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时间:2023-05-26 10:43:0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三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在教学2~5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多次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对于计算几个几的方法、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以及在乘法口诀与乘法意义之间建立起联系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考虑到这一点,教材给学生留出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无论是根据场景图中的问题填表,还是根据乘法算式编口诀,大部分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吸引力。

  想想做做的安排侧重于把记口诀与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记中用,在用中记。同时,针对一些记忆难度较大的口诀,适当增加这些口诀的练习机会,以便于学生突破难点,加强记忆。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探索,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简洁地表达和迁移类推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瞧,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电脑显示小动物们依次出现)你能口算一下小动物身上的算式吗?

  瞧,小房子上面有些什么?(电脑显示小房子上面的乘法口诀)大家一起读一读。

  提问:你能帮小动物们找一找他们的家各在哪里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显示在算式和口诀之间画线连结)

  讲述: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玩一玩。

  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观察场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谈话:来到儿童乐园,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想玩木马转转车吗?

  提问:一次可以坐几人?(6人)

  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人?3次、4次、5次、6次呢?

  怎样知道2次、3次6次各坐多少人呢?把你知道的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集体交流。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填写表格。

  谈话:如果列表加一加,用怎样一张表呢?(师生共同设计出和例题一样的表)你能把这张表格填写完整吗?

  找一人上黑板填,其余小朋友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12人6次可以坐36人)

  1次可以坐6人,就是几个6人呢?2次呢6次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3)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求几个6是多少会写乘法算式吗?口诀会编吗?

  找一人上黑板写一写,编一编,其余小朋友把书上算式、口诀填写完整。

  集体交流写算式和编口诀的方法。

  2.记忆口诀。

  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把口诀读一读,记一记。通过编口诀,记口诀,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比较每一句口诀)

  你认为哪一句口诀最好记,哪一句最难记?你想怎样记住它?

  3.教学想一想的内容。

  提问:刚才你们编了几句口诀,这些口诀能算哪些乘法题?

  下面这些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62 65 61 63 64

  三、想想做做,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今天小朋友们真棒,自己编出6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来一个背口诀比赛,看谁背得好。

  在小组内背,互相检查。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再来瞧一瞧儿童乐园里还有什么?(电脑显示大象)你能帮大象把算式算一算,并且说说用哪句口诀吗?

  学生一起做题,写口诀。做完后提问:看看每个大象身上的题目和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再请小朋友们瞧一瞧,(电脑显示小辣椒、西红柿)今天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想试试吗?

  出示:

  (1)6个2相加是多少?

  (2)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

  一起做题后,一人汇报,集体订正。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刚才小辣椒、西红柿听了小朋友们解答的问题非常满意,茄子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们。

  出示第5题图,瞧,茄子老师又提出了什么问题?

  提问:你能看出搭1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小木块吗?独立做题后集体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白菜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请大家看书上第84页第6题。谁能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后,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6.游戏摸一摸,说一说。(袋子里有口诀、算式、数字卡片)

  交代方法:每人从袋子里摸一张卡片,如摸到算式就说出口诀,摸到口诀就说算式,摸到数字就说出算式或者口诀。

  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请大家课后把刚才想知道的问题与你的好朋友研究研究。

  [总评]

  这节教学设计有以下两个特色:

  1.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6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历了几次编口诀的过程,所以张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充分地让学生观察、想像、交流、尝试。整个教学过程都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编口诀,让学生记口诀,让学生用口诀。十分注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

  2.这节课的设计既实在又灵活。整个设计依据教材安排了6次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反复练习乘法口诀,而且要求学生能记的要记,能背的要背,并体现了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其次,教师最后设计了一个摸一摸、说一说的游戏,这个游戏虽简单,但它既训练了学生灵活地说出乘法口诀,并把算式、乘法口诀和得数紧密地联系起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教材分析:工具和资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同学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小朋友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示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保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资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胜利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资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资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资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协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考虑 发现新的工具和资料课件展示: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资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同学感悟工具和资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同学明白工具和资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保护这些工具和资料。

  课件:工具和资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保护工具、维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同学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资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保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资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考虑

  1、 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资料。

  2、 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资料。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挂图、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初步了解并会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引入课文

  (1)教师随手抓起一张废纸(准备),揉成一团随便扔在地上,接着问:小朋友们,老师刚刚做了什么?老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但是老师刚刚看到有些小朋友就是这样做的,同学们相信吗?不信的话,我们一起来看第18课。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48页。同时在黑板上揭题,齐读课题。学习“纸”字(请看幻灯片),带读,注意翘舌音,右边比较难写,老师板演,学生书空,并数笔画.应注意的难点是:强调"纸"字下面没有点,可以用"地下没有木屑"来帮助记忆;末笔是一个斜钩。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桌下的纸团是从哪里来的?请小朋友们合上书本,先听录音。在听的时侯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朋友的故事呢?

  (2)放录音,结束后,指名回答以上的问题,得到答案后,出示课文挂图。

  (3)那么丁丁、小刚和冬冬各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个问题.在读的时候要按照拼音读准字音,把生字圈起来,自己想办法记生字。

  3、结合理解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

  (1)丁丁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第1节,指名读第1节。

  ①要求回答提出的问题.

  ②学习生字(请看幻灯片)

  a、“完”:带读,跟读,指名读(板书:田字格中教师书写),说说间架结构.

  问:做完作业的"完"是什么意思?

  b、“作业”:(步骤同上).“作”字还要注意平舌音;“业”注意笔顺(学生看田字格下“业”的`笔顺),带领学生书空.

  c、“成”:(步骤同上).难点是读音(翘舌)和笔顺,末笔是点.

  ③齐读这一小节.

  (2)我们来看小刚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指名读第2节.

  ①要求回答上一个问题。

  ②学习带读字“踢”(请看幻灯片)分析间架结构。

  ③齐读这一小节。

  (3)那么冬冬又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指名读第二节。

  ①回答。②学习生字“脸”(请看幻灯片),分析间架结构。③齐读第3小节。

  4.巩固生字和新词

  (1)出示生字和新词卡片,抽读(纠正),带读。

  ? ? ??(2)书写指导,重点是“纸,业,成”。

  5.作业:朗读并抄写课后的生字。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01-19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01-03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案01-13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02-02

小学一年级《比尾巴》教案03-23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2-16

一年级小学体育教案12-03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01-06

数学小学一年级教案01-12

小学一年级《浪花》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