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26 12:32:4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以问题为载体 以过程为核心

《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实施时,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因此在四年级下册安排“数图形中的学问”这一学习内容,是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最好体现。数图形的内容非常丰富,这节课所接触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我把重点放在教给学生数的方法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力求给学生以“经验”、附课堂以“思想”。下面是我教学后的反思,具体分析如下。

一、 还数学以生活原型,适当补充生活素材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有趣。作为数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补充到教材中去,让教材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学得高兴,生活得更精彩。因此,课的伊始我引导学生从欣赏一组美丽的图案和现象开始,从图中找出多次出现的图形——角,然后教师从这些应用于生活的设计中截取其中一部分:从1个点引出4条射线,以此充分激发学生数角、探究规律的主动性,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准确把握认知起点,效果事半功倍

《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关于如何数角、数线段、数三角形、数长方形,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但不知所以然,这是孩子们学习的起点。因此,我尊重了孩子们已有知识,注重规律的探寻。整节课围绕“你是怎样数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注意方法和规律的结合,由简单到复杂,逐步体验数角的变化过程。而且,让学生自己表述数角的过程,在交流中提出质疑,如:为什么不往回数? 为什么由4条边增加到5条边就增加4个角?等等问题,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中,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和顺序,实际上是让学生总结归纳的过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数角过程中的顺序、角个数的变化体会得比较深入,还能够提醒同学:“按照自己这种方法数,要注意什么。”学生这一语道出了本节课的关键。

三、凸显数形结合思想,对比、迁移活运用

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图形计数是研究一个图形中包含基本图形个数的问题。怎样数图形的个数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其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教学中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化抽象为具体,我充分借助课件的演示,直观地呈现了学生数角的过程和方法,同时给数过的角标上序号,使学生在探究规律后能直接得出算式。并且引导学生将算式与图形一一对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这样从无序到有序真实反映了学生思维渐进的过程,听到的是学生自我“拔节”的声音。

在数角后,引导将方法对比、迁移:数角的方法也能用来数什么图形?适时利用课件演示:在原来数角的图形中加上一条线段,学生的讨论、分析马上得到形象性的说明。紧接着图形一旋转即成三角形,“我们还能用同样的方法数三角形吗?”学生早已跃跃欲试,很快得出正确结果,还能将算式和图形紧密结合起来,归纳出数图形的方法。

有了这样的数形结合为基础,对比、迁移为桥梁,学生不但很轻松地掌握数线段、数角、数三角形的方法和规律,还能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数长方形中。在数两行四列的长方形的个数时,利用规律得到:先数单一行的个数是“4+3+2+1”,有这样2行;而两行合着数,也同样是“4+3+2+1”,所以进一步简化成“(4+3+2+1)×3 = 30”,从学生的解答不难看出方法、思想已深入学生心中,甚至解题技巧再次得到提升。

回顾整节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发现、研究、探索问题的全过程,进而发现有序数图形的方法,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与规律去数,学生亲自体验到“有序”数学思想产生、发展的全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有关课文数图形中的学问的教学实录01-15

《数图形的学问》一课的教学反思09-17

数学小课题:12月份-《数图形的学问》教学反思06-10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10-28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06-16

《图形中的规律》教学反思01-12

《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反思范文09-09

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反思范文03-13

《煎饼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