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

时间:2023-03-14 12:28:49 惠嘉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通用8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通用8篇)

  《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 篇1

  曾经,我和妹妹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我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努力,把孩子们都送出去,送到资源优越的香港、美国、德国,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

  我妹妹却惊讶地说:“那怎么可以?我的孩子绝对不可以独自到那么远的地方,省内读书就够了,毕业后一定要回到我身边工作、生活!”

  我一度陷入沉思,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我总觉得,把孩子“栓在身边”的做法不妥,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我总觉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却从未意识到,我的深远之计也存在诸多问题。

  直到我读了《中国式的情与爱:把爱活出来》,我才知道,我的“为之计深远”并不单纯,我是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中国式的情与爱》是我读的'第一本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籍,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婆媳关系,我甚至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去做一个独立的人。这本书唤醒了我心底一直沉睡的声音:我要做自己。

  说实话,从没有一本书,让我读得如此胆战心惊。捧着《中国式的情与爱》,我如坐针毡。因为书中很多地方,我情不自禁地就对号入座了。比如怕被伤害而不敢去爱,比如缺乏安全感而拘谨不敢说爱,又比如死要面子为难自己……

  《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 篇2

  《中国式的情与爱》是武志红和青音的合著作品。武志红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是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资深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位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青音是著名情感主播,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在心理咨询和节目主持两个领域跨界的自媒体人,是“绵羊热线”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家庭治疗学派心理专家。

  第一次听说武志红老师,是源于朋友圈里免费分享课的宣传海报,大致题目就是“跟北大名师学心理”。因为对心理学浓厚的兴趣,我就加入了。只是,后来才知道,那是其他公众号的宣传方式,课程内容都是武志红之前节目的录制音频。

  源于那张宣传海报,我开始在豆瓣搜武志红的书籍。多达二十多本的书单,让我有些眼花缭乱,我一度不知道先看哪一本。机缘巧合下,《中国式的情与爱》第一个走进我的视线。

  武志红老师和青音老师将《中国式的情与爱》分为六个篇章,分别是:中国式家庭、解剖亲密关系、如今的中国女人、如今的中国男人、不肯放手的父母和成为你自己。

  从“做自己”的宗旨出发,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梳理当今社会背景下中国家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单身男女和已婚夫妻提供心理学建议。

  在我看来,这是按照一层一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的,也是按照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轨迹来开展的。

  通常,当我们有觉醒意识的时候,我们已经活在“中国式”家庭里,我们所经历的`亲情、爱情、友情,都被刻以“中国式”的标签。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逐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中国式”带来的影响。

  《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 篇3

  其实,在读到这本书的序言的时候,我是比较排斥的。因为武志红老师很直白地提出各种“中国式”标签。而我本身对“中国式”这个字眼并无好感,甚至有些排斥。但是,当我一点一点读进去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本书价值不菲。

  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普遍都是421形式,四位老人加上父亲母亲,对家里唯一的孩子寄予厚望,但又不可避免地会有溺爱存在,导致孩子出现“在家里是中心,在社会很难适应”的问题,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夫妻之间,一旦出现第三者插足的感情问题,不管出轨方是男人还是女人,第一个被谴责的总不是出轨者,而是第三者。这也是中国特色。因为中国人对于家庭,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总是道德,而不是爱情。

  恋人之间、夫妻之间吵架后,不管过错在谁,认错的也多是男人。中国女人普遍的强势、脾气大、不认错,这也极具中国特色。中国家庭里,灌输给女性的思想多是“不管我怎样闹,爱我就要包容我。”

  好面子,难为自己,愉悦他人,这是“中国式好人”的鲜明特点。我们都希望被人敬仰、被人尊重,所以,我们总是制造一种假象,就是“我过得很好”。为了维持这种假象,我们不得不为难自己和家人。

  天敌似的婆媳关系,更是中国特色。不被爱、不会爱的婆婆,总是想无形中继续控制儿子、独占儿子,在不知不觉中越了位,插足儿子和儿媳的小家庭。媳妇需要的是有力量的男人,需要的`是定海神针般的夫妻关系。于是,悄无声息地,婆婆和媳妇就站在了抢夺大战的两面。

