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浅谈情境创设

时间:2021-12-16 12:15:4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心得体会:浅谈情境创设

浅谈情境创设

--读《小学数学创新型备课》有感

心得体会:浅谈情境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学生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第二学段教学建议〉,即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可见,情境创设已经成为了我们数学新课标的指向之一,创设合适的情境既能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在新课进入的开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情境创设成了教师们最最热衷思考的导入环节。正如一个教研员问教师们"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您考虑最多的是什么?"答:"考虑最多的是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再问:"那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呢?"答:"还是创设情境。"但应者已寥寥。

情境创设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是否每一节课都要进行情境创设才是真的跟着新课标走呢?"一个有独立精神的教师,应该敢于对所有转变成习惯套路的模式提出寻根问底的质疑,对那些被日常化了的操作概念进行教育学意义上的追问。"我们如何来准确地把握新课标,如何做到真正的领悟和理解呢?

丁国忠老师给了我们一些思考,他认为,情境的创设并不时时处处需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时,我们需要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有时,数学化的情景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还有些时候,通过现实情境引入数学内容却会引起逻辑的混乱。在选择是否创设情景或创设什么样的情景时,应以该情境能够很好的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求末。

数学课堂上的情境,不应只指现实的生活情境,也应包括较为抽象的数学情境。对于有些内容,直接从数学情境引入,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要比创设一些看似热闹活泼却缺乏数学内涵的现实情境好得多。

无独有偶,在2011-2的《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P4的一篇《减一减加一加--让计算教学更精彩》(浙江诸暨王志东老师)的文章中,他写道,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过多的强调创设教学情境、自主探究和拓展延伸,这样就把学生进行基本计算技能训练的时间给侵占了。他举了个案例,在引入环节减一些"情境",加一些"铺垫",也许能使我们的'计算课有更高的教学效率,同时更符合我们现在提倡的"减负提质"的方向。

比如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与其花10来分钟时间让大家讨论唐僧和他的几个徒弟经过果园图爱吃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到最后只能由老师提出梨树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这样的无效作业,还不如像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由旧知入手,从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将这样的旧知迁移到新知上来,自然地完成新知的学习,虽然没有情境却水到渠成。

其实,老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有关课题的问题,而学生一旦偏离了题目而教师又无法做到很好的引导的话,那么就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在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了,课堂的40分钟何其宝贵,在情境中花费这么多时间让学生提问题,这样的情境是无效的。所以,王志东老师认为,如果情境只是为了追求"热闹",而忽视数学的本质,这样的情境我们应该坚决的"减一减"。

利用学生原有数学知识结构中的"生长点"引入新的数学知识也是数学课的一种有效方式,这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就已经有所渗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会百试不爽,很实用的方法,所以新课标和老教材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是说新课标的实施就是完美的,所有的东西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假如给了学生一些"旧知"的铺垫,也许比创设情境来得更有效果。于是我想到,在一些计算课如《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为铺垫)、《十几减几》(《十几减9》为铺垫)等等许多计算课都可以由旧知迁移到新知,可能更利于学生的思考及转化。

凡事不是绝对的。情境创设在某些计算教学中有时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也许在其他一些领域的教学中,我们也能寻找到更有方案。

总之,我们应该明确:情景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是为数学服务的。我们应依据数学知识的线索,努力创设良好的、合适的情境,并充分挖掘情境背后的数学关系,"数学地"理解情境,让情境多一点"数学味"。

2011年2月

MSN(中国大学网)

【心得体会:浅谈情境创设】相关文章:

浅谈问题情境的创设11-06

浅谈创设课堂情境论文09-09

浅谈日语课堂情境的创设08-27

浅谈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10-05

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10-05

浅谈职高数学教学创设情境与激发兴趣07-26

心得体会-创设情境03-16

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01-20

浅谈思品课教学中乐学情境的创设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