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时间:2022-08-10 10:36:57 规划方案 我要投稿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通用11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课程规划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通用11篇)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篇1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校课程改革,构建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课程选择,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制定《临城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总体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指导,以“整体性、多元性、差异性、人文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提高课程适应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的目标是: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选择;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课学习计划。

  2、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其专业成长无论对学生、对学校、对课程开发本身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教师在进行必修课教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个性和专长承担1-2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自身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得到提升。

  3、实现学校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学校的地理位置、文化氛围、心理环境、物理设施等都会给师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师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也就是学校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学校特色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局限: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崭新的教学方式,拓展视野,多元化开发校本课程。

  (三)开发校本课程应遵循的原则

  1、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作为一个整体,都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目标整体性原则。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各素质的教育中,虽有侧重不同、层次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不可能把某一类型、某一科目课程的教育,归划在某一单一素质的教育内。如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方面,探究型课程起着事实上的前沿阵地的作用,但基础型、拓展型课程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占课程总课时量相当大部分的基础型课程,理应是素质教育核心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从课程目标来说,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统一目标下,在不同层次要求、侧重上功能互补递进、合力形成一个整体;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来说,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作为课程来说,都是21世纪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它们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整体性原则考虑,针对学校学生特点,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2、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

  学生素质教育的多元性,决定课程结构的多元性。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结构多元性原则。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基础学力奠基的基础型、侧重于提高学生某些方面素质与更好地发展个性特长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有的单科性质的;有的综合文科、综合理科性质的;有的是大综合科性质的;各类科目的设置呈现多元性。围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类型也呈多元性,课程设置中,有的科目指定为学生必学、有的科目组合在各个课程模块中,形成各个领域、各个模块,领域内的科目,学生必须学,但学什么,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科目规定学生必学,但在一定时段内,什么时间学,学生可自主选择;有的课程可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或不学。环绕着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模式也呈多元性,有的科目注重全体学生共同教学要求的基础学力;有的科目注重知识能力的拓展,为兴趣、个性特长的发展奠定基础;有的科目注重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展现的舞台。有的科目教学以课堂教学型为主;有的科目是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注重学生体验、考察、实施开放型教学为主;有的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有的是非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内容、方式、地点、对象、成果形式都由学生自主选择。环绕素质教育目标课程教育周期也呈多元性;有长周期覆盖整个中学阶段的,有短周期以一学年、一学期为周期的,有不满一学期的微型课程,有专题讲座型、不定期型(研究型课程)等。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结构多元性的原则考虑,充分发挥各种类型、模式、周期的课程不同的功能,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3、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

  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发展出发。为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发展条件。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要承认并允许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在基础型课程中,也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要求;在拓展型、探究型或研究型课程中,更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要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的自主选择,尊重学生对自己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学习课程的进程与要求的选择权利。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从课程教学差异性原则考虑,认真落实为学生的选择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合理构建课程体系与配置课程科目。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

  学校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通过如下三种途经开发校本课程:

  一是课程改造。课程改造是指针对与原有课程准备对象不同的群体进行的修改,或者根据对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的不同理解而进行的调整。一是对原来开设的活动课和选修课进行整理和改造,淘汰已过时的课程,保留并完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二是对国外引进课程的本土化改造,如《剑桥英语》等。进行课程改造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即目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教师应该对上述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增加、删减和改变顺序与重点等方式对指令性课程、引进课程等加以修改,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是课程选择即“拿来”。就是把在社会上极具市场吸引力、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校外课程有所选择的“拿来”,为我所用。如《新概念英语》、《游戏编程》、《古文诵读》等等。当然,这种“拿来”必须是教师在实践中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的理性决策。

  三是自主研发。即把当地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校本课程资源优势,以我为主,研发新的校本课程。如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课程《临城名人故事》、《临城风景名胜》、《临城地质》、《临城物种》等等。

  三、校本课程体系框架

  xx年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出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我校将要研发的校本课程归纳为五个大的系列:

  一是学科知识拓展系列:如对联赏析、新闻写作与欣赏、生活中的化学等;

  二是学科知识深化系列:生物、数学、化学、物理、信息技术奥赛辅导课、创新大赛辅导课等;

  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如社会调查与研究、数学问题研究、物理问题研究、化学问题研究、远足、访问、参观考察、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夏令营等。

  四是德育系列:如国旗下讲话、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团课、党课、理想教育、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

  五是音体美武术等特色教育系列:如练声课、钢琴课、篮球课、排球课、素描课、工艺课等。

  学校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开发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达到100-120门,建成学校校本课程超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选择。

  四、校本课程的课程类型

  我们将“三板块”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两类课程。

  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将以深化拓展型课程、实践探究型课程、学生个性化课程为体系构建。

  1、深化拓展型课程

  在基础型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上的扩展和潜在能力的发展,着重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发展性学力,兼顾学生例行性学力培养。学生可以分领域限定选学的课程,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变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培养。其发展的领域有相同性,而层次与内容可有相对的差异性,对个性特长的培养具有从启发到初步发展的功能。

  2、实践探究型课程

  着重培养学生在实践和研究基础上创造性学力,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特长等,要求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综合运用、选择组合等能力的培养。课程的领域可不同,层次也可不同,符合不同学段学生和学生群体内差异性的学习心理,是学生可以分类分层自主选学的课程。探究型课程内容,一般有相对明确的结论,重在研究过程。本类课程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案例调查、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等项目。

