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教案

时间:2023-05-09 17:20:41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找骆驼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找骆驼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找骆驼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找骆驼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2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评价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和讨论,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生活中好多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我们用心的观察与思考,今天的个故事讲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二、学文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 、同桌互读。 3、 指名接段读文。 4、 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 (2)提点意见 5 、出示生字,会读的字多读读,不会读的字到课文中找一找念什么,并想想怎样记住它。

  6、选择一个自己认为难记的字,说说怎样记住它,并用这个字组词或说一个句子。

  6、开火车识字。

  7、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教师和学生作出评价。

  3、在朗读的同时理解“跛”“愤愤不平”“不紧不慢”等词语。

  第二课时一、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1、说一说 读文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2、再读课文。

  二、写字 1 、开火车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3、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4、 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5、 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6、用这些字组词。用个别词语说一句话

  三、学后总结 老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延展

  将学完课文后所受的启发记录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找骆驼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2、学习老人是如何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

  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理解重点词句。

  课时安排:l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找骆驼》这课。

  (板书课题、齐读。)

  师: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自悟

  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2)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老人根据什么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4)提出学不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你理解了哪个新词?

  (指名答,师生评议。)

  3、讨论提纲3题。

  老人的依据: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叶的牙齿印缺牙齿

  四、再读课文,品评人物品质

  你觉得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1、自读,领悟情感。

  2、指读,交流。(引导:丢骆驼的商人当时心情怎样?老人说话时不紧不慢应是怎样的`语气?)

  3、老师随机范读。

  4、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认真仔细观察,遇事要动脑筋分析、判断。)

  2、以前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你怎么做的?如果没做成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6找骆驼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破

  左有蜜右有米驮着蜜和米

  树叶上齿印缺牙齿

  (仔细观察分析判断)

  附:

  【词语解释】

  忿忿(fènfèn):同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指点(zhǐdiǎn):指出来使人知道。

  商人(shāngrén):贩卖商品从中取利的人。

  【难句解析】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这段话是老人所讲的他是如何推断骆驼的特征的。从看见知道可以看出老人不是无根据的,而是通过细致观察才得出结论的。

找骆驼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俗话说“骆驼是沙漠里的船”。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这只“船”丢了,它的主人很着急,到处找不到,怎么办呢?

  二朗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各自朗读,查字典解决难字、难词。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义。

  3、用“--”线把老人说的话画出来,体会句子的.含义。

  4、按照“找骆驼--顺着脚印找--果然找到”的线索,把自然段归并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9自然段)老人根据所见和商人对话,商人认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

  第二部分:(10自然段)老人告诉商人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第三部分:(11自然段)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三精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出示挂图)

  1、走失了一只骆驼,商人的表现怎样?找出重点词语。

  2、老人怎样回答?读读老人说的话。(出示“骆驼”的挂图)

  3、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又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请大家讨论讨论。(提示:看课文第一幅插图)

  老师:老人所说的骆驼和商人丢失的骆驼一模一样,他看见过丢失的骆驼吗?肯定是没有。

  4、老人为什么能说得这么详细呢?他的依据是什么?

  老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认真读了课文,说得都很好。老人不仅仔细观察,以看见的现象为依据,而且动脑筋思考、进行分析,所以说得很详细。老人告诉商人,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商人是怎样找到骆驼的?你从中有些什么体会?请大家自由发言。(提示:看第二幅插图)

  老师:同学们谈的不错。“指点”的意思是:指出来使人知道。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关键是:遇到问题,根据看见的现象能动脑筋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此时,教师可以放音乐磁带)

  三人为一小组。(旁白、老人、商人)要读出各自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感情。

  五板书设计

  找骆驼

  指点

  老人(不紧不慢)果然商人(忿忿)

  看见分析

  右边深左边浅(跛)着急赶上去问

  右边米左边蜜(驮的东西)别哄我

  牙齿印(缺一颗牙)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把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多读几遍。

  2、写出反义词

  前--()深--()详细--()

  左--()紧--()失去--()

找骆驼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先复习《蜜蜂引路》一文,预习本课,进行联系比较学习。

  (2)学习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在熟读,分角色读文的基础上,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心观察周围事物,认真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人是怎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骆驼的特征的。

  三、教学难点:

  学会初步的分析、推理,了解故事发展的顺序,启发学生思维、想像,对学生进行观察与思维的训练。

  四、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②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③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①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②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①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

  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③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四、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①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②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板书设计:

  脚印右深左浅左脚跛

  路左边蜜右边米驮着蜜和米顺着脚印找

  啃过的树叶齿印缺牙齿

  用心观察,认真思考

找骆驼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仔细分析的思考方法。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朗读课文。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不同于一般情况,是没有见过骆驼的一位老人竟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老人是根据什么找到的吗?读读课文,你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看看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读课文,找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着急的语句。

  2、怎样描述商人的动作?表现什么?

  3、读读老人说的三句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找出重点词语。

  4、读读商人说的`三句话,可以看出商人什么心情?

  5、老人说不知道骆驼往哪儿去了?商人为什么忿忿地说话/表现了商人什么心情/

  四、巩固练习。

  1、读课文,说说告诉我们什么?

  2、看课文第一幅插图,想象两人之间的对话。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说说“不紧不慢”的意思。老人为什么不紧不慢地说?

  2、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驮的是蜜和米、缺了一颗牙齿?

  3、老人是怎样指点商人找骆驼的呢?

  4、从老人所说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二、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果然”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指点?从哪些语句看出老人指点商人?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丢失的骆驼是怎样找到的?

  2、老人和商人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学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写法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语句看出老人观察细致?

找骆驼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5、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评价、进行说话训练,就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层次性,使教学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找骆驼教案】相关文章:

找骆驼教案01-25

《找骆驼》教案02-15

找骆驼教案01-03

找骆驼优秀教案02-13

《找骆驼》的教案湘教版09-22

《找骆驼》教案设计08-26

《找骆驼》教案(15篇)03-07

《找骆驼》教案15篇02-16

找骆驼教案(15篇)02-13

找骆驼教案1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