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7-17 11:34: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

反思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运用不够熟练的问题

问题:1. 用代入法解方程时, 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数时容易 出错,且在代入时如果有另一个未知数有系数容易不带括号。 2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对“同号相减,异号相加”容 易混淆,且在减去一个负数时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

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但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极易 发生计算错误,所以我的解决办法时让学生多做题,不断地出错,改 正。最后发现自己的问题,改正自己的问题,达到熟练地目的。 反思: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错很正常,做的题多了,就会知道自 己容易在什么地方出错,改正即可。但作为老师必须要有训练意识,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2

  本节教学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这节课以“回顾,提问”为先导,以“操作,思考”为手段,以“数,形结合”为要求,以“引导,探究”为主线,处处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景象,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与要求,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上完课后的感想,我对本节课有如下的反思:

  一、 成功之处:

  1、 从旧识引入,自然过渡

  这节课由复习一次函数解析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形式引入,再提出x+y=5是一次函数还是二元一次方程这一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的融入课堂。

  2、 在操作中,提出问题,深化认识

  对于此阶段学生来说,他们乐于探索,富于幻想,但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本节课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并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在画图过程中发现:“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接着引导学生反思:“一次函数图像的点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举例、验证,得出结论。同样,在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关系时,也是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了快乐,深化了认识。

  3、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导探索为主线,数形结合为要求

  能力的培养是以自主探究为平台,我通过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并讨论来解答几个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培养了他们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再由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扩展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层层递进,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加减、消元、图像法,通过分析他们的优缺点可知图像法得出的解是近似的这一结论,让学生又体会到了数学的严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的美。

  二、 失败之处

  1、 学生自己画图时不好确定交点坐标,在做这样的题时,就一定会存在如何确定交点的精确度问题,从而使学生会认为应用图像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无用处,进而不重视本节课的内容。

  2、 教学过程中,在探索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关系时,提出的问题与ppt课件中展示的问题部分重复了,浪费了一些时间,板书设计不够简洁。

  三、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做了如下改进:

  1、 对于交点坐标问题,应该跟同学们讲解清楚,我们要求的是掌握这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我们借助科学技术很容易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也就容易找到交点的精确坐标。此外,一般来说如果考试当中是会给出交点的坐标。

  2、 重新整理资料,将一些重复问题删去,提取结论中一些重点语句,关键词,板书做到精炼。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2课时,是在学习过直接采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的。我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复习设疑,引发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散难点;自主学习与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学生自学、互学为主,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面向全体,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生命化,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得到了教研组听课老师的好评。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

  优点:1、组内帮扶作用发挥的突出。虽然大家都知道加减消元法,但有些同学不太明确怎样变形成可直接加减的形式,而通过组内帮扶,正好能帮助教师分散解决个别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这节课的课堂效率。

  2、易错点强调的较好(这是听课教师的评价)。在用减法消元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减数位置是一个整体,应该每一项都变号,所以在学生展示时,我让他写出了减的具体过程,也要求大家本节课做题时也要这么做,这样就减少了错误发生的概率。

  不足:1、课前复习提问不到位。本节课要继续研究加减消元的方法,在课前我只简单的提问了可直接采用加减消元的条件及如何加减消元,但从学生做题的过程来看,学生更容易在对方程的等价变形中出错,即利用方程的简单变形,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学生往往忽略等式右边的常数项,不过,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提醒了一下,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我还要更细致些,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易错点。

