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洞导游词

时间:2024-01-29 08:07:44 导游词 我要投稿

贵州织金洞导游词【集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贵州织金洞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贵州织金洞导游词【集合】

  一、进洞游览之前

  1、游客服务中心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到织金,欢迎你们来到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织金洞。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叫××,你们就叫我小×。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里,我将陪同大家一起去领略织金洞的绝美风姿。织金洞在贵州省织金县境内,离县城20公里。高速路建成后,从贵阳到这里,只有86公里,一个小时之内可以到达。

  织金洞发现于1980年,是目前亚洲已发现的最大旅游洞穴,也是举世公认最美的溶洞,被誉称为世界奇观。

  现在我们所处的地方是织金洞游客服务中心。眼前这件巨幅浮雕壁画,是由织金洞几个景观组成。这幅浮雕主要是作为游客服务中心的装饰,让大家有个大致的了解。真实的织金洞景观当然比这个美得很多。游程即将开始,请各位检查一下自己的通行卡,以备待会儿进洞验卡参观。

  因游程时间长,为使各位游客轻松旅游和配合我们保护好溶洞资源,请到寄存处办理物件寄存。

  大家准备好了,请往前走。

  2、织金洞浏览线路图

  前方右侧是织金洞浏览线路图。织金洞已勘察发现长度为12.1公里,面积70多万平方米,划分为迎宾宫、塔林宫、望山湖、寿星宫、讲经堂、灵霄殿、水晶宫、广寒宫、天都宫、宴会大厅、水乡泽国、金鼠宫等12个景区。由于目前尚未全部开发,今天参观的8个景区,占总面积的3/5。

  这个地方距离洞口还有200多米,途中将经过织金洞岩溶博物馆。

  3、迎宾厅至岩溶博物馆步道

  织金洞发现于1980年4月8日,自1985年开放以来,接待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其中包括国际洞穴协会主席、加拿大皇家学院教授福特、法国喀斯特学会主席沙拉蒙、世界知名地貌学家威廉姆等专家。国内游客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省市自治区各界要员、专家及其他社会名流。中外科学家曾多次联合考察过织金洞,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现在我们来到织金洞岩溶博物馆广场,需要留影的游客,请抓紧拍照。

  4、岩溶博物馆内

  织金洞岩溶博物馆,依山而建,斜坡屋顶格调,采用自然石贴面,是一幢富有地方彝族民居风格的建筑,这个设计曾经获得国家建设部二等奖。

  中部这根高达10米的浮雕石柱,称为支嘎阿鲁柱。支嘎阿鲁是彝族神话传说中的英雄,柱子图案表现了他一手执弓,一手持叉,射日与除恶两大功德。织金洞所处的官寨乡在明朝末年以前属于古代彝族统治的水西地区。明末西南彝族大起义领袖安邦彦的家乡就在织金洞附近。织金洞景区是彝族历史文化悠久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淳厚。

  馆内还陈列有名人名家的部分题词,园区及洞穴模型溶洞成因及一些标本简介。

  5、岩溶博物馆至名人石刻廓道结束

  走出岩溶博物馆,我们就进入了“石刻廓道”,廊道两边刻有众多名人名家的题字。

  右方“奇观”两个大字,是台湾中国书法学会理事长陈其铨先生1993年6月10日浏览织金洞所题。

  “此景闻说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原国家副总理谷牧的题词。

  “万象奇观”,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黄磊生先生1997年3月29日浏览织金洞的题词。

  “第一洞天”四个大字,秀美飘逸,出自于名家冯其庸之手。

  “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

  “洞中王”,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三次浏览织金洞之后的感慨之作。

  好,我们来到了织金洞的洞口,洞口的上方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亲笔题写的“织金洞”三个大字。

  我们参观结束后不再回到这里,需要在织金洞入口留影的客人可从左方石级上去。为了不影响正常参观,请抓紧时间拍照。

  6、洞口

  各位游客!我们将进入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里面的风景是任何地方的溶洞都望尘莫及的。被千千万万游览过的人誉称为“天下第一洞”、“地下艺术宝库”、“行星上的一大奇观”、“岩溶博物馆”。而经过国家权威部门认定的桂冠则有: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组织评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评选为“中国最美地方”名单中六个最美洞穴第一名。

  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6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自然遗产”。

  2007年被国家建设部评定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2008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所以,有游客说得好:如果一生中都不到织金洞游览的话,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地下世界的美妙。是不是这样呢?大家随我进洞参观后就会完全相信了。

  游览织金洞,应该从“大”、“奇”、“全”、“美”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去审美:

  大,指织金洞的空间及景观规模宏大,气魄大,洞体两壁高宽处为175米,相对高差150米,一般高宽均在60米~100米之间,大小厅堂40多个,其中上万平方米的厅堂有5个。

  奇,指景物及空间造型奇特。人们已经为织金洞作了一个形象的概括,说这是一个地下天宫,里面的岩溶物无不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天宫息息相关。

