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定理公式总结

时间:2022-11-21 09:31:45 总结 我要投稿

九年级物理定理公式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定理公式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物理定理公式总结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1、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质量的标准单位:千克(kg)

  2、密度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公式:ρ=m/vρ--密度,m--质量,v--体积,

  单位:kg/m3或g/cm31g/cm3=1_____kg/m1033换算关系:水的密度:1.0×103kg/m3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速度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s/tv速度,s路程,t时间。单位:国际标准单位是m/s,常用单位还有km/h.换算关系:1km/h=10/36m/s1m/s=3.6km/h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速度保持恒定不变)的运动。

  5、长度的标准单位:米(m),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单位换算法则:1、原数字不变照写,2、确定乘还是除(小单位化大单位除它们之间的进率,大单位化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Kmmdmcmmmumnm100010101010001000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不能消灭,只可以减小。而错误可以避免消除。6、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7、力的作用效果:

  一、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平衡状态:物体受两个力或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叫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等大、反向、共线,则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1、弹性的概念: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2、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3、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4、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5、重力公式:G=mgG重力,m质量,g引力常量(g=9.8N/kg)不同地方g的值不同。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的物理意义: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6、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7、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8、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9、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10、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和斜面。

  11、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12、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平衡公式:F1xl1=F2xl21、定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F=G物,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2、动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特点:省一半力,费一倍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F=1/2(G物+G轮),S=2h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

  3、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特点:即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F=1/n(G物+G轮),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4、功能原理:省力的机械必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必定费力,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二、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压强公式:P=F/S

  3、符号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F压力牛顿(N),S受力面积平方米(m2)

  4、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大,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压强计算公式:p液=ρghp液---液体压强,ρ---液体密度,h到液面的竖直高度

  6、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7、1标准大气压=76cm(760mm)水银柱=1.013X103帕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8、气压与液体沸点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9、海拔高度与气压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液体沸点越低。

  10、浮力方向:竖直向上,产生的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11、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物上浮ρ液>ρ物F浮

  12、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在能量转化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则物体的机械能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第十六章热和能

  1、扩散现象:气态、液态、固态的物质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但他们的扩散速度不一样(V气>V液>V固)。

  2、扩散现象表明: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大,分子的`热运动就越激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5、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无论温度高还是低,都具有内能。

  6、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一定时,温度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7、内能改变的方法:(1)热传递(2)做功

  8、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单位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9、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Cm△t

  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物体的比热容--J/(kg℃)m物体的质量kg

  △t变化的温度(t1-t2或t2-t1)--℃10、水的比热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一千克的水每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热量4.2×103J。

  11、热机: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汽油机:燃烧汽油,有火花塞柴油机:燃烧柴油,有喷油嘴

  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冲程。

  12、热值:1kg(或1m3)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公式:Q=qXm

  1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可以获取的能源叫做一次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3、二次能源:通过消耗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的能源叫做二次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酒精等。

  4、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5、不可再生能源:用完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6、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分裂或聚合)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

  一、核裂变(也称为链式反应):

  1、原子弹爆炸(不加控制)

  2、核电站(核反应堆控制核裂变速度)

  二、核聚变(热核反应)

  1、太阳发光发热

  2、氢弹爆炸

  三次能源革命:

  1、人工取火---火的利用

  2、蒸汽机的发明---化石能源的利用

  3、核能的利用---铀

  4、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有方向的,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

【九年级物理定理公式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公式定理总结11-09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08-10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11-18

物理公式高二总结10-28

初中物理公式归纳总结11-08

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02-10

初二物理上册公式总结10-21

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11-13

初中数学公式总结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