  2、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出示时间有点早。我是在学生“先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课后认为在“后教”环节的“更正”、“讨论”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更能体现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生命化课堂”教育新理念。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4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下午好!我利用这个机会,谈谈我今天上午这节课的课后感悟与反思。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1)”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用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条件以及能运用代入法、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抓住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组模型。教学难点是在探究过程中分析题意,由相等关系正确地建立方程组,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估算验证等学习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解决了生活中的三道实际问题:牛饲料问题,捐款问题以及红茶沟门票问题。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当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且有效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充分让时间留给学生,让讲台留给学生,让发现留给学生,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发扬教学民主,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因此在学生解决(探究1)牛饲料问题当中,学生能想出三种列方程组的方法,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是我实施新课程理念中的最大成功,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解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验解题时有方法,方法多,方法好。从而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我还通过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采用引发指导、多样评价、鼓励肯定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能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跳出文本,活用教材。如:在探究1解决牛饲料问题中,我先让学生对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的食量进行估算,再寻求检验估算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从而让学生体验方程组的实用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估算与精确计算进行比较,从而明确估算有时会有误差,要想得到正确数据,需要通过用数学知识精算,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鼓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总之,从整节课来看,学生的情绪比较饱满,思维比较活跃。我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有待探索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时间把握得不够好,使得“感悟与反思”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得以实施。还有在解决“五一”红茶沟门票问题时,学生的另一种解题方法没有得以展示,如果我能在前面几个教学环节抓住时间,让学生在后几环节充分展现自我,我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再有,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关注极个别学生,以至于他们的积极性没能得以充分发挥,今后,我在这方面要多加努力。对于新教材,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还有很多的困惑,具体教学实施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给我多多指教。谢谢!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5

  《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

  组》的第一课时,这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已具备解一元一次方程和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基础,因而学生有能力自主探索出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整体教学过程如下:

  1、从问题入手,由学生列方程求解,要求学生列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两种。引导学生对比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根据相同的等量关系所列的方程,发现谁代换了谁,从而探索归纳出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2、师生共同用代入法解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同时规范每一步的书写要求。

  3、由学生独立用代入法求解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组,其中2名学生板演,目的在于发现学生在求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及注意点。

  4、 男生女生pk练习,目的是达到完全掌握用代入法 - 1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比较好,,整个课堂气氛较和谐。由于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所以整节课教学过程流畅,学案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学生能较好地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较好地体悟用代入法解方程组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1、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纯计算问题,学习解方程组的方法,似乎没什么可让学生交流的机会,但是做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交流机会,例如:让学生上黑板板演。由此让我感受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启发,但启发的人不一定一直都是老师,而且学生的思路往往比老师们的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多为学生创造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

  2、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尤其在问题情景教学中,学生必然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难免遇到许多困难,或多或少会走一些弯路,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教师若以亲切和蔼的话语鼓励赞许的'目光面对学生,就能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给予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激活整个探究过 - 2 -

  程,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探究意愿。因此,今后在课堂还要善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实验活动中去,让他们自己有主人翁的感觉,切实与同学真诚合作,体验完成一项活动任务的成功喜悦。让他们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但遗憾的是,自己调节能力功底不够,不能及时调节学生情绪。

  总之,以后还是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力求做到更好。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6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延续与深化。很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均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而得以简化,如: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成员去建设工地参加实践活动,男同学戴白色安全帽,女同学戴红色安全帽,在每个男同学看来,红白安全帽一样多,而在女同学看来,白色安全帽是红色安全帽的2倍,问男女同学各是多少名?——这个问题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有两种解法:(1)可设男同学x名,则女同学(x—1)名,根据“男同学人数=2(女同学人数—1)”这个等量关系可列方程:x=2×[(x—1)—1];(2)设女同学y名,则男同学2(y—1)名,根据“男同学人数—1=女同学人数”这个等量关系可列方程:2(y—1)—1=y。如此解决问题比较“绕”,数学的特点是“趋简”、“趋明了”,于是促生了“寻找另外的简捷的办法”的欲望。

  由于本题有两个等量关系:男同学人数=2(女同学人数—1)、男同学人数—1=女同学人数;两个未知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如果设男生x人,女生y人,可以得到两个方程:(1)x—1=y,(2)x=2(y—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须寻找满足两个方程的x、y值,于是就延伸到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

  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一旦提及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学生自然会隐隐约约地想到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于是引导学生观察、联系、联想,可以“化归”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

  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课程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什么特点?学生们经过思考争辩,最终达成如下意见即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1)列一元一次方程时,需要将其中的一个量用含有另一个量的式子表示出来,也就是说,寻找相等关系容易,列方程要相对困难一些。(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只要找出相等关系(2个)设未知数(2个),就可以较容易地列出方程组,所以列方程(组)相对简单,而解方程组要难一些,顺着这种感觉,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如何便捷地解方程组就成为当务之急了。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习用代入法解方程组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来增加学生解方程组的方法与技巧。代入消元法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容易掌握,但加减法难度就大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明确用加减法解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必须使两个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分类、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丰富了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是今后学习方程组知识应用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但还需要通过强化练习,才能达到熟练。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8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行程问题,教学中,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估算验证等学习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解决了生活中的几道实际问题。重点讨论了航行、相遇、追及三大类型。纵观本节课,其中有精彩之处,但也有很多不足,现反思如下:

