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案

时间:2023-04-25 17:39:1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乌鸦喝水》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乌鸦喝水》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乌鸦喝水》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乌鸦喝水》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组间交流、分享智慧"。

  在幼儿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学习、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发,同时这种学习是要与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这种学习方法尤为有效。

  《乌鸦喝水》故事带带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了,那么即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这个故事,并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的现象,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和水平,设计了该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希望学生在时间过程中注重小组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3、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4、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5、通过观察,能够正确的在瓶子里画小石头,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6、能够画出不同形状的小石头,并探索瓶子里的小石头怎样摆放更好看。

  教学准备物质准备:课件《乌鸦喝水》、小石子、沙子、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饮料瓶子若干、绘画纸、各种颜色的蜡笔教师材料:演示文稿

  三、教学重难点1、小组合作探索,怎么样放石子、砂子,才能使乌鸦喝到水。

  2、小组合作探索,是不是不管瓶子里有多少水,乌鸦都能喝到水。

  3、学习乌鸦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为题的办法。

  4、幼儿能够画出不同形状的小石头,并独自探索瓶子里的小石头怎样摆放更好看。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想象,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创造力等等。

  四、教学过程活动流程:

  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画出不同形状的小石头→实验总结(一)开始部分1、观看课件前半段,熟悉故事内容应用幻灯片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并配音。故事内容如下:

  一年夏天,太阳像个无情的大火炉在无情的烤着大地,原本郁郁葱葱的大树都无精打采地低着脑袋,小河里的`水也快干了,好多小鱼都拼着命做最后的挣扎。快看一只乌鸦在到处找水喝呢!可是找了好久,它都没有找到,这可怎么办,因为他的嗓子渴得快冒烟了。"不行,我得找到点水喝,要不然我会渴死的"乌鸦站在枯树枝上,对自己说。乌鸦不想被渴死,它使出全身的力气,继续向前飞去,希望能找到一点儿水喝,乌鸦飞呀飞呀,突然,它看见前面有一个发亮的东西,原来是一只装着水的瓶子,乌鸦高兴极了,便立刻飞了过去,稳稳地停在水瓶的旁边,准备痛痛快快地喝水。但是,仔细一看,傻眼了,水瓶里面的水太少了,本以为把嘴伸进去就可以喝到了,但是瓶口太小,颈又长,乌鸦的嘴根本够不着,"怎么办呢"乌鸦急得团团转。

  老师: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

  学生:没有老师:你们能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吗?

  2、学生们猜测并记录乌鸦喝水的方法(1)将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小组讨论,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并让其中一个小朋友做记录员,将他们小组的方法画出来。

  (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3、观看课件后半段,了解乌鸦喝到水的办法乌鸦很着急,于是,他一气之下,从不远处叼来一块石子,向瓶子砸去,它本想把水瓶砸破后载饮水,没想到石子正好落进了水瓶里。乌鸦飞下去,看到石子沉入瓶底,里面的水好像比原来高了一些。"有办法了"乌鸦大叫起来。乌鸦很快就叼来了许多的石子,把他们一块一块地投进水瓶里。随着石子的增多,水瓶里的水也一点一点地慢慢向上升。终于,水瓶里的水快升到瓶口了,而乌鸦总算可以喝到水了。它可开心了,因为这水是它用智慧换来的。

《乌鸦喝水》教案 篇2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但转而变成一个科学活动之后,却让我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一开始内容的选择,到后来目标的制定,再到环节的不断调整,可以说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蜕变的过程。

  首先是教材的理解与挖掘:如何从数学这个角度挖掘有价值的东西成了活动的第一步,体积、空间、容积等知识点很多,但适合中班幼儿的可能就是最初的感知和形象的理解,所以各种操作活动贯穿始终,孩子或借助个别操作的`方式或通过小组合作形式不断地让孩子观察、感知、理解物体体积与所占空间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环节的设置与安排,试教时我让幼儿直接用果冻盒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然后制作记录表,总结规律,但是这样一来误差比较大,因为果冻盒是圆性的、板栗、冬枣之类的食物的形状也是不规则的,加大了测量的难度,所以重新调整思路,将乌鸦喝水这一游戏前置,由乌鸦喝水这个现象引发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在看一看、比一比、扔一扔的过程中,建构和整合已有的经验,并借助水这个载体,有效地减小了操作的误差,最后再通过给乌鸦送礼物这个游戏,将前面整合的经验迁移到过去中,实现由观察、到操作、到运用这样一个逐渐深入逐步递进的过程。

