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蜗牛教案

时间:2023-02-19 16:29:57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蜗牛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蜗牛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蜗牛教案

小班蜗牛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注意倾听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2、学会根据画面上事物的颜色,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3、能均匀涂色,并保持画面整洁。

  活动准备

  课件、大图书一本、作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蜗牛图片: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小蜗牛告诉老师前几天它去旅行了,在旅行的时候玩的很开心,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旅行的故事吧。

  2、逐幅欣赏

  师:小蜗牛出去旅行了,它慢吞吞的爬起来,爬呀爬呀,第一天,爬到了树林里,肚子饿的咕咕叫,这时它看到了什么?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小蜗牛看着绿油油的树叶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它就啊呜啊呜把一片树叶很快吃完了,哎呀,蜗牛变了,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

  第二天,它爬呀爬,爬累了休息一会吧,咦,这个圆圆的橙色的东西是什么呀?橘子真好可以解解渴呢,它就啊呜啊呜一下子把橘子吃了,小蜗牛会变色吗?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呀原来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它爬呀爬,咦,什么东西这么香?小朋友你们能告诉蜗牛是什么吗?让我也来尝一尝,呀挺好吃呢。它就啊呜啊呜一下子吃掉了。哎呀小蜗牛又变色了,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第三天过去了,接下来是第几天?(第四天)第四天,它爬呀爬看到了什么?草莓是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就啊呜啊呜的把草莓吃完了,这时又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

  第五天,它爬呀爬,看到了一大把的香蕉,它又啊呜啊呜的把香蕉吃完了,这时它又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

  第六天,它爬呀爬,爬到了葡萄园看到了许多的葡萄,葡萄是什么颜色的?蜗牛很快的啊呜啊呜把一串葡萄吃完了,这回又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

  二、完整欣赏课件

  小蜗牛旅行的很开心,在旅行的.路上吃了好多的东西,那我们一起来欣赏小蜗牛旅行的故事。

  三、想象迁移

  六天过去了(指着汉字)这是第几天?(第七天)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小蜗牛再去旅行它还会吃什么?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

  恩,小3班小朋友真聪明,帮小蜗牛想出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小蜗牛让老师谢谢你们。

  三、美术活动:五彩的蜗牛

  1、“小朋友,你们替小蜗牛想出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又变成了好多好看的颜色,下面我们就把它画下来吧!”

  2、师提出作画要求:朝一个方向涂色,并且颜色要均匀,保持画面整洁。

  3、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4、评价活动:说说你的小蜗牛吃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的小蜗牛?

小班蜗牛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蜗牛身上的色彩猜测蜗牛吃的食物,想象故事情节的变化,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2、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彩红屋黑板、透明胶。

  2、小图片六张、一只没涂颜色的蜗牛。

  活动过程:

  1、 出示蜗牛(一只没涂颜色的`蜗牛),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蜗牛)蜗牛走起路来是怎样的?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这只蜗牛的本领可大了,它会变颜色的,是一只变色蜗牛。猜猜看它会变成什么颜色呢?

  2、逐一出示图,理解故事内容。

  ⑴教师直接讲述第一天。问:它怎么会变成绿色的?

  ⑵它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呢?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问:它吃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3、完整地听一遍录音。

  4、幼儿集体讲一遍。

  5、师:小蜗牛还会吃什么呢?又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请知道的小朋友下课后来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将幼儿用书放在阅读区,鼓励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主动地阅读,并与同伴交流。

小班蜗牛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外形的特征

  2.萌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究兴趣,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蜗牛》视频

  2.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1. 导入

  ——没有脚, 没有手, 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 赶紧躲进房里头。有谁知道是什么动物?

  ——是蜗牛。你们见过蜗牛吗?在哪里见过?

  2. 认识蜗牛

  ——你们都说见过蜗牛,谁来说说看蜗牛长的什么样?

  触角、壳、足、嘴巴

  ——你们觉得蜗牛有眼睛吗?