  3、学生个性化课程

  学生个性化课程,即以学生个体为本位的课程,是指依据学生个体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和发展倾向,由学生在教师参与下为自己设计的课程。个体课程表现为个人学习计划、自我发展设计等有关自我学习目标达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计划、安排系统与活动过程。

  学生各有其不同的发展取向和成长路径,他应该拥有自己的不同于“他者”的课程——学习者自己的课程。个体课程侧重于关注学习个体的学习需要与发展特质,推动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方式,寻求适合于自己发展的途径。

  五、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

  1、编写模式

  “在编写中学会编写”,采用“动态的开发模式”。也就是说,“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相互多次循环,不断修正,直到满意为止。具体操作上,可以先确定目标,再编写内容、制定方法和评价,也可以从内容到目标、方法和评价。整个过程要考虑到“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内容,甚至要考虑课怎么上、课型是什么、适应的对象是谁、开展的学生活动是什么等。做到“在编中学,学中编,动态开发,逐步完善”。

  2、教材定位

  主要为了激发兴趣、拓宽视野,体现乡土气息,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思考性、创造性相结合。编写时,可以以一科为主,吸收相关学科教师参与,开展跨学科研究。

  3、资料搜集

  大量收集和占有资料,是编写的校本课程教材基础和关键。资料搜集可以进图书馆,查阅地方志,也可以上网查阅,或请教于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

  4、编写原则

  编的过程就是“抄添裁”的过程,当然要“添”,要提炼加工,深入浅出。行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具体地说,还要牵涉字体、字号、颜色配比、图文排版等比较专业的问题。我们可以把以下几点作为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原则:一是强调校本特色,突出乡土气息,拉近学生与社会的心理距离。二是图文并茂,语言亲切,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三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思考性、创造性有机结合。四是留给学生思考、质问和探究的空间。五是去除过于成人化的表述,拓宽知识的宽度,强调了编者对读者需求的回应。六是编排要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思考题,并且指出解决问题大致方向,强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

  5、课程标准:

  成书后,要有配套的课程说明或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实验要求或拟开展的活动、参考资料或资料索引等)。

  6、设计要求:

  每本教材一般要求设计成8-10个专题,每个专题一般要求设计成1个课时,每个专题一般要求编写成2000-3000字,每个专题一般应包括正文、问题与思考、活动与探讨、积累与应用、推荐与建议等项目设计。每本教材总字数控制在16000-30000万字左右。

  7、教材编审: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对教材进行审定。

  8、编排印刷:

  由教务处组织,学校与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者签订印刷协议,由学校选定印刷厂,由印刷厂根据学校需求总数排版印刷。

  六、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加强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成果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加强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养,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提高。要积极探索,富有创造性地同时又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以确保我校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并取得扎实的成效。

  1、建立组织,分工负责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任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委员会和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代表组成的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管理条例和办法,教务处负责落实具体计划和管理工作。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做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

  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做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

  学生也将确立正确的课程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正确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学会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

  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科学安排,规范实施

  年级组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学生课程需求汇总发给教师,供教师参考。教师在学期结束前,申报下学期校本课程科目,填写课程申报表,撰写课程简介然后上交年级组,由年级组报教务处将审批后的课程申报表汇总成《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并下发给各年级组,年级组下发学生,供学生选择;学生据此填写参加课程的《申请表》交年级组并上报教务处,年级组、教务处根据学生的选择人数(一般一个班不少于20人,方能开课)制定《课程安排表》;年级组根据《课程安排表》组织教学。

  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门课(或专题)一学期一般安排8—10个学时,个别系统性强的专题,可以申请两个学段连接。

  校本课程授课的时间和地点:校本课程一般安排在下午第七、八节课进行;有些校本课程可以安排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校本课程一般在校内进行;有些校本课程在有安全预案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在校外进行。

  校本课程的选课和授课:

  课程的开设打乱班级,学生自由选课;有些课程是同年级跨班选修,有些课程是跨年级选修。每位教师要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选题、开课工作,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分课时教案不能少于8—10个。

  3、建立培训、奖励机制,保障师资

  校本课程门类较多,我校学生人数多,有许多课程和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培训学习是课改工作成败的关键。

  首先要利用省内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基地,把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其次要把专家、课改先进学校请进校门进行大面积教师培训提高;再次要组织校内教师间相互探索、相互学习、交流经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要增强课改意识,转变课程观念,树立创新精神,有能力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要写出期末和学年结束教学情况总结,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意见。

  学校要定期召开校本课程专题研究,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学规律,撰写论文,以推动校本课程的不断深化。

  学校要建立校本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档案,教师要认真填写校本课程申请,设计教学计划,提供教案、研究成果等资料,记入业务档案;要通过资料检查、讲课比赛、评教评学、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授课运行情况;要对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的工作量计算上采用等于或大于必修课的方法,体现在奖金或学期兑现中;要实行校本课程教学成果申报奖励制度,对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学中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4、建立评价机制

  新课程已赋予校本课程以全新的涵义。因此,学校必须突破传统课程观念,充分估计校本课程实施中场地、设施、师资等的实际要求,课程表设定的困难,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以确保校本课程健康实施。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②学生实际课程授受的效果;

