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1-01-15 13:20:5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算乘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

  教材说明

  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与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有所不同。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只把被除数的尾数省略,求它的近似数。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则要先分别求出被除数、除数的近似数。而且除数是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被除数从哪位起省略尾数,可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及运算的方便程度来决定,使求出的两个近似数可归结为表内除法口算。由于被除数、除数都要先求出近似数,比第六册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要难。

  例6,通过运酱油的情境引出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材给出了两种估算方法: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除法口算;另一种是把被除数、除数取近似数后,用乘法口算,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教学。教学例6,完成练习十四中的习题。

  2.教学例6时,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取538和62的近似数进行估算比较合适?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使学生明确:取近似数时首先要考虑所取的近似数与原数不能相差很大,然后要考虑运算的方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的口算。

  让学生做“做一做”的题目时,要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计算。

  3.关于练习十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3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提示学生怎样取近似数后再进行计算。

  第51页最下面的思考题。其解答的思路是:根据题意可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从图中看出:①只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28-10=18(人);②只参加语文小组的人数是14-10=4(人);③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人数是42-18-10-4=10(人)。

  教材说明

  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过程,实质上是先除以几,再除以100的连除过程。如3600÷300=3600÷3÷100=1200÷100=12。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位数除是重要的一步;用100除则是用十除的类推。因此,教材首先复习了用一位数除、用整十数除,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准备。

  例4教学用100除一个数。教材从除法的意义入手,明确用100除的口算算理。然后出例5教学用整百数除。所出的两道口算题,一道是商一位数的,另一道是商两位数的,都通过方框中的话突出用几百除的口算方法。两道例题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用整百数除的口算规律。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2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过多地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班班通课件邮递员送信为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创设了猜猜我是谁、开火车等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二、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算理与算法的统一。

  学生已有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都给予了鼓励。引导学生发现,先用十位上的数或百位上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两个0或三个0,进而掌握快捷的口算方法。在练习中,我也让学生在组内核对,有不对的地方先在组内说说原因,而后再全班分析,这样的错例来自于学生中间,学生会听得更认真,能更好的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孩子的口算正确率。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课堂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一是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出现了前松后紧现象。二是讲解时个别语言不够精确。在以后教学中多向其他老师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是自己的课堂上出高效、实效。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3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教学以富饶的大海这一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又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热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尽量把学生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使思维的火花开得灿烂夺目。如计算20乘4的计算方法,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发现解题规律。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索学习,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如学会20乘4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同桌讨论出200乘4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预设不够,本以为学生可以马上想到把29看做30再与6相乘,但是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此时表现有些慌乱,没处理好,影响后续教学。以后应该充分预设,熟悉学生不只是认识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板出算式后,师应明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如:同学们能很快地估计出29×6大约是多少吗?比200多,还是比200少?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4

  我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末尾带0)的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分析,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总结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口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个数。

  难点:能够说清算理、掌握简便的口算方法。

  在本节课,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巩固练习→全课总结→作业布置。本节课是“建立在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的,为进一步学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做准备,因此,在教学中我循序渐进,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先扩大口算范围,再对口算进行巩固。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自学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根据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列式的理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主要是学生汇报,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强调算理,学生边说边板书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在本堂课上,我特别注重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现有的知识相练习,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探索掌握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探索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规律。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的点拨恰当到位,引导准确,例如“你是怎么想的?”、“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教已经学会的同学”等等,这些激励的话都会为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打下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讨论的面太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做练习时,老师的要求要讲清楚;学生汇报时的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应进一步加强。练习中出现的练习题“40×50=”,应多请一些学生加以说说理由,加深印象,掌握和理解算理。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5

  一、教材。

  今天的 例1又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由于学生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小节的口算知识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学生就能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法。