  不得不说,《中国式的情与爱》把“中国式”的诸多问题分析得极为露骨。你不愿意直视它们,但它们就那样真真切切地存在,时不时地,还撩拨撩拨你平静的生活。

  《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 篇4

  对于中国女人,网络上流传一句话:中国女人的四不幸: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中国家庭里,很多婚姻都不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的。本该是第一顺位的妻子,被婆婆、被家族、被孩子一点一点挤到最末尾。缺位的丈夫、越位的婆婆,让妻子感受不到爱,也逐渐失了爱的能力。安全感匮乏的妻子,只好将目光转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有些人由于没有自己的人生,所以只好生孩子,然后把生的孩子的人生当做自己的人生来操控。

  妈妈和孩子之间严重的共生关系、爸爸的缺席,以及婆媳之间的争执,都导致很多妈妈越活越没有自我,她们的世界只剩下“孩子”,她们的希望全在“与我最亲”的孩子身上。

  不被爱、不会爱、又带有控制欲的妈妈,带给孩子的教育、养育方式,势必会有瑕疵。从未想过“做自己”的妈妈,也一定不会教会孩子去做自己。

  这样长大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不自觉地便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被逼着走入一段没有准备好的婚姻,又造就一段不健康的'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一辈子活在母亲的控制之下,越发地不能“做自己”。

  缺位的丈夫、缺席的爸爸、缺爱的孩子、越位的婆婆、控制欲强的妈妈,如此恶性循环,家庭永远没有幸福可言。

  《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 篇5

  如果你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婆婆,我推荐你看看《中国式的情与爱》,它会清楚地告诉你,你的界限在哪,哪些是你不该做的,哪些是你急需做的。

  如果你是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左右为难、不知所措的丈夫,我也希望你抽时间看看这本心理方面的书,它会告诉你,如何叫醒自身的意识,如何正确处理家庭里的关系,如何从根源解决恶性的婆媳关系。

  如果你是一位被忽视的妻子,在你安全感缺失、慌不择路的时候,与其抱怨、生气、生孩子,不如静下心来,去想想如何真正做自己。

  我就是那种安全感缺失的女人,我总是缩在自己的壳里,不愿意暴露出来。因为害怕让父母失望、丢脸,所以我从不会和父母沟通我的真实想法;因为害怕失去家庭,所以我也从不会在先生面前解剖自我;因为害怕婆媳关系恶化,我更是采用躲避方式,拒绝走入新的家庭氛围里……

  我无时无刻不想着做自己,可我发现我一步都迈不出去。

  读过《中国式的情与爱》之后,我会刻意留意我、先生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我一直说,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却没有意识到,不知不觉中,我替他规划好了他的一生。我很担心,我会扼杀孩子“做自己”的心。

  你是孩子生命的接引者、照料者,你也是孩子最初和一生的榜样,孩子是比照着你的人生来活他自己的人生,所以你越过好自己的日子,越有个性,越活出自己的人生魅力,你的孩子才能活得越精彩,如你所期待的,成为一个成功、圆满的人。

  激活心底沉睡的思想,弱化为孩子筹谋一切的想法,先把自我的后半生过“好”,用榜样的力量去指引孩子,和孩子一起做自己,家庭里每个人都变成理想中的“好”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做自己”。

  《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 篇6

  情感心理学家武志红《中国式情与爱》是一部浅显易懂的情感系列的心理学书,总体上说不是一部心理学专业书籍,可以看成是作者实际情感咨询工作与本书另一作者青音交流的一些共识体会的总结。作者在序言中明确了本书的目的就是探究中国人“在爱情中,我们为什么如此脆弱?”。序的最后,作者说,对感情的信心,就是对世界的信心。心中有美好坚韧感情的人,也终将构建一个美好的世界。