  ③学生家长的反映;

  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

  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④学生家长的反映;

  ⑤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5、加强管理,调控运行,落实奖励。

  校本课程要保证质量,充分发挥其功能,就要像必修课一样有明确的要求和授课计划,并严格管理,做到操作过程的规范,上课过程的调控,最后结果的考核,成绩成果的奖励。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采取校领导、教务处、学科组、年级组随堂听课,抽查教案与作业,组织公开课,召开师生、家长座谈会,填报学情调查表等了解教学运行的动态。期末和学年结束时,要求教师认真总结写出论文,学校择优交流,装订成册。

  对教师在工作量计算上适当倾斜,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标准为毕业标准,否则为肄业(规定最高学分标准,超过者可提前毕业)。建立奖励学分制,为学生学习优秀者的评价依据。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创新体现学校“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办学理念。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立足自我,以“基础性、多样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三、课程开发范围与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科拓展系列;二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三是以“传统老游戏”为主的体育健身系列;四是文学艺术系列。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xx年上半年,学校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个《课程纲要》。用半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能满足xx年下半年课程实施需要的一套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

  ③学生个性发展目标

  学会选择;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科学习计划。能比较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四、开发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作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限制: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学校课程建设决策共同体全体成员应突破传统知识论理观,确立新的知识论理观,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拓展视野,以“学会选择、着力改编、关注新编”校本教材的策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多元化创建校本课程体系。

  五、开发流程

  1.建立领导机构: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组成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分析学生需求,学校办学思想和课程资源,制定校本课程规划,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申报:课程开发人员根据学校规划、需求和资源确定开课科目,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课程简介和课程开发方案。

  4.审批:对开发人员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审批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5.发布《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公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课目及教师名单,编制《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供学生选择。

  6.选课:

  ①将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印发给学生,供学生了解每门校本课程的内容,以便学生选择。

  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结合家长的意见进行选课。

  7.确定开设课程:正式确定开课任课教师,组建教学班。

  8.课程实施:任课教师撰写课程纲要、授课教案,记录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教师和学生均按常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和学习。

  9.课程评价与激励

  六、实施评价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

  ②课程实际实施效果;

  ②学生家长的反映;

  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

  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

  ④学生家长的反映;

  ⑤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开设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

  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学校具有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的专业特长师资,学生普遍都很感兴趣,家长也一致认为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思维、体格、美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目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尊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目标。

  1、学生通过校本课程,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训练和美感熏陶。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文化体育事业。了解我国古今文化、文明礼仪、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内容:

  我校现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帮助学生去体验、实践,从中体验愉悦。

  ②坚持让学生体验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发现自我和社会和文化、体育的内在联系,促进全面发展。

  ③成立组织机构,采用“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循环开发模式,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④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实施开发、规划、指导、评估等。

  组长:田小冬

  副组长:王中秋、伍建清

  组员:语文、体育教研组教师及政教处教导员

  六、校本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全面化。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学分的给与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给予一定的分值。二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篇4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精神,结合学校课程规划整体方案,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和家长课程共同开发的原则,经过会议讨论研究,制定我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校本课程规划的基础:

  “校本课程”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学校为主体,由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

  我校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打破已有的“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的格局,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和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学校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校本课程规划总体目标: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三、校本课程结构与门类

  拓展类:《童声合唱》,《少年篮球》,《趣味运动》,《科技创新》等以营造多彩课堂为着眼,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目标。

  艺术类:《少儿腰鼓》,学校腰鼓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步,至今已经形成了学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开发成为校本课程,更有利于保持特色发展,培养学生艺术修养。

  四、校本课程实施办法: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实施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导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予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和教研、科研管理由教导处负责。学校以教育科研为载体,通过承担科研课题,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进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由该学科任课教师担任,或由该学科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担任。校本课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展示我校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挖掘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依托市教育局德育“一校一品”建设,我校结合学生实际于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利用周三七、八节课,向全校学生开设校本课程,特制订活动计划。

  二、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各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校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阵地,为此,结合我校实际,现拟定本实施方案。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遵循原则

  1、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筋,多思考,多想象,多动口,勤动手,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参加自已喜欢的强项,教师要认真安排活动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好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3、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校本课程活动就是要让学生感兴趣,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爱科学的好习惯。

  4、参与和竞争意识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课上,力求学生要有积极参与竞争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把活动内容安排的合理化,新颖化、创新化,让学生学起来感到善思、有趣、乐学、有益。

  5、安全稳定原则

  各项目的老师必须保证活动的安全性,落实点名制度,活动中不得随意增减学生,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五、课程设置

  (略)

  六、管理办法

  为了增强辅导效果,切实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协调、健康地发展,进一步强化我校的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艺2+1项目的实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为此,学校对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六定”的管理办法。

  定内容:各组要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结合本组实际,依据教师特长与学生特点在规定范围内确定活动小组的名称及内容。

  定学生:各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可自己选择参加一项活动,组织报名,确定人员,落实人数。

  定时间:全校各个活动小组建立以后,每两周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辅导教师要保证充分的辅导时间,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旷课。

  定地点:协调好各活动小组的活动场所,要尽力排除外界干扰,保持清静的学习与辅导环境。

  定辅导教师:每个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必须辅导好一个小组的课外活动,保证辅导质量。

