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9-07 11:10:0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学会提问》的读书笔记

  01

《学会提问》的读书笔记

  学会提出好问题

  在本书中,批判性思维有三个主要方面,包括有一套成体系的关键问题意识,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动机。作者将思维分成两类,一类是海绵式思维,指被动地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另一类是淘金式思维,指不断和信息的提供者通过提问与回答来互动,披沙拣金。批判性思维可以区分为弱势批判性思维与强势批判性思维,前者是指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后者是指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批判性思维者需要有自主性、好奇心、谦恭有礼、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批判性思维者也更赞同理智思考而不是感情用事,会营造对话的友好氛围。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最大的敌人。

  02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就是一段话所讨论的问题或争议。我们将论题氛围描述性论题和规范性论题,前者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后者是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非对错好坏等所提出的问题。而结论是指作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可以通过问问论题是什么、寻找指示词、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下、记住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检查一下交流的语境、问一问“所以呢”等6种方式找到结论。在写作时,将论题范围缩小,并且清晰陈述自己的结论,是很不错的写作策略。

  03

  理由是什么

  理由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论证需要注意的特点:论证必有其目的、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论证有两个明显必要的构成部分-一个结论及其支撑理由。论证理由可以有很多个,我们可以在分析材料时,用序号将理由和结论都标明。记住,理由很弱,结论也会很弱。在我们写作时,我们要寻找支持结论的种种理由,并且让读者清楚地看到这些理由。

  04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一个论证中的关键词句时,我们才能对这个论证进行评价。这一章就是提醒我们要对概念的意义进行追问。我们需要找到在一个论证中,哪些词是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是否有歧义,尤其需要关注哪些抽象的概念和饱含感情色彩的词。我们需要通过语境来判定作者是在什么意义上使用那个关键词的。找到关键词的线索小结: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在我们自己写作时,我们需要留意自己使用的概念究竟是什么意思,有没有歧义。

  05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假设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而我们需要找出这些假设,因为它们可能出错,从而影响论证的可信度。价值观假设就是指,在多种可能互相冲突的价值观下,默认某种价值观比另外一种更加重要。描述性假设是没有明说的,默认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说法。如何发现这些假设呢?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结论和理由,然后在结论和理由之间寻找是否还需要补充什么理由,才能使结论成立。而读者补充进来的理由,就是作者没有说明的假设。

  06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谬误就是推理过程中的“诡计花招”,是一种欺骗手段。本章介绍了人身攻击谬误、滑坡谬误、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偷换概念谬误、诉诸公众谬误、诉诸可疑权威谬误、诉诸感情谬误、稻草人谬误、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乱扣帽子谬误、光环效应谬误、转移话题谬误、循环论证谬误。

  07

  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证据在可靠性上有程度之分,直觉是指人的下意识反应,它并不是可靠的证据。个人经历可能是可靠的,不过也很容以犯以偏概全谬误。典型案例是指生动形象的案例,它通常很容易煽动人,但我们需要提防。当我们在思考作为证据的当事人证词时,我们需要考虑对证词的选择是否合理,证词是否出于个人兴趣,证词还需要有什么补充信息。专家虽然也会犯错,但发表在权威载体上的专家意见,可靠性较高。在我们自己写作时,我们需要默认读者都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如此才能要求自己选择可靠性高的证据。

  08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人们通常对个人观察类证据较为相信,然而这类证据其实可靠度不高。最可靠的'是科学研究报告,不过在使用科学研究报告时,我们也要追问一些问题。比如,研究的资料来源是否可靠?研究进行的时间离现在有多久?研究对结论的支持有多大?研究者的结论在传播时是否有失真?样本能否代表总体?问卷设计是否合理?我们也常常使用类比作为证据。一个类比推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类比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在我们自己做研究时,也要注意本章提到的问题。

  09

  有没有替代的原因

  我们人类总是习惯对万事万物的发生提出原因进行解释,但原因往往不止一个。当我们误以为事件的发生只有一个原因时,我们就犯了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当两个变量有相关关系时,并不能说明两个变量有因果关系。同样,当两个事件相继发生时,前者也不一定就是后者的原因。在我们比较不同的解释时,我们可以考虑比较逻辑上的合理性、与我们所学知识的一致性、解释或预测事件的成功率。在我们自己写作时,我们需要先尽可能多地搜寻潜在原因,然后慢慢排除不可靠的原因。

  10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统计数据是用数字表达的证据,它常常具备一定的欺骗性。在我们相信统计数据之前,我们一定要思考它的来源是否可靠。当我们考虑用平均数来代表样本时,我们需要考虑样本的离散程度。而且我们需要看数据是否经过刻意选择,是否有省略,表述方式是否容易引起误解等。在我们自己写作时,也需要注意统计数据的使用。

  11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忽略了

  信息往往都是带有目的的,为了不被他人所欺骗,我们还需要考虑有没有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论证者的知识有限,也必将受到时代的限制,论证时间也有限,而且往往持有和你不同的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当我们思考一个论证时,我们需要刻意考虑,反对者会怎么想?当我们考虑一个主张时,我们需要考虑它可能造成的负面后果。在我们自己写作时,我们也需要避免不要省略重要的信息。

  12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如同原因可能是多样的,结论也可能是多样的。人们常常用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这种二分式思维方法有很大局限性。我们需要考虑结论是否有多个,或者单个结论在哪些范围内成立,哪些范围里又不成立。

【《学会提问》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读《学会提问》有感06-05

学会提问语文论文01-20

面试中应学会提问01-01

感悟:《学会提问》读后感2篇12-02

学会提问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04-01

启思激疑,教学生学会提问01-20

学会提问读后感(通用14篇)10-28

学会向HR提问的三个面试技巧02-10

成功营销三问:学会高效提问 -管理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