  触角:蜗牛的眼睛长在长的那对触角上。 蜗牛的触角是用来感觉外界环境的器官 ,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

  ——那你们知道蜗牛的鼻子在哪里吗?

  蜗牛的触角中,短的那一对相当于它的鼻子,在短的触角下面还有一张小小的嘴巴

  ——哪里是蜗牛的脚呢?蜗牛是怎么爬的?我请一个小朋友来爬爬看。

  蜗牛肚子下面扁扁的足就像是水波纹一样的横纹,蜗牛就靠着横纹的波动,慢慢爬行。

  ——你们有没有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它是什么?

  会留下闪亮亮的线。

  蜗牛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出一种叫做“足腺”的分泌物,就像小朋友运动以后流汗一样,蜗牛也会流汗,但是它流的是叫“足腺”的分泌物

  爬行时候,这种分泌物不断的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等它干了,就变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线。

  ——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 你们知道蜗牛喜欢吃什么吗? (青菜、树叶、小草。。。)

  ——蜗牛喜欢吃蔬菜、小草、树叶等等。 咦,你们觉得蜗牛的嘴巴长的大吗?蜗牛的嘴巴长的小小的,只有针尖这么大,但是你们猜猜看它有多少颗牙齿?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有26000颗牙齿左右。蜗牛可真厉害!

  3. 观看《蜗牛》短片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有关于蜗牛的小短片。 (播放视频)

  ——看完了小短片,我们都认识小蜗牛了,有谁来说说看你知道了那些有关于蜗牛的知识,看看谁是小蜗牛的好朋友。

  4. 听歌曲《快乐的小蜗牛》学蜗牛爬,碰见障碍要改变方向爬。

  ——现在让我们变成小蜗牛带着房子去旅游吧! 先长出两只小细脚,再背上我们的房子,小蜗牛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 (播放伴奏)

小班蜗牛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果树开花结果,感知小蜗牛行走缓慢的特征。

  2、理解故事内容,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讲述。

  3、体验小蜗牛给外婆带来快乐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根据果树的生长过程去知道蜗牛行走缓慢的特征。

  2.让幼儿从小知道尊重长辈关爱长辈。

  活动准备

  小蜗牛看外婆的卷轴画小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谁呀?(出示小蜗牛) 小蜗牛有什么本领?(学小蜗牛爬)小蜗牛爬行的速度怎么样?

  2、小蜗牛要到什么地方去?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途中的变化

  1、小蜗牛背了什么?这棵树长的怎么样?(这棵树没有树叶,只有树干和树枝)它为什么要背着树呢?那我们继续跟着小蜗牛,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2、小蜗牛走路的速度怎么样?走啊走啊,这棵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棵树开花了,把谁引来了?它们来干什么?

  3、小蜗牛继续往前走,走啊走啊,会发生什么事?花朵怎么了?刚

  才小蜗牛走啊走树就开花了,现在走啊走怎么就花谢了,结出果子

  来呢?那是怎么回事呢?(小蜗牛爬行速度慢,经历了很长时间, 所以苹果树都慢慢开花结果了。)现在谁来看果树了?他们来干什么?

  4、小蜗牛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原来小蜗牛要到外婆家呀。这回果树又怎么了?它是一棵什么树?原来小蜗牛背了一棵苹果树。

  5、小蜗牛在路上发生的事还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遍故事吧,故事的题目叫《小蜗牛看外婆》。

  三、完整欣赏故事

  1、小蜗牛只是去看外婆,可是他背上的苹果树为什么会经历了开花、结果,成熟这么长的一个过程呢?

  小结:小蜗牛动作慢,小朋友做事不学小蜗牛,大家都要快快的。

  2、到了外婆家,外婆看见小蜗牛带来的'苹果树心里怎么样?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3、小蜗牛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想外婆了就带了苹果去看望。那我们小朋友想外婆奶奶的话,会怎么样啊?