  再次是科学活动语言的组织,因为科学活动的特点是严谨与缜密,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非常的精炼与简洁,但是试教下来,孩子的操作情况与预设有很大的差别,我的指令发不精确,所以孩子不能正确的去操作,后来仔细的斟酌每个环节中的每一句话,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尽量让语言通俗、简练、明确,就像之后的操作活动,强调与突出了最快之后,孩子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

  可以说教案在不断的修正,思路也在不断地在开阔,活动虽然还有很多遗憾的地方,但是取与舍之间很多东西都获得了提升,这是孩子能体验的,更是作为执教者的我所收获的!

  【二】乌鸦喝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揭示课题

  1. 谈话。

  小朋友见过好多的鸟,可你们注意观察了没有,有一种鸟叫乌鸦,是什么样的?你们别看它样子不美丽,可它喜欢动脑筋,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段有趣的故事。

  2. 板书课题。

  3. 教学“乌、鸦、喝”。

  二. 范读课文

  1. 乌鸦喝水是怎么一个故事呢?乌鸦喝水碰到了什么困难?它想了什么办法?乌鸦有没有喝着水?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思考问题。

  2. 教师范读。

  三. 自读课文,弄清图意,随图文识字

  1. 自由轻声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 看看课文中有几幅图,有几个自然段。

  3.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 乌鸦为什么找水喝?

  引出“渴”与“喝”比较学习。

  (2) 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怎么办?

  引出“面”、“办”,指导写法。

  (3) 乌鸦是怎样想办法的?

  引出“围”,掌握笔顺。

  (4) 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哪句话告诉我们?

  引出“终于”,指导写法。

  (5) 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

  引出“叼来、一颗、渐渐”,指导读音。

  指名认读上面的词语。齐读。

  四. 试读课文

  1.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2. 指导读好长句。

  五.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 按笔顺描红。

  3. 抄写生字。(两遍)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抽读生字卡片。

  2. 口头组词。

  乌()喝()于()冬()

  鸟()渴()干()终()

  二. 讲读课文

  1. 讲读第一段。

  (1) 指名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 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a.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到处”是什么意思?乌鸦口渴地难受,东找西找,找了好多地方,我们读第一句要把“到处”重读。(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b.乌鸦找到水了么?它喝了水没有?你从哪句话看出来?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谁能想象一下,乌鸦会怎样喝瓶子里的谁?

  乌鸦找到水时心情怎样?喝不到水时心情又会怎样?(感情读课文)

  (3) 小结。

  a.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b.小结板书。

  2. 讲读第二段。

  (1) 看图想象:乌鸦面对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2) 指名读。

  (3) 乌鸦想出办法来了么?怎么想出来的?

  (4) 比较句子。

  哪中说法好?为什么?

  a.它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b.它叼来小石子,放到瓶子里。

  a.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b.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5) 指导朗读。

  (6) 小结板书。

  三. 作业

  1. 口头扩词。

  乌()()()办()()()

  围()()()终()()()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开火车读生字。

  2. 指名读课文。

  二. 指导背诵

  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弄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练习背诵。

  三. 总结课文

  1. 齐读课文。

  2. 想一句话夸夸乌鸦,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我们应该向它学习什么。

  四. 课堂练习

  1. 看拼音,写词语。

  Wu ya he shui kou ke ban fa wei zhe zhong yu

  2.写笔顺,数笔画。

  乌--------( )画 喝―――――( )画

  办――――( )画 围——―――( )画

  3.填空。

  乌鸦口( )了,到处( )水( )。

  乌鸦( )着瓶子边走边想,( )( )出了一个办法。

  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实际上是一篇寓言性质的课文,寓言通常能教给人发人深省的道理,一年级的学生在领悟方面的能力比较缺乏,所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深层意思在我个人看来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在第一课时前,我先出示乌鸦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对乌鸦的认识,这个时候很多有一定课外知识的学生就显得尤其兴奋,滔滔不绝的讲述起来,而其余的学生会带着一种钦佩的眼光去倾听,不论是讲述者还是倾听者都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接着范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在听的时

