板栗为主的干鲜果品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产量突破20万吨。20xx年拟新建“板栗密植早丰一条龙技术”板栗示范园3个、短枝型富士苹果示范园和双矮密植苹果示范园3个,嫁接优种板栗20万株,完成高光效树体改造1000亩,实现林果业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发展产业化,基本实现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条龙。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提高林果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促提质

  一是巩固现有板栗基地规模,抓好示范园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现有板栗基地标准化管理,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政策,稳定农民种植板栗的积极性。按照“板栗密植早丰一条龙”栽培技术规程,建立高标准示范园3个,共计8700亩,分别在驻操营镇大道岭村(2700亩)、龙泉庄村(4000亩)和大新寨镇郭家场村(2000亩),带动全县板栗产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开展苹果示范园建设。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发展高档苹果生产,年内新建短枝型富士为主的示范园2个,面积总计200亩,其中大新寨镇张各庄村1个(100亩),镇富金庄村1个(100亩);双矮密植示范园10亩,重点推广增产提质综合技术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以昌黎果研所为技术支撑,建立现代化苹果栽培制度(三优栽植模式),促进我县的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技术引进,提高果品生产的科技含量。通过与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我县确定燕山早丰、燕龙等为主推品种,年内在示范园和京沈高速公路两侧嫁接20万株,其中京沈高速两侧10万株,重点乡镇和示范园10万株。在苹果产业发展规模较大的大新寨镇建立1000亩的高光效树体改造示范基地,提高果园通风透光水平,促进果实着色,同时搞好合理负载,疏花疏果,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达到优质高效,以此为中心向全县推广。整合现有科技力量,继续加强顾问组和联村技术员队伍建设,聘请3名专家和30名农民技术员组成板栗技术服务队伍,负责对板栗生产的重点村巡回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优穗嫁接、浇水施肥和落叶覆盖以及先进适用的修剪技术,组织基层技术员进行学习和参观,形成以林业局板栗办和果桑站为龙头,乡镇林业站为枢纽,聘请专家和农民技术员为纽带、联结千家万户的林果生产技术服务网络。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的技术水平。一是通过电视台《农民之友》节目进行培训和宣传,大力普及推广板栗密植早丰实用技术和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二是结合不同阶段和不同农时采取专家集中培训、现场示范、技术交流、外出培训等形式对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和光盘,不断提高果农技术水平;三是深入开展“大流学”活动,不断开阔农民的视野,坚定群众对林果生产的信心;四是充分发挥示范园的样板作用,带动全县林果技术水平整体提高。全年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50期,培训5000人次,组织参观流学15次1500人次以上。

  (二)大力提升果品业发展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促增效

  一是加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目前我县有干鲜果品专业合作社47个,其中板栗专业合作社7个,基本上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xx年,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下,坚持以会代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参观流学与现身说法相结合,分期分批对涉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等进行培训,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和实践的带头人、明白人,不断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新增林果业专业合作社5家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依托优势果品基地,加快贮藏、营销、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围绕更新改造、延伸链条、开发新产品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加大力度对现有果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进行扶持与管理,特别是要发挥县龙凤板栗产销专业合作社和市燕山板栗食品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各级优惠政策,做大做强现有加工销售企业。大力推进燕山板栗6千吨板栗深加工项目,力争全县板栗深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年。

  三是健全果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果品流通。大力发展冷链贮运、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果品营销方式,构建辐射国内外市场的果品营销网络。进一步增强与外商外贸的联系,与北京新发地等农产品市场和市内外各大超市建立稳定的产品供应关系,千方百计扩大板栗出口、苹果外销,使果农的果品产得出、卖得好,真正解除果农的后顾之忧,带动全县林果产业的大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县林业部门承担全县林果业发展的日常管理工作,设立板栗产业化办公室和果桑站,由林业总工程师牵头负责,对全县的干鲜果品生产进行整体引领和指导,具体负责示范园的建设、技术指导及培训,组织苗木信息介绍和引进,协调嫁接验收等项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品牌战略