  航行问题很简单,在学习的过程中先回忆了航行问题中的基本公式,然后同学们讨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最后设出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同学们经历了回顾旧知、应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讲解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时,我选了两名同学分别相向而行和同向而行,表演了相遇和追及,让这两个问题动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两种颜色的彩粉笔在黑板上分别来代表两个人,一边讲解一边画出两个人行走的路线,这样就将枯燥的代数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几何问题,大家很容易就从图示中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总之,从整节课来看,我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精彩点拨、拓展延伸、归纳升华六个环节来进行,学生的情绪比

  较饱满,思维比较活跃,能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有待探索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时间把握得不够好;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关注极个别学生,以至于他们的积极性没能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各种方法没有及时的展示。今后,我还要多加努力,调整教学方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9

  前言: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的一个困难问题。大部分学生见到字多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这种不良反应很可能会延续到函数的实际应用。这个方面的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及迫切需要的。

  笔者从事教学12年来,一直在反思应用题对于学生的困难之处。开始的时候,总是觉得原因在于学生文字理解能力差,看不懂题目。其实,这和语文的文字理解能力关系不大,主要是和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有关。

  一、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困难

  先举一个学生觉得很容易的例子:

  例1、一个修路工程队已完成1700米的任务,预计每天修150米,还需多少天能完成2450米的总任务?

  这个问题为什么简单?因为学生对每天修150米,x天修150x米这种倍数关系理解了,等量关系“已完成+预计完成=总任务”就好找了。

  再举一个学生觉得有点困难的例子:

  例2、小明有5角硬币和1元硬币共50枚,其中5角硬币比1元硬币的2倍多5枚。小明的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他共有多少元钱?

  学生易犯的设未知数的错误是:设两种硬币各有x枚。第二个错误是:设5角硬币有x枚,1元硬币有(2x+5)枚。如果解设对了,一般都不会列错方程。 这个题目绝对不存在阅读理解的困难,背景是学生很熟悉的。在教学中发现,几乎没有学生主动“设5角的硬币有x枚,则1元的硬币有(50-x)枚”。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对这种设法接受很快,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就不能接受。

  我们再仔细想想,其实“设5角的硬币有x枚,则1元的硬币有(50-x)枚”所涉及数学思想与列一次函数关系式是很相似的,所以部分学生觉得有难度。倍

  数关系很直接,学生易接受;这个关系用到一次逆向思维(加数=和–加数),所以难接受。

  这个难点可以用列举表格的方法来解决:

  这样,数量间的关系就很清晰的展示出来了。其实,在学习代数式时,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可是学生思维没有把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很多参考书都是这样总结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的。

  第一步:审题,用一个字母如x表示题目的未知数;

  第二步:找出一个相等关系式;

  第三步: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步: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第五步:检验,作答。

  结合学生觉得困难的例2分析一下,第一步就不好办了,因为有两个未知量,却只能设一个未知数;第二步找一个相等关系,其实题中有两个相等关系。有些困难学生,第一个步骤都不能顺利完成,所以觉得难!虽然老师们都觉得这是个超级简单的题,它确实难住了一些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老师的工作就是帮学生解决困难,我们需要学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们。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困难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应用题在解设上没有什么困难,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还是有很大困难。

  也举个例子:

  例3、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均工作2小时共收割小麦3.2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均工作5小时共收割6.5公顷。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这个题目已知数据很多,部分学生望而生畏。列出的方程常常丢三拉四。

  参考书常这样总结列二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的。

  第一步:认真审题,找出已知量、未知量(两个)以及等量关系(两个); 第二步:设未知量x,y;

  第三步:根据等量关系(两个)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四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五步:检验,作答.