  候不会觉得无所事事,当然要一年级的学生概括一篇文章的大意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汇报时我出示了一个关于概括整篇课文大意的填空题,学生可以把文章当中的重点词句填入,再连起来就能大致说出文章大意了,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学习生字方面,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生字的规律,所以不需要每个字都说过去,只需要选择困难的讲一讲就可以过了,在教学生书写生字方面,仍需要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教,因为学生的写字能力还不稳定,所以还是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和指导。第二课时是一篇文章的关键,在课开始前,我先抽三至五分钟时间复习生字词,再引出课文,我先指名请学生朗读课文,这样可以抽查出复习和朗读的情况,再将问题摆下去,让学生思考和回答,例如:乌鸦找到水了么?它喝了水没有?你从哪句话看出来?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谁能想象一下,乌鸦会怎样喝瓶子里的水?乌鸦找到水时心情怎样?喝不到水时心情又会怎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既能让学生比较深入的了解课文,又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体会乌鸦心情的同时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乌鸦喝水》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乌鸦喝水》是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只口渴的小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了水的故事。课文旨在引导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积极开动脑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孩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利用课文和扩展阅读资源让孩子在说话练习和创新思维的交替活动中学习、发展,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设计理念】

  培养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没有完善、清晰的思维活动,不可能有条理、清楚的语言表达。相反,如果不能将思维以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再有创造性的思维别人也无从得知。在教学中,我尝试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升华语言表达能力;让思维在语言的优化下,更独特、更流畅、更有创新性,从而实现多维教育目标的整合。

  【活动目标】

  在教学中,灵活把握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再结合丰富的课外资源,巧妙把握口语训练和思维训练的生长点,使两种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促使学生口语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的同步提高。

  【活动过程】

  一、我讲乌鸦的故事:

  课文中有两幅精美的插图,它不但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形象化的语言,是触发学生想象媒介和学习理解课文的依托。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上课,我就拿出了课文中的两幅彩图,以提问的方式引入:

  师:请认真观察彩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乌鸦喝水》的故事有许多孩子从小就听过,但这里老师要求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讲,无疑提高了难度,这就要求孩子必须把书本上的语言或别人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能讲得生动,讲得活泼。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因为有原始的语言积累和课文插图,又有初读课文做铺垫,孩子们一个个胸有成竹,小手举得像一片小树林。)

  生:一天,小乌鸦出去玩,它飞呀飞呀,周围的景色美极了:天是那么蓝,草是那么绿,草地上一朵朵的小花就像美丽的星星一样,在对小乌鸦眨着眼呢。乌鸦开心极了,它想:我一定要多看看美丽的风景,它飞得更高了,更快了。它飞着飞着,觉得有点渴,就四下里看看,想找点儿水喝喝。它看见地上有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水太少了,它喝不到。乌鸦可聪明了,它想起妈妈说过,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它两眼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它找来一些小石子,把小石子一颗颗放到瓶子里,水渐渐升高,小乌鸦就喝到水了,大家看,小乌鸦多聪明呀!

  (这么精彩的故事,同学们都忍不住鼓起掌来。)

  师:他的故事讲得非常棒,老师相信,你的故事肯定也很棒,快讲给同桌听一听吧。

  (孩子的故事里有自己独特的想象,有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改进,语言表达清新流畅,揭示出思维有序、协调的发展轨迹,而且其中创新的火花隐约可见。每个孩子都期望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孩子同桌互讲,就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孩子们训练的范围,实现了发展的机会均等。)

  二、我帮乌鸦想办法:

  孩子们讲完,适时引入课文,让学生在课文中通过朗读来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并借课文中的`疑问句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师:是呀,小乌鸦喝不到水,它多难受呀。同学们,谁能开动脑筋,帮小乌鸦想想办法?

  生:(自思自议)

  生:找一个洼地,把瓶子打破,在水还没有渗下去的时候,赶快喝水,然后再去其他地方找水喝。

  生:用翅膀把瓶子举起来,就喝到水了。

  生:去找其他的小动物帮忙把水瓶举起来,就能喝到水了。

  生:找支长长的吸管,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找一块石头,把瓶口的地方打破,瓶口变大了,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找一块小石头,装在瓶口的地方,再把瓶子倒过来,用石头把瓶底打破,小乌鸦的头可以伸进去,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用小石头装进瓶子,水升高了,就可以喝到水了。

  生:把水瓶放倒,水流出来,就可以喝到水了。

  (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用自己的爱心体味乌鸦的难受,并用自己的爱心积极地为小乌鸦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看,他们想出了多少种好办法呀,此处,创新的火花闪出满目灿烂。)

  三、认识聪明的小动物:

