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教案

时间:2021-12-16 20:10:25 教案 我要投稿

社会行为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使学生知道动物社会行为的现象和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 (2)识记群体的组织特点及其优越性。 (3)知道动物通讯的作用和动物的“语言”种类。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培养学生的鉴别、分析能力。 (2)通过对蚂蚁的社会行为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科技小论文的撰写能力以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群体的组织特点是教学的重点。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才具有社会行为,而社会行为又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因此,只有在学生充分理解群体的组织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了解群体中“通讯”的重要性。 2、群体中的“通讯”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学生对这些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容易片面理解“语言” 教具准备 录像、图片、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先播放教学放录象(动物的社会行为),让学生先有个感性认识,再通过蜜蜂、蚂蚁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引出社群行为。这些典型事例概括出群体组织特点,展示“兽语”,了解群体的通讯。   二、新课讲解 1、  社会行为的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就是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下面我们就蚂蚁和狒狒为例来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展示蚂蚁群体成员的分工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如下: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在蚂蚁的群体中总共生活着以下四中类型:雌蚁、雄蚁、工蚁、兵蚁(根据图片让学生分辨蚂蚁的类型)。它们的分工是不一样的。工蚁的智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兵蚁则专管蚁穴的保卫。雌蚁是专门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不能移动。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展示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结合图片进行如下的讲解:我们说过了,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中还存在等级。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在群体内部是“常胜将军”。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知道很多动物都有社会行为。那么大家知道牧羊人是怎么放牧的吗?(提出问题)答:牧羊人只要只要管理好“领头羊”就可以了,羊群中的其它羊会跟着这只“领头羊”走。   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提问) 答:有些动物,他们的本领不足以使自己与其他动物有一对一的抗争能力,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狼就是这样一种动物。 集群也有其他作用,如极地生活的企鹅,常常是成千上万的聚集在一起,可以相互取暖,又如,猴子们也不得不联合起来以防不测。  集群生活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食物、敌害以及生存条件的适应。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而高等,那么,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动物之间常常进行“通讯”行为。所谓的通讯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想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蜜蜂是如何通讯的?(播放flash动画)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而高等(比如用电话,传真,网络的QQ等),其他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警报以及昆虫的信息传递,让他们说出动物交流的方式。 小结,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群体生活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有些昆虫靠气味进行通讯,如蝶蛾类昆虫的雌虫能分泌吸引雄虫的具有挥发性和特殊气味的性外激素。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根据这种特性人们制造出许多有气味的药品。有的能干扰雌雄交配;有的能吸引害虫前来,然后捕杀他们;有的能使害虫逃避,可以保护人和动物不受虫害。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统一的整体。                  接下来,我们将以蚂蚁为例来探究动物间的信息交流。你仔细观察过蚂蚁吗?他们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呢?(总结、疑问、引出探究课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蚂蚁的通讯行为。(将同学分成三大组进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蚂蚁的一系列行为,列出探究问题:(下面几个可以让同学参考): (1)蚂蚁是怎样将信息传递给同伴的? (2)蚂蚁喜欢甜食吗? (3)蚂蚁如何识别群体成员? 鼓励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及时交流,和学生一起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作出假设:对所选的问题作出认为合理的解释。鼓励学生根据常识大胆猜测并进行科学的分析    3、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阅读教材并结合老师的探究提示初步拟定计划,完善计划,成员分工,自主探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研究。(一星期时间)(查阅资料,实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补充探究提示: (1)、如何捕捉、饲养蚂蚁 (2)、怎样才能使现象明显 (3)、把纸片换成其他物体可以吗? (4)、注意组内的分工合作 提示: (1)、在垃圾箱的附近、树林里、路边土壤干燥的地方,看到有松松的小土堆就可以找到蚂蚁窝;大雨来临前常可碰到蚂蚁搬家,可以说在公园、树丛、马路边无处不在。捉回来之后,取一些生活环境中干燥的土壤,投些糖、饭粒或菜汤。有的实验最好不投以食物,可使实验更加顺利。 (2)、蚂蚁通过气味传递信息,可以考虑用醋、香水等挥发性物质干扰其嗅觉。 (3)、白纸片换成树叶,或印刷过的纸(有油墨味)会怎样?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撰写探究报告)探究的课下延续:查阅资料,实施实验。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交流,一星期以后汇报。 4、表达交流: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报告。 客观的评价,鼓励探究精神,对新的创意予以肯定   分析资料:秋日的一天,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呼呼直窜的火焰形成了一个火圈,向草丛中央的小丘陵包围。丘陵上的无数蚂蚁被熊熊的火势逼得节节后退,包围圈越来越小,此时的蚂蚁已经走投无路。就在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你拉我,我拉你,紧紧抱成一团,很快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越滚越快,冲向火海、冲下丘陵,冲进重获新生的小河。 蚂蚁群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为我们创造了足以震撼心灵的人生感悟。作为社会的一员,班集体中的一员。每一个人有何感触呢?将团结协作的精神融入科学课。 三、本课小结  1、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蚂蚁的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可以分为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他们的智能分工也是不一样的。狒狒的分工中还存在等级现象。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动物的通讯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群体生活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统一的整体。   四、课堂练习(让学生当场消化重点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是( C ) A、母鸡带领一群小鸡在觅食  B、山洞中居住着一大群蝙蝠 C、蜂王从小到老由工蜂喂养  D、草原上生活着大批食草动物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信息传递行为的是( C ) A、雌蛾分泌性外激素     B、工蜂跳8字型舞蹈 C、蟑螂昼伏夜出       D、鸟类的鸣叫   3、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没有通讯就会出现下面情况,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动物的个体间无法取得联系    B、觅食和御敌比较困难 C、不同性别个体交配繁殖受到影响  D、立即死亡   二、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大雁的这种行为是不是社会行为?为什么? 答:是社会行为,因为大雁在飞行时,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大雁在栖息时,也有分工合作的行为。 五、布置作业 按小组探究蚂蚁的社会行为,写成科技小论文,一周后交齐。

【社会行为教案】相关文章:

《社会行为》教案03-03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10-25

儿童早期行为抑制与其日后社会行为发展研究综述12-03

心灵·自我·社会--米德的社会行为主义述评07-16

现场促销言语行为的社会交际功能10-03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07-10

“上流社会”的20项行为指南01-01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03-04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