  中国式爱情的样子。武志红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爱情的观点:藏着对爱情的渴望,却又存着对爱的'绝望,所以我们心虚气短,无法表达,把爱活出来。

  如果整个民族都相信爱情是凄美的,其实是因为我们认为“爱情是不可能的”。所以老一辈人教导年轻人说,不要只考虑爱情,甚至不要考虑爱情,爱情是靠不住的。要选择让你感觉安全持久的东西,比如社会经济地位,或者是否门当户对。他的理解是,之所以这样教导,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藏着对爱的渴望,但是同时,身为中国人,我们又会存着很深的对爱的绝望。

  所以,即使有了爱情,在表达上,我们也都心虚气短,觉得不可能实现。

  进一步理性分析原因是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是没有“儿童”这个物种的。有的只是“小大人”。我们的成长过程,似乎就是一个学会压抑的过程。因此大部分中国人从小就在并不适合自己身心发育的环境里成长,我们对爱的体验都是非常绝望的,生命里的热情、感性、奔放,就好像跟我们彻底没了关系,统统被压抑了。这种体验一再重复、加强,情感的需求被一再压抑,所以后来即使长大了,也不敢、不会把爱活出来,因为我们很害怕这种伤害:我很渴望你,但是你会让我体验到绝望。

  中国人将爱情和婚姻区分开来这种现象,是与我们的文化、与我们现有的经济状况和社会财富积累程度,与我们代代相传的家庭意识,都有深刻关联的。

  中国式家庭会出现母亲与儿子、父亲与女儿的结盟关系,疏忽了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情感的根基。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个敌人。武志红的结论:所以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顺位。夫妻关系是家里的定海神针,夫妻间的爱,就是家庭之树的根。男性和女性共同学习、成长,保持、增进夫妻间的爱,才是一个家庭幸福、健康的根本。

  《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 篇7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一个午后,书店里。

  目光掠过书名“中国式的情与爱”,本不欲多做停留,我一向不喜“中国式”这样的字眼,《中国式婚姻》、《中国式离婚》、《中国式关系》……似乎一个特定事件加上了“中国式”这样的修饰词,就有了一个更宏大深远的背景,但最后大多都给人一种以偏概全的感觉。

  《中国式的情与爱》是知名心理专栏作家、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和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家庭治疗学派心理专家青音女士的合著本。早先看过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当时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当发现作者是武志红,还是毫不犹豫地将书取下。

  丧偶式婚姻、家庭关系次序错位、婆媳的权力之争、沟通不畅、无性、出轨、公主病、妈宝男……书中剖析的种种错综复杂的情与爱,在中国当下的家庭生活中确实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遍性。

  全书包括中国式的爱情、解剖亲密关系、如今的中国女人、如今的中国男人、不肯放手的父母和成为你自己六大篇章。作为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的独到之处在于,虽为心理学书籍的范畴,但他的书和晦涩难懂是不沾边的。他为心理学脱去了神秘的外衣,让它以一种全新的、更接地气的方式,真正地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让你能够透过一地鸡毛的生活表面,看到现象背后的始末渊源。

  就拿时下流行的“妈宝男”来说,我们只看到了妈宝对妈妈言听计从的表象,却没看到,这言听计从的背后是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界限,彼此越位、侵蚀,“我为你活,你为我活”的情感缠结。书中有一句话, “怀孕的时候,孩子寄生在妈妈的肚子里,孩子出生后,妈妈就寄生在孩子的人生里。”怀胎十月,尚觉辛苦,孩子的一生都背负着妈妈全部的希望和“建议”,可想而知,他会是多么疲惫。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能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拎清楚的妈妈少之又少,反而是“因为没有了人生,所以只好生人,把生的人的人生完全当作自己的人生”的妈妈日渐增多。

  家庭的第一序位不是夫妻,而是母子,儿子成了“没有了人生”的妈妈最重要的人。他们共生在一起,筑起了情感上的`铜墙铁壁。当有另外一个女人进入到这个家庭,她就感觉自己总是游离在外,永远都只是一个外人。而妈妈也会觉得媳妇的出现,挑战了自己的地位,破坏了几十年的平静生活,这也是中国婆媳关系难处的根源所在。