  定目标:辅导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实情,根据辅导项目及特点,确定本组辅导目标,学期结束,辅导教师要汇报辅导成果,向家长汇报,在学期终按此目标进行评估。

  七、验收评估

  教务处,德育处在校本课程活动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督促检查,并进行评比。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后士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是决定》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改革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以课程实验为契机,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适应当今教育高速度发展需要和学校发展需要。

  2.探索课程管理运作规范,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形成有体育+艺术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及管理工作机制。

  3.改革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形成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探讨符合模块课程特点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形成校内学分认定的规则和程序。

  4.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校本教研新机制。

  三、具体工作

  在课程管理上严格执行上级部门要求,努力突破常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课程管理,特别是在拓展、探究两类课程上作了一些努力。

  (一)学校建立课程管理的组织运行系统。

  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既有决策问题,又有执行问题,必须明确和理顺两者关系,建立有效的组织网络,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校长、教学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教导处主要负责执行问题。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1)校长室明确四个部门四个中心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对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部门中心负责人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

  (2)教导处主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按照各年级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并根据《新密市教体局关于做好本市中小学校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科学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实行“两操、一活”。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和校园体育、艺术活动。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在各学科综合平衡后布置课外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的课外作业,绝大多数同学能在1小时以内完成。认真组织各年级月测查和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性管理。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于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其它学科只进行考查,考查形式可灵活多样。

  (3)学校强化层级管理,确定“层级首问责任制”,提高课程领导力和课程执行力。

  校长——课程管理一级责任人。引导全员共同制定学校课程文化核心价值,宏观规划整体课程;健全课程开发组织,监控课程实施过程。

  副校长——课程管理二级责任人。制定学校课程方案,具体细化目标,组织落实方案和实施流程,监控课程实施过程,创新特色课程,总结管理经验。

  教导处——课程管理三级责任人。结合市、校课改精神,指导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统筹协调课程实施,引领组员开发自己独有的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创造性地实践,总结反思经验。

  组长——课程管理四级责任人。指导组内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本组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的教学能力。

  教师——根据课程方案,通览学段教材;参照课程标准,拟订学期教学计划;整合课程资源,充实课程内容,提炼教学经验,评价课程效能。

  (二)学校建立课程计划执行的监督检查制度。

  严格按照教育部和新密市教体局有关文件要求,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对我校开设的三类课程实施情况,加大执行情况管理和监督检查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学校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开足开齐国家、地方、学校各课程。

  (2)教师要按学校总课程表,按时备好上好每堂课。

  (3)教师有病、事假,要事先向校长室提出书面申请,到教导处做好课务工作。

  (4)如违反学校课程计划,按学校《教学常规要求》中的有关规定处理。

  (三)学校课程的开发

  1、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在校长的领导下,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和特点,确定本校学校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总体规划,并提出课程开发领域,可以确定一些课程目录。我校为了体现体育+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重点在艺术校本课上进行规划和开发。

  具体操作流程:

  (1)学校课程资源调查。调查、了解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摸清校本课程开发的家底。

  (2)学生课程意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方向,在对每个学生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校本课程的开发“菜单”,以供学生选择,确保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制订课程开发方案。以一学期为一个周期制定方案,内容包括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师资、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

  (4)教师申报课程。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申报课程,填写申报表经学校审批同意,撰写课程实施计划。

  (5)学校对开发课程评价指导。学校根据教师撰写的课程实施计划进行督导检查、指导评价,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2、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学校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根据学校课程开发领域及相关目录同时根据本人情况向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提出课程开发意向,经同意后实施。

  (四)学校课程的开设

  1、体育、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原则上任课教师自主申报,经学校审核同意再开设。部分学校课程可能被学校指定。在新学期开始前汇总,形成本学期面向学生的拟开设课程目录,并将拟开设课程目录在开学第一周向学生、家长以书面意向征询书公布。

  2、学校课程的开设与否将由学生做最后确认。原则上少于5位学生的校本课取消本学期此课程内容。

  (五)学校课程的教师管理

  1、接到教导处下发正式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记录(如有学生缺席应及时报教导处),指导学生做好学校课程的记录,填写活动记录单。

  2、教师在学期第二周向教导处上交该课程教学进度表,并按照教学进度表进行教学。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教学计划,经教导处同意后执行。

  3、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考核工作,在学期结束前到教导处登录、归档。

  4、教师开设学校课程情况应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在学校评等评优中作为参考。学校将对所有的课程任课教师实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与课程津贴的发放及奖励直接挂钩。

  (六)学校课程的教务管理

  1、教导处应会同教研组根据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决定提前做好学校课程计划。一般在学期第一周确定开课课程和选课名单,第二或第三周正式上课。学校课程开设准备工作应尽可能在第一学期结束前进行。

  2、教导处认真排出学校课程开课课表,确定上课教室(在可能情况下满足教师对教室或设备的要求),编制学生名单和成绩记录卡。

  3、做好日常教学检查,组织学校课程教学研究。主要通过组织学校课程教学研究课、任课教师讨论会,进行教学交流和探讨。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进行考查等形式进行教学检查。在教研和检查的基础上,由学校及时研究调整设课计划,修订教学内容和要求。

