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02 06:56:02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科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科学教案三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对彩虹现象感兴趣,能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彩虹”。

  大胆探索,感知自然界彩虹产生的原理。

  尝试利用喷水壶制造彩虹现象。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本活动适合在天气晴朗、有太阳的环境中开展。

  课件准备:“彩虹”组图;《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认知音频及图片。

  材料准备:装有水的雾状喷壶。

  活动过程

  师幼谈话,鼓励幼儿初步交流关于彩虹的已有经验。

  ——你见过彩虹吗?

  ——你看见的彩虹出现在哪里?

  ——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出示组图“彩虹”,引导幼儿欣赏并感知不同的彩虹。

  1.出示图片“彩虹-1”,认识彩虹。

  ——彩虹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颜色?

  2.出示组图“彩虹-2”,感知不同的彩虹。

  ——除了在天空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彩虹?

  小结:彩虹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除了在天空中会出现彩虹,肥皂泡上、喷水池边、水晶上、光盘上等都会出现彩虹。

  发放装有水的喷壶,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彩虹,感知彩虹尝试的条件。

  1.组织幼儿带好喷壶,到户外寻找彩虹。

  1)教师用喷壶对着阳光喷水,引导幼儿发现空气中隐隐约约出现的彩虹。

  2)鼓励幼儿尝试用喷壶制造彩虹。

  2.组织幼儿回活动室,集中分享用喷壶制造彩虹的方法。

  ——你制作出彩虹了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制造出彩虹的呢?

  播放认知音频及图片《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感知自然界彩虹产生的'原理。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

  ——为什么用喷壶朝着阳光喷水,会出现彩虹呢?

  小结:原来用喷水壶朝着阳光喷水,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珠,就会出现彩虹。所以我们常常能在雨过天晴时看到彩虹。

  温馨提示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也以不同的角度反射,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雾状喷壶、废旧光盘、吹泡泡的用具、三菱镜等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彩虹”,在探索中了解制造彩虹离不开“光”。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取幼儿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气作为载体,让他们运用多种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际感受,知道空气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条件,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大班阶段重在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教学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尝试的机会,每一环节都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讨论,大胆尝试,获得经验。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能积极主动与同伴合作、讨论、实验,共同布置科探区域环境。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透明塑料袋。

  2.每组提供:装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纸片、毛巾、记号笔、弹珠、装水的盘子、蜡烛、打火机、硬币。

  3.教师示范图示、画板四块、记录表格共八张(二张/四组)。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教师空手抓空气。

  你们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来试试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抓住?(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2.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3.教师示范装空气。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个宝贝(塑料袋),我用这个宝贝试试能不能抓住空气。

  谁也想试试?(启发幼儿尝试用工具来抓空气。)

  4.幼儿自由尝试抓空气。

  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暗示幼儿:空气无处不在。)

  5.围绕空气,展开讨论。

  你的空气在哪抓到的啊?

  你的空气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请所有幼儿一起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空气特征(无色、无味、无形状、摸不着、看不见)。

  (提问步步展开,让幼儿了解空气特征。)

  二、游戏“身体需要空气

  1.教师以空气的身份说:虽然我无色、无味、摸不着、也看不见,但是我的`作用可大啦!很多东西都离不开我!你们相信吗?现在请小朋友跟我一起玩个游戏:闭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

  你有什么感受?(呼吸困难、很不好受……)

  张开嘴巴,放开手后有什么感受呢?(舒服一点……)

  (教师以激趣的方法开启幼儿,幼儿通过共同游戏,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看来我们的身体需要空气,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呼吸了。

  2.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呢?(请1-2名幼儿回答。)

  3.幼儿自由分成四组,讨论并记录。

  我们来个比赛,四人一组来找一找“谁需要空气”,你可以自己动脑筋想,也可以到我们班的材料收集架去找找什么东西需要空气。找到后就把它们画在记录表上,比比哪组找到的东西最多,好吗?(与原有主题环境互动。)

  4.讨论:请每组幼儿介绍画好的记录表。(幼儿协商讨论、参与积极。)

  三、魔法空气

  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空气在发挥作用。而且空气还有魔法哦!它能让很多东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你们相信吗?(教师积极主动地发起与幼儿积极主动地发起并重。)

  (一)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介绍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并将图示张贴在表上,供幼儿在表格上作记录。

  1.空气能让水不从杯子里流出来。谁想尝试一下它的本领?

  2.幼儿分组操作实验。(实验材料:空杯子、硬/薄纸片、水、盆。)

  3.集中讨论、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小结:在这个实验里,空气没有从上往下压,而是由下往上托住了纸片,气压很强,压住了水,让水不能从杯子里流出来。薄纸片不能承受水的重量,所以空气托不住。而厚纸片不能持续很长的时间,因为纸片会被水泡软。(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二)教师出示实验示范图,幼儿再次实验

  1.空气还能让放人杯底的毛巾不被水打湿呢!想不想试试?

