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研工作总结

时间:2021-12-08 09:14:4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大学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难忘的工作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相信你有很多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工作总结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科研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科研工作总结范文

  大学科研工作总结1

  作为一名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天道酬勤”早已成了我脑海中不可遗忘的座右铭。它时刻鼓舞我要和时间赛跑,将自己充沛的精力和不竭的动力用于数学教学与实践的创新。时至今日,我还是坚持着一贯的“勤快”作风。工作上我勤学,勤问,勤总结,将从优秀教师那里得来的宝贵经验与教学机智,经过细心的领会和分析,渐渐的内化为我的教学情感,思想与特色。

  教学上我力求做到细节与艺术的结合。因为我深知一节准备充分的好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这样辛苦是值得的。

  具体做法: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教师采用启发讲解、以旧引新、设疑激趣等多种方式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同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2、提出问题、启发诱导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围绕探究的问题,自己决定探究的方向,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究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倡导探究、发现学习的方法,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或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知识的关键处自我设疑挑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组织小组学习:通常同桌或四人异质小组对探究结果进行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互相学习,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生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交往中表现出的尊重、沟通、包容、成果分享、互补、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大学科研工作总结2

  一、开营仪式

  20XX年x月17日,20XX年xxxx学院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在钱湖校区“xx省水产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举行。本期夏令营面向全国各大高校招收营员,经优选最终招收来自8所高校共计25名营员。xxxx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伟忠、xxxx学院校长助理林志华、生物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吴月燕等出席了开营仪式,由吴月燕教授主持。

  在开营仪式上,王伟忠副书记代表xxxx学院对此次夏令营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向营员介绍了xxxx学院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创新的办学理念。林志华校长助理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对举办此次夏令营活动的主要目的、深远意义等做了深入的讲解,并简要介绍了省重点实验室近年来的重大发展和主要科研成果。随后,来自天津农学院的营员代表黄莺进行了发言。林志华校长助理宣布夏令营开营,并向营长授营旗。开营仪式结束之后,领导、老师、营员合影留念。

  夏令营进行了实验室参观、专家专题报告、实验基地考察、宁波海洋世界参观、舟山朱家尖东沙海滩参观、院士林参观、研究生交流座谈、营员总结等一系列活动。

  二、参观实验室

  开营仪式结束之后,由董迎辉老师带领营员参观了“xx省水产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的种质资源保存室、分子生物实验室等,简要介绍了实验室在海洋贝类、大黄鱼、中华鳖、微生物方向上取得的重大研究进展。随后,带领营员参观了生物与环境学院的“xx省重中之重学科”实验室,分别介绍了中华鳖团队、植物遗传育种团队、海洋微生物团队、生物制药团队的研究重点和主要成果。

  三、专家专题讲座

  夏令营活动期间共安排了6个专题报告和2个技术讲座。

  x月18日,林志华研究员做了“水产养殖业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历史、目前水产养殖面临的挑战及xx贝类养殖业的现状等。何琳博士做了“PPt制作的规范与技巧”的技术讲座。

  x月19日,薛清刚教授做了“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报告。董迎辉副研究员做了“我国海洋贝类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的报告。

  x月20日,邀请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焦海峰博士做了“宁波市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报告。

  x月21日,包永波老师做了“认识转基因及转基因食品”的报告。

  这些精彩的讲座,对拓宽海洋生物资源的认识、加深海洋生命现象的理解、激发海洋生物研究的兴趣将大有益处,受到营员们的热烈欢迎。

  四、参观养殖基地

  x月18日,由何琳、何京老师带领夏令营参观了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创新基地在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沈伟良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基地的实验室、育苗生产车间和科研实习平台。沈老师向营员讲解了水产病害检测的流程、鱼类及贝类苗种生产的'原理和流程,介绍了水产苗种生产基地的水循环系统、车间布局和运行工作等,并讲解了乌贼的养殖与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实验、笼养梭子蟹饵料需求、银鲳的人工养殖技术等最新水产研究前沿。