  4、做好学校课程资料收集、归档等工作。

  (七)、学校课程的评价

  (1)对学生多元激励评价。学校从“学科学业成效”、“技能特长发展”和“行为规范养成”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式是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阶段评价与辅导跟进结合。基础型课程的“学科学业成效”评价实施等第制和争星制,“争星”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争星”的不同“星级”结果与学科等第相结合。德育课程的“行为规范养成”评价由大队部实施校本化争章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校园之星”评选颁奖活动,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学力,帮助挖掘其潜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2)对教师个性化评价。围绕“创建道德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专题活动,由分管领导组织组内教师在听完实践课后,对教师提炼的三条教学特色进行评价。学校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表,制订出每个教师个性化课堂指标,共性项目占70%,教师的教学个性化特色占30%。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表现在时间上采用长短考核,即每月月考核、每学期全面考核和每年综合考评。每月考核项目事先公布,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师德修养等纳入教师评价体系,由德育、教学和后勤三个部门实施。学期、学年考核程序规范、科学,采用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组长考评和行政考评的层级评价。此外结合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全方位客观、公正地量化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荣誉推荐、奖金发放和职称评聘挂钩。

  (3)对教研组捆绑评价。学校注重团队互助,合作共赢,建立《小学教研组及教研组长考核评价表》,对教研组工作评价采取:捆绑式考评,常态考查和期末集中评定相结合、教研组自评与各教研组互评相结合,并由学校分管领导和考核小组进行综合评定。每学期进行优秀、优质、合格教研组的评比。

  (4)对实施课程有效性评价。基础型课程以实验小学教师个性化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全科质量监控奖惩条例为评价标准。拓展型课程评价以五个方面进行检测:汇编校本教材、教学实施、资料收集包、成果、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网络评价。探究型课程评价以学生(班级)课题研究、建立资源库、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网络评价。

  (八)、学校课程的保障

  1、课程制度保障

  (1)教研制度。教导处落实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人定主题,主题内容体现“五个一”,确保成员互动和教研实效性。

  (2)培训制度。每学期教导处结合“十一五”师训要求,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将课程理论学习,师德与育德培训,教改实践,信息技术运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必修项目,做到有培训,有反思,有评价。

  (3)质量监控制度。建立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根据教学流程管理要求对课程实施随机和定期检查,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2、师资队伍保障

  (1)建立课程研究制度。学校科研处关注教师课程的执行力,提高课程的研究力,开展学科学术研讨、课程评议研讨。发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资源,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给予家长代表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知晓权、参与权和评价权。

  (2)建立教师考评制度。融态度、能力、合作、创新、成效为一体的评价依据,以团队捆绑评价和教师个体评价相结合,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考评制度。

  3、经费保障

  (1)学校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在日常管理中的使用率,提高使用效益,满足课程的需要。

  (2)开辟课程实施专项经费。对校本教材的编制,社团活动的竞赛,专家指导引领,课程特色项目的评比,课程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展示,家长、社区资源的利用等,都提供经费,确保学校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篇7

  20xx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这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在国家课程计划的框架内进行以校为本的课程整体规划与设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立足于本校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努力发挥家长、社区、网络、校外机构的作用,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开发校本课程并认真实施,在水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构建有鲜明特色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多年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实际需要同,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

  2、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①情景分析:包括明晰学校教育哲学、调查学生需求、分析学校资源、把握社区发展需要等等。

  ②确定方案(目标与计划):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

  ③组织和实施: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

  ④评价与改善: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方面:评价内容与方式、结果处理、改进建议。

  二、校本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1、委员会名单及工作职责

  ①委员会名单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执行委员:

  ②工作职责

  (1)策划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委员会成员负责讲座研究学校校本课程的课程设置计划、实施方案、规章制度、开发方向等。

  (2)管理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委员会成员负责监督管理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评估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落实校本课程委员会的决策、措施。

  (3)对本部门(教研组)校本课程的教学负全责。以身作则,直接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学,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带动本部门(教研组)校本课程开发的不断深入和优化。

  (4)协调、组织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各种活动,了解和反馈校本课程教学中的各种信息,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

  (5)执行委员负责操作校本课程管理的具体事宜。

  2、导师团名单及其工作职责

  ①导师团名单

  曹卫东、范桂湘、李洪波、陈永兴、汪辉、朱校松、陈志伟、陈利民、王洪军、吴卫军、仲崇文、卢振、樊君明、张丽艳

  ②工作职责

  (1)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做法、成效。

  (2)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教学,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在校内外推广交流,通过实验探索和理论总结,写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校本课程教学论文。

  (3)参与校本课程遴选,课题审批,研究性学习指导,专题讲座,学习成果评定等学术性活动。

  (4)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全程指导和管理,对学生研究必申报、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期报告、结题报告进行审批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活动、实验、调查、采访等环节进行具体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论文撰写、成果体现进行指导和学术评定。