  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宣传我县地区优势,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农广会,扩大我县果品的影响力,打造知名品牌,扩大市场知名度,真正做到靠品牌开拓市场,靠品牌提升档次,靠品牌提高效益。以“金富宁”苹果和“燕山明珠”板栗等知名品牌为重点,努力提高我县板栗、苹果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增强出口创汇能力。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大力发展xx村的生产力,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xx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促进xx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二、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实现两大突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在发展主导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三个转型:农村向城镇转型、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型。

  实施“四化”“五通”工程:绿化、美化、亮化、硬化;通水、通电、通气、通路、通网络。

  达到“六新”目标: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保障、新风尚、新水平

  三、工作目标:

  到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x万元;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道路达到国家规定的通达、硬化水平,实现村级道路水泥化、社级道路泥结化;有完善的多功能水利设施,保证旱能灌,涝能排,人行便道到田间;基本实现信息化,有线电视网络、程控电话实现全覆盖,移动电话覆盖率达到xx%;天然气、电力、自来水等多种形式的生活能源基本供给;家家户户有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主要家电、有专用卫生厕所,xx%以上的农户有自己的摩托车等运输工具,xx%的农户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定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农产品资源,在农副产品的加工增值上做文章,推行蔬菜深加工,延伸蔬菜产业链。大力引进就业量大、市场需求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五是加大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推广,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就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引导农民围绕“二扩大、三提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二扩大”,即:扩大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两大主导产业规模。“三提高”,即:提高主导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加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

  二是加强对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促进农民家庭二三产业发展,使农村群众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从而大大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三是通过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达到规模经营,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xx人;

  四是建立和完善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逐步实现没有失学儿童。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真正解决农民有钱看病、吃药,彻底消除因学致贫、因病致贫现象。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促进乡风文明,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利用板报、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家喻户晓,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主阵地。

  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三是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立足于育民、富民、智民、塑民,开展“十星文明户”、“新风示范户”、“五好家庭户”、“诚信经营户”等评比活动,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爱岗敬业。

  四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依法管理宗教活动;

  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降低社会犯罪率。开展“六无”村创建活动,即:无领导干部严重违法违纪案件;无虐待妇女、儿童、老人和歧视残疾人现象;无黄、赌、毒、黑、拐、邪、假等“七害”事件,无重大刑事、治安、经济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无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事件;无群体性或恶性上访事件。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六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文明生活“四进农家”的活动,把健康文化建设融入到每家每户中,让农民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

  七是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九是弘扬农村文明传统,倡导邻里团结、妯娌和睦、孝敬父母、不打架不骂人,让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的私心,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风尚。

  六、搞好村建设规划和管理,促进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在表现。促进村容整洁,就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

  一是从xx村实际出发,在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科学制定xx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美观实用,节约土地;

  二是加快农民新村建设步伐,以辐射带动农业的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功能,发展服务业,增强农村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是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开展“美在农家,富在庭院”活动,做到“四化”,即:美化(房屋建设规范化,格调、色彩统一)、硬化(村社公路全部硬化)、绿化(村内有公共绿地,公路两旁栽植人行树)、亮化(有路灯)。村成立环卫队,定期打扫卫生,清运垃圾,使农村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让“乡下人”成为“城里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改厕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电力、通讯、网络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五通”(通电、通气、通水、通路,通网络)。

  七、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促进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

  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搞好村务公开,对重大事项要做到事前公开,发扬民主,让群众参与决策;

  三是坚持和完善党小组长、社长按期选举制度,把公道能干、群众拥护的人选到领导岗位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四是实行由村民或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加强群众监督;

  五是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

  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当家做主,增强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六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依法办事和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林业局依据本单位的工作职能,结合我县的实际,提出“以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林业的角度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的关系,切实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林业,既是公益事业,又是基础产业,肩负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生态建设是基础,产业建设是重点,没有生态保障,产业难以持续,生态建设也无法支撑。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要坚持“两手抓”,协调推进。同时要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与绿色环保的新型林业产业,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资源和能源,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要正确处理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林业,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经济规律;既可作为基础产业参入资源配置,又能通过实施生态建设实现大林业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保护先行,确保生态优势,科学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使我县林业经济迈上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征程。“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是加快城乡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实现“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能实现全县国土绿化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展示我县造林绿化的成就和县的良好形象;能提高我县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指导思想