  小结:我们小朋友都那么爱自己的外婆奶奶,他们是最疼爱我们的人了。以后我们去外婆奶奶家做客,也带上一些礼物,外婆奶奶肯定很开心。

  附:小蜗牛看外婆

  小蜗牛想外婆了,他说:“我要去看外婆,顺便给他送一棵苹果树去。”小蜗牛把苹果树绑在背上,出发了。

  走啊,走啊,苹果树开花了。蜜蜂来了,蝴蝶也来了。

  走啊,走啊,苹果树结出了小苹果。小鸟来了,大鸟也来了。走啊,走啊,苹果树成熟了,外婆的家到啦!

  小蜗牛和外婆吃着红红的苹果真开心。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后发现有几点不足:在卷轴式图片上的小树苗可以稍稍添加一些小绿芽,这样幼儿就能更容易的分辨出这是一棵小树苗,在画卷中的颜色可以明显一些,不要都是绿色的;在上课的时候,自己还可以放松一些,不要总是把小蜗牛拿在手里;在完整听故事提

  问后可以小结一下。

小班蜗牛教案5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欣赏童话故事,产生积极好学,为大家服务的美好愿望。

技能目标: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知识目标:了解通讯工具,对通讯工具感兴趣,扩展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谜语:叮铃铃,叮铃铃,一头说话一头听。俩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电话)

2、电话、信的图片,牵牛花与话筒的对比图,牵牛花藤与电话线的对比图。(ppt)

3、《蜗牛城的故事》故事动画。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猜谜语,出示图片,回答预设问题。谜语:叮铃铃,叮铃铃,一头说话一头听。俩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电话)请幼儿猜谜语,同时出示电话及信封图片。(ppt)提问:图片上有什么?我们用它们能做什么?电话和信都是通讯工具,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在一个城里住着的都是蜗牛,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是怎样联系的。

(二)基本部分,完整欣赏故事——分段理解故事

1、通过播放故事动画,让幼儿边看边听,感受故事内容。刚刚我们听到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回答问题),那蜗牛有什么特点?

2、分段听故事,理解故事,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欣赏第一段故事(从开头到“蜗牛们常常会吵架”)并提问:

a、刚开始的蜗牛城是什么样子?居民用什么联系?

b、谁能告诉我它们用信联系时发生了什么事?

c、它们总是因为时间过的快而吵架,真是时间过的快吗?

欣赏第二段故事(从“后来一个聪明的蜗牛姑娘”到结束)并提问:

a、蜗牛城里是谁发明了电话?

b、那个电话是用什么做的?牵牛花是怎么来的?它是在哪里得到的牵牛花的种子?怎么种出来的?牵牛花的'花像什么?藤像什么?(同时出示牵牛花与话筒的对比图及牵牛花藤与电话线的对比图)(ppt)

c、有了电话以后蜗牛城居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事都不耽误了)

d、那个发明牵牛花电话的蜗牛姑娘,每天都忙着在总机接电话,它快乐吗?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小小发明家。我们除了电话和信件可以用来联系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进行联系,幼儿讨论。(鼓励幼儿说不同的现代科技设备)请你们把自己设计的通讯工具画下来,给蜗牛城送去好吗?

小班蜗牛教案6

  活动过程:

  1、的技能来塑造蜗牛。

  2、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橡皮泥、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1、示蜗牛图片导入师:今天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的爬到我们班级,像和我们班宝宝做朋友。;本文(出示蜗牛图片)你们看是谁?

  2、示范讲解:

  请幼儿说说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的?

  小蜗牛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发言)注意点:把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在头上可以自己用小泥做小蜗牛的眼睛和犄角。

  3、幼儿操作提醒小朋友不和别人争抢彩泥。

  鼓励做好的小朋友给小蜗牛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并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4、欣赏评价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蜗牛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小班蜗牛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绘画小蜗牛。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师:睡了一冬的小蜗牛也想出来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它从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圆圆的小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将身体慢悠悠地爬出来,它坐在那,张着小嘴,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小蜗牛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该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吗?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今天的这个绘画技法还是比较熟悉。在讲解示范环节我将重点放在了怎么样将螺旋线在小蜗牛的背上完美的布局,引导孩子们要画的饱满,并尽可能的使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一些。从孩子们的操作上看,还是把握的不错的,基本上小蜗牛的壳都能撑得满满的。

