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时间:2024-03-15 11:55:15 玉华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27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27篇)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就数学学科而言,研究表明,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

  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 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 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 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

  听了郭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一堂数学的成功与否:无论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模式,应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更合理,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设计时,不忘思维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思想是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的灵魂,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体现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思考的过程;正确处理好阶段性与连续性、整体性与个别性的关系。

  数学学科是一个联系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抓住思维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这一要点。教学设计中要体现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思考的过程并处理好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循序渐进,及时过渡。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深入研究,挖掘数学思想程资并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把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外显出。并且在教学的最后我们要逐步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点完成后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已达到知识的`巩固与理解。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处理好“教”与“学”的设计。实施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学设计,我们应当关注“教师和学生”两个实施主体,既要设计好教师的“教”行为,又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的表现,实现“教与学互相融合”。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3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这一次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我对数学教学设计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学会了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先设计了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然后设计了几道有趣的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授课过程中知识点的设计要少而精,做到重点问题重点讲解,且要举一反三,追本求源,瞄准知识的生长点。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处理好大餐与味精的关系。

  在学习中,不仅学习别人的长处,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会让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4

  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一主线一主题一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进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2、主题(单元)教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一一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3、抓住数学本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吧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问题引领发现、提出可题与分析解问题

  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著名数学家P·Harmous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可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强调发展学生发现、提出回题与分析解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

  5、创设合适情境

  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首先要对“情境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情境铎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6、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受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读理解、质疑提问、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迥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周“学法指,是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5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我觉得:

  一、教学过程要从激发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只是配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发挥作用。这一教学思想虽然在上学时已经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出口而难于落实,学习了核心素养之后不仅从思想上,更从“从学出发”为抓手,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要从“片面教授”提升为“全面发展” ,应以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这些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因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终落脚点。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的`认同感。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基础学科,其根本的目的不是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技巧,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成长要从经验积累上升为科学研究。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数学学习尤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要多问多学多积累,并要勤于笔耕,善于思考,将教学研究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

  总之,通过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思想方面让我更加明白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教师工作的特殊意义,实践方面我会通过研读课堂教学纪实和点评找到差距,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会受益匪浅。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6

  8月15日下午,宋雪艳老师通过网络视频教学的方式,以《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为主题,倾心解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令我受益匪浅。

  我手捧天蓝色封皮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跟随宋老师的脚步,一步步走进新课标。宋老师的讲授有课标理论支撑,有个人观点论证,不时佐以教学实例、视频等,深入浅出,精彩纷呈。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这需要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达到“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也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做到“目中有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是掌握多少知识,更多的是如何将知识与技能转化成自身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原来,我的思想更多的是停留在2011年版的课标上,那时课标中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没有”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老师们很难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次新课标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并且细化了实施要求,通过宋老师的解读,我们更是“有标可循,有标可依”。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做到:整合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素养为核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不守旧,勇创新,让自己提升,让学生收益!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7

  核心素养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7月11日下午,听了刘嘉霞教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受益颇丰。

  新课改后,小学教育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改变了原有教学中的培养目标,促进单一化教学向素质教学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教师纷纷开展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结合教学实际,突出核心素养的特征与价值,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核心素养的提出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人才观与评价观,“掌握知识不等于就是人才”“高分不等于高品质”,它重视的是那些“网络上找不到答案的东西”。

  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刘教授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维度、策略与方法,给大家提供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工具和脚手架,提示一些容易出现的误区。

  落实核心素养对于教师而言,首先是观念转型——老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老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老师,其次才是某个学科的老师。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是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是教师首先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课标指导教师,应更加关注人的培养,综合品质的.提升;要更加关注真实生活,聚焦真实的问题情景,聚焦现实问题的解决;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真实学习和深度体验中,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核心素养。但是,在课堂上,教师不能直接将课程标准当作教学目标,应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来制定。这就要求老师要再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这是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时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从教走向学的前提和保障。

  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将自己熟悉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清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看得懂,听得明白,知道如何做,让学习真实发生。

  刘教授给出了几个制定目标的原则让我豁然开朗。

  第一,制定目标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彼此的关联,也不能割裂这三者的统一,制定教学目标从整体性出发,就是强调要定位于人的培养,立足核心素养来制定教学目标。整体性还体现在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是一个目标体系,彼此要有连贯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主体性原则。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描述,目标是由学生来实现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生为本。首先,教学目标要描教述清晰,学生能看得懂,看得明白。其次,教学目标应难度适中,符合学情。最后,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要设计得有层次、有梯度,学生有选择的空间。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教学目标要描述具体,能实施,能测量。忌空话、套话,大而不当。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盘考虑,厘清关系,设计出能落实、可评价的教学目标,教师知道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从知识的了解和记忆,转变为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培育,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对接。教学目标要定位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这次培训,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和局限,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聚焦课堂变革,深度挖掘教材,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新时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8

  “语文教学如积沙,数学教学如筑塔。”我想,数学教师的“筑塔本领”就如张齐华老师的报告所说,一个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应包括:数学素养、教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三个方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筑塔?张老师为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有智慧的老师指明了方向。

