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案

时间:2021-12-16 19:45:30 教案 我要投稿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案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和理解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观察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在本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思考活动可以分小组进行,可以四人一组,将买来的鱼(不可太小)放入玻璃缸中,上课时供学生观察。要求学生学会有目的的观察方法,注意鱼在水中游动时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与各种鳍的相互配合。这样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解鱼如何运动。关于各种鳍的作用,仅通过观察是不能清楚的,还需进一步探究试验,这样为下节课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关于鱼的呼吸,同样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交替开闭活动、鱼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以及将墨水滴在鱼口前方观察水流方向),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鱼是如何进行呼吸的。   总之,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来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这样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容易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观察和思考活动和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兴趣,提高学生探究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鱼的运动器官;理解鱼的呼吸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 情感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鱼类的运动、呼吸方式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小组进行,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1、观察材料的准备:鱼缸、鲫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线、透明胶、钢尺、天平、墨水等 2、学生准备:将学生课前分成小组,预习本节课内容 3、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教学导学 学生主体探究 意图点评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两个特点: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游泳   一、游泳 1、  梭形—有利于减少阻力 2、  鳍的作用                                   二、呼吸 1、  靠鳃呼吸                     2、  鳃的颜色和结构 ①由鳃丝、鳃弓、鳃耙组成     ②鳃丝 鲜红色→毛细血管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③水→口→鳃→水(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小结 鱼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地协调作用游泳 引入课题:你还记得 “生物圈Ⅱ号“试验吗?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失败?帮助学生回忆“生物圈Ⅱ号“试验 提问:1、动物目前已知的大约有多少种? 2、它可以分为那两大类? 让学生举例,能生活在陆地、水中和空中的动物   用课件展示鱼、虾、蟹、海蜇、珊瑚虫、鲸等水生动物 尤其是鱼类在水中游泳的动态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指出重点和难点 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         将盛有活鱼的玻璃缸分发给学生各个小组并指导学生观察思考: 1、  鱼的外形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2、  鱼在向前、上浮、下潜、转弯、停留在不同水层 时各种鳍分别是怎样摆动? 补充鱼的鳔的知识 组织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1、  鱼靠什么部位产生前进的动力 ?靠那种鳍来保持平衡?靠那种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  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     创设问题情境:不会游泳的人掉入水中会淹死而鱼儿不会,为什么呢? 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明确观察目标: 1、  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 2、  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3、  指导学生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用毛笔打比方,好比是鳃丝,让学生观察毛笔在水中的舒展状况和离开水后毛笔粘贴在一起的现象, 组织学生讨论,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问题 1、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2、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     回答实验失败的原因   举手回答:约150万种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抢答     观看                     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并试着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并相互交流 回答: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胸鳍和腹鳍;尾鳍。还有各种鳍协调作用 答:不能。因为各种鳍往往同时运动,仅靠自然状态下直接观察很难分辨出各种鳍的分别起什么作用。   回答         答:交替张开闭合 答:说明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仔细观察并思考,理解鳃丝鲜红色是因为内含有丰富的血管。 鳃丝既多又细,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讨论后交流汇报 答: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答:鱼鳃鲜红,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多片鳃组成且鳃丝既多又细。   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粘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扬弃,就会窒息而死亡。 你一言我一言     引入生物圈中的动物 检查预习情况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               引入鱼的呼吸                                                                           让学生学会总结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探究 意图点评 复习鲫鱼的外部形态和鳍的名称   完成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鱼鳃的作用”                                 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其他水生动物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按照教材提供的探究方案展开讨论       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引导解答   指导学生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播放鱼呼吸的录象,提出问题“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开合?”   演示实验:用吸管把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指导学生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     展示鱼鳃结构图,提出问题鱼鳃为什么是红色,鳃丝为什么又多又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及实验作出解答   肯定学生答案,对重点作出强调: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除了鱼类外,你还知道哪些水生动物?组织学生自主看书,相互交流。 积极回忆并作出解答     活体整体观察,以小组为单位作出假设;设计能够完成探究的实验方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确定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实施实验计划       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并得出结论 小组展示本组结论,表述交流     观看录象,观察鱼缸里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并思考,作出回答     积极观察,并思考,这种情况说明什么         积极观察鳃的颜色和形态,并在老师引导下对问题做出解答     思考,并作出总结     对自己答案补充完善,提高认识   根据问题,自主学习,汇报交流,完成答疑、解惑,进一步了解其他水生动物。 复习巩固     突出学生主体,提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本质的精神                     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鱼类 1、游泳 2、呼吸 3、鱼的主要特征 二、其他水生动物 1、腔肠动物 2、软体动物 3、甲壳动物 三、水与环境的保护 教学反思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事( ) A、章鱼  B、鱿鱼 C、娃娃鱼  D、海马 2、鱼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下述不正确的是( ) A、通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案】相关文章:

水中生活的动物01-21

第三册水中生活的动物01-21

初中生物水中生活的动物说课稿01-08

水中生活的动物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教案10-04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03-03

水中的小球教案范文08-25

水中的生物教案范文08-26

《天上水中地下》教案09-22

物理《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