  以实现“县城园林化、乡镇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动力,以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为手段,以城区、村庄、道路绿化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加快建设“和谐长沙”做出贡献。

  三、建设指标

  2006年,全县完成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其中基地植树30万株),四旁植树80万株,完成县城林业生态圈260亩,绿化河流、渠道、公路200公里,2007年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完成县城林业生态圈350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其中基地植树30万株),四旁植树80万株。绿化河流、渠道、公路200公里,封山育林2万亩。到2007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乡镇所在地、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和30%,全县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6%,县城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随机抽样调查公民绿化意识达到85%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建卡率达到90%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6%以上;80%以上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达到省级标准。

  四、工作任务

  (一)制定中长期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由县林业局牵头,委托部省有关科研院所,制定我县2006-2020年城乡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提高我县国土绿化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

  (二)造林绿化工作

  1、城区绿化。要完善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县总体规划。重点在景区景点绿化,道路街巷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居民社区绿化以及立体绿化方面有新的发展。从2005年至2007年,提升10个街头花园绿地水平,每年完成城区5个游园新建任务。80%以上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达到省级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绿化与工程同步施工,同步完成。进入县城的主要出入口,已建绿地景点的补绿扩绿,提高档次,未建的要在2007年底前补建。此项工作由建设局负责,城管局、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县委文明办、交通局、规划局为主要协作单位。

  2、道路河流绿化。包括境内的国省干道、高速公路、铁路、主要河渠两侧绿化。2006年重点抓好长永高速、机场高速两侧绿色通道建设。2007年抓好株洲至黄花机场高速路的绿化建设,并对已绿化的河、渠路加强抚育管理。新建公路两侧绿化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年内建成省级精品工程。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县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3、工程造林。包括各级各类工程造林项目,按工程标准,完成全部造林任务,建设一批样板地块。此项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4、创建花园工程。全县建设省级森林公园1个,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市级花园式单位20个,县级花园式集镇20个,花园式庭院400个。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的组织实施。

  (三)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重点是完善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制度和基地义务植树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搞好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各乡镇和联系乡镇的县直机关单位负责建立义务植树基地,植树地点做到一定五年不变,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城乡居民参加义务植树,并实行一户一卡制度,每年基地植树30万株。年内义务植树建卡率达到96%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组织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机关各单位负责实施。

  (四)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对现有森林资源加强抚育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严禁乱砍滥伐,严禁非法占用林地,严防森林火灾,杜绝各类毁林案件,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此项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县森林防火办公室、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为协作单位。

  (五)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根据全国绿委《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及建设部《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对现有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登记、建档、立卡,严禁移植古树名木,切实保护好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并组织实施,各乡镇政府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活动,是构建“和谐长沙”,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县域竞争力,加快实现“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创建活动的`重要性。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把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行各业,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建议成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黎勇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正斌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县绿委办主任、林业局局长周海林同志兼任。

  (三)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创建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和乡镇,由政府县长与各科局长和乡(镇)长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工作任务未完成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加大造林绿化宣传力度。采取长效宣传与短期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办法,每年组织两次造林绿化宣传月活动(造林期间和迎检期间)。宣传的形式主要包括:

  1、新闻媒体宣传。重点是宣传造林绿化成就,创建标语、口号、意义,创建活动先进典型;

  2、设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林业网站专栏;

  3、基层单位创建活动宣传专栏;

  4、组织市民绿化意识调查;

  5、有奖知识竞赛及中小学有奖征文活动;

  6、户外广告宣传(海报、宣传标语、广告牌等);

  7、绿化简报宣传等。

  (五)适时掀起造林绿化高潮。每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0日为全县造林绿化突击时段。特别是采伐迹地的更新、低产林的改造,各乡镇应制定方案,在2007年前完成。以义务植树为载体,掀起春季造林绿化高潮,继续巩固扩大国土绿化成果。

