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还要不要

时间:2021-12-16 12:48:22 教案 我要投稿

教案还要不要

教案还要不要2010-12-19 17:13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教案还要不要

这是一个多余的问题,至少对一线教师而言。

所以有此一问,源于不久前的一次教学工作检查。有老师讲,教案只是应付检查的一个多余文本,已无多少实际意义可言;各科教案网上随意下载,并且多出自名家,编写教案实无必要;也有人说,教育改革提倡教学创新,教案形式多样,不必非得写在教案本上;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教材已经烂熟于心,课堂教学信手拈来,教案可有可无;还有人说,网上办公已成趋势,书写纸质教案不是"老土"就是"古董"。类似的话,我已听到多次。

我还真有点"老土"。我个人的观点,教案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还得写在纸上。

首先谈需不需要的问题。这得首先了解教案存在的意义。自有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以来,总是把课前准备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至少现在还没有谁提出需要废除或改变。仅从经验的角度,课前准备不可少。准备什么,怎样准备,如同体现?唯有教案。教案,不仅是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的结果,更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对课堂教学的预设。

从中可见课前准备的内容。首先是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从知识点在一节课中的位置,到知识点在一个章节、单元的位置,直至在某个教育阶段的位置,既得"顾后",还得"瞻前";了解前后知识点的联系,知识的掌握,总是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学习新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了解各知识点不同层级的学习要求,哪些需要理解,哪些只需识记,哪些需要理解并运用,哪些只需了解,从而确定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如何在关键的知识节点上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引起学生的顿悟;合理设计例题与练习,在复习巩固新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是钻研学情,选择适当的教法,合理安排教具。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不同基础学生面对同一问题会有怎样不同的反应?针对不同学生如何准确定位重点与难点?针对不同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教法与设计练习?这些都是一节课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再次是预设课堂情景与课堂环节,把教材、学生、教师、方法、环境诸要素进行科学组合,精心设计课堂语言,尤其是过渡性、引导性语言,实现一堂课知识、技术、艺术的高度融合。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这一过程最终体现为教学效果,而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它直接表现在教案。

其次谈需不需要写教案的问题。有老师讲,前面所说的课前准备的所有工作,我都做过了并且熟记于心,何苦非得花更多时间写教案,况且用过了也就成了一堆废纸?其实,写教案的过程更是一个重新组织知识点的过程,一个把课堂各要素进行科学组合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过程,一个理清教师教学思路的过程。虽然真正的课堂千变万化,会出现很多偏离预设的新情况,但它总不会偏离"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根本,而我们所有的课前准备都是围绕它来的。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好老师,他不仅会用心写教案,即使课已结束,他还会对照教案进行教学反思,为以后的教学总结积累。虽然网上有很多现成的、出自名家的教案,但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照搬别人的教法无异于把南方的树木直接移栽到北方而不问是否气候适宜,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借鉴、参考。虽然电子化、网络化办公已成趋势,也很时尚,但真正的教育人,绝不会断然放弃浸淫日久的书香墨香,放弃老师与学生、教材与教法、时间与空间的心的流动。更何况,练就一笔好字,也是我们为人师的一笔不小的本钱!

我们提倡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改革,但改革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打倒"与"树立",它应该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一个总结完善的过程,一个"扬弃"的过程。我们提倡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应该与时俱进,但它更应侧重于观念的更新和手段的现代化,而不应把它理解为追求时尚与潮流!如果仅仅因为不应有的浮躁或者"省事"而妄言改革,那就不仅是荒谬,而是在拿民族的未来开玩笑!

还是那句话:教育,需要一颗沉静下来的心。

【教案还要不要】相关文章:

不给加薪还要不要升职02-09

还要不要给HR打电话?01-12

孩子,究竟还要不要吃亏?07-28

冬天来了,还要不要送孩子入园07-14

他总是不肯洗碗,日子还要不要继续了? -资料01-01

现阶段,我们还要不要“市场总监”? -管理资料01-01

平安保险公司的营业部,还要不要FACE01-13

有了四级英语证书还要不要考职称英语02-10

计算机专业毕业,还要不要参加培训班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