  最后,参观了实验大楼,了解实验基地研究内容及进展。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听讲,互动良好。通过参观,同学们对水产养殖和育苗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参观宁波海洋世界

  x月19日,由姚韩韩、何京老师带领营员参观了宁波海洋世界。在海洋世界水族馆中,营员们看到了温顺的白鲸、可爱的海豹、聪明的海豚、各种各样的水母、巨型海龟等等,讲解员降解了各物种的特征、特色,老师介绍了各物种的分类、生活习性等,增加了营员们对海洋动物的了解,增进了珍惜海洋生物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六、参观舟山朱家尖东沙海滩

  x月20日,由团队成员董迎辉、姚韩韩和何京带领营员来到舟山朱家尖东沙的美丽沙滩。在沙滩上,同学们吹着凉爽的海风,踩着软绵绵的沙滩,淌着蓝色的海水,感受着一波一波的海浪冲击,大家尽情地戏水拍照,留下了兴奋的心情。营员们还在沙滩上捡到很多漂亮的贝壳、搁浅的水母,捉到几只小螃蟹,董迎辉老师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给大家鉴定了海边捡到的贝类种类,有等边浅蛤、牡蛎、毛蚶、泥蚶等。中午,带营员们吃了一顿海鲜大餐,让同学们认识和品尝了牡蛎、缢蛏、青蛤、荔枝螺、扁玉螺、单齿螺、乌贼、小黄鱼、银鲳、半滑舌鳎等,给营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七、参观宁波院士林

  x月20日,由团队成员董迎辉和何京带领营员来到宁波院士公园,向同学们介绍了宁波的院士和院士文化,详细介绍了生物相关的院士,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院士、发育生物学家童第周、遗传学家谈家帧、生态学家孙儒泳等等,讲解了他们的科研事迹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此次参观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院士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八、营员小组讨论、代表汇报和考研交流

  x月20-21日,为营员准备了4个论题,包括水产生物遗传育种、xx海洋生物资源及其现状、贝类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水生生物转基因。营员就专家讲座、查阅文献等方式,进行了材料准备和小组讨论,形成了PPt,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了总结汇报。团队老师对各组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在考研交流环节,团队老师王素芳、董迎辉、何琳向营员介绍了考研的经验,及xxxx学院考研政策。还请实验室的在读研究生汪夏蓉、宋丹丽、钱广等与营员,进行了考研问题的现场交流和问题解答,受到营员们的普遍欢迎。

  九、结营仪式

  x月22日,20XXxxxx学院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结营仪式在“xx省水产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举行。首先是25个营员分别谈了各自的收获和感受,学生代表xxxx学院姜荣威同学进行了发言,大家对此次夏令营的圆满成功表示了充分肯定和感谢,同时提了一些宝贵建议和意见,对下一届夏令营举办有很大帮助。休息期间,营员在营旗上进行了签名留念。

  夏令营主办方代表林志华研究员,对此次夏令营进行了结营总结讲话,对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老师们的无私付出表示感谢,对同学们下一步的学习和考研提出了希望和祝愿。最后,林老师对来自台州学院、xxxx学院等8名优秀营员颁发了荣誉证书。

  大学科研工作总结3

  21世纪是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的世纪。大学教育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有奠定专业基础的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知识创新的实践教学这两者的有机统一。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在美国著名的博耶(Boye)报告中,就提出在本科教育中要建立研究为本的学习标准,以期提高大学本科教育质量。20xx年教育部发布的旨在提高我国本科教育质量的“教高〔20xx〕001号”文件中,也强调“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利用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的机会,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方向及目前承担的研究课题,带领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术创新的积极性。有位大学生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实际科研活动,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书本知识,激励我更积极地自学书本以外的东西。死的模型、定理、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奇妙的研究现象,还能创造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一、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大学的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工厂实习、军事训练、假期实习、参观学习、公益劳动、科研活动等诸多形式和环节,其中,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长效机制,则应成为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0xx年年初,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要用1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这是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被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五个子系统中位列第二。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质量是大学的主线,创新是大学的灵魂。要培养和造就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数以千万计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必须大力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尤其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大学生借助于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不仅符合国家的宏观战略决策,进一步提升大学的教学质量、水平档次和名气名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学生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和功效。我们在正式具体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之前,也提前讲明了这项活动的具体意义,激发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一是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社会调查”课程作业。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围绕指定的科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素材,集中精力完成或初步完成研究内容,课程作业和科研活动两不误。二是有助于参加校内、本省乃至全国性的大学生“挑战杯”科研活动大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因为指导教师提出的选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并辅之以学生先期和较长期的准备,所以成功的希望比较大。三是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我们从近年来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甚至连最基本的学术规范、论文格式、摘要及关键词、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等要求,几乎一无所知,学生、老师都很费劲费时。而提早在平时的科研活动中加强这方面的科研训练,弥补这些科研基本常识,则无疑有助于学生按时保质完成毕业论文。四是对于大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撰写的优秀论文,指导教师也可以推荐发表,这不仅增加了学分,而且为以后的考研、就业都提供了一个新的“卖点”和竞争砝码。