  (六)落实创建经费。本活动共需经费支出2390万元,其中城市生态圈建设915万元,道路河流绿化400万元,游园建设200万元,人工造林135万元,封山育林200万元,宣传学习费用40万元,花园式集镇建设补助200万元,制定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20万,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植树60万,大山冲森林公园建设200万,其他20万元。计划、财政、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创建经费,为创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各项重点工程绿化资金要向创建活动倾斜;动员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城镇居民参与社会造林绿化,结合义务植树活动,踊跃为创建活动投工、投劳、投资。

  (七)严格督导检查。创建过程中,全局各部门单位必须紧密配合,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围绕这个大局,同时县局将组织有关部门对活动的进度和质量进行随时检查,对行动迅速、工作扎实有效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迟缓、敷衍应付的通报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创建工作业绩将做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和造林绿化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11

  为深入实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团结带领全市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共青村”打造成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青团工作品牌,使“共青村”成为服务大局,示范带动农村共青团工作的亮点和精品。团市委先后联合市移动分公司、市城乡规划局、市绿化委、市林业局开展“共青村移动文化工程”、“保护母亲河·家园清洁青年行动”、“种植珍贵树·建设新农村”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共青村”经济社会发展。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龙岩又好又快发展,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为争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作奉献,推广使用新能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团市委研究决定20XX年在“共青村”实施太阳能热水器进“共青村”活动,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争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在全市七个“共青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把“共青村”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带动农民使用新能源,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二、活动主题

  家园清洁新农村,节能减排惠百姓

  三、建设目标

  通过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解决农村居民使用燃气热水器及电热水器费用高,烧柴、烧煤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充分利用太阳能达到农民增收、农村节能减排的目的。

  四、建设内容及规模

  太阳能热水器(20管或24管)。在全市七个“共青村”中首期选择XX县古田镇赖坊村100户村民安装使用太阳能真空管热水器,然后向其它“共青村”逐步推广,争取七个“共青村”年内达到700户以上村民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五、建设时间与实施主体

  20xx年3月至12月,团市委拟将于3月份在XX县古田镇召开太阳能热水器进“共青村”启动仪式。以各县(市、区)团委为主体组织实施,团市委挂钩“共青村”的干部负责指导、督促。

  六、建设效应

  根据XX省年日照量每台太阳能年可节约用电2180度或节约标煤0.65吨或节约燃气800立方米,每户年直接节能经济效益1090元。

  七、补助标准

  推广使用XX圣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圣元太阳能真空管热水器,20管厂家新农村建设优惠价为2350元,24管厂家新农村建设优惠价为2860元(以上价格不含水管、接头等选装辅助配件的费用)。对新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前100户实行政策补贴,补贴标准为:

  1、厂家推广让利每台300元;

  2、团市委争取资金每台补助300元;

  3、发动社会力量冠名捐助,争取结对帮扶企事业团委或青年企业家每台补助300元。

  每户村民安装20管、24管实际支付价分别为1450元和1960元(以上价格不含水管、接头等选装辅助配件的费用)。

  八、技术保障

  由XX圣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人员施工,免费安装,整机保修三年。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12

  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市、县委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共创新业绩、富裕新农民、构建和谐新禹越”这一主题,紧密联系本镇的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顺利完成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我镇参加主题教育活动的有乡镇机关1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1个和规模企事业单位43家,包括党员干部147名,农户7669户,参与覆盖面达 100%。镇、村、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平均集中教育时间4天,一般党员集中教育时间1天半,教育率达到98.6%,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农村户主教育次数1次,教育率达到94.3%。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我镇立足于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使整个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强化教育活动保障。

  为了开展好各阶段的各项工作,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领导。镇党委书记嵇金星、党委副书记杨玉仙、宣传委员黄林祥对各个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先后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镇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人员都深入联系点进行具体指导,多次听取各单位工作情况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各级党员领导切实做好带头人,始终坚持主题教育活动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真正在促进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在去年12月14日召开动员会以后,镇上先后召开3次党政人大联席会议,专门研究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工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二是精心组织。认真抓好思想发动,精心组织学习培训。

