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教案

时间:2021-12-17 15:37:46 教案 我要投稿

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特殊的语言现象。 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 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寓言故事说理 教学课时:1课时。 《齐人有一妻一妾》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盛行。一些饱学之士纷纷周游列国,向各国的执政者推销自己的主张和行动策略。为了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他们往往以生动而又深刻的比喻来讽谏执政者。而寓言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因为通俗易懂,又有对生活漫画式的夸张,虽是杜撰虚拟的生活场景,却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孟子作为一名雄辩家,他参透了执政者的心思,讲究说理技巧,巧妙的运用了寓言的这种形式,来陈说自己的政治主张。做到了使听众能听、爱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短文两篇》。 二、教学过程 1、指名朗读,正音,底下的同学注意字音的读音和对字词的把握 处室   无餍    瞷      墦    讪     施从良人之所之    弈    鹄     缴 2、找同学翻译课文 通假:反→返  蚤→早  施→迤 文言句式: ①、介词结构后置:而相泣于庭中 ②、宾语前置:良人未之知也。      惟弈秋之为听。 3、作者是如何巧妙运用寓言故事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主张呢? 妙用了几个修饰性词语,起到了揭示人物性格、传达作者爱憎喜好的作用 (1)“则必餍酒肉而后反”中的“必”。“必”,一定,表确定的副词。齐人每外出,必饱食而后返,而现在我们知道,他所谓酒足饭饱的地方是坟地,而且还是向祭祀的人祈祷的剩余食物。为了得到虚幻的利达,甚至不顾尊严,不择手段,低声下气,求取一些令人憎恶的利益。如此还能满足,还能自得,还能大言不惭、吹嘘夸耀,这是人格的沦丧,道德的堕落,正如其妻所言:“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仰望与俯视,多么强烈的反差,多么辛辣的讽刺。 (2)“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中的“尽”。“尽”,都,表范围的副词。所谓的尽富贵只不过是坟地中逝去的死人。齐人在坟场乞得一些酒肉,涨红了脸,在妻妾面前夸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借富贵者抬高自己的身价,比脚踏实地赢得名誉与地位来得方便与快捷。“齐人”势利卑鄙,虚伪做作,在妻妾前威风十足,自吹自擂,显现了虚伪无耻的本性。 (3)“遍国中无与立谈者”中的“遍”。“遍”,全,表范围的形容词。都城中的`普通百姓也不屑与这样的人“立谈”,他是从死人那里施舍残羹冷炙,但在妻妾面前去大肆的吹嘘,借富贵者太高自己的身价。 齐人的势利、卑鄙、龌龊的本性通过这些词暴露出来了。 对比手法的运用 齐人自己说与自己来往的都是尽富贵者 事实上未尝有显者来、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突出齐人卑下龌龊自欺欺人的 餍酒肉而后返 与 之祭者乞其余的对比 没有丝毫的羞耻感,使我们更加了解和认识齐人 第三处 妻妾相泣于中庭  与 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做对比 两个妇道人家能够明大礼,知道用正当手段,但齐人作为一个大丈夫,却还不如两个女子,深刻的揭露了齐人的丑态。 《弈秋》作者是如何巧妙运用寓言故事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主张呢? 反讽 陈胜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天鹅,上飞三千尺而迁移,是心存高远志向者的象征。一学童,拜“通国之善弈者”为师,以实现鸿鹄之志。有良师的指点,为成就鸿鹄之志提供了条件。但鸿鹄能远飞三千里,凭借的是自身力量的积累,依托的是自身的努力。“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听课是假象,心早追随鸿鹄去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专心致志,不持之以恒,最终只落得“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被世人讽刺也在情理之中。欲成就“天鹅”之材,最终只落得“癞蛤蟆”一样的结局,反讽意味强烈。 孟子寓言的特点 总结:孟子的寓言情节简单,却诙谐、有趣而意味深长,形成语言风趣幽默、寓意显豁的艺术效果。 板书 修饰性词语 对比手法的运用 反讽 作业:熟读《短文两篇》,预习《庄暴见孟子》

【短文教案】相关文章:

短文两篇 教案03-10

短文两篇教案07-24

7《短文两篇教案》11-04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09-20

《巴金短文两篇》精品教案09-20

教案7.短文两篇10-10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01-21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二01-21

语文教案-短文两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