  二、高校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在许多高校,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开展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还存在着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本科教学呈现出“维持性”特征,即大学本科教学过程往往停滞在学习科学真理的认识过程上,而忽视了大学教育应具有的“研究性”和“创新性”,本科生学习方式依然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式,创新性普遍不足,推进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的力度和广度都不够;在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文体性活动比较丰富,而科研创新活动偏少,校园文化中的学术氛围不浓;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参与学生人数较少且分布不平衡,科研活动主要局限在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和少数大学生范围内。

  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由于缺乏各方面的有力支持,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保障、激励和评价机制还不健全。一方面,缺乏统一的大学生科研活动领导组织和指导机构。一些院校也有一些大学生社团和协会举办的一些培训和科技竞赛活动,但往往是各自为政,而且规模小、不规范,导致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处在松散的自发状态,科研创新与学术成果的水平不高,社会价值不大。另一方面,不少院校还没有设立面向全校学生的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基金,以及制定统一的有关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实施管理办法。不仅缺乏规范管理及经费支持,而且在大学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鉴定和奖励,以及指导老师的工作量认定和津贴奖励等方面,也缺乏激励和评价机制的保障。第二,人才培养计划与学生课程设置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专门介绍科研创新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课程偏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科研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从而影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研究探索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第三,大学生的课业压力和对科研的神秘畏难情绪。当大学生面临较大的课业压力时,自然把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使得一些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只能吸引极少数的学生参加。还有部分学生感到科研创新与学术活动是高不可攀的事,因此出现说者多、实践者少的局面。

  三、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举措

  为了在大学时代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初步而基本的从事科研活动的锻炼机会,并针对制约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内外因素,在开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主要应该采取以下一些相关的支持和保障性措施。

  首先,努力在校园院系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卢梭在《爱弥尔》中认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习,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大学教育更应该提倡研究性学习的风尚。本科生是科研力量的源泉、是研究生的后备军,我们要在本科生教学中通过树立科学研究和探究问题的观念,激发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从本科生教育开始抓起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学校形成崇尚学术、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当然,大学生要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对本科毕业生的一项基本要求和规定。

  其次,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视角,转变大学师生的角色。在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设计师、引路人、推进者”转变,也就是说,科研型实践教学中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复合型的教育者。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研究领域,拟定选题范围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及要求,并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样,大学生必须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学生在科研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和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学会进行团队合作,包容不同的观点,在多样化的思维和认知中进行观点的碰撞和思辨。

  再次,建立健全高等院校支持和保障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制度机制。具体可由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计划,如《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管理办法》《大学生研究计划》《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认定办法》等,同时要设立科研创新专项经费、基金,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有关规章制度的内容主要是规定大学生参与相应的一定数量的科研活动就能在奖学金评定、学分的获得上面得到相应的奖励;对指导教师相应的工作量的及时认定和予以津贴、奖励。特别是对能够公开发表论文、在各种各层次的学术创新大赛中获奖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都要予以重奖。最后,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适于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具体措施。每一所大学的学术水平、教学研究的要求不一样,教师的科研能力也不同、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也多少不均,所以,应该鼓励那些学术造诣较深、科研项目较多的大学教师,积极接受和指导大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并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对于有能力且愿意参与导师科研活动的大学生,在课业课时方面给予一定的相应补偿,使其能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参与科研活动,达到以科研带学习的目的,从而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教学过程之中。

【大学科研工作总结范文】相关文章:

大学教师科研工作总结范文12-10

科研基地工作总结范文01-01

学院科研工作总结范文12-08

科研课题工作总结范文12-08

科研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1-23

学院科研的工作总结范文12-08

科研部简洁工作总结范文12-11

科研主任简洁的工作总结范文12-14

体育科研室工作总结范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