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

时间:2022-01-04 16:47:01 教案 我要投稿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

第九课 静止和运动

   教学目标: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

  2、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3、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

  2、引导学生自觉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3、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科学知识

  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合适的参照物;

  2、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个合适的参照物;

  难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运动和静止的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课前搜集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再现,提出问题

  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们。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生活总,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2.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4.学生模拟实验。

  5.师生交流并小结。

  6.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板书设计:

  9、静止和运动

   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令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物体的运动状态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叫参照物

   如何描述物体的静止与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教学反思:

   本课对于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如果单纯地从理论方面讲解,将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所以理解此概念要需要利用一些生动的情景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亲历其中,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进行效果。

  第十课 距离和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的记录;

  2、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

  2、引导学生培养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的习惯; 3、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探究需要尊重证据,并愿意合作与交流。

   科学知识

  1、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2、能够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难点:能够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龟兔赛跑》、战争片、百米赛跑等相关资料

  学生:电动玩具、秒表(每组一个)、米尺(每组一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谈话: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秒,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分钟,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二)探究活动

  1.到室外测量并做好记录:小组内百米跑的.成绩或赛车测量记录表

  2.分析: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把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表示出来。(可用统计图表)

  3.分析图表并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变化,小组间交流。

  4.根据测量图表进行预测,然后再实际测量,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三)拓展活动

  根据自己5秒钟走的距离和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估计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板书设计

  10、距离和时间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物体所经过的距离

  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经过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

  描述物体的运动:从位置、方向、快慢等方面进行说明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设计并进行一些有关物体具有惯性的探究试验;

  2、能够验证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探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

  2、树立应用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3、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物体的惯性;

  2、会利用物体的惯性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物体具有惯性,知道什么是惯性;

  难点:应用所学的物体的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教学方法: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水杯,硬纸片等相关的资料;

  学生:象棋子、尺子、钢笔帽、纸条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玻璃杯上放一隔板,板上放着一个正对着杯口的鸡蛋,猛击隔板,鸡蛋落入杯中。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小组自行探究

  1.用尺子击棋子,其他棋子跟着动吗?它们仍然保持什么状态?

  2.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3.交流,小结

  (三)组织集体研讨

  1.运动着的物体有没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呢?

  2.学生假设,交流。

  3.教师演示小车遇障碍实验。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四) 归纳总结

  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特有的性质。

  (五)巩固拓展

  学生交流活动中的惯性。 板书设计:

  1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一)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静止的物体具有惯性

  2、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3、惯性的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二)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1、利用惯性服务生活生产

  2、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物体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第三单元教案03-07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范文10-05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3-0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7-23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1-01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分析10-06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7-23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07-23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