  每一个妈宝的妻子都生活得很压抑,因为无论大事小情,妈宝们永远站在妈妈一边。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爱和孝顺。但是,表象背后是妈宝们被妈妈以母爱之名长期胁迫遵从,已经无力反抗,甚至形成了妥协惯性的无奈。然而,没有人真的愿意当“傀儡”,所以“如果妈宝对妈妈的言听计从是9分,那么他对妈妈的恨也是9分”。只是这种恨被深深压在潜意识里面,“内疚感”让它不能被显露出来。

  说到这里,身处“丧偶式家庭”里的妈妈也要格外当心了,你是否也把全部的爱和重心偏移到孩子身上?你是否强烈得想和孩子连结在一起,在家庭关系中,和孩子结成了“小同盟”?这是非常危险的,你可能正在用你浓得化不开的爱创造下一个“妈宝”,制造下一个轮回。

  中国式的情与爱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有很多想不明白的事。为什么恋爱时看中的优点,结婚后却变成怎么看都不顺眼的缺点?为什么好女人都被剩下了?为什么百忍成钢了,对方还不领情?为什么会有出轨?

  这本书不但从人性的角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追根溯源解了情与爱的惑,更给出了“怎么破”。比如,怎么沟通确保存在感、如何防患独生子女家庭的危机、妻子怎样“招人待见”、妈宝男怎么破、应该怎样养育男孩、怎样理顺婆媳关系、父母催婚怎样应对,所以它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书的序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对感情的信心,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

  我觉得,一个人对感情的信心,应该扎根于对感情、对人性的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而不应该是对感情盲目的信心。

  我很欣喜地看到,近些年来,教会我们如何爱人、怎样去爱的书籍越来越多。爱是一种本能,但同样需要技巧和艺术。它并不是越多越好,任由爱像洪水泛滥般涌出,还会让人窒息和想逃。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任何一段关系的形成或者变化,一定是因为你做了什么,或者,你没做什么。“爱”的课题,确实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

  《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 篇8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族的事。

  我没有考证过这句名言是谁说的,但我好像在十几前就听说过。最初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想的是:当事人还是不够勇敢,于是才会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类悲剧。

  我不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情,婚姻和爱情一样,都是两个人的事情,懦夫才会无法抵挡家族的压力。什么门当户对,什么父母之命?都是借口。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一定可以过得很幸福。

  后来,我结婚了,我发现我太幼稚了。婚姻绝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人再真心相爱,他们的婚姻,都还是不可避免要面对双方家族所带来的困扰。

  我说的双方家族对婚姻的困扰,不仅有看得见的,比如什么妈宝男、扶弟魔等小家庭和原生家庭的利益冲突等;更有无形的困扰,因为你面前站着的人,虽然拥有他独立的一面,但他的性格、思维和习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传承自他的家族的。双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这些无形的障碍,才最为致命。

  因此,即便如我们这样的夫妻二人都是彼此的初恋,婚后也单独生活,远离双方的家人,但双方身上也都还带着无数的各自家族的烙印。

  所以,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融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融合,冲突是难免的……

  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和青音的《中国式的情与爱:把爱活出来》这本书,对此有更深的解读。

  读完该书,我最大感慨就是:中国式的婚姻,真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啊!想要把爱活出来,真是不容易,绝不是只凭一个“真爱”就能逢凶化吉了。我们还需要注意很多东西。

  为什么说中国式的婚姻,是先天不足呢?

  武志红在书中剖析地淋漓尽致,他说:

  一个人对爱情的信心,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

  我觉得还可以续一句:一个人对爱情的信心,也是对自己的信心。

  我们对世界、对自己,有多少信心呢?

  从小,父母给的教育,大都是外界是靠不住的,外人是靠不住的,我们是无能的……我们对这些外界、对自己,都没有多少信心,我们又能对爱情有多少信心?