  教材的主题图是一幅非常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图,大多数小学生都有去公园或游乐园玩的经验,他们对公园的环境和游乐的项目都比较熟悉。出示这个情境图,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去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这幅情境图,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然后由学生发现什么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第(1)题要求计算9人、10人坐旋转木马各要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算法,对于2×10的结果,有的学生可能由9个2的`和得18再添上1个2得到,也有的学生可能直接算出10个2得到。也可能有学生想到:2×10也可看成是求2个十是多少,因为2个十是20,所以2×10=20。在算出2×10得20以后,教师可再补充诸如3×10、 10×4等的题目要学生计算。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应设计引导学生从不同项目、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提出不同的有关乘法的问题的活动。例如,可以从计算购票所需的钱数来提问题,也可从参加某一项目的人数来提问题,也可让学生联想情境图中没有画出的景物来提问题,特别是马上要学到的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提出的数据学生不会计算也不要紧,可以让他们带着这些悬念进入后面的学习,鼓励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学生开始提问题有困难,教师也可提一、两个问题进行示范。我们要设计各种活动,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了书中创设的情境之外,教师还可根据本地本校的具体情况设置其他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例如购物的情境、参观的情境等等,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其他方面的乘法问题。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6

  昨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这是在上学期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教学15×3时,我让孩子们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生1: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0+15=45。生2:我是想笔算的过程,3乘5等于15,向十位进1在个位写5,1乘3得3,再加进位1等于4,所以15×3=45。接着口算150×3,120×30我还是让会口算的学生说说口算方法,然后让中等生和学困生说,最后总结口算方法。

  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和练习,我觉得效果还可以,想着这么简单的口算,孩子们应该没有问题。于是在午自习时,我们做了一次作业。批改过后我发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掌握很好,三分之一的学生会算错1、2道,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错的比较多。

  这引起了我的反思:这么简单的口算为什么学生掌握的不好?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觉得问题出在:我只是让学生说了口算方法,思维敏捷的学生一听就会,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可是对于另外一些反应较慢,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就有了难度。要是在教学时,我能利用方块图或实物图,以直观表象作为支撑,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效果可能就好多了。

  根据学生口算能力较弱、方法掌握不熟练的现象,我又进行了一次口算练习课。首先进行简洁的口算训练。先让学生说算法,然后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接着在一步步的练习中掌握算法。最后在具体情景中巩固口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题和第9题用“开火车”的形式,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争当最快小火车”为动力,培养集体意识,提升口算能力。第6题以学生喜欢的糖葫芦为载体,继续训练两位数乘整十数,并学会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第10题让学生利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解决(1)、(2)两个问题。第(3)小题是供有余力的学生解决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李响是我们班比较聪明的学生,他站起来说:“先用20×22算出羚羊跑的路程是440米,再用20×31算出豹子跑的路程是620米,620—440=180米,180>150所以豹子能追上羚羊。”这时刘紫征的小手还不放下,我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只见这孩子胸有成竹地说:“先用31—22=9米,算出豹子每秒比羚羊多跑9米,再用20×9=180米,180>150所以20秒后豹子能追上羚羊。”刘紫征刚说完,吴耀辉就迫不及待的站了起来,说:“我还有一种方法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前两步和李响说的一样,先算出羚羊和豹子20秒跑的路程,然后用羚羊跑的440米加上150米等于590米,小余豹子跑的620米,所以豹子能追上羚羊。”我真的没想到孩子们能说出这么多的解题方法,不禁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真是太棒了!老师只想出1种解题方法,你们竟想出了三种。看来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啊!”

  说实话,课前我在看这道题的时候,只想到用两者间的速度差乘时间得出追及路程(刘紫征说的方法)这一种方法,没有多想。孩子们一说我才想到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解决方法啊!看来平时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做法是对的。孩子们又给我上了精彩的一课!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放弃口算,用竖式笔算的方法来解决口算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以前学的笔算方法已经在学生的脑中根深蒂固了,自然会影响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面对这一问题,我选择了比较保守的方法。看图学习例1的计算方法,我先运用课件与孩子们探究算理。明白算理后,孩子们面对16×3马上能想到把 16分成10和6后再算。例2只是在末尾添加0,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比较末尾没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孩子们自主探究,引导他们一起总结了口算方法: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当末尾有:“0”时,先把末尾的“0”省略,先算“0”前面的数,最后在计算结果里把省略的“0”补上。

  反思本节课教学我认为口算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部分知识在学习中如果掌握好了,对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都会有提高。但是在练习时还是有部分学生喜欢惯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口算,我就采用让学生多说口算过程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并逐步简练口算过程,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掌握口算方法。如:出示 16×2=让学生说出口算的三步骤1)把16分成10和6。 2)10×2=20 6×2=12 3)20+12=32。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说出第三步。如:13×6可以直接说出60+18=78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步习惯并掌握口算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8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恰当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获取知识、树立自信,否则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案例一;某老师执教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其中一道题是700×4=?