小班蜗牛教案8

  一、《蜗牛的房子》是个有趣的故事,讲述下雨时小动物们怎么躲雨的故事。

  适合在3—4岁的幼儿开展教学活动。活动目标是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确立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目标,具体目标为:

  1、 通过故事教学使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小动物躲雨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以及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使幼儿产生联想,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动词躲、钻、飞。

  二、孩子们对儿童文学中的作品非常喜爱,乐于倾听,并对作品中动物的形象进行模仿。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充满探究性和表现欲的特点,为此,我为孩子提供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表现自己。

  三、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作品形象的情感和快乐。

  根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与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情境表演的头饰。

  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为完成目标,我将活动以反复欣赏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欣赏—感知—再欣赏—再认识—最后再进行理解作品,创造作品---主线线索,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不同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等,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五、具体活动过程表现为:

  第一部分: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情境表演及多媒体演示法,导入法,能在瞬间吸引孩子的目光,让孩子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

  第二部分:感知法,欣赏作品。

  1、了解作品的内容

  2、进而理解作品的风格,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特点,运用多种多样欣赏手段和方法:如“听磁带中的作品,师有表情的复述作品以及观看多媒体课件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欣赏,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活动。

  第三部分:表现法采用: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创编作品。注意难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角色来创编作品,既激发了幼儿积极创作的欲望,又能使幼儿顺利迁移已有的经验,这会使幼儿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如果孩子对作品创编活动比较顺利,也可同伴之间交流,角色互换,或者同伴之间创编接龙,如小鸟换成小青蛙,小松鼠等。

  通过持续不断地感受作品,激发幼儿想象力,丰富其语言词汇,还能生成其他有价值的活动。

小班蜗牛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颜色,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会朗诵。

  2.参与仿编活动,用清楚的语言朗诵仿编的儿歌。

  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仿编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幼儿认识过蜗牛;多媒体课件;黄瓜、香蕉、茄子卡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看多媒体课件,引出课题

  师:春天来了,蜗牛宝宝醒来了,蜗牛妈妈带着蜗牛宝宝去草地上玩,想一想蜗牛宝宝是怎么走路的?(

  二、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师生玩手指游戏:

  2.播放课件,理解儿歌内容

  师:蜗牛蜗牛爬呀爬,它爬到了草地上,蜗牛宝宝肚子饿了,就去找东西吃。

  蜗牛吃了红草莓,变成了什么颜色?

  蜗牛宝宝变成了红颜色?

  蜗牛宝宝是怎样回家的.?

  3.幼儿完整地朗诵儿歌

  三.创设情境,学习仿编儿歌

  1.集体仿编儿歌

  1)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蜗牛妈妈发现草地旁边有一个果蔬园,里面种了好多蔬菜和水果,蜗牛妈妈邀请我们一起去果蔬园做客,开心吗?老师带领幼儿来到果蔬园:蜗牛宝宝们,看那里有什么呀?(茄子)茄子是什么颜色的?(紫色)那我们一起去吃紫茄子,想一下,儿歌里的草莓要改成什么?(茄子)

  2)师:这里还有好多什么呀?

  3)那里还有许多黄香蕉,蜗牛宝宝最喜欢吃了,对吧?

  四.游戏“快乐的小蜗牛”

  现在和妈妈一起来跳个舞吧(师生听音乐做动作离开教室)

小班蜗牛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螺旋线表现出蜗牛的基本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并能丰富画面。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蜗牛。

  2、幼儿用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1、出示蜗牛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张很有趣的图片,上面有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动物,你没看!

  图片上的小动物是什么

  仔细看看蜗牛的身子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壳的外形特征。

  2、理解“螺旋线”

  教师边讲边做动作:蜗牛小时候也很小的,后来它一点一点长大,背上的壳也一圈一圈越长越大,后来就长成了一只大蜗牛。

  教师:你们说蜗牛的身子是怎样长大的呢?