  1、启动工作扎实到位。切实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领导到位;二是确保人员到位;成立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小组,抽调40名机关干部,分15个小组对全镇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工作指导;三是确保办公设施到位。

  2、思想发动深入人心。认真开好全镇和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的动员大会,党员主要领导亲自作了动员讲话。此外,还通过电视、报刊、简报、板报、学习园地等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把主题教育活动宣传到了每个党员、每个家庭,使教育活动深入人心,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3、学习培训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宣讲会、上党课等方式认真开展集中学习。同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党员群众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在宣讲活动中,我镇积极联系“创业新农民”宣讲团前来宣讲,还利用上级部门组织的活动和文艺(电影)宣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广泛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宣传,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据统计,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来,全镇先后共播放主题教育活动广播节目15次;张贴新农村建设宣传图片200多张,悬挂横幅20余条,张贴标语300多条,出版黑板报33版;先后举行各级宣讲会180次,参加人数达8000人次;其中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自联系部门宣讲26次,参加人数1090人;开展电影宣传15 次,组织三下乡次数30次。

  (二)深入宣讲,深化共建,增强教育活动实效。

  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后,各单位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诚心诚意征求意见。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促进各项工作。一是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开展活动以来,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各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联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切实找准党员和农民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找准自身工作、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努力方向。二是结合阶段中心工作,切实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及时整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改的及时进行整改。如反映村周边环境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得不好、学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进行了调查摸底,督促派出所加强交通安全整治、治安巡逻等,及时排除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因素;同时,开展绿化、美化城镇、抓好窗口行业机关作风整顿、大力实施环境整治,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展了社会各界救助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小学生徐玲峰的活动,镇机关、各行政村和单位共捐款6万多元。三是创新形式,多途径建设新农村。殿村两委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建设新农村,把新造的村委大楼出租,再把租金投入到基本设施建设中,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进一步落实了村企结对,全镇 14个行政村与14家规模企业结对,共建特色项目15个,支持资金50多万元,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高潮。

  据统计,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全镇共召开座谈会15次,发出征求意见表663份,征求到的意见78条,梳理后的意见30条;共梳理出问题78个,已解决26个,承诺限期解决的32个。

  二、主要成效

  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广大党员群众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意识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广大党员群众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新农村建设教育,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2、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不断增强。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各单位党员和群众以参加党支部大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访谈、电话、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形式,参与到主题教育活动中来。同时各单位、部门注重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突出抓了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难点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夏家村、殿村等行政村在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上加大投入,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镇民政等部门加大对下岗失业职工培训力度,帮助和带动他们实现再就业等。其他单位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和解决实际问题。全镇各单位共为群众办实事319人次,办实事好事85件,走访困难群众 42户,发放慰问钱物9.3万元,结成帮扶对子80户。

  3、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单位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坚持把教育活动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员群众的热情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一是突出重点,促进工业建设创特色。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工业发展路子,加大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确保项目推进的顺利实施。去年,我镇共收回土地100亩,采取“腾笼换鸟”方式重新安排项目5个。及时微调土地利用规划,进一步拓展了工业功能区发展空间。今年将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调整的土地不少于200亩。到去年年底,实现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30%以上,完成工业性投入3.3亿元。二是“三农”工作和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大力实施“农业稳镇”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我镇农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水产(黑鱼)养殖和食用菌种植两大支柱产业。科、教、文、卫、计生和人才人事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三个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三、经验和体会

  通过开展新农村主题教育活动,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必须确保促进发展,务求实效。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坚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二)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提倡大胆创新。必须尊重实践、尊重基层、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既认真做好“规定动作”,又积极创造“自选动作”。在教育方式、活动载体、制度规范上创新,精心设计主题实践活动,把主题教育活动的成功做法转化为有利于农民经常性教育、有利于农民素质提升、有利于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必须建立领导责任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建立督查制度,加强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群众评判制度,在主题教育活动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注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向群众通报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由群众来评价主题教育活动是否取得实效。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镇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已经告一段落,但对党员群众的新农村建设教育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主题教育活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市、县委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仍然存在被动学或应付过关的思想;有的单位的教育长效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等。为巩固和扩大主题教育活动工作成果,下一步我镇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学习,提高党员群众的整体素质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二是进一步抓好整改,把新农村建设真正“让群众得实惠”落到实处。三是进一步抓好建章立制,认真总结,学习借鉴各单位的经验,探索完善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四是进一步总结经验,为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做好准备。