  课文简单直白,学生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课文对于已有一定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学生来说,显然过于简单。所心,为孩子收集了几篇和课文题材相同、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自由阅读,更能体现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的教学思想。

  师:小乌鸦很聪明,它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困难。今天,老师还为大家请来了几只聪明可爱的小动物,大家想不想认识它?那就到我们的资料城去认识认识它们吧。读一读它们的故事,想一想,它们做了哪些聪明的事。

  生:自读自议。

  (丰富的表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孩子通过扩展阅读,形成了丰富的表象,这样就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他们在自主创新的天地里就能飞得更高,更远。)

  四、我帮动物想办法:

  孩子们读了老师提供的四篇扩展资源《聪明的公鸡》、《狼医生》、《小兔伯尼》、《狐狸妈妈》、《狐狸和公鸡》和《小兔的故事》之后,对小动物想出的办法有许多自己的见解,据此提出问题,学生一有了理解课文时的思考方法为基础,二有扩展故事为支架,创新思维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师:刚才,我们帮小乌鸦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现在,你还能帮故事里的小动物想出哪些更好的办法?

  生:同桌互议: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头脑内部的创新思维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而变得更清晰、更流畅,而同桌间的互相学习机会,则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师:你最喜欢故事里的哪只小动物?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把你心里的话写出来。

  (让学生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对话,并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如此的迁移,既保证了学生说、写的兴趣,又让学生把思维中的创新的火花记录下来,让它的光芒永远闪亮。)

  【资料链接】

  为了使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教师准备了六篇和课文内容相近,题材相同的小短文:

  聪(cōnɡ)明的公鸡

  公鸡在路上遇(yù)见了狼,狼暗暗高兴,想吃掉公鸡。

  狼问:好朋友,你上哪儿去?

  公鸡说:看朋友去。

  狼又问:咱们两个一起走好吗?

  公鸡说:怎么是两个?后面还有一只狗(ɡǒu)呢!

  狼一听,赶快转(zhuǎn)身逃(táo)走了。

  狼医生

  驴子在牧(mù)场上吃草,它吃得开心极了!这时,一只狼向它跑来,驴子想逃但来不及了,只好装作(zuò)瘸(qué)了腿,狼问它:你的脚怎么啦?

  狼大哥,我的腿(tuǐ)被扎(zhā)伤了。驴子装着一副可怜相,然后故意抬起一条腿来让狼看。狼大哥,请先帮我把刺(cì)拔出来,以免吃我的时候,被扎伤了喉(hóu)咙(lonɡ)。驴子说。

  狼信以为真,于是抬起了驴脚,全神贯注地找起刺来。这时,驴子用尽全身的力气

  朝(cháo)狼狠(hěn)狠一

  蹬(dēnɡ),

  踹(chuài)掉了狼的牙齿。你这恶狼,看你以后还想吃谁。驴子对着狼又踹了一脚。狼

  呻(shēn)吟(yín)着说:我真活该!我干吗要假扮医生呢?

  小兔

  伯(bó)尼(ní)

  有只小兔,名字叫伯尼,长得又聪明又可爱。狠心的狼一心想害死它。

  狼让狐狸来帮忙,说:你去把小兔骗(piàn)来。

  狐狸找到小兔,一本正经地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狼死(sǐ)啦,它再也不会害你了。

  小兔不相信,就走到狼那里,从窗口望去,只见狼躺(tǎnɡ)在床上,眼睛和嘴巴紧闭着,真像死了一样。小兔想了想,故意把头伸(shēn)进窗口,自言自语地说:狐狸说狼死了,我看它没有死,死狼的嘴巴总是张着的。狼听见了,马上把嘴张开来。

  小兔知道狼在装死,就大声喊道:牛伯伯,马叔叔,山羊哥哥,松鼠姐姐,大家快来呀!狼死了,我们把它扔到河里去吧!狼吓得赶快爬起来,飞也似的逃走了。

  狐狸妈妈有一天,一只给孩子觅(mì)食的鹫(jiù)

  在途中看见了几只饿的小狐狸正焦急地等待妈妈回来。于是它想:这几只小东西的肉一定很香嫩(nèn)可口,正好抓回去给孩子们吃。

  妈妈回来啦!这时,只见狐狸妈妈回来了,嘴里叨着食物。就在这时,鹫冲了下来,抓住了其中一只小狐狸,又飞上了天空。

  啊,我的孩子!狐狸妈妈马上丢下口中的食物追了出去。鹫飞到了一棵大树上,原来它的巢(cháo)就筑(zhù)

  在高高的树叉上。小鹫叽喳地乱叫着说:我饿了!我饿了!我要吃东西!于是,鹫就小狐狸放在了巢上。树下,狐狸妈妈因为爬不上树,只好请求道:把孩子还给我吧,求求您!