  引导幼儿做书空练习。

  3、幼儿绘画,教师辅导。

  教师:可爱的小蜗牛画好以后,再给小蜗牛布置一个漂亮的家好不好?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小蜗牛的家布置的漂亮一些呢?

  启发幼儿可添上些花、草。

  绘画要求

  用好看的颜色给蜗牛画出螺旋形的背壳,将蜗牛画大。

  引导幼儿多画一些蜗牛,并能丰富画面。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今天的这个绘画技法还是比较熟悉。在讲解示范环节我将重点放在了怎么样将螺旋线在小蜗牛的背上完美的布局,引导孩子们要画的饱满,并尽可能的'使线与线之间的距离均等一些。从孩子们的操作上看,还是把握的不错的,基本上小蜗牛的壳都能撑得满满的。

小班蜗牛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泥条盘绕的方法制作蜗牛。

  2、愿意和同伴交流、讨论,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3、养成耐心、细致做事的习惯,对陶艺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布置“蜗牛”生活场景。

  2、蜗牛图片多幅。

  3、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2、讨论、练习蜗牛的制作方法。

  (1)教师:蜗牛长什么样子?我们可以怎样制作蜗牛呢?

  (2)师幼共同讨论蜗牛的.制作方法。

  (3)教师:蜗牛平时生活在哪里?会干些什么?请你们用陶泥尝试制作各种各样的蜗牛。

  由于有了图片的加入,因此在此处教师没有进行示范,而是采用和幼儿一起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自己讲述制作的方法,同时也为后期制作不同的蜗牛奠定了基础。

  3、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各种不同姿态的蜗牛。

  4、活动评价。

  幼儿将制作的蜗牛放置于生活场景中,互相评价。教师作点评。

  评价环节,教师为幼儿制作的蜗牛创设了一个生活空间,使幼儿制作的蜗牛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这样容易激起幼儿自己讲述的欲望,有利于幼儿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活动建议:

  1.区角活动在美术区开展绘画活动“可爱的蜗牛”;在墙面张贴图片,供幼儿欣赏。

  2.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蜗牛的资料,帮助幼儿了解其特征,扩展经验。

小班蜗牛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颜色大胆联想,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会说短句:小蜗牛吃了×××,变成了×蜗牛。

  3.愿意参与交流,体验故事情节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蜗牛以及绿色、黄色和红色小蜗牛的图片,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小蜗牛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咦,这是谁呀?

  2.初步理解故事,感知其中的色彩。

  (1)师:今天天气真好,小蜗牛打算出门去散步。小蜗牛爬着爬着,有点饿了,就去找吃的。

  (2)出示一只绿蜗牛。师:咦,小蜗牛变成什么颜色了?他吃了什么变成绿蜗牛了?

  幼儿根据颜色联想讲述,如绿青菜、绿黄瓜等。

  师:真有趣,原来他是一只会变色的蜗牛。

  (3)出示一只黄蜗牛。师:小蜗牛继续往前爬呀爬呀。咦,小蜗牛又变成什么颜色了?他吃了什么变成黄蜗牛了?

  幼儿根据颜色联想讲述,如黄香蕉、黄梨子等。

  (4)师:请你们猜一猜,小蜗牛还会吃什么颜色的好东西呢?

  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学说短句:小蜗牛吃了×××,变成了×蜗牛。

  (5)出示一只红色蜗牛。师:我们来看看小蜗牛到底吃了什么颜色的好东西。

  师:原来,小蜗牛吃了红草莓,变成了红蜗牛。

  3.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情节变化的乐趣。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和教师、同伴一起自由讲述故事。

  4.游戏“会变色的小蜗牛”。

  (1)教师出示卡片,交待游戏玩法。

  师:我这儿也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请你们每人选一张卡片,先看一看卡片上的好东西是什么颜色的,再说一说“小蜗牛吃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例如:小蜗牛吃了紫葡萄,变成了紫蜗牛。