  当前,我镇主题教育活动已基本结束,群众总体满意率达到94%。今后,我镇将再接再厉,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抓实抓牢,并切实健全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13

  为进一步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大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富裕和谐的理念,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确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本村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产业优势、改善村内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提升职工素质,加快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设施化发展进程。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行政村主导、党员群众主体的原则。行政村履行行政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教育和引导党员群众建设好自己的家园,充分调动党员主体积极性,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本村实际情况,从现有经济基础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分步实施。

  (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指导的原则。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建设和局部改造相结合,建设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民俗型、旅游型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大队。

  (四)坚持整章建制、规范操作的原则。牢固树立“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意识,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行政村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真正做到改善本村环境,提升党员群众素质。

  (五)坚持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科学编制行政村发展规划,统筹大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党员群众教育、行政村管理内容,实现我村可持续发展。

  三、任务目标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争取居民点中间道路的硬化,推进村村通道路建设。

  2、排水建设。清淤清沟,保证排水通畅,确保路面、路沟无积水。

  3、住房建设。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危改造步伐,加快移民新村建设,争取十年完成群众的整体搬迁。

  4、场所建设。修善办公室、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和党员学习学校。

  (二)环境整治

  1、设固定垃圾场。行政村内设立固定垃圾堆放点,引导群众使用,保证垃圾池不是摆设,定期清运,做到住房周围、路边无垃圾。

  2、搞好五改四清。改造危房,消除主街道两侧猪圈和厕所,推广清洁能源灶,试点村实现无垃圾、无污泥、无粪便、夫柴草垛。

  3、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行政村设专人管理本村环境卫生,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三)民主管理方面

  1、建立民主管理机构。完善民主理事、民主理材、民主决策的民主管理机构和群众协会等自治组织。

  2、制村规定民约。完善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村规民约等群众自治制度。

  3、设立公开栏。完善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公开设施中,规范程序,及时公开。

  4、开展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加强班子“五好” (干部带头作用好、群众反映好)和党员“三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建设,增强行政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5、制定群众培训计划。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文化知识、政策法律、农业技术、做工技能、民间手艺、经营本领活动,建立劳务输出信息库,促进培训就业一体化。

  6、开展文明户创评活动。利用文明户创评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建立文明新风理事会,制定文明公约,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

  7、创新行政村管理方式。探索行政村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新农村建设连续性。

  (四)资金投入方面

  1、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积极争取总场的支持,争取国家资金,加大扶助新农村建设力度。

  2、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鼓励群众出资出劳,加强行政村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按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行政村和党员群众投入资金要匹配到位。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行政村成立支部书记为组长,队长为副组长,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行政村建设检查指导和督办。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积极宣传新建农村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自学性。及时总结新农村建设的好的思路、好经验和好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管理,严格自查

  一是行政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新农村建设自查工作。 二是是让群众参与到监督中来,定期开展新农村建设座谈会,听取群众心声。

  村产业发展方案 篇14

  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休宁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现制定《西田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创建文明村庄为重点,从治理“脏、乱、差、散”入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十年努力,使新农村建设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标准。

  二、实施原则

  1、规划先行的原则。严格按照五城镇《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认真做好与农田保护、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专项规划衔接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留作空间,编制好各中心村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2、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各自然村的实际,本着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尊重农民意愿,遵循客观规律,合理确定各村属于“新建型”、“改造型”,还是“撤并型”。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围绕“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的思路。“一个保留”,就是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两个坚持”,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坚持不搞千篇1律。“三个不”,就是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