  全,指洞内景物形态丰富,所有景观景物囊括了世界溶洞的主要形态和类别,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美,在“大”、“奇”、“全”的基础上,流光溢彩,五彩缤纷,豪华、堂皇和瑰丽,不是天宫,胜似天宫,从而到达了天下第一洞无与伦比的溶洞美学境界。

  溶洞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所以,请各位游客与我们一起来共同保护好这座世界名洞,按“进洞须知”的要求进行参观:

  现在,敬请各位游客分别将通行卡验证过关后进入里洞参观。

  二、迎宾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开始游览天下第一洞——织金洞。

  织金洞又被称为地下天宫。就是说,洞里的每一个厅堂、每一处景物,都与神话传说中的天宫相似。所以也就像天宫一样命名。现在我们进入第一宫:迎宾厅。

  迎宾厅基本上都在散射光的范围内,这也是织金洞中唯一享受自然采光的厅堂。请看,这里还有植物生长。有低等的苔藓类植物,也有高等的草本植物。只要有了光线,便会有勃勃生机。

  1、迎客松

  左面洞壁上有三层岩石相叠,长满绿色植物,就像一株苍翠的“迎客松”,欢迎大家光临织金洞游览。

  洞顶上悬吊着的这些钟乳石,就像列队的鱼群,跳跃着欢迎大家,仔细看还都向外弯曲,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石钟乳迎光面上生长了苔藓等植物,植物吸收空气中的粉尘和水分,日积月累地逐渐加厚,便形成了向外弯曲的状况。

  2、双狮迎宾

  各位游客!请注意,迎宾厅里的主人——双狮来迎接各位了。你们看,左边的狮王威风凛凛,右边的小狮王憨态可掬。这叫“双狮迎宾”。

  岩松挺秀,双狮迎宾,这是很有中国特色的欢迎仪式。

  3、日月同辉

  仰视左前上方,但见洞口如日,天窗似月。一派进入天国大门的非凡气象。这幅景观称为“日月同辉”。如果遇到晴天,阳光如万颗金针直射洞底,洞内的水蒸气在阳光中飘渺弥漫,云蒸雾绕。天窗周围下滴的水珠,经阳光折射,又如一枚枚金币从天而降,十分绚丽。

  4、双蟾对望

  除了狮王和幼狮,来迎接我们的还有富贵金蟾。大家仔细看看,这里一共有几个蟾?

  啊,那大蟾头上有一个,腹下又藏着一个,对面的石窟里还有一个,一共四个。它们都来自广寒宫,很有道行,法力无边。因为它还要迎接别的客人,就不跟着我们走了。

  5、大象藏形

  请大家随我来,这不太为人注意的地方,竟然隐秘地藏着这只庞然大象!它是奉了玉皇大帝的旨意,特意躲在这里。太平无事的时候,就这么站着,垂着它的象鼻,一旦有了外敌出现,它就会跃然而出,为保卫地下天宫尽到它的责任。

  待会儿,我们将从原来的自然光源,进入完全依靠人工照明的厅堂游览,请大家调整好视觉差,以便更好地参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被誉为国宝的银雨树面前。它有17米高,如象牙雕刻一般,洁白晶莹,玲珑剔透,鬼斧神工,亭亭玉立。银色的花瓣,从根部一轮轮地迭生到了顶端。

  纵观它的形成历史,那从高高的穹隆上垂落的水滴,已经滴过了不知多少年,曾经塑造过一株同样美妙的银雨树,几十万年前的一次地壳运动,使那株树坍塌了。但是,我们的织金洞不屈服于任何厄运,又在坍塌的废墟上继续塑造新的银雨树。若干万年以来,凭着执著韧性,凭着专注一心,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质条件,终于将这株举世无双的银雨树重新塑造出来了。

  俗话说:水滴石穿,在织金洞却是“水滴生石”。水滴石穿是一种被动的消耗,而水滴生石却是一种主动的创造!十几万年时间,形成银雨树的两个条件始终不渝,这只能说明这棵银雨树真的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果说织金洞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诗,银雨树就是最激动人心的诗眼;如果说织金洞是一幅雄伟壮丽的画,银雨树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亮点。称她为国之瑰宝,她胜过众多的国宝;誉她为溶洞之魂,她正具备了溶洞之魂。所以,著名地质学家孙大光先生说:“把银雨树称为国宝还不够,应该称为球宝——地球之宝、无价之宝。”

  车已到站,参观织金洞的全部游程已经结束。希望大家能把对织金洞的美好印象带回去与亲人、朋友、同事们分享;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全部服务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祝大家旅途愉快,平安吉祥!

  谢谢大家!

【贵州织金洞导游词】相关文章:

贵州织金洞导游词02-28

贵州织金洞导游词范文08-18

(经典)游织金洞作文09-14

游织金洞作文09-13

贵州的导游词03-03

芙蓉洞导游词08-09

关于贵州的导游词03-01

贵州旅游导游词02-15

贵州景点导游词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