  师:谁能给同学们说一下你计算的结果?

  生:700×4=20xx.

  师:让老师看一下你的练习本上写的是多少。(看学生的练习本后)他写的是2800,这个同学他会计算,结果是正确的,读数的时候没有读正确,谁能帮助他读一读?

  案例二:某老师执教小学六年级语文《一夜的工作》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关于周总理的课文,请同学们先会议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周总理的课文?

  生1:《周总理的睡衣》。

  师:回答的很好。

  生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篇课文是我们以前的课本上学过的吗?

  生2:我在课外读物上阅读过。

  师:我让大家回答以前课本上学过的,上课要注意听讲。

  反思:在案例一的教学中,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急于对学生计算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而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关注,通过查看学生的练习本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然后对学生的“会算”做的肯定的评价,而对于学生的“不会读”,教师没有指责,在告诉学生读的是错误的以后,让其他同学帮忙。在这样的中肯的评价中,学生一定会这样想:这个题我会算,只是读错了,我一定要学会读。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在案例二的教学中,对于教师设置的问题,教师期望的回答是“以前学习过的课文”,而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出现偏差时,教师的评价是“回答以前课本上学过的,上课要注意听讲。”,意思是这个同学没有注意听讲,但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课本上”与“课外”的问题并不重要,而且学生的回答与要学习的内容是有关的,况且我们还提倡学生课外多阅读。教师这样的评价对学生以后课外阅读的兴趣恐怕也是一个打击。如果教师这样评价学生:这个同学真喜欢读书,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这个学生或许从此会更喜欢读书,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所以,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关注学习的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独特的个人感受,在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应多一些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以让学生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获得自信。切忌简单的、粗暴的、贬损性的评价。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9

  在学习《乘法口算》这部分内容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出示例题,学生试算后,自己试着说说做法。和往常一样,学生做完题后,同桌同学开始说自己的做法,然后由同学向全班汇报结果。教室里很热闹,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激动地、大声地回答着他们的结论。

  邸汉蒙同学很聪明,但也很懒散,作业平时10次有8次做不完,听讲也不是很认真。在两天前我单独找他谈话后,这两天比以前有很大转变。上课听讲比以前认真多了,作业在老师的“追踪”下,也能完成了。今天,我瞅见他时,发现他眼神中流露着急切想发言的欲望,但急切中藏着一丝畏惧,是怕讲错?我投给他鼓励的目光,示意他发言。

  他回答:“400×3,可以把400后面的2个0盖住,就变成了4乘3,4乘3等于12,再把2个0添上,就是1200。”

  讲得多好!我马上表扬他:“你说得真棒!”简单的几个字,就帮他找到了一丝自信。这时,我在邸汉蒙的眼中看到了惊喜。抓住了他的长处,予以及时表扬,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做。这样,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观念,数学是人人要动脑的。只要我有信心,我就能学好数学,并能超过别人。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0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计算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的作用。如何让估燥的内容让它更生动化、赋予它活力呢?如何才能让学生灵活地上好枯燥的计算课,构建积极有效和谐的课堂呢?教授了《口算乘法》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锻炼学生、激励学生,让它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思考,激发思维,快乐收获。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开展小学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的想,尽量的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每兴上计算课的时候,同学们都迸发出不同的思维火花。例如在计算2×10时,我先让同学相互讨论算法,然后汇报,有的学生说:“2×10就是2个10,2个10就是20。”有的学生说:“2×10可以表示10个2,10个2就是20。”首先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他们以不同的角度,从“2×10”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出发,寻找到了答案,但两种说法我截然不同却又有内在的联系,当学生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都想出来,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人说:“因为2×9=18,所以2×10比它再多一个2就是20。”我马上表扬这个同学能够融会贯通,因为前面有一个铺垫就是2×9=18,他能够从旧知前后结合,联系比较,让老师不是不承认他是一个思维空间很广,很会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我总会给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所以在课堂上会产生很多的思维之花。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授之以免,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的知识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于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出理:用整十数与一位乘数是2400的算式有哪些?这个题目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开始学生只是想到了3×800=2400,4×600=2400,我反问学生:“3×800就是24个百,3×8=24是定的,那这个百能不能放在3这边呢?”经我一点拨,学生马上想到,可以,那就成了300×8=2400。同学样的方法,大家又想到了400×6=2400。学生马上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中去。