  3、依法整治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征地、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的总体要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措施,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制定的政策措施既要结合实际,又要注重合法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4、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规民约等村庄管理制度,倡导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首先素质。

  三、目标任务

  根据全村现实情况,选择中洲、笔太、光家里、西河

  一、西河

  二、等5个村民组作为西田村新农村规划建设示范村组。把规划着眼点放在“四清四改”上,即清除垃圾、清除杂草、清除污水、清除障碍及改路、改水、改厕、改线等方面,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目标。从2006年起到2016年,用10年的左右的时间,完成示范村新农村建设任务。

  四、基本要求

  1、布局优化。村庄建设规划,要科学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房屋建设要特色明显、美观适用;建筑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映衬;建筑布局要灵活自然,错落有致。

  2、道路硬化。村组路网要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内外畅通,村内主干道要水泥化,村组公道油路化,2016年中心村道路铺设率达60%。

  3、村庄绿化。自然村建成区的绿化率达40%以上,要设有绿地、主要道路和沟渠两边要实现绿化带,住宅之间、农户庭院要有绿化。

  4、路灯亮化。自然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要安装路灯,其中2013要达到50%,2016年要达到100%。

  5、卫生洁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村庄内设水冲式公共厕所,农户普遍改水改厕,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使用柴草烧火做饭户控制在10%以内。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及废物集中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基本消除垃圾废水污染。

  6、水面净化。保护好区域内现有的水面、沟渠,要求河道清洁,水体流动,水质达到功能区划的国家标准。

  7、村貌美化。整顿村容村貌,做到按规划搞建设,无乱搭乱建、乱扯乱拉、乱丢乱倒、乱贴乱画现象。2015年,实现村内无成片裸露垃圾、污泥和路障。

  8、文明新化。创新和深化创建文明新风活动,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农户救助体系。

  五、方法步骤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体村干部和示范村组干部要站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始终把它作为今后十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西田村党总支、村委会负责的工作机制。成立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各村也要相应成立组织,具体负责新农村的规则建设工作。

  2、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新农村建设事关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涉及到家家户户,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村组两级要分别召开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动员大会;要充分利用政情民意沟通互动机制,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内容、目的、意义和要求,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一个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做深做细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把农民群众的良好愿望、村两委的内在要求,化作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的自觉行动上。

  3、调查摸底,掌握实情。村干部要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一道深入村组农户,全面调查了解全村的现状资料,经济发展等情况,对照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提出本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方案。

  4、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配合县新农村规划办公室、县建设局、国土局、规划设计院专业人员因地制宜搞好规划设计。村庄规划要科学编制,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2012年11月底前,2013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5个示范村组的规划编制任务。

  5、村民参与,规范运作。新农村规划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必须坚持民主决策,经所在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要进一步明确各项政策措施。包括规划建设内容,资金筹措渠道及用地政策、拆房补助政策等等。对涉及需要农民出资出劳等重大事项的,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备案手续。工程招投标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防止以权谋私。

  6、精心组织,稳步实施。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组织实施新农村规划。要以规划修建村组道路入手,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同时,要引导农民在各中心村规划区内拆旧建新,因势利导地搞好“新村”与“新房”的同步建设,“室内”与“室外”的同步建设。凡需建房的,必须到中心村规划区内,同时必须拆除老宅基地的旧房,其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复垦或流转;凡不愿到规划区内建房的,不得办理用地、建房手续。

  7、多方筹资,争取扶持。按照向上争取一点,部门扶持一点,费用免收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千方百计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要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积极向上争取省、市、县、镇的扶持。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推向市场运作,置换建设资金。

  8、加强督查,依法监管。要加强对新农村规划建设示范工作的督促检查,深入实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依法监管和严肃查处农村违法、违规占地建房行为,对违反规划乱搭乱建,少批多建,批东建西,未批先建等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查处。

【村产业发展方案】相关文章:

产业发展调研方案11-08

产业发展方案(精选12篇)10-31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方案范文12-01

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方案01-18

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10-23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精选6篇)07-28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策划方案范文(精选9篇)10-26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实施方案(精选13篇)10-25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通用9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