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30 09:08:2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锦集5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收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记录。

  2、教学挂图:《蚕的一生》。

  活动过程:

  1、出示蚕宝宝产的卵,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移动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

  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吐丝一共生长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教师: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培养后,你为它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样做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蚕宝宝蚕卵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看哪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请幼儿先商量,在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

  在以后课程审议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节性活动的时间安排。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 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设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妈妈,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动过程:

  1、用情境小鹿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1) 提问:“小朋友看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小鹿妈妈正准备带鹿宝宝们出去旅游。她准备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鹿妈妈真着急呀!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 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 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鹿妈妈呢?

  2、 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1)提问:“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鹿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幼儿将先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鹿妈妈(老师)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3)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提问:你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的?

  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

  找一位没配好的幼儿提问: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没找到?再找找看,(教师拿起一个不配的)问:这个行吗?为什么不行?

  教师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4) 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幼儿操作。

  提问:1请一位小朋友拿着盖好瓶盖的瓶子出示给大家看,提问:你的`瓶盖盖紧了吗?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把盖子盖上的?(旋上、转上)。你是用拧的方法,为什么这个瓶盖要拧?你们发现瓶盖和瓶口有个小秘密吗?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罗纹。有罗纹的就要拧。是不是你们每个小朋友都用拧的方法呀?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你是怎样盖瓶盖的?这个瓶盖有没有罗纹?(没有)我们就用按的方法,要用点劲!

  3、 用情境方式结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小鹿妈妈。

  教师以小鹿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口吻进行小结:“谢谢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为每一个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而且会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子,这下我可以带宝宝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见!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瓶子和盖子、把玩弄瓶子和盖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常见到幼儿对瓶盖的拧、开等动作很感兴趣,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多见, 活动很容易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动手尝试,在反复的操作中能找出瓶盖和瓶口匹配才能盖上的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拧盖子

  2、能给各种瓶子配上合适的盖子

  3、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带有瓶盖的塑料瓶子若干,每个宝宝3—4个塑料瓶

  2、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组织幼儿边听音乐《捏拢放开》边做动作进入活动室做好,用谈话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引发幼儿兴趣,探索尝试

  ①教师:“宝宝们,你们瞧老师这有什么呀?”(出示装有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瓶子各一个),激发幼儿兴趣。

  ②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空手练习拧瓶盖、捏豆子等动作儿歌:手指握住小瓶嘴,转转转转转下来,手拿瓶盖放瓶口,转转转转转上来。

  大拇指食指伸出来,捡起豆子捏捏紧,轻轻放进瓶子里,瓶盖转转转转紧。

  老师:“老师发给每个宝宝一个瓶子,你们也把瓶盖拧开,把玩具装进去吧!”

  ③教师发给每个宝宝一个带盖的塑料瓶,让他用自己的方式试着拧开盖子,把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任何一种装进瓶子里,试一试。

  ④宝宝自由练习,请个别幼儿演示给其他宝宝看,自己是怎样装进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的。

  2、教师示范,宝宝练习。

  ①教师说:“我选大一点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给宝宝看,如何把盖子拧在瓶子上。请宝宝们看仔细。”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像老师这样拧,对了。把盖子拧紧了,小玩具就不会掉出来了”教师适时指导:“往这边拧不动了就再往那边拧试试”

  3、“找朋友游戏”配配对。

  ①将大小不同的瓶盖混放在一起,请宝宝给不同的瓶子寻找正确的盖子拧上。“这一个盖子太大了,这个盖子刚刚好,宝宝你也来试一试。”

  ② 让幼儿把瓶子的'盖子拧开,按照瓶子上的圆点标志装上不同的物品,把瓶盖拧紧,摇一摇、晃一晃、滚一滚、扔一扔、听一听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瓶盖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们可高兴了,让你的瓶宝宝随着音乐一起来跳舞吧!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内放上各种不同的瓶子和瓶盖,准备许多小豆子、小石子、小木珠或小玩具等,让宝宝继续练习拧瓶盖,配配对的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鞋子是幼儿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用品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鞋子,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给幼儿带来了许多乐趣和探究的思索及创意的空间。我们选择鞋子作科学活动设计的课题,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鞋子的基本特点,初步了解鞋子从单一的保护功能到集保护、保健和美观等多元化功能的发展过程。知道不同的鞋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用途。感知什么样的鞋子最好看,最舒适,最方便。引发孩子对将来穿什么样的鞋子最好的想象、好奇心和创新冲动。

