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时间:2021-12-16 11:49:33 教案 我要投稿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2011-02-25 16:14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按教材内容分配为两个课时,可能内容分配不甚恰当,请各位老师在使用教案时,要适当调整内容。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案遵循目前学校自学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主要从导入课题、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应用等方面设计,突出了学生自学、学生活动为主体。对教案中的设计仅作参考,请自行删改。感谢老师对教案的使用,请各位教师对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教案提出好的建议。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第二课时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课题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时1

教学目标

1体会插叙的表达效果。

2通过感悟、模仿,学习和掌握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解本文深沉的父爱,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

教法讨论、交流、互动教具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入人们常赞颂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若没有父爱滋润万物,又怎有人类的和谐发展,父爱如山,深沉严格,用他那大而粗糙的手,撑起整个沉重的家园,今天我们就追随着作者的脚步去认识这位可歌可敬的父亲吧!创设激情,导入新课,学生思考。

究一、自主学习阶段:阅读课文独立完成黑板上自学提纲。

1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来的?

2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

3爸爸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4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5"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了自己长大了?哪些地方看出来?

6第22.23.28、29四个小节,两者体现的爸爸的形象有什么不同?朗读课文

找出重点语句

思考讨论爸爸对"我"的成长影响,疑难问题质疑。

组内回答问题

读课文,思考,回答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

动1、学生朗读课文,品读有关段落,思考上述问题。

2、由科代表组织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

3、各组交换意见,解答疑难问题。

4、老师筛选部分重点问题给予精讲。小组质疑,小组讨论,归纳概括。

难度较大的,全班讨论,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看法,达成共识

讲1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记述探病时爸爸地一番话,特别是嘱咐他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

2我回家见到的情景是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3"我"感觉自己长大了,首先:我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其次,表现在对老高说话上,最后,在心理默念"我己不再是小孩子了"。

4《爸爸的花儿落了》,文题新颖,富含深意,衣襟上的夹竹桃引起了"我"对爸爸的回忆中有快乐,也有感伤,有爸爸严厉的责罚,也有他绵绵的爱意,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中,我突然发现自己已不再是小孩子了,"我"已经长大了。学生回答

其他补充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

学生点评"我"感觉自己长大了的`含义

师适时点拨

总结,归纳爸爸的花儿落了富含深意的文题。

体会作者的衣襟上的夹竹桃的情感。

用一首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世上只有妈妈好》让人心动,而父爱的深沉比山高,比海深,今天我们也来创作首歌,歌颂一下永远爱着我们的父亲。(组内同学自己编词)讨论问题,各组代表发言

计爸爸的花儿落了

说一些感受──体会大爱

品一处妙笔──赏析妙要

记这是一节品读课,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情节,分析人物,探究技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采用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等能力,整节课学生在"朗读勤思倾听动笔口述"中不断充实起来,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第一课时

==

说明:

1.本空间提供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均为原创,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

2.对于部分环节不够完整的,请老师参阅其他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同类文章。阅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确有与法律抵触之处,可举报。

3.本空间的部分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未表明适用版本,请老师自己根据相关内容识别。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相关文章: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02-08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02-09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01-21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2)02-09

爸爸的花儿落了优秀教案07-02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实录08-26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301-21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207-24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