  鹫回答说:但我的孩子也饿了,要救孩子,你自己爬上来吧!

  但是,不管狐狸妈妈多么努力,她根本就爬不上去。怎么办呢?孩子要被吃掉了!忽然,焦急的狐狸妈妈发现了一堆篝(ɡōu)火。太好啦,孩子终于有救了!

  于是狐狸妈妈飞快地来到篝火旁,叼起一根篝火回到树下,大声对鹫喊道:你要吃我的孩子,那我就把树点着,让你的孩子也一齐烧死!鹫这下子可真吓坏了,小鹫还不会飞啊!好!好!我这就把孩子还给你!请你千万不要点火!就这样,小狐狸又回到了妈妈温暖(nuǎn)的怀抱。

  小兔的故事

  从前,森林里面,有一只凶恶的狮子,它肚子饿了就捉弱小的动物来吃。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一提起这头狮子都是又恨又怕,可又找不出对付它的办法。

  一天,小动物聚(jù)在一起,把狮子请来,询(xún)问它,如果它们每天给它送一顿(dùn)量足味美的饭菜,是否能够保证不再吞食小动物,狮子傲慢地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一天轮到小兔子给狮子送饭。

  可是由于它实在贪玩,当它到达狮子住的地方时,已错过了吃饭的时间。狮子因为久等,饥不可耐,暴(bào)跳如雷。

  小兔面对怒(nù)狮,心里很沉着,它知道应该怎样对付它。小兔装出懊(ào)丧(sànɡ)的神气解释说:今天倒霉,我碰到了一个比您派头还大的狮子,它张牙舞爪抢走了带给您的美味饭菜,还狂(kuánɡ)妄(wànɡ)地说要代替您做森林之王。

  小兔讲完这番(fān)话,狮子变得怒不可遏,它大声吼起来:带我去找这个招摇撞(zhuànɡ)骗的家伙,非要它尝尝我的厉(lì)害不可!

  于是,小兔把狮子引到一口水井旁边,对它说:您看看这口井吧,那个家伙一定躲在这里!狮子听罢(bà),立刻趴在井口往下看。果然,在水平如镜的井中,有一个像它自己一样的恶狮也在望着它。凶(xiōnɡ)残(cán)而愚(yú)蠢(chǔn)的狮子猛地向井底扑去,以为这下就可以惩(chěnɡ)罚(fá)敌手了。结果呢,自己却被淹(yān)死了。机智多谋的小兔,就是这样战胜了恶狮。

  狐狸和公鸡

  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狐狸连着几天没吃到野味了,饿得快要支持不住了。它便悄悄地来到一个村子里,碰见一只大公鸡蹲在鸡窝上,东张西望。狐狸高兴极了,觉得这次没白冒险(xiǎn)深入村子来觅(mì)食。它馋(chán)得口水欲(yǜ)滴(dī),真想马上一口把公鸡吃进肚里。但是,怎么能让快到口的肥鸡别跑掉呢?于是狐狸使出它天生的狡(jiǎo)猾(huá)的本领,对公鸡说:喂,我听你父亲唱过歌,它的嗓子真甜呀!唉,公鸡,你长得很英(jùn),但不知你的嗓子怎么样,唱支歌让我听一听,看你是不是也有副和你父亲一样的甜嗓子!公鸡被狐狸这样一夸奖,得意洋洋,扑棱(lénɡ)一下翅膀,想表现一下自己,于是放开宏(hónɡ)亮的喉咙,唱了起来。狐狸一看机会来了,急不可待地向上一窜(chuàn),咬住了公鸡的脖子,扭(niǔ)头就向林子里跑。一个农民看到狐狸叼着公鸡,便喊叫起来:抓狐狸,抓住它!它拖走了我们的公鸡!抓住它!抓住它!一边喊一边追上去。公鸡听到这些话,便对狐狸说:你听到了,狐狸女士,农民说你什么呢?你对他们说:我抢的是我自己的公鸡,不是你们的!狐狸认为这话有道理,可以解脱(tuō)自己的困境(jìnɡ),于是把公鸡放在地上,喊道:我抢的公鸡是我的,不是你们的!公鸡一看到自己得救,便一下子飞到跟前一棵树上,对狐狸说:你撒(sā)谎(huǎng),狐狸女士。我是农民的,不是你的。狐狸气得暴(bào)跳如雷,咬牙切(qiè)齿地说:你是他们的,哼。我在张口说话,要不然的话,公鸡,你是逃脱不了的!

