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教案(第7-8课)

时间:2021-12-16 20:53:11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教案(第7-8课)

第7课  滹沱河和我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细致的景物描写的方法。2、理解“滹沱河”的性格特点和“我”的性格成长之间的联系。3、体会作者对故乡、故乡人的热爱、赞美之情。 说明:本文是一篇叙事写景的散文,在叙述与描写的过程中,作者将“河”与“人”紧密联系,将“景”与“情”有机结合,展现了大自然无常的变幻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抒发了对自然伟力和对家乡的崇敬、怀念之情。然而文章所展现的北方大河所特有的磅礴气势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现代中学生难以想象的,他们缺少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教师一定要立足于文本本身,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词句,感受这一种别样的风情,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赏析,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我”与滹沱河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我”对滹沱河的深厚情感,以及从滹沱河身上获得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地理环境总是与人的性格、气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方的白山黑土塑造出了豪爽粗犷的胸怀;江南的小桥流水孕育了温柔细腻的情感。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滹沱河和我》,来看一看,这条桀骜不驯的滹沱河和作者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 二、作者简介:牛汉—原名史成汉,山西定襄县人,1923年出生,蒙古族。抗日战争期间在陕甘地区读中学、大学。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出版诗集、散文集等20余种。曾获马其顿“文学节杖奖”、“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 三、初读文本:文章最后一节说“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阅读全文,一边读一边圈划出描写滹沱河和我的联系的语句,说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四、研读文本:1、文章描写了滹沱河的两种状态,干涸的和咆哮的,这两种状态下的滹沱河分别是什么样的呢?又分别带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呢? 干涸的滹沱河:“那是灰灰的沙滩,无知无觉地躺在那里,除去沙土之外,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从远远的'左边望到远远的右边,那灰灰的沙和灰灰的石头似乎都滚动了起来,看不到头尾,我恍惚觉得滹沱河和一条其大无比正在飞动的蛇,这沙滩是它蜕下来的皮,那数不清的石头是皮的鳞。”我的感受:好奇——失望——恐惧 咆哮的滹沱河:“那声音,不,那滹沱河一会儿像是从深深的地下喷出来的;一会儿又觉得天动在打闷雷,像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它不象水在流动,是一大块深褐色的土地在整个地蠕动。……正是这千千万万匹野兽的狂吼,还有被它们践踏的大地的喘息声。”我的感受:震撼(“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赞美 2、文章最后一节说“但是,我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里”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喜爱这样一条桀骜不驯的河?作者是把对于家乡人性格气质的热爱之情融于了对家乡山水的认识过程之中。文章表面上是写河,实际上是赞美故乡人那种充满了生命力量的性格气质。 3、说说题目“滹沱河和我”的含义。 五、小结归纳:滹沱河这条桀骜不驯的河与“我”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表面上作者是在写河,实际上是在写人,“我”对河的热爱之情也是 “我”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赞美故乡人那种充满了生命力量的性格气质。 六、拓展训练:文章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句,特别是滹沱河发大水那一部分,把河水的 气势描写得十分惊心动魄。请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比喻句,进行品味、鉴赏。 七、课后作业:1、“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段,体现你的性格特点和故乡之间的关系。(必做)2、收集滹沱河的有关资料,写一篇调查报告。(选做)   第8课  藕与莼菜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2.学习本文平实朴素、淡雅自然的语言特点。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说明: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美文,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学生应学习、体会。其次, 叶圣陶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细密的观察,客观的写实,平实朴素、自然淡雅的语言风格在本文有显著的体现。所以教师引领学生钻研本文,赏析、品味语言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习本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作者在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2.难点: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学习作者借助对比手法,鲜明地传达对故乡的热爱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乡的风物最让人牵记的莫过于小时候吃过的东西了,叶圣陶先生是我们熟悉的作家,他对故乡的怀念也寄托于两样他儿时吃过得的东西——藕与莼菜,在离开故乡的日子里,只要想到吃到他们,就勾起他们的故乡情。(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二、熟悉课文感受作者的思乡情:1.引领学生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把握作者思想的脉络。2.帮助学生认识故乡情结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1.分组朗读或全班集体读,在朗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2.小组或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加以品味、欣赏。) 三、激疑探究,讨论交流:1.组织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理解文章的主旨。2.引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感悟作者在文中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情。(学生:1.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体现对故乡的热爱,请学生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故乡的“藕”:①洁白②甘美③鲜嫩“这里” 的“藕” :①瘦②涩③少故乡的莼菜:①天天吃②令人心醉③满舱盛满莼菜这里的“莼菜”:①难得吃上②用瓶子装2.作者难道只是怀念故乡的藕与莼菜吗?(因为故乡有亲密的人、知心的朋友,更有那份难舍难分的情结。))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2.班级交流阅读感受。3.课外阅读叶圣陶的文章。  

【七年级上教案(第7-8课)】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教案(第3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9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8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7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6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5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4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23课)03-10

七年级上教案(第35课)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