  (2)幼儿结伴讲述,练习完整说短句。

  师: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吧!看谁说得最好听。

  (3)幼儿将手中的卡片送给蜗牛。

  师:我们一起把好吃的东西送给小蜗牛吧!你手中卡片上好吃的东西是什么颜色就送给什么颜色的蜗牛。红草莓送给什么颜色的.蜗牛?那黄香蕉呢……

  活动延伸

  将各种图片投放到语言角供幼儿游戏。

  附故事

  变色的蜗牛

  今天天气真好,一只小蜗牛打算出门去散步。他爬呀爬呀,爬到了一片绿草地。“哎呀!肚子有点饿了!”小蜗牛想:要是能吃棵绿青菜就好了!这时真的有棵绿青菜跳到他面前,小蜗牛“啊呜啊呜”几口就把绿青菜吞下了肚。呀!小蜗牛变成了一只绿蜗牛!小蜗牛继续往前爬呀爬呀。“哎呀!肚子又饿了!”小蜗牛想:要是能吃个黄梨子就好了!这时真的有个黄梨子跳到了他的面前,小蜗牛“啊呜啊呜”几口就把黄梨子吞下了肚。呀!小蜗牛变成了一只黄蜗牛!小蜗牛继续往前爬呀爬呀。“哎呀!肚子又饿了!”小蜗牛想:要是能吃个红草莓就好了!这时真的有个红草莓跳到了他面前,小蜗牛“啊呜啊呜”几口把红草莓吞下了肚。呀!小蜗牛变成了一只红蜗牛!这次小蜗牛终于吃饱了,又可以继续往前爬了。

小班蜗牛教案13

  【活动设计】

  初春到来,万物苏醒,各种小动物开始出来活动。为了让幼儿更深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用了小朋友们比较常见的小动物蜗牛,生成了本次教学活动主题《小蜗牛》。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一些习性特点。

  2、引导幼儿在画,看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橡皮泥制作蜗牛,提高动脑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关注的情趣。

  3、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感受做做玩玩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辅导提高幼儿动脑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关注的情趣。

  难点: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感觉做做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小蜗牛若干。

  2、制作好的一只橡皮泥小蜗牛。

  3、材料:彩色橡皮泥,牙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听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安定幼儿情绪,并引起幼儿对小蜗牛的好奇心,从而我出示实物小蜗牛。

  二、欣赏蜗牛。

  1、让幼儿集体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说出蜗牛身体小,身背着壳像小房子,而且壳是一圈圈的'。

  2、请个别幼儿用手摸摸蜗牛头上的两根触角,然后观察到受到刺激的触角会顺速往壳里缩进去,这时大家会觉得非常有趣。

  三、认识蜗牛。

  1、这时候我会告诉幼儿这是蜗牛的触角,蜗牛的眼睛就是长在触角的顶端。

  2、举例说明:蚂蚁也有触角,当两只蚂蚁的触角碰到一起就是它们在对话,再用蜗牛与田螺。乌龟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它们的身体都会缩进壳里,而且壳都是有点硬的,因为它们都是软体动物,所以身上都有壳,这样它们就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3、随机教育:就像小朋友们要穿衣服,鞋子一样,才不会弄脏身体还能保护自己。

  四、了解蜗牛。

  1、带领幼儿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生活习性,仔细观察蜗牛爬行,出示菜虫与蜗牛进行比赛,突出蜗牛行动缓慢,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

  2、小蜗牛的食物是什么呢?

