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安徽特级教师讲师团皖北巡回演讲心得体会

时间:2021-07-29 12:46:17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安徽特级教师讲师团皖北巡回演讲心得体会

听了讲师团的特级教师们的演讲,感受很深,从中学到许多知识,教育教学观念也得到很大提高,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我有以下体会:

听安徽特级教师讲师团皖北巡回演讲心得体会

一.我们的课堂现状,有大量无效、低效课堂的存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仅局限在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是五大环节如:

预习:学生预习。

上课:教师讲课;学生记课堂笔记;学生用好课堂笔记。

复习:作业前的课文、笔记的复习与理解

作业:独立作业,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复习归纳:“复习——练习——复习归纳”

不能进行有效教学,教学应是五大环节上的融合——有效教学的前延后展,一般教学模式:教师上课讲,学生听、记笔记,学生复习、练习结果:教——学分开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知识内化是分裂的。能否二者“一体化”?二者“一体化”是否仅仅局限在课堂?预习:教师干预预习,把握预习的深度、难度,教师要有具体要求。对学习过程的“干预”“指导”“引导”“监管”就是介入学生知识建构过程,正确的介入必然提高整个学习效率是有效教学天然组成部分。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

“三不教”原则,即:

(1)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不教;

(2)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不教;

(3)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弄懂,也不教。

这实际上是就教与学的关系立下的三条规则,终能导致学生自学能力的显著增强。

二.注重评价是搞好有效教学的手段。

高中地理课程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强调的是评价的.总结性功能和选拔功能,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单一,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把考试与测验作为学业评价的惟一形式,必然会导致一叶障目,影响对学生的全面认识。以考试和测验为主要手段,评价结果自然是以分数为表现形式,因此在运用分数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把分数的作用夸大,使评价的教育作用降低甚至丧失。同时,由于这种分数常常作为对学生分等鉴定的标准,使许多学生产生焦虑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并成为学生养成诸如抄袭、作弊等不良行为习惯的诱因。在学校中流传的“分、分,学生的命根”的说法,成了这种消极影响的真实写照。

三.存在的主要误区

1、把课标直接移植成课堂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标准是一种课程终结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是某节课依据课标,是为达到整个课程目标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可以简单认为,课标是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前提。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仅以课标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师显然无法具备明晰的行动纲领,无法弥补教材内容与课标的落差,无法调和教讲授与学生活动的矛盾,更无法解决传统经验与教学方式变革之间的冲突,困惑与迷茫自然便接踵而至。

2、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机械套用课标结构。

新课标将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我们常常不顾具体内容结构,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都按此结构进行表述和执行,机械套用,从而带来课堂教学目标的模糊与混乱。

四.构建新的地理教学观

1.树立新的教学目标观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了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改革课堂教学首先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接受的普及性教育。它始终以人地关系为中心,深刻揭示和合理解决人类与地理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勇于开拓科学认知新领域。

2.实现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过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记诵“标准答案”。地理教学的确需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地理结论,但如果不经过学生对地理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与认知过程,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真正理解。可以说,地理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知识,从积累知识到理解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地理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概括,并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必须使“结论与过程”相结合,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消化,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3.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大显身手

  知识是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知识最终是在使用中获得其意义、效果和价值的。实际上,对社会有用的并不是我们头脑中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所恰当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遗憾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是否拥有知识,拥有知识的量有多大,并没有关注拥有什么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只关注知识的静态存在,而没有注意到知识的动态运转。同时,从书本到书本的学习无法从实际面临的多种不确定性中获得直觉和激发洞察力,以及从排除实际困难的失误中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脱离社会生活实践的学习,难以带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跃升。

总之,这次到宿州听讲师团演讲,收获很大,也受到教育,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努力学习,努力贯彻新的教学理念。

【听安徽特级教师讲师团皖北巡回演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巡回10-25

皖北矿区环境治理浅析12-28

听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报告有感06-30

听演讲心得体会11-27

巡回演出08-20

电力系统,安全巡回演讲,心得06-03

听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贺诚老师报告后感07-15

巡回指导教学反思09-15

讲师团活动总结范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