  3、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在课堂上,对于做对的,做快的,回徐有创新理念的同学,应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同学们在读了68页主题图后,请同学们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提问的:“12个人玩激流勇进勇进6人每人每次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是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当时我们还没有学这个内容,我问有没有同学能挑战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应声。后来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主动说:“我会解答。”我用怀疑又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他说:“好,你来说吧!”“12×6,2×6等于12,向十位进1,1×6等于6加1等于7,最后等于72。”我当时一听吃了一惊,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他能够不动笔,用心算而且把步骤说得这么清楚,我非常高兴,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说:“不错,你能真会超前学习!”一个肯定,一个简单的点评,让他非常高兴,他觉得老师不权肯定了他课堂上的表现,也肯定了他在课堂之外的努力。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1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计算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的作用。如何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沟通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呢?执教了《口算乘法》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锻炼学生、激励学生,让它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思考,激发思维,快乐收获。

  一、 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复习之后,去游乐园玩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生活情景,所以我设计了带孩子去游乐园玩的环节。不过我在出示主题图后直接给学生抛出例1的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继而学习新知。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结果,在课堂上,我给了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三、相信学生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充实课堂学习内容

  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口算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因此本节课学习了口算之后,我又加上了例2估算的知识,是课堂内容更加充实,提高教学效率。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完全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四、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本节课的知识很容易弄懂,但是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可以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我提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算式有哪些?你可以写出几个?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

  五、值得注意的问题

  1、课堂上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即使是犯了错。

  在教学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不要担心学生出错。很多时候学生出错也是一个教学契机。如在练习时出现5006=300.正可以利用这个题提醒学生计算时也会计算出0,所以这个题应该等于3000。

  2、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维,尽管是善意的点拨。

  在学习估算的时候,出示298,问要想知道够不够,怎么办?、298我们没有学过呀等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想到用估算的方法。在教学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用30去乘8等于240,其实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教学契机,但是我还是过于拘泥于教案的设计,非要让学生说出估算两个字,有点儿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这时可以在学生说完后问其他学生他怎么用30去乘呢?你知道什么意思吗?,从而引出把29估成30这一知识点。

  3、加强估算方法的训练,理解算法

  从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习惯把三位数估成几百几十的数,但是这个时候我们还没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进位乘法,导致错题很多,所以我们现在先把三位数估成整百数。虽然课堂上让学生练习把一个数估成整百数,但仍有学生不熟练,因此在教学与联系时应继续提醒学生。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2

  《口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过多地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摒弃教材中邮递员送信这一学生所不熟知的情境,以邮递员的工作为主线,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创设了登宝塔、帮小兔回家爱心捐款等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二、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算理与算法的统一。

  学生已有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究整百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探索、尝试、交流中扩展和提升对口算乘法的认识,在获取数学知识中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三、不足之处。

  1、练习设计的坡度不够;

  2、学生写作业的时间留得有点少。

  3、算法多样化只注重了形式,而没有体现实效性。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由于本节课教材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引入新课,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游乐项目价格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其中有一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还有整十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我顺势改变了教材例1中的问题,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

  教学时,我首先请学生解决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解决问题,如:我玩3次激流勇进需要多少钱?9人玩登月火箭需要多少钱?在此基础上,再进入新课的教学——10个人玩激流勇进需要多少钱?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新课的教学时,我采取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来进行讲解。这一教学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10×6=?时,第一个学生讲解的是“添0法”,很显然,他并不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只知道这种计算方法可以计算。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我启发学生:“还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吗?”很快就有学生想到:“10×6就表示有6个10相加,所以就等于60。”还有学生利用上面一道算式6×9=54的结果,想到再添1个6也是60。

  总之,本节课我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算法多样化”,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4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学生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有了问题就必须解决,从而,每个同学都积极动脑筯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新课环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分析得出各种口算方法,强化了学过的动脑、动口能力。适时引导学生总结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撑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5

  【背景与导读】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那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本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力图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情境1出示)

  师:美术课上,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腊笔画画。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这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学问题?

  生:他们三个一共有多少枝腊笔?

  师:那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2×3

  师:那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12×3表示有3盒枝数一样的腊笔,每盒有12枝。

  生2:表示有3个12。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算式算出来呢?

