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时间:2021-12-16 12:47:19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

上饶县第二小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计划   《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德育课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这几个环节是紧密相联的。“知之深、爱之切、意更坚、行必果”。其间,知是起点,行是归宿,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   本学期,我校《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将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横向联系,拓宽教育渠道,形成学科间渗透、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补充的道德教育网络,从而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一、德育评价:成长记录卡 在以往的思品、社会课的教学中,每到学期结束,我们都是以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在批改试卷时,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那些考试分数低的学生,道德行为并不一定差,而那些考高分甚至是满分的学生,他们的道德行为也未必是完美无缺。所以,我们教研组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困惑:是不是这样的评价过于呆板,能否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每当学期结束前,要求班主任写学生的品德评语时,我们往往又发现班主任老师所写的评语都是千篇一律,有时,甚至几学期下来,该生的评语还是相差无几。而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们更是犯了愁,实事求是都写缺点吧,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可优点却又无从落笔。到底该如何评价学生,既要客观、正确,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此,本学期,我校《品德与社会》教研组针对这一情况,尝试用成长记录卡,来评价学生。成长记录卡以树立信心为宗旨,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人的独立个性,凸现主体地位。学生无论是在哪项活动中,只要自己感到有收获,就可以记录在成长记录卡上。这个活动,可以是校内的,如:参加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或观看电影,上了一节难忘的课,甚至是被老师表扬了。也可以是校外的:参加社区活动或在家里帮父母做事。成长记录卡不但可以记录那些被表扬的事,也可以是那些做错的事,或被批评的事,如果学生对此有所反思,那更是一种难得的收获。 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对自己进行一次评价,时间可在思品、社会课上,学生把自己的点滴收获或反思写在记录卡上。在评价时,我们不求词句的`华丽,只要求这是学生的心里话。到学期结束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长记录卡,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学生。我们相信,这样写出来的品德评语才会有血有肉,才会受学生的欢迎。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使他们自我肯定,自我反思。 二、拓展思品教学渠道,增强道德教育效果 (1)思品课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体现教育的整体性   小学语文、数学、思品、自然等学科既是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虽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任务。   本学期,我们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把握好教材,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捕捉住每一个可利用的环节,寓思想教育于愉快的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思品课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体现教育的针对性 由于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存在,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出现了许多偏差。如受“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使得学生开始滋生做事情讲报酬的思想意识。又如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生口袋里的人民币也日益增多,吃零食、比穿戴、讲享受成风。所有这些决定了思品课只靠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和教师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奏效的,必须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引导学生学教材明道理,联系实际找差距,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自己的辨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学期,我们将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思品课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体现教育的一致性   思品课教学要从课堂内容出发,与学校德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本学期,我校将结合思品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感受、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知与行的转化,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4)思品课教学与课前、课后活动相结合,体现教育的连续性   思品课的中心环节是明理,即:使学生明白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所阐述的道理,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有的教材提供的感性材料不足,明理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将根据教材特点开展课前活动。如: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搜集有关资料等,为明理充实感性材料,做好铺垫。   思品课教学还要与课后活动相结合,因为思品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与课后活动相结合,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本学期,我们将通过课后活动的开展,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发展。 三、常规工作 1.备课   本学期,我们将进行三次备课检查, 做到定期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全员检查和部分检查相结合。为了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在思品、社会学科,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要有二篇质量较高的独立备课,而且为了证明教案的可行性,备课教师应对这些教案进行实践操作,在小组或大组内公开教学,上课和听课的老师都应做好听课及评课记录,学期结束交教导处检查。另外配合学校校园网的建成,在课改年级组实行电脑备课。 2.上课   加强小组内互听,尤其是新教材教研组,每周必须互相听课一次,及时交流,教导、大组长也将随时随地前去听课,以便及时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情况。 3.多媒体教学   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将继续开展自制多媒体的教学活动,我们要求课改年级根据教材,制作出1—2件既精美又实用的多媒体。我们教研组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进一步提高思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益。 4.科研 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又是教研的发展,教师应以 “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思考去研究,带着研究去工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本学期,我们将抓住课改的契机,注重引导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陶冶情操,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各种交际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完善。 5.案例   我们要求教师注意平时教学中的积累,把执教后的真实感受、对新教材的修改意见、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是怎样处理的等等,作为教学案例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既能引起教师的教学反思,又能使我们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各组室制订计划。 2. 检查备课,各组室交流计划。 3. 课改年级组根据课题进行研究。 4. 成长记录卡的实施。 5.专题讲座 十月份: 1. 采取每月流动的形式评选行为规范示范班和合格班。 2. 随堂听课。 3.集体备课。 十一月份: 1. 各教研组组内互相听课,教导处抽查。 2. 课改年级组推出两节《品德与社会》研究课。 3.行为规范明察暗访。 十二月份: 1.深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 2.随堂听课。 3.对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进行小结。 一月份: 1. 根据成长记录卡的记录,撰写学生品德评语。 2. 出好思品、社会期终试卷,并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08-15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的工作计划范文04-18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09-05

品德与生活(社会)中心教研组教研工作计划02-2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10-1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02-22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计划3篇01-13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 -总结01-01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工作总结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