  经过搜索资料,我会出示部分实物并告诉幼儿蜗牛吃的东西可多了,有各种菜叶,蛋壳,菌类{如木耳。蘑菇等}还有一些枯了的树枝。红薯这些都是蜗牛的食物。蜗牛只喜欢呆在湿润的地方,蜗牛睡觉的时候是缩在壳里的,它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就像小朋友们一样,不但要睡午觉,到了晚上也要睡觉,这样才能身体棒棒,快长快高。

  五、小结

  通过学习了解小蜗牛身上背着壳都有自我保护能力,那么小朋友呢?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并要爱护小蜗牛,不伤害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一只彩色橡皮泥小蜗牛吧。

  1、引导幼儿多制作大小颜色不同的蜗牛,并添上花。草,丰富幼儿的想象空间。

  2、幼儿动手制作。

  3、展示幼儿作品欣赏,鼓励大胆创作的幼儿,并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该穿插多种游戏进行。

小班蜗牛教案14

  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ppt课件

  2.一张大蜗牛图片,幼儿人手一个毛茸茸玩具。

  3.《摇篮曲》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

  师:“小蜗牛今天来我们幼儿园玩的可开心了。现在小蜗牛玩累了,想要睡觉了。我们一起来陪他睡觉吧!”

  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3、幼儿人手一个小动物,体验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师:“其他的小动物们听说小蜗牛在幼儿园里玩的很开心,他们也来玩。看,他们都在那等着和你们做朋友呢!快去找一个你的好朋友。”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小动物。

  (2)、“老师很喜欢这个小动物,你们喜不喜欢啊?那我们一起来亲亲它,抱抱它。”(教师走一圈,引导幼儿关心小动物。)

  (3)、“小动物们和我们玩游戏玩的好累啊,现在他们想睡觉了。”(教师和幼儿一起哼唱摇篮曲。

  (4)、“雷公公怎么又打雷了啊?又要把我们的小动物吵醒了。”

  “***你要怎么求求雷公公啊?”(请个别幼儿示范,接下来请全体幼儿一起来用轻柔的声音求求雷公公)

  4、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动物送到小床上,让小动物安静地睡觉。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小动物们都睡着了,我们一起把他们轻轻地放到小床上去吧!”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轻点打呼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小班蜗牛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卷的技能做蜗牛,学会使用辅助材料。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看示范图。

  3、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课件、图谱、音乐、布置场景、橡皮泥、美工板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出示“海绵宝宝”,提问:宝宝,你们看,谁来啦?”

  2、海绵宝宝有个好朋友,它是谁呀?小蜗牛长什么样子呀?海绵宝宝说:小蜗牛今天要去参加“蜗牛跑步比赛”呢!

  3、跑步比赛?我也要请我的小蜗牛参加。教师出示“蜗牛”,宝宝,你们看,我

  的小蜗牛是用什么做的呀?那是怎么做的呢?宝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示范讲解

  1、教师出示图谱一、二,有意识地指画箭头

  提问:这是一块橡皮泥,怎样把它变成长长的呢?(教师示范搓:搓,搓,搓一搓;搓,搓,搓一搓;身体变得长长的)

  2、教师出示图谱三,有意识地指画箭头

  提问:长长的身体怎样变成卷卷的呢?(教师示范卷:卷,卷,卷一卷;卷,卷,卷一卷;身体变得卷卷的.)

  3、教师出示图谱四,有意识地指画箭头

  提问:怎样把它变成蜗牛呢?(教师示范添上眼睛和触角:小绿豆点一点,小绿豆点一点,蜗牛眼睛做好啦;小牙签,戳一戳,小牙签,戳一戳,蜗牛触角做好啦;我请蜗牛去比赛!)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提出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份材料:这边是长长的橡皮泥,这边的橡皮泥需要宝宝搓成长长的,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小绿豆和小牙签。宝宝,快来做小蜗牛吧,好参加蜗牛比赛呀!

  2、幼儿操作,教师拍照、指导

  四、教师讲评

  五、结束活动,播放课件

  宝宝你们看,蜗牛比赛开始啦!我们快带着小蜗牛去比赛吧!

【小班蜗牛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蜗牛》02-10

小班美术蜗牛教案02-26

小班音乐教案《小蜗牛》09-29

小班美术教案小蜗牛04-24

小班主题教案《小蜗牛》02-06

小班语言教案:变色蜗牛02-04

小班美术蜗牛教案(15篇)03-05

小班主题小蜗牛教案03-18

小班美术蜗牛教案15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