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9—12课时

时间:2021-12-16 19:44:50 教案 我要投稿

教案第9—12课时

第9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中的题目。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同样多”、“多些”、“少些”及“上、下”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复习“同样多” 2. 复习“多、少”。 3. 复习“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4. 复习“上、下”。 二. 练习。 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教师巡视,集体讲评。 2. 指导学生看第2题图后,让学生在书上填空。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写上黑板,集体订正。 3. 做第3题。 教师读题,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由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 补充练习。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同样多”、“多些”、“少些”和“上、中、下”。 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练习二1—3题。    课后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认识左、右,并继续教学写字准备练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方位词“左、右”,并能分清“左、右”。  教具准备:几种水果、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两组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每组中各物体的位置。 二、 新课。 1. 板书课题:左、右 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形。 (1)教师指着图形说明,梨的位置在左,苹果的位置在右,边说边在图形的下面板书“左、右”。 (2)教学“左、右”的手语。 (3)变换图形的位置,让学生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4)引导学生观察谁在左,谁在右,教师要说明是以自身为主体来判别谁在自己的左边,谁在自己的右边。 (5)教师联系左手、右手进行讲述,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左手、右手是不会因方位变化而变化的。 3.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  练习。 (1)看图片说说谁在左,谁在右。 (2)说出左边有几个▲?右边呢? (3)请两名同学并排站在黑板前,让全班同学说出谁在左边,谁在右边。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分清“左、右”,同时进行“左、右”的“多、少”比较。 四.作业。 第13页的写字练习。 课后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  认识有和没有。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没有”的含义,分清“有、没有”和“多、少”的区别。 教具准备:盘子、水果等。 一. 复习。 1. 教师轮换举左、右手,让学生指出左、右。 2. 出示有关实物图形,让学生说出“左、右”方位,及其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 二.新课。 1. 教师右手拿了一个皮球,左手空着,两只手同时伸出,让学生观看后,告诉学生老师右手拿着皮球表示“有”,而左手里空着没有东西表示没有,接着进行左、右手交换物体,反复强调“有、没有”。 2. 出示第14页“有、没有”的'图示。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圈里有鸡蛋,表示有,右边圈里没有东西,表示没有。 3.教学“有、没有”的手语,让学生对照图示,反复练习。 4.让学生看图示说一说“有、没有”。 5. 教师通过展示教案本说明教师有,学生没有,接着再展示数学课本说明教师有,学生也有,加深学生对“有、没有”的理解。 三.练习。 完成第14页上的“做一做”。 四、小结。 五.作业。 第14页上的写字准备练习。 课后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  分类。 教学目的:通过对实物分类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及有关实物。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将前面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看实物图让学生回答问题,加以复习,从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 新课。 1. 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第一幅图。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启发学生说出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各是什么用的。 教师讲述为什么要把球圈在一起。 2. 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第二幅图。 先让学生观察图,然后让学生试着把同类的圈在一起。 3.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后,启发学生思考:公鸡、母鸡、小鸡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鸡,是同一类的,所以要圈在一起。 教师根据学生圈的情况进行纠正,说明理由,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怎样分类。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四.小结。 五. 作业。 写字准备练习。 课后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  

【教案第9—12课时】相关文章:

教案第11—12课时03-14

教案第37课时—39课时03-09

《草原》第2课时教案02-27

教案第13—15课时03-14

咬文嚼字教案 第2课时10-11

《整式》第2课时教案03-14

教案第57—63课时03-09

教案第17—20课时03-09

教案第49—52课时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