  三、校本课程的编写与教学实施

  学校在近几年已成功开设了《大语文》、《大南之魂》、《爱您以心》、《池塘养鱼》、《英美文化介绍》、《英语阅读》、《英语书面表达》、《感受生活中的化学》、《走进社会中的'化学》、《趣味数学》、《苏州历史名人》、《苏州历史名镇》、《自然灾害及防御》、《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测量》、《食用菌栽培》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学校将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对已开设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充实、提高和完善,同时根据学生的举爱好、发展状况和学校实际情况开设部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除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外,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装以尽可能多的时间及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校本课程的科目时,教师应新生学生的意愿,按各自选择重新组班开展活动,并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允许学生重新选择课程项目,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发挥学生装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人学生的能力、基础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内容及形式上的高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宿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校本课程每周2课时,以年级为单位按原班级组班,将选修的校本课程排入课表,每周安排两次。上课地点包括原教室、各活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操场等,由教务处世哲学统一编排并相对固定。

  选修课程原则上由本年级的老师担任,每门选修课程根据参与课程开发的情况和教育教学能力由学校确定一位负责人。

  四、课程评价与改进

  1、课程方案的评价

  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由学校自主进行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及必要的专家指导,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课程结构和门类是否合理?是否有利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准确性等等,及时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以此人微言轻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装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务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1)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3)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

  (4)学生家长的反映;

  (5)学习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3、教师评价:

  (1)教师对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教师平时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

  (3)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反映;

  (4)学生家长的反映;

  (5)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配套措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小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工攻小组负责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师资整合,对教师或教师工作组上报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进行集体审议及指导,将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议。

  2、学校聘请教育局、教研室及有关专家等来校操作校本课程的指导工作。

  3、教务处、年级部、备课组积极协调、安排和组织教学计划的执行。

  4、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并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并载入老师的业务档案。

  5、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场地、器材、经费等物质条件,严格做到从时间、师资、内容、评价、保障各各个方面落实到位。

  一方面评价校本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诸方面的综合因素,多方面采集和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丰富、补充校本课程的方案。另方面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评估。特别要重视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奠定基础、提供依据,使终结性评价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和计划,作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既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评价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篇8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省教育厅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和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二、实施目标

  1.尊重学生差异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资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烙画。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修炼,完善人格、提高能力。

  3.构建公正、准确且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能力提高的“以评促展”的项目实施评价体系,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4.探究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运行简单、推广价值高的项目操作模式,提升烙画实施的内涵与外延。

  5.在深入开展好烙画基础,让更多学生能向能力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设置内容、对象和时间

  实施烙画,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学习掌握技能,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实施对象:4--6年级全体学生。

  实施时间:

  1、每天课间操(含广播操或升旗仪式、眼保健操)40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30分钟。

  2、在不影响正常的烙画课教学的前提下,利用烙画课合理安排烙画的训练。

  3、利用班队活动等其他时间。

  四、实施办法

  1、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教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艺术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艺术教育功能。

  2、教育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3、面向全体与发展特长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4、学生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5、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6、提供保障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烙画,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周到的关怀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兴趣强,有针对地选烙画,让学生的特长更长,打造学校烙画特色品牌,将成为烙画选择的致力点。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严格管理.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教师的烙画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烙画评价体系。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备课,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烙画实施的成绩和教师年度业绩考核挂钩,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

  2、做好学习与宣传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和中心学校文件与会议精神,拟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方案。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为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向学生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的技能、特长,填好相关表格和造册。

  3、开齐并上好烙画社团类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4、安排好烙画周活动表。做到“定项目、定内容、定地点、定学生和定辅导老师”,实实在在开展活动。

  5、多元评价,重在鼓励。活动的开展和评价以掌握技能为主,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并终生受益。

  6、积极开展烙画为主题的对抗赛,挑战赛等比赛或才艺作品的展示活动。

  7、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六、评价认定

  1.评价方式。学生本人现场创作和测试,按有关标准进行认定;参加学区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美术、书法作品的学生如果能出具有效的参加证明,则认定该生为优秀。

  2.认定等级。认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

  3.学校每年将全体学生烙画的结果整理汇总,存放归档,汇总上报工作由教师负责。

  4.为促进学生对烙画的关注,并终身受益,班级要在学习园地内张榜公布每名学生烙画的作品。每学期结束时将评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记录袋。

  5.学校将烙画列为个人、班级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个人达不到烙画合格标准不能评为优秀;班级烙画合格率达不到90%以上的,当年不能被评为先进班级;班主任不能被评为先进班主任。

  6.烙画实施工作所有的资料整理与管理由体育、艺术组负责,班主任协助。

  7.每年学校将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对认真实施烙画教学的班级、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篇9

  为了贯彻山东省教育厅两个规范,搞好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创新,特别是学校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县教研室同志的指导和参与下,成立了以校长、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组成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学校课程规方案。

  一、开设背景

  1、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英语活动小组、编织小组、数学启智园兴趣小组得以广泛开展。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特别喜欢漂亮适用的小手袋、小荷包、中国结、要是我也会编该多好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能慧眼看天下,快嘴论时事,将来一定成为政治家。”“我喜欢英语” “我希望自己能说会道。”“我想成为逻辑推理高手”“我希望开设心理咨询。”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学校课程。

  3、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大张楼镇一中一向以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心: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区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年宫活动室等。学校活动场地虽然不大,但都有专门的训练场所,有专兼职的教师,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大批的骨干教师。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写一手好字;有的英语字正腔圆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省、市、县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学校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学校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三、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四、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开发小组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实际,讨论制定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学校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课程开发小组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人数偏多的课程,课程开发小组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讲义。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讲义,交课程开发小组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课程开发小组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课程开发小组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学校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学校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课程开发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① 制定《学校课程学分制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② 学年修满五分的学生顺利毕业,可申报另一门课程。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 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 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 期末按学分制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⑤ 制定学校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3、评价结果向社会、家长公布。