  青音在序言开头,列出了三句话:

  “如果不是为了让你有个完整的家,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

  “我和你妈现在只剩下亲情了,婚姻到最后就是亲情和责任,谁不是呢?”

  “所谓婚姻嘛,将错就错喽!”

  这些就是我们父母辈的很普遍的婚姻的状况。特别是第一句话,无数人都在小时候听母亲说过;一直到现在,都还有无数人常常听到。

  我们每个人,都受家族,特别是父母的巨大影响,父母的`爱情和婚姻都这么乏善可陈,不是好的婚姻榜样,因此,我们也不知道怎样做个好妻子、怎样做个好丈夫,耳濡目染的多是破坏性地争吵和冷战,这便是先天不足。

  更有无数婚姻,虽然不幸福,但并没有解体,而是凑合着过;或者是名存实亡,徒留婚姻的形式,但就是不离婚。这样的婚姻下的子女,又能够对爱情和婚姻有多少正确的理解和信心呢?

  我不少朋友,就是因为父母的极度不幸福的婚姻,而导致对婚姻恐惧和厌恶,才不愿进入任何亲密关系。

  后天失养,是指我们在婚姻里都如同巨婴,无法给出滋养对方的爱,反而是在索爱,抱怨对方不给我们爱。婚姻如同牢狱,彼此痛苦。

  记得我和老婆结婚的前三年,我们经常发生争吵,彼此都非常痛苦,都觉得我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何不爱我?后来,老婆说:

  我觉得我们俩就像两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都在渴望对方给我们爱。但是我们俩都没有能力给对方爱。

  这话让我非常震惊,因为我一直认为,是老婆不能给我爱,而我一直在给老婆爱啊。但听了老婆那句话,我才明白,我给出的,并不是老婆想要的爱。

  因为我爱老婆的方式,是从我父母那里学来的;但我老婆认可的爱,是从她父母那里学来的。同样的事情,我认为是爱,她认为不是。反之,她认为是爱的表现,我可能会认为这根本就不算。

  如果不能理解和接纳对方对爱的设定,我们就会陷入混乱,陷入徒劳无功的付出和索取中。

  武志红认为,婚姻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很重要。

  但是,这个太难了。《无问西东》里有句话很经典:

  你怪她不对你真实,那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

  这句反问非常好。反思我的婚姻,起初阶段,我们都没有给对方这种表达真实的力量。

  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老婆工作不顺,常向我倾诉她在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我每次都会喋喋不休地让她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让她积极乐观一点,让她大不了换个工作,或者给她讲个笑话,试图让她变得开心一点……渐渐的,她就不在我面前抱怨了,但神情更落寞了。她不再向我倾诉,因为她认为,说出来也没用,我无法给她她想要的安慰……

  老婆同样也无法给我让我对她真实的力量。比如,如果她的某些言行让我感到难过或愤怒,我表达出来,她就会直接说:

  你觉得我不好,那我们离婚吧!

  就是这样,她对我发脾气没关系,但是我不能说她一点“不好”。虽然我说她的缺点,是提醒,但她却根本听不得一点,但凡我露出一点对她的不满,她就会干脆地说出让我非常憋屈的话:“你觉得我不好,那我们就离婚吧。……”我还得忍辱负重去哄她。

  武志红在书中强调:

  真实的活力,是带有一点儿攻击性的,这个活力在亲密关系这个容器里流动的时候,我们希望容器是稳定的,它能够承受的住情绪在这儿流动,不会有破裂的危险。一旦情绪流动过了,彼此都好感觉很亲密,被信赖、被包容,链接也就更紧密了。

  武志红所说的包容,不是指你来攻击我,我不生气。而是指,虽然我因你的攻击很生气,但是我不会因此就宣布我们的关系破裂了,就要离婚了。

  很可惜,我无法包容老婆的负面的情绪,总是试图让情绪低落的她开心起来。她也无法包容我的攻击,会因为一点批评就开口要离婚。我们俩的负面情绪,都卡在自己的身体里,无法流动,很伤感情和身体。