  2.幼儿分组操作实验。(实验材料:空杯子、水盆、毛巾。)

  3.集中讨论、分析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小结:杯子里看起来什么东西都没有,其实除了毛巾,空气占满了杯子。所以把杯子平放入水中时,水进不去,毛巾不会被打湿。如果你是斜放到水里的话,水就会把里面的空气挤走,再把毛巾打湿。(帮助幼儿总结成功经验。)

  (三)实验“取弹珠”

  1.有个弹珠掉到水里去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把弹珠拿出来而保证手不被打湿?谁能帮帮我啊?(幼儿:用夹子夹、戴手套……)

  师:可是我现在没有那些材料,我只有桌上的这些材料:蜡烛、打火机、杯子、水、硬币。不知道谁能用那些材料帮忙,帮我把弹珠取出来而保证手不会被打湿?

  2.幼儿分组尝试实验,教师不引导帮助,设置悬念让幼儿探索。(设置足长为科探区作准备,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

  四、师幼共同布置科探区

  我们把这个实验的材料放到探索区去做实验,我们一起想办法找答案。

  我们一起来布置“空气的秘密”吧!你们需要老师帮忙吗?(以幼儿为主,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船是幼儿喜欢的一种玩具,爱玩也是幼儿的天性。我利用幼儿爱玩玩具的天性进行导入,让幼儿乐于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巧妙地提供两种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让幼儿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于是,我设计了这活动,既让孩子们知道,用涂蜡的方法可以让船不易被水打湿,又从中了解蜡有不吸水的特性。同时,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蜡船,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让幼儿建立和谐平等的合作关系。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使纸船不被打湿”的探索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

  3、能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

  4、在活动中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

  【活动准备】

  蜡笔,涂蜡和不涂蜡的纸船若干。

  材料准备:纸船若干,三大盆水、蜡笔、毛巾、白纸。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水中玩纸船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玩纸船、引发思考。

  师出示纸船,这是什么?你们想玩吗?想想你们要怎样玩?

  二、引导幼儿讨论观察结果,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们是怎样玩纸船的?你们的纸船怎么了?你发现了什么?

  三、老师示范对比实验,使幼儿明白蜡是不吸水的。

  为什么涂了蜡的纸船没打湿,没涂蜡的纸船打湿了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① 将水滴在蜡和纸上进行对比:纸吸水,蜡不吸水。

  ② 怎样让纸变得不吸水呢?涂蜡。

  ③ 不吸水的蜡还有什么作用?

  小结 :蜡是不吸水的,所以把蜡涂在船上,就好像给纸船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小纸船,船就不会被水打湿了。

  四、幼儿动手制作“小蜡船”。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没涂蜡的小纸船,想请你们帮帮忙,用蜡笔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雨衣,让它们都变成不会被水打湿的小船。

  五、自由玩蜡船,活动结束。

  【个案观察】

  活动一开始全体幼儿对出现的三大盆水都非常感兴趣,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玩玩水,这就是小班幼儿这一阶段的年龄特点吧。周允佳小朋友尤其兴奋,两只眼睛都亮亮的,一眨不眨的看着水盆,要知道平时他就非常喜欢玩水,上厕洗手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真因为他想玩,所以他从活动开始到结束一直都那么认真,即使在给小船“穿衣”这一环节中,他也很专注,用心地给小船穿上漂亮的衣服,要是在平时涂色,他可是最懒的,没几下就完事。所以此次活动中的涂色可能是他入园以来涂得最棒的一次!

  从上面这个案例来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不管是平时表现多么不好的幼儿,他也会努力去做好,发挥他最好的水平。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找出为什么有的纸船会打湿而有的'则不会,就特意给幼儿提供了两种纸船,一种是涂蜡的,另一种没有涂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对比来发现问题:孩子玩了一会儿他们就发现有的小纸船被水浸湿坏掉了,有的小纸船没有被水浸湿仍可以在水中玩。发现了问题,我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为什么有的纸船打湿了,有的没有打湿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幼儿摸摸有颜色的小船和没有颜色的小船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比较、观察,两种小船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在实验中的探讨和发现也增进了幼儿彼此间的交流沟通。

  通过此科学实验活动,作为教师应幼儿自发概念为“切入点”,让幼儿从“做中学”以互动——-建构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探索过程。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发展创造意识,为幼儿提供“支架”,通过幼儿手动、心动、人动、他动、以支持、协助引导幼儿“向上”发展科学概念!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教案科学教案05-16

科学教案12-17

科学教案12-16

科学教案02-22

科学教案:耳朵11-09

科学教案四12-16

手的科学教案01-03

幼师科学教案02-19

精品科学教案03-03

冬天科学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