  活动目标

  1.认识、探究鞋子的基本特点及作用。

  2.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体验新产品“魔术贴”鞋子的优点。

  3.讲述、绘制自己喜欢的鞋子,感受创意所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鞋子若干(皮鞋、布鞋、球鞋、绑带鞋);“魔术贴”鞋子若干。

  2.“小鞋店”的环境布置(鞋柜、鞋架)。

  3.绘画工具(画纸、蜡笔、剪刀、浆糊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鞋子

  1.教师讲述故事“会唱歌的鞋子”引出课题。

  2.讨论问题。

  (1)你们穿的鞋子是什么样的?

  (2)鞋子为什么会唱歌?声音从哪里发出来?

  (3)你喜欢唱歌的鞋子吗?为什么?

  3.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的鞋子,教师引导个别幼儿,并给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发言的机会。

  4.教师小结鞋子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活动(二)“鞋子的一家”

  1.出示各种各样的鞋子让幼儿辨认,并说出鞋子的特点及用途。

  2.让幼儿讲述不同的鞋子的不同特点及不同作用(布鞋、皮鞋、球鞋)。

  3.讨论问题:

  (1)布鞋、皮鞋、球鞋的异同?

  (2)球鞋在什么时候穿最合适?

  (3)下雨天怎么办?穿上布鞋会怎么样?

  4.“小鞋店”游戏,幼儿扮演角色,进行鞋子归类的`游戏活动,巩固对鞋子的认识。

  活动(三)“我最喜欢的鞋子”

  1.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的鞋子,体验和享受穿不同鞋子的不同感受。

  2.投放魔术贴鞋,让幼儿感受鞋子的优点:方便、美观、舒适。

  3.讨论问题“将来我们穿什么样的鞋子”。

  4.让幼儿讲述,绘画。启发幼儿的创意,设计一双更好看、更有新意、更适用、更方便的鞋子。

  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设计以“鞋子”这一幼儿生活中常用的事物作为活动的选题,把幼儿科学活动和教育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容易引发孩子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及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寓科学教育与生活、活动之中,值得提倡。

  该科学活动设计目标明确、具体,把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实践操作按认知―分析―探究―创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顺序有机地加以组织,符合儿童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于实践的基本规律。特别是该活动把创意培养作为核心目标,紧扣科学启蒙活动,培养创造性品质和精神的宗旨。

  此活动的内容丰富,活动形式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孩子们活动兴趣,启发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意识,训练孩子实际操作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顶起纸板的有趣现象。

  2.探索不规则图形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立体纸盒有很多个面,每个面都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不规则图形纸板、各种立体空纸盒、一根吸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发幼儿回顾经验。

  引导语:上次小朋友试过顶规则图形纸板,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二、不规则图形活动探索。

  1.幼儿初步探索顶不规则图形纸板,如果也用吸管顶,请你们猜猜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

  2.教师提出探索记录的要求:在纸板能顶起来的地方用笔做个几号。

  3.幼儿操作探索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在每个图形上可以找到几个能把它顶起来的点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吸管能顶起纸板?

  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不规则图形板平衡的.经验。

  三、立体图形探索。

  1.出示立体纸盒,提出问题,引导继续探究引导语:这里有许多立体纸盒,你们能将他们顶起来吗?到底能找到几个地方把它顶起来呢?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探索要求:顶立体纸盒是不是和顶不规格图纸纸板一样,也只有一个地方顶起来?请你们试一试,试完后,就在能把纸盒顶起来的地方做个记号。

  3.幼儿探究顶立体图形纸板4.师幼分享交流:从中获得立体纸盒有多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延伸: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到能不能也被顶起来呢?我们区角的时候,可以去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8-06

科学活动教案范文10-13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9-28

有关科学活动的教案08-26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01-15

科学活动教案【荐】01-16

【热】科学活动教案01-16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1-16

科学活动教案【热门】01-17

【推荐】科学活动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