  结合例3,分析一下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第一步,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容易,但找两个等量关系就不那么容易了。找不到等量关系,题就做不下去了。 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都是被“等量关系”难住的。不管设一个未知数也好,设两个未知数也好,只要找不到等量关系,方程就列不出来。

  这个“害人”的等量关系还有一个致命伤——要用文字描述。以例3为例,请老师们自己把“等量关系”准确的表述一下,你会发现,几乎就是把题目重复了一遍。我们自己做这题,只会关注两个“共”字,不会把等量关系详细写出来。那为什么要学生去写或说呢?

  反思,“等量关系”地位重要,但是它是否必须在第一时间出现呢?

  三、两种讲解对比

  以例3为例,对比“等量关系”在前和“等量关系”在后两种讲解方法。

  例3、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均工作2小时共收割小麦3.2公顷,3台大收割机和2台小收割机均工作5小时共收割6.5公顷。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一)“等量关系”在前

  第一步:解:设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x、y公顷,得: 第二步:找出相等关系: 大收割机工作量+小收割机工作量=总工作量 是不时所有学生都能准确找到这个等量关系能?

  ?2?2x?2?5y?3.2第三步:列出方程:? 5?3x?5?2y?6.5?

  第四步:解出方程

  第五步:检验,答

  (二)“等量关系”在后

  第一步:找出已知数据,建议学生在数据上作好标记(如圆圈)。

  第二步:解:设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x、y公顷,得: 第三步:分析每个已知数据和未知数的数量关系,顺序是从前往后。

  如,看到第一个数据“2台”,想想它和x还是y有关系,它们之间存在那

  种运算关系?学生很快会想到2x,接下来就是5y,这两个式子就是方程的雏形,再考虑2小时和3.2公顷,方程很容易就出来了:2(2x+5y)=3.2. 第四步:反思题中的“等量关系”

  第五步:解出方程

  第六步:检验,答

  两种方法对比:

  第一种方法,学生容易在第二步受困;

  第二种方法把找“等量关系”分解为找“数量关系”,学生不那么容易受困;

  第一种方法要求学生用文字描述“等量关系”,学生会觉得困难;

  第二种方法在找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自觉地把等量关系用数学式子(方程)描述好了,学生不会觉得太困难;最后反思“等量关系”,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四、“等量关系”在后的解题步骤反思

  “等量关系”在后的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认真读题,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

  第二步:正确设好未知数;

  第三步:按顺序初步分析各个已知量与有关未知数的关系;

  第四步:在初步分析的数量关系之间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并反思等量关系的文字描述;

  第五步:解方程(组);

  第六步:检验,答。

  这样的步骤,把找“等量关系”细化为找“数量关系”,按照已知数据出现的顺序,一个一个分析,把文字理解和数量关系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步骤对列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合适。这与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的思路是一致的。

  笔者的教学感受是,“等量关系”在后的方式比较适合中等以下层次的学生。在反复强调这样的步骤后,学生就从不能动手,到动手画圈,再到设好未知数;动手之后,就开始思考,从列一半式子到列出方程。

  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老师来反思实际应用类的教学策略,研究出一些实用的方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0

  在这节课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方程组表示问题中的条件及解方程组的相关知识,而且探究了用方程组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实际问题。这一节共安排了五个实际问题,这些问题比前面的问题更接近现实,数量关系相对比较隐蔽,因此这些问题的分析解决难度比以前的问题也要大些。这节课更为关注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模型的“探索”过程。它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策略,而且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它的模型化的方法,合理优化的思想意识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科学依据。所以我觉得设计此课的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在探究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组并解方程组、检验结果的合理性等能力,感受建立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中我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背景,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教学中应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先独立探究,再进行合作交流。基于以上原因,这节课的设计我选择了“学案导学”法,就是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有效途径。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体现学案的人文性:名人名言、建议的口气、温馨的提示等等,我想这些对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这节课之后,我感觉目标已经达成,但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

  2、

  3、

  4、

  5、

  6、

  7、

  将问题精细化处理,设计好问题分析 在课堂上多进行激励和评价,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注重细节,提高解题正确率 关顾不同阶层的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 做好板书设计,给学生做题留出充足的空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教师的专业学习,储备好丰厚的知识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0-04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05-07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03-09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范文03-31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03-04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6-09

《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通用5篇)07-26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01-21

关于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