  六、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学校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篇10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凸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体现着对人的高规格培养。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精神,依据学校实际,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特制订本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课程是为学生而生的,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人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学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让学生在其中不断完善、成长的环境,学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按照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创造一种最适合学生的生态环境。智能优势的差异性必然要求课程的多样性,“和而不同”反映了对人的尊重,建立和谐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必然赋予课程以生命力。

  (一)需求

  无棣一中已有6年的历史,随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以创建师生的幸福人身为学校的理想,学校极为重视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同时又注重立足学生今天的发展设计,使学生明天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实现学生素质的培养,夯实学生发展的根基,真正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每一名学生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其成长背景、发展经历、素质构成,各有所长。现代社会的学生素质全面,竞争意识强,个性突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根本点。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既要让学生通过课程获得更高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既要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特色素质,更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继承传统、懂得关爱、习得文明。

  学科教研组、集备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多样的调研形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掌握学情,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课程构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体,是保障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最根本的力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研究的发展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将自己的兴趣或优势智能付诸于教学实践,拓展研究领域,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

  (二)可能性

  1、无棣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名胜古迹荟萃,田园风景秀美。(“八大景”闻名遐迩,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旅游风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清代高等小学堂、魏王豹墓及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等景点古韵犹存,新姿甫绽。登碣石山,可直观沧海;漫步黄金海岸,可嬉水冲浪。

  历史上流传于无棣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清末、民国年间,河北省的竹板书、西河大鼓和摔缰调等曲艺形式相继传入无棣县。无棣被称为鲁北“鼓书之乡”。

  无棣人文始著于夏商,唐季有声,宋元继起,至明清两代而极盛,掇英撷秀,科甲如林,贤相名卿方伯联第。后唐李愚明宗时为相,以书说韩建传于世;北宋李之仪,文比苏秦,书若黄米,翰苑巨擘,一代宗师;明太宰杨巍,宦绩扬名中外,文章称奇今古,与同为无棣籍的王佐、谷中虚联称同朝三部尚书(户部、吏部、兵部),名载国史;清代以吴式芬为代表的“海丰吴氏”家族,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清代十朝为宦,荣授“七巡抚八侍郎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吴氏著述丰实,“家乘万卷”,与潍县陈介祺“家藏万印”并冠齐鲁。中国近代名人大辞典,就录入无棣历史名人十人,诸如北洋大臣吴重熹、两广总督张鸣岐、山东督军张树元、抗日将领冯安邦、锄奸部长徐尚武、模范专员石景芳、三边政委丁洪泽、同盟会员杨虎臣等。历数当代名人还有京昆耆宿李洪春、鼓界泰斗刘田利、武术名流姜绶青、电脑博士王申培、建筑设计大师张镈、著名中国国画家李山等。

  丰富的文化遗产,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2、学校发展

  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逐渐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开发体系与模式。学校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开设校本课程,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组团队建设、课时补助、制度管理、评优推荐、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加积极、民主的大环境。

  3、借助社会资源拓展课程领域。学生家长、周边资源、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艺人、社会名人、社会团体等均可作为课程资源,可以建立“社会资源类课程资源库”。

  4、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收集、利用与再开发。最大化的保存教学过程,注意收集、整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均可成为后续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宝贵资源。

  5、重视网络资源的获取,发挥教育博客、教育网站等网络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学校网站、教育系统资源网站均可成为课程开发的资源。

  6、目前我校教学区、办公区、艺术楼、操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验楼、宿舍、食堂等校内区域设施齐全,均可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资源保障,当然我们也积极倡导教师创造性的开发或使用相关场地开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选修Ⅱ部分。校本课程是与国家、地方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立的价值,并且有明确的比例配置,任何人不得剥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权利。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我们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根据教育全球化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价值取向,按照基础教育的定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等基础素质。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设想

  (一)开发主体:

  教师个人(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备课组、教师全体、校内外合作、学生以及师生合作等。提倡“1+1”模式,即任课教师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有能力的再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原则上谁开发随承担实施。

  (二)课程主题:

  (1)反映学生兴趣、特长、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等个性发展的主题;

  (2)反映时代发展需要人的新的素质如理财、表达、合作、宽容、创新等方面的主题;

  (3)反映学校特色发展的主题;

  (4)反映民族、民俗、社区、环境等地方文化与自然的主题。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我校校本课程目前主要规划为八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选择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或者进行课程改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兴趣跨学科、跨领域开设校本课程。

  主要分类如下:

  科学激趣类、艺体技能类、人文素养类、语言工具类、技术类、学科拓展类、体验感悟类、文化交流类课程等

  (四)开发的课程,必须填写《无棣一中校本课程申请表》,由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是否纳入实施程序。

  学校原有的校本课程,经过加工修改,原创者可以继续申报。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常规管理

  每一门校本课程必须包含相关的课程规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等课程元素。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在基于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式。由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组织实施。

  1、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面向家长和学生要精心组织课程推介会,详细介绍学校课程的特点及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功能。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地优势智能,帮助确立发展的欲求。