  生:能。

  师:那么就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呢?谁先来说:

  生1:我是这样的算的,我先把12分成10和2,然后算2乘3等于6,再算10乘3等于30,30再加上6等于36。(结合学生的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师:你们谁看懂了这位同学的算法吗?谁来说说?

  生2:他是先用第二个因数先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字,然后再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再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师:哦,好的,那不是这么算的有吗?

  生3:有。我是用连加的方法算出来的,3个12相加等于36。

  生4:我是这样算的:先用10乘3等于30,然后算2乘3等于6,最后算30加6等于36。(总结汇报同时作相应的板书)

  生5:我是通过摆小棒摆出来的。一行摆一捆零2根,连摆三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36。

  师:同学们得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用那种算法比较简便呢?

  生6:生4和生2 的算法比较简便。如果因数个数较多摆小棒、连加就比较麻烦。

  师:同意吗?(生:同意。)那我们能不能 把这三个算式象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书)

  师:原来用竖式算的时候,以前就会算了,只不过在写法上有些不一样。我们已认识了乘法竖式,想不想用它来算两道啊?

  师:那我们就用竖式的方法来算两道题吧!( 12 × 4= 213 × 3= 两学生板演)

  师:算好后向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竖式计算乘法既可以从个位算起,还可以从高位算起的

  反思:本环节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同时考虑到后继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逐渐体会到用竖式计算的优越性。

  片断二:深入研究,形成算法。

  师:用竖式计算乘法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我们再来看看。(情境2出示,王老师买书,每套18本,一共买3套,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书?)

  师:谁来列算式?

  生1:3×18。

  生2:18×3。(板书)

  师:好的,那么现在就请大家用刚刚学会的竖式来算出这个算式,你喜欢从哪位算起就从哪位算起吧。 (学生独立计算,一学生板演,此学生刚才认为从高位算起)

  师:这位同学在黑板上也算好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算?把你刚刚是怎么算的和遇到的问题都说出来,好吗?

  生:我先算“1”乘3等于3,我先不写上去,记在脑子里,再算“8”乘3等于24,前面算出来的3再加2等于5 。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老师也听明白了。他先算十位上的“1”乘3得3个十,可是这个“3”他先不写,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先不写吗?

  生:因为3乘8等于24,要写4进2。

  师:哦,看到了个位要相乘,8乘3等于24,个位满二十,要向十位进2。所以他先不写,等会要和进上来的2相加,脑子里要多记一次。如果从个位算起,会不会这样的?

  生:不会。先算个位上的“8”乘3等于24,写4进2。

  师:写4进2是什么意思?

  生:在个位上满二十了就向十位进2。

  师:进2是怎么表示出来的?

  生:写个小“2”。

  师: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跟加法一样,进位了就写一个小小的“2”。

  师:我们继续算。

  生:再算十位上的"1"乘3得3个十,再加进上来的"2"等于5个十。

  师:这样算要不要像刚才一样,先把数记在脑子里,再和后面进上来的数相加了,你们说从个位算起方便还是从高位算起方便呢?

  生:个位。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了用竖式计算乘法从个位算起比较方便,但还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知道吗?

  生:进位了。

  师:那我们是怎么解决的呀?

  生:进位的时候用一个小小的数字记在个位和十位的中间。

  师:好,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了新问题,我们也想出了办法。那么一个数乘一位数用竖式计算是怎么算的呢?我们能总结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先算第一个因数个位乘第二个因数,如果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生2:我还是觉得从高位算起比较好。

  师:哦,是这样的,那等会再用这个方法算算,如果觉得不行再改回来,好吗?

  反思: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思想。因为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生个体针对问题对现有材料和已有知识加以分析,展开思维,才产生迁移的过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不同的个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本环节在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如何解答一个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式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勇于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同时鼓励和尊重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计算一个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时,允许学生既可从高位乘起,也可从低位乘起,让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即进位)时,自己领悟哪一种计算顺序更简便。教师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民主教学,认真倾听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给他们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无恐惧的情景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了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并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2-05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2-05

《口算乘法》的数学教学反思范文05-01

《口算乘法复习课》教学反思10-13

三上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1-03

口算乘法01-21

口算乘法教案03-07

《口算乘法》教案03-09

三年级《口算乘法》教学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