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音乐教案

时间:2021-12-16 13:54:18 教案 我要投稿

欢乐颂音乐教案

《欢乐颂》   【教学内容】 1.视唱《金蛇狂舞》 2.学习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1、视唱《金蛇狂舞》第一部分,感受其中所表现出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欢乐、热闹”以及力度的变化。 2、了解贝多芬的生平。 3、能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4、《欢乐颂》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一起追求自由、和平、幸福、欢乐的生活。   【教学重点】 能用热情、庄重的情绪演唱歌曲《欢乐颂》。 【教学难点】 《欢乐颂》的多声部和声合唱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金蛇狂舞》 1、教师弹奏《金蛇狂舞》,学生视唱第一部分旋律,知道终止符号。 了解该曲是介绍端午节划龙舟的情景。 2、教师弹奏第二乐段旋律,学生思考:这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一问一答,仿佛龙舟比赛时的你追我赶) 3、学生和老师视唱第二部分旋律或是男生女生配合视唱。 认识反复记号D.C. 4、学生完整视唱《金蛇狂舞》。   二、歌曲《欢乐颂》 (一)、介绍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间歌手,母亲是个厨娘。爷爷是宫迁乐团的团乐,父亲是宫迁乐团的男高音歌手,父亲很早已洞察儿子的音乐天份,四岁即开始让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希望把他培养成“莫扎特第二”。十三岁贝多芬已受雇于波恩剧场,正式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   (二)、欣赏歌曲:《欢乐颂》,熟悉歌曲旋律,体会歌曲感情。 1、学生欣赏分析歌曲音乐特点: 学生归纳:歌曲采用4/4拍子,旋律进行中较多地运用四分音符;歌曲中表现出平稳、自然、饱满的音乐形象。 2、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是他“从黑暗到光明、从痛苦到欢乐、从斗争到胜利”创作思想的总结 创作背景:贝多芬一直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成长,以致开始创作时风格也酷似这位前辈。本课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 贝多芬22岁时就有把席勒的欢乐颂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他仅挑选了诗的一部分作为末乐章的歌词。它是在贝多芬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很困苦的日子里写就的,正如一位伟人所说:贝多芬自己并没有享受过欢乐,但是他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所有的人们。   (三)学习歌曲《欢乐颂》 1、视唱练习,熟悉歌曲旋律: 2、加入歌词练习,体会歌曲处理中感情的起伏变化, 歌曲运用演唱力度的变化,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凝聚与逆发。 3、齐唱与合唱   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演唱相同的曲调。   合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曲调。   歌曲《欢乐颂》采用二声部合唱形式,合唱都是采用和谐和声配合。在演唱中营造一个和谐、壮阔、热情的音乐空间。   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  4、老师归纳总结表现歌曲; 歌曲采用谐和的发声,平稳的节奏,力度的起伏,声部的和谐统一,表现歌曲雄伟壮阔,热情激越情绪饱满的精神面貌。   (四)、再次演唱      全班齐唱《欢乐颂》。

【欢乐颂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欢乐颂音乐教案10-11

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01-16

欢乐颂大班音乐教案05-26

《欢乐颂》大班音乐教案10-02

欢乐颂音乐教案【精】01-11

【精】欢乐颂音乐教案01-11

大班音乐活动欢乐颂教案06-10

歌唱《欢乐颂》大班音乐教案09-29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欢乐颂》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