  2、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与学分要求

  1、每门校本课程课时安排一般为每周1课时,总课时为18课时。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个毕业生的最低学分为144,其中必修学分为116,选修Ⅰ学分至少为22,选修Ⅱ学分至少为6。学校课程(选修学分II)的设置要采取模块方式,每个模块设计为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2学分。学校至少应实际开出18学分的学校课程。

  3、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必须修满2个学分且至少选修两门校本课程,并记入学生档案。

  (三)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

  1、年级组

  (1)各年级组有责任分阶段规划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其校本课程的数量与质量是年级组千分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各年级组所开校本课程按规范必须做到“六有”:有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有课前教案、有科学而可行的教学设计、有实施方法及评价办法。

  (3)各年级必须开出足以满足本年级学生需求量的学校选修课程。鼓励以合作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

  2、教师层面

  (1)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建立在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2)教师不得自行调课、代课、停课;不得私自更改上课时间、地点。

  (3)教师必须自觉遵守核定课时量,不得违规擅自增加或减少课时,以免造成学生课时负担或管理松散。

  (4)任课教师向课程教学处提供学生百分制的原始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4%,学生上课缺勤三次以上,本门选修课程将不记学分。

  (5)每门选修课要注重课程过程资源的收集、归类、整理,建立齐全的电子档案。开设一段时间后,要形成完善的课程纲要,逐渐向精品化课程发展。

  3、学生层面

  (1)学生根据学校课程一览表进行选课,填写选课申请。学生一旦确定选修的学校课程,则不得随意更改或退出。学生如想改换选修校本课程,必须向年级组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班听课,记入学分。

  (2)校本课程原则上需报名不少3人才准予开课;超过75人要分班教学。中途学生流失而造成人数低于底线,则该课程终止。

  (3)遵守学校课程课堂常规管理,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4)学生如果在选修校本课程过程中遇到不满意的情况,有权向年级组投诉或通过《选修课反馈单》向年级组反映。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应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教师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校本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六、校本课程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与研究,特成立“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申报校本课程的审批、常规管理、教学考评、特色课程的认定等工作。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构成:校长、副校长、教学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校内外专家、家长代表等组成。

  常规管理一般由学校课程教学处负责,各年级组为执行落实部门,教师为开发主体。定期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反馈、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校本课程的开课质量,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序性、科学性。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高中三年课程进行总体设计、规划、统筹,对校本课程进行审批。

  (二)制度保障

  1、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公示《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各年级组制定“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教师根据教研组制定的“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周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申报下学期选修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申报表》以及课程纲要的提交,以便审批。

  课程纲要一般包括:

  (1)一般项目:课程名称、开发者、课程类型、对象、课时、时期等

  (2)课程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或资源

  4、审批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初审,并提出意见。通过审核后,全校公示。并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课题选择。试行一周后,学生可以申请继续选修或改修。

  5、一旦审批通过并在网上完成学生选修报名,教师必须如期开课,不得无故废止课程或随意更改既定课程内容计划,以免影响学生的课程选择。申报审批时限截止后,不再受理该学期课程申报项目。

  6、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并通过课程管理委员会评审的,分别计入教师考核,并评选优秀校本课程,学校颁发证书。执教教师计入工作量。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 篇11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工作,我校根据当前校本课程研究的方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工作做了积极的探讨和摸索,形成了一份符合我校实情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现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学校校情的分析:

  我校现有6个教学班,附设1个学前班,有14名教师,200多名学生。学校地处南昌县广三公路旁,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绿化面积300平方米,校园内生机勃勃,香气宜人。学校拥有1个多媒体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广播系统等,是三江镇一个花园式的农村学校。

  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学宗旨,以“德育为首,教学为核心,强化内部管理,争创学校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办学目标,秉承“勤学、苦学、博学、乐学”的校训,倡导学生以“正直、善良、谦虚、诚实”的校风坚持“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课程资源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追求下,对原有的学校课程组织形式

  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优胜劣汰,并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学校校园文化单调,家庭缺少父母关爱,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调查与访谈,从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挫折力、期望值、求知欲望等学生有很大的需求。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的思维品质的养成。

  三、学校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具备与人为善的品德,求真的精神,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具备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2、具有开阔的胸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气质、质朴高雅的品质。

  3、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自主发展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我校整体规划了校本选修课程,希望学生在多样的课程学习中得到发展。

  四、学校课程内容的开

  1、我的童年音乐组

  2、少年红色影院组

  3、国学金典颂读组

  4、象棋、军棋、五子棋类组

  5、乒乓球组

  6、临摹、室外写生组

  7、剪纸、书法组

  8、学校合唱团

  9、中国梦写作组

  10、我爱阳光田径组

  五、课程实施步骤

  1、教导处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学校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编写《选修课程目录和课程简介》,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校本课程(选修)花名册》,根据学生选择的课程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

  六、课程评价要求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教导处审议。

  2、每次上课前备出简案,学校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教师要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全体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教导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教师结合小组学生平时活动等一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查,作为学生综合整体素质考查的一个总要依据。

  8、每学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

【学生课程规划方案】相关文章:

中学课程规划方案04-21

大学课程规划方案04-21

关于学校课程规划方案11-16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08-20

关于学校的课程规划方案12-15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12-03

中学生课程规划方案(精选10篇)04-22

幼儿园课程规划方案01-11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