  如果我们能早点看到这些理论,就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痛苦,我也不用久病成良医,硬生生把自己熬成心理咨询师了。

  武志红也强调,表达攻击性很重要。但表达攻击性,不是指拐着弯对对方进行人格上的攻击,而是要勇敢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等感受。这也是《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所着力强调的沟通观念。

  如果双方都可以这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被对方包容,那么双方的感情就会越来越好!彼此都活在真实中,不需要压抑自己,想想就觉得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关于沟通,武志红有个说法很新颖有趣,他说:

  男人要培养跟自己沟通的能力,而女性刚好相反,女性要好好培养与对方沟通的能力。

  我想这句话是说,男人太忽视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女人又太忽视对方的逻辑吧。一个太理性的人和一个太感性的人,沟通起来,会是鸡同鸭讲一般。

  沟通困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武志红在后面提到的,我们和自己的父母沟通就很困难,很难流畅地表达我们的情感,所以,我们就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情感,自然也很难和别人表达。

  想要夫妻之间表达顺畅,就必须要包容对方,给对方表达真实的力量,允许对方表达攻击和愤怒,这样沟通渠道才会畅通,爱才会畅通无阻。

  武志红认为:

  真正健康的爱,是努力去做,给自己爱,然后把内心丰富的滋养分享给对方,而不是让内心空空洞洞的,非常努力地为对方“付出”。“你欠我的”和牺牲感,都不是爱。

  这与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对爱的定义也非常一致,派克认为:爱是行动,是做出有助于对方和自己扩展自我界限的行动。

  美好的婚姻里的妻子,绝不是刘慧芳式的贤妻良母,而是活出攻击性的真实的女人。丈夫同样如此。美好的婚姻,也都是能维护自己小家的界限。虽然我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都是“娶了媳妇,不要忘了娘”,但武志红强调:好的婚姻,夫妻关系必须是家庭第一顺位的,如果母子关系是第一位,这个家庭的关系就错乱了,谁也无法好过。

  中国式的婚姻,往往都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先天不足已经是过去的事实,我们没有办法逆转时空,但我们可以通过修行,经营好婚姻,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避免我们的子女在爱情和婚姻里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的问题,是可以通过用心学习,去逐渐深入了解、接纳和理解自己与爱人,去了解双方的家族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好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也有无关好坏但给人独特做事风格的影响)。

  如果我们不先了解这些,只单纯盯在爱人身上,对爱人的言行的背后的含义进行猜测,或者试图去改造爱人的言谈举止的习惯,让爱人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我们就会做很多无用功。因为爱人呈现到我们面前的状态只是长期以来受到的家庭熏陶的结果,只有先了解前因,才好认识后果,才好真正理解爱人。

  同样,如果我们不先了解我们的家族给我们的影响,不了解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感情基调、行为习惯和沟通模式,那我们也会无法真正理解自己,也就难以改善自己。我的自传写作群的一大作用,就是这个。

  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做到真正地爱对方、爱自己,从而把爱活出来,并分享给对方,互相促进,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该书探讨了婚姻里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妈宝男、晒娃现象、独生子女、真实与包容、第三者、面子、公主病、剩女、性、中国式好人、婆媳关系、催婚等各种现象,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活出真自我!

  十二年前,通过天涯的帖子开始关注武志红,我和很多人一样,从武志红这里(书、微博、视频、专栏),学到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准备进入恋爱状态的年轻人,或者是一个在婚姻中有苦恼的人,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本书,强烈推荐给你。相信该书有很多地方会让你共鸣,你能从中发现很多你曾迷惑不解的问题的答案,并具备活出真实的自己的勇气!

【《中国式的情与爱》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爱是责任,情是包容12-08

那些爱,那份情作文09-08

爱,心;感,情作文11-10

懵懂爱,青涩情散文10-04

情说爱要注意场合11-25

爱 恨 情作文800字09-01

憨憨的情,浓浓的爱01-04

大情小爱_800字01-22

情满人间 让爱托起生命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