《乌鸦喝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字,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投影片,瓶子,小石子。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以读代讲,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谈话导入:老师曾经给同学们讲过关于乌鸦的一个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小乌鸦爱妈妈,乌鸦反哺的故事)

  2、乌鸦不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还十分聪明可爱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另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

  3、出示课题,学习“乌,鸦,喝”三个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明确学法:用感情朗读的方法感悟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关于乌鸦的什么事?

  4、对老师的朗读做以评价,为生的自读自悟做好准备。

  5、学生自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6、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的生字和课文的朗读情况,然后汇报。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生练读课文,认为给怎样读就怎样读,并想想为什么要这么读。

  2、指名读,学生评价,自己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3、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想办法:如果乌鸦旁边没有小石子,怎么能喝到水?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三个独体字“石、可、办”注意“办”字的两个点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实践活动

  1、探究活动:

  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乌鸦喝水的小实验。

  2、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体会“渐渐”一词的含义。

  3、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好。同时也可随学生说的进行演示。

  三、识字写字

  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会认的`和要求会写的字,连词勾划,再读一读。

  2、指导”喝、渴“两个字的区分。

  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怎样记住?(喝水需要用口,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

  3、小结:我们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个办法学习其它生字吗?

  4、学生汇报。

  四、写字指导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

  (法、找、许)

  3、这几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乌鸦喝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学写4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

  3、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引发主动探究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生字卡片、瓶子、小石子等实物。

  学生:预习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动手做做实验。

  教学重难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课时:1~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质疑问难,引入新课

  1.(出示乌鸦图)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你了解它吗?

  2.板书:乌鸦喝水。

  能提出问题吗?

  老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为:乌鸦为什么喝水?怎样喝水?……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主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语,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之间相互抽读生字。

  4.老师重点检测:“什么”、“升高”、“只有”这几个生词的读音,并练习说话。

  5.通过多种形式,掌握生字读音,记忆生字的'字形。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乌鸦为什么喝水?你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好一自然段)读好“到处找水喝”,感悟理解。

  2.重点读2~4自然段,探究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个问题。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想一想,和同学交流,乌鸦还有别的办法喝到水吗?

  四、作业练习,指导写字

  1.完成课后第二题。

  2.指导描红、书写。

  3.同桌小伙伴对作业进行评价。

《乌鸦喝水》教案 篇6

  【课前透视】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学习本文不仅要学习一些生字和新词,更要引导学生感悟到乌鸦的聪明能干,从中受到启发。

  这篇童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从中丰富语文积累,感悟到乌鸦的聪明,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应突出以读为主,以读促思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能用“渐渐”一词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乌鸦的聪明能干,明白遇到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点】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

  1、放大的文意图或投影片

  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关材料。

  3、一些小动物的头饰。如:大象、鹤、袋鼠、啄木鸟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

  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乌鸦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2、活动:

  出示乌鸦喝水图,引导学生用一句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比一比谁说的最简洁,最准确。(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一、导入(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培养读书习惯。)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解决字音的问题。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思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读书。其中最关键的'是坚持和突出每次读书活动的目的性引导,让学生真正读有所得,读有所悟。

  二、汇报(多形式读文,反馈自读效果,促进阅读理解。)

  1、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

  2、多形式读文。(如同桌互读、男女生读、分段指读、小组齐读等。)

  有重点地指出难点字的读音。如“怎、找、旁等。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从读中体会感情,同时引导学生评价。

  3、利用放大的插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根据理解说出每幅图的意思。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内容。

  思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多形式的朗读和读书和评价的结合,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检测和巩固了学生的读书成果,把读书活动落到了实处。

  三、写字(巩固识字,提高写字水平。)

  1、引导学生在“我会写”中,再认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如:谜语法、比较法、编顺口溜等。

  2、自选生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学生书写展示,组织互相评议。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找、石等。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承接上节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深入读书,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那只聪明的乌鸦吧!

