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对归因理论的理解,叙述一个教学生活中的案例

时间:2022-01-03 17:27:34 教案 我要投稿

结合对归因理论的理解,叙述一个教学生活中的案例

  结合对归因理论的理解,叙述一个教学生活中的案例

  海德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行为的原因若在于环境,如外人、奖惩、运气、工作难易等外因,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负责任;行为的原因若在于个人,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心境、努力等,则行动者对其行为要负责任。

结合对归因理论的理解,叙述一个教学生活中的案例

  H.H.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把海德所开创的归因研究推向了高潮。他认为,说明行为的原因可以使用三种不同的解释:(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动者的对方,即行动者知觉的对象;(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环境。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优补差是孔子“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他的目的,是为了不同质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进步,得到发展,使优更优,使差向优转化的效果。

  目前,各校都注意了“培优补差”工作,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分层递进教学”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但由于盲目性不少,目的性不够明确,付出大于收获,效果还未尽人意,主要原因是在“培优补差”方面,对学生“优”、“差”的原因,缺乏科学的分析方法,未能准确地测量到个中原因,所以出现了目的不明、指导不灵,效果不显(显现)等现象,而如果能正确地运用归因理论去诊断学生的“优”、“差”原因,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出优之点、不足之处,便于因材施教地对学生进行培优补差,并可能性很大地取得效果。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差,有赖于对学习成败原因的认识,不同的认识,可以导致不同的学习行为,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探索学生学习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其规律性,为培优补差,整体提高学生的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学习成绩优质的学生的理性归因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能力较强,自信心十足,情绪稳定,无论是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不可控性维度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要使他们在“优”的基础上更“优”,就必须对他们结果进行理性的归因,如果盲目地归因于他们的能力,归因于他们的“聪明”或“天赋”,他们往往认为不需努力,凭本身能力和聪明就可以了,这样会造成学习后劲不足,当真的“翻船”了,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认为自己不聪明,再难有作为,出现满足于现状的现象。但如果只归因于他们的努力,不归因于他们的能力,又往往会造成失去自信心,没有自豪感,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对今后其发展,超越一般人的目标倾向又不利。因此,作为教师应引导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既归于自己的能力,又离不开归因于自己努力,使真正明白:优秀成绩的取得能力、努力一个也不能少。这样理性的归因利于优秀的更上一层楼,增强可持续发展之力。那以又怎样去进行理性归因呢?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归因过程,是人们对自己行为后果进行分析、认识的过程。这对于优等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产生自满、骄做的情绪往往是由于其归因方式出现偏差。优等生往往不善于在既有的成绩面前总结客观经验,多在主观努力上找根据;而对于自己的某一方面的失误和问题,则很容易在客观方面找问题。根据维纳等人的“三维度”归因理论,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对已有的成绩既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根据学生的心理动向,帮助他们正确地归因,正确地看待已有的成绩,使归因更理性,更利于优生再上一层楼。

  二、对“差生”的.激励归因

  出现问题,有问题后再去归因,往往是比较容易操作的,“差生”差结果的归因要比“优生”优结果的归因容易得多,问题是如何科学归因,使归因对“差生”更有激励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全面了解因归理论的基础上,联系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恰当、“差生”可接受的归因结果,这样的归因才会对“差生”有激励的作用。

  如何对“差生”进行归因,在此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归因模式,这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取得学习的成功。当一个“差生”把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个不稳定的和可控制的原因时,他就会激发自己学习的动机,从而在失败的情境中能够不怕困难,努力坚持下去;相反,如果把失败归结于个人能力较差这个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原因时,则会使他对自己的努力丧失信心,从而无法坚持下去。

  (2)通过个别谈心,真实掌握学生的归因形志。学校测验或者考试之后,“差生”对失败有着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而这又严重影响着他们继续坚持学习的行为。比如有个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数学成绩比较差,通过交谈,发现有许多题目是平时练习中做过或是在课堂上讲过的,而他平时却有抄作业和不记笔记的习惯,所以,当该同学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懒惰时,教师不应简单地作出“那么下次要用功了”的结论,而是继续追问下去以便能更多地了解他的归因形态:你觉得你懒惰的性格是别人影响你的还是你本性就是如此?你觉得能否改变你的懒惰的性格?你觉得除了读书之外,在其他事情上是否也一样懒惰?

  (3)对积极的归因及时表扬,以巩固良好的归因形态要使学生能够持续进行积极的归因并不断取得成功,还必须要对他们取得的成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要及时进行表扬,并不断地给予他们以成功的反馈,使他们不断感觉到他们的归因是积极有效的,以此来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能力。

  (4)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差生”学习兴趣,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观点,鼓励创新学习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提倡教学相长、共同进步;重视实践活动,重视学科与社会、学科与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如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等。

  (5)正确引导,使归因更有激励的作用,即是使“差生”能从内部因素、稳定性因素、可控性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去对自己学习的行为给予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6)归因要利于学生克服自卑,提高自信心。部份“差生”之所以“差”,同其自卑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把自己“差”归因于能力,那样会使学生更自卑,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样作为教师要善于迁移他们的因归,即使学生真的能力有问题,还要引导到努力不够,方法不太恰当这些不可控因素上,使其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正确因归,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同样,正确的因归对“培优补差”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使优生更优,使差转好,逐步向优发展。当然归因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归因时要综合运用其他方法,坚持心理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等同时进行。这样会使归因更丰富,更有效果。

  

  

  

【结合对归因理论的理解,叙述一个教学生活中的案例】相关文章:

浅谈归因理论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10-24

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07-10

案例过程叙述11-08

案例创设在中医临床理论教学中的运用07-21

借鉴归因理论 激发学习动机01-20

归因理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运用10-10

分析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01-15

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功能研究10-18

词汇模式理论在英语篇章理解中的运用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