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案

时间:2021-12-16 14:55:13 教案 我要投稿

古诗教案

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祁县第三小学 教师  罗建英 二、教学内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古诗。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大家对南宋,对诗人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 生:介绍南宋的历史 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师: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南宋可以说是北宋的后半生,《水浒传》里提到的那个皇帝丢了半壁江山,还当了金兵俘虏,他的儿子逃到临安又做了皇帝,继续寻欢作乐……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老师介绍历史背景)。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师:谁来说说诗题目的意思?题目的关键词是哪个?为什么? 生:有感…… 师;一个字 生:感 师:“感”是什么意思? 生:感想 生:感受,感慨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②听音效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师:是啊,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板书:泪)这滴滴流淌的又是怎样的泪啊? 生:这是失去亲人的泪。 生:这是家破人亡的泪。 生:充满仇恨的泪。 生:这是遗民们盼望统一的泪。 师:金兵横行,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何等的悲惨呀!此时,你的心情是什么?(并请学生怀着体会到的心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生答。(痛苦,愤怒,绝望,期盼……) 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遗忘、遗弃)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课件播放MTV《满江红》)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播放《满江红》)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汴州                    壮美                    泪                   金兵横行    悲愤交加          忧国忧民 一、《鹿柴》教案 祁县第三小学 教师  罗建英 二、教学内容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三、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品味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初步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古诗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表述诗意。 四、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吗?(课件演示鹿柴的风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鹿柴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来。)   2、大家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是陕西省的一个著名的鹿柴风景区。(板书:鹿柴)在这里“柴”的读音“zhài”是山寨的意思。刚才大家看了鹿柴的风景了,那你觉得鹿柴这个地方怎么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唐代大诗人王维游览到这里的时候,也跟大家一样,颇有感触,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是(老师指“鹿柴”,学生齐读课题。) 二、合作学习,质疑解疑。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注意老师读时的语气、停顿和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做到读准每字每句,读得正确流利。  3、同桌或小组间互读互检,然后指名读进一步检验学生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4、再读古诗,想想你都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释、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帮助。  5、学生汇报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个别字的识记方法,对词的理解或在哪里见过这些字词,都是怎样用的。还可以是质疑,或针对同学的质疑谈自己的看法。)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结合自己的经历想象,空山之中能有什么声音?(风声、鸟声、水声等)那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却没有写这些,单单写了“人语响”?(板书:“人语响”)你能猜出作者的.用意吗?(作者用这种反衬的手法是想突出鹿柴的“静”)   如果你置身于这鹿柴之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幽静、悠闲、安逸、平和)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学生试读。   师指导朗读:“但闻人语响”用轻重两种方式对比读,让学生体会,因为听得不够清楚,有回声,声音要轻一些。   学生练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美读)  (引导学生体会到人在山中,山静,人心更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美。) 2、如果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一种幽静之美,那么夕阳西下时的鹿柴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诗人用“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两句来描写的,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师随机板书“返景”“深林”“青苔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一抹阳光照进深林,为这幽静的深林增添一份独特的美。请大家看老师搜集到的一段影片。(观看鹿柴夕照影片。)   师指导朗读:“返景入深林”用快、慢两种方式对比读,使学生理解,因为有一抹阳光为幽静的深林增添了一份生机,读的稍快一些、有生气;“复照青苔上”读时要充分表现对这种悠闲、安逸环境的喜爱。   学生练读。   谁想做一回大诗人王维,给同学们朗诵这两行诗句?(同学朗诵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想象当时画面。)   3、让我们共同再来领略一下鹿柴的美景吧!(学生再次看课件)   4、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这首诗。   5、采用同桌互背、指名背、配乐齐背等形式检验背诵情况。 四、动笔勾画,深化诗情。   这首诗意境清幽,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板书:诗中有画意境清幽)请同学们也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看到的鹿柴是什么样,并且画出来,然后边吟诵边将这首诗题写在画中恰当的位置上。 五、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其实,描写山林的诗还有很多,请大家先欣赏配乐师朗诵《山居秋瞑》大家体味一下诗中的意境。(师真情朗诵,学生感悟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希望同学们常走近它、欣赏它、品味它,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相关材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且能在课下去学习更多的古诗。  板书设计:                     鹿柴                 唐:王维              不见人     深林                  静 暗              人语响     返景  

【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古诗的教案01-07

古诗《清明》教案02-09

古诗《草》教案01-16

古诗复习教案03-10

幼儿清明古诗教案02-09

长亭送别古诗教案02-09

古诗清明教案02-09

清明古诗小班教案02-09

20 古诗《池上》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