  二、精读(图文对照,以读促思,引发感悟。)

  1、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来体会乌鸦喝不着水,想办法的心情。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结合看图,理解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指导朗读“怎么办呢?” 启发学生想象,说说乌鸦会想什么办法。

  2、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并要求学生思考:乌鸦想出什么办法?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小结:乌鸦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一边观察周围事物,一边想办法的。

  3、利用第二幅图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让学生上讲台做实验: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在瓶子里。要求学生看清楚水是怎么升高的。要求学生讲出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书上是怎么写瓶子里的水升高的,理解“渐渐升高”。并用“渐渐”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⑴ 第一句用坚定的语气读“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

  ⑵ “水渐渐升高”要读得慢。

  ⑶ “乌鸦就喝着水了”要用轻松的语气朗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试着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思路:读书是语文学习和根本,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到了乌鸦的聪明能干。从中受到启发。

  三、讨论(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发展学生思维。)

  1、出示课后思考提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表达看法。

  思路:这个问题既在课文之中,又延伸了课文之外,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活动(引导学生想象情境,练习说话,拓展思维。)

  1、教师拿出准备的头饰(大象、鹤、袋鼠、啄木鸟等)。启发思考:如果我们是这些个小动物,我们会怎样帮助小乌鸦呢?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合作想出来的办法,表演出来。

  3、汇报表演,互相评价。

  思路:动物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表演的形式也是他们最愿参与的,活动赋予的内容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讨论交流促进相互间的合作与沟通,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角色表演、参与评价等综合能力,体现大语文的观念。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勤于思考,乐于助人的教育影响。

  五、背诵(多形式的背诵,促进学生的积累。)

  采取小组比赛或分段合作等形式,练习把课文背诵下来,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词语解释】

  到处:各处、处处。

  渐渐:表示程度和数量逐步增减。慢慢,一点儿一点儿的。

《乌鸦喝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三只不同水量的瓶子上要做相应的刻度标记,以免孩子们在记录时混淆实验的结果。 2、瓶中的水要适量,如果水量过少,在用沙子做实验时,水慢慢不易往上冒,幼儿会得出结论:“在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沙子,水不会冒出来”,而事实上,不管瓶中的水有多少,加入沙子后,水都会冒出来,只是水较少时,需不断摇晃瓶子,才会冒上来,这样实验的时间过长,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活动准备

  1、乌鸦喝水的课件

  2、每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为少、半瓶、大半瓶(不同水量的瓶子各两瓶),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一把小勺,一个漏斗

  3、纸剪的石子、沙子堆积图

  4、4、实验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观看《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师:乌鸦是怎样喝 水的呢?

  师:是不是有水的瓶子里投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呢?我们一起来做实验。6个人一组,每组有3个瓶子,可以怎样做?

  师:两个人一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后水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能喝到水。在相应的格子里做好记录,加入石子后不能到瓶口的,表示乌鸦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记录。

  (二)用石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幼儿分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

  师:实验后,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记录。提问:往3只不同水量的瓶子里放入石子后,乌鸦都可以喝到水吗?

  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还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1、提出要求:现在我们再用沙子试一试,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还是两个人合作,做好实验后分别记录。

  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3、幼儿实验后交流。 师:这次你发现了什么?乌鸦能不能喝到3个瓶子里的水?

  (四)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

  1、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石子,乌鸦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小朋友讨论一下。

  2、出示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的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

  师:这是老师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图,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师:对了,石子之间的缝隙大,沙子之间的缝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水都流到缝隙里去了,水就不能满了。加入沙子后,水也流到缝隙里去,但缝隙小,所以还有一点水在瓶口,乌鸦还是可以喝到一点水。

  (五)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乌鸦喝到水,并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还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里至少应该有半瓶左右的水,乌鸦才可以喝到水。看来《乌鸦喝水》的故事要改一改了,以后,我们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有的事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结论。下次,老师请你们来讲新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用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5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应当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小百科:乌鸦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中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又叫老鸹,嘴大喜欢鸣叫。为雀形目中体形最大的鸟类,体长50厘米左右。

【《乌鸦喝水》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乌鸦喝水12-17

《乌鸦喝水》教案12-16

乌鸦喝水教案12-17

《乌鸦喝水》教案01-27

乌鸦喝水教案02-13

乌鸦喝水优秀教案12-16

乌鸦喝水优秀教案03-07

乌鸦喝水教案范文05-20

《乌鸦喝水》课程教案08-26

课文《乌鸦喝水》的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