  一、加强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什么是“数学素养”,通俗地说就是“数学功底”,你对于数学知识、方法、思路是不是了如指掌,能否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就是一个人的数学素养。目前教师的数学素养欠缺,到底欠缺在哪里?我认为,主要还是欠缺在数学本身,即数学的现代修养上。正如张齐华老师所说,好多老师上课只是在那照本宣科,讲会了一道或几道题目,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有意义的知识文化。这是在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改革中所不允许的。

  当然,培养和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重在抓内因,没有个人认识上的到位,外因起不了多大作用。我也从来没有研究过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为什么具有不稳定性呢?听了张老师的例子我才真正意识到,拉三角形这一操作过程是其稳定性的一种表象,其实,三角形之所以具有稳定性,是因为当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之后,就只能围成一种三角形,或者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是相同的。

  教师为什么要发展?因为数学教师的“筑塔本领”关系到数学文化的传承,只有了解数学知识的前世与今生,多一些教学理论的积累,用不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素养,才能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提升数学教师教学素养要潜下心来及时总结

  教学素养就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要想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但备好课却不一定能上好课。学校举行听评课活动时,经常看到老师们很用心的备课,教具学具看似准备的很充分,然则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备课和上课呈现的两张皮可见一斑。

  我认为备课要反思总结,力争要做到两点——理解学生,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水平以及可能遇到的认识障碍;理解数学,知道知识的本质什么?如何整体把握教材,系统设计等等。在读懂学生,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方可进行教学设计。

  考验教师素质的关键环节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为课堂上的生成和预设很难达到准确无误的统一,甚至当初设想的“完美流程”,在课堂中会被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支离得“七零八落”,怎么办?随机应变,这简单的四个字,对于任何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挑战你的知识水平,挑战你的教学方法,挑战你的教学智慧,挑战你的心理素质,这其实是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的一环。

  三、塑造师生人文素养,做个有文化的人

  当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从教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在教学技能、还是在专业知识上。《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等基本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些虽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对数学教师数学能力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具有比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目标更高的能力水平。

  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关系到数学文化的传承。要让数学文化辉煌灿烂,数学教师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运用尤为重要,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发展,每一位教师需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立志终生发展。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9

  前一段时间认真学习了史宁中教授《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对教学的启示》主题讲座。史教授的讲座分别从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趋势、关注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一致性以及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四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了未来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解读了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

  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是丰硕的。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0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教学有非常大的帮助,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下的备课观、教学观、作业观及评价观四个方面谈一下我的体会,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提高课堂效率。

  一、备课关

  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备课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走进学校、走向课堂,它用特有的教学理念指导每一位教师。

  (一)更新备课观念

  在备课过程中,以前我总是按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什么不给学生讲,什么让学生自己悟出来,什么能给学生带来最多的思考?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然后把传统的格式化教案改为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新的教学过程。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注重面向个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能力,这样去备课就能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

  (二)重视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就某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并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采用这种形式备课教师常常在备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的火花,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维。

  二、教学观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观,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做出有针对性的思考与计划,促进教师“教书”与“育人”完美相融。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要想以核心素养为理念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就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并且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设计科学的实践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及效果有直接影响。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的培养,以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学习和吸收知识,这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更谈不上自主学习。而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优化。例如,学习“空间几何”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自主收集生活中的相关照片,交流讨论.教师将几何体的定义、计算公式等知识点融入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题,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分析例题内容,提高学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从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情况来看,各章节内容的科学性较为突出,结构的逻辑性强。教材中的知识点具有系统性及连贯性,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实施连贯性教学,保证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整个知识链。数学教学主要是利用逻辑推理、演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及归纳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及理性思维,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及内容的落实,构建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采取模块化方式进行教学,提高知识的连贯性,避免出现知识不衔接的情况,进而提高学生知识体系的严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实现高效学习。

  (三)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问题是教师引领学生探究的平台,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上采用“问题链式”教学方法,通过尝试、操作、想象、归纳、抽象等思维参与,引导学生经历“质疑—探疑—答疑—释疑”的学习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和再发现,借助参与式学习活动、合作交流等将数学理性思维潜移默化地转为学生内在思维品质,让学生经历可思维、善思维、乐思维的过程,从而领会和感悟形成理智的、稳定的、可迁移的思维模式。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更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达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四)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在教学上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首先要将其渗透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实践与创新成为教学的价值导引。其次要寻求有效支撑实践、创新的载体,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五)运用分层教学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中,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而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探讨有效课堂的构建时,应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教学,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在最近发展区获得进步,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作业观

  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重要环节。其中作业设计是开发学生思维,倡导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深化了知识。

  (一)教师要深入硏究教材、课辅,确立选题,精心设计作业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充分实现上面我们提到的作业的作用,就必须给学生减负,即科学地设计作业进行研究,让每一门学科的作业都具各自的学科特色,使每一项作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数学学科独特的逻辑性要求我们要“精讲精练”,这就要求我们在每次布置作业前都必须深入研究教材,针对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分别设计相应的作业。

  (二)作业设计中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学生由于个体发展的不同,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不丢下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分层对待,保证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发展。

  (三)将开放性作业融入到作业设计中

  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学生的一份礼物。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去探究,丰富他们的思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①写数学短文或每日感悟,可以记录当天通过自己努力掌握的一道习题,也可以写自己的学习体会或自己记忆、理解公式、定理的技巧方法。这个作业设计是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

  ②同一问题,多种方式解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例如:有些题既可以用向量的方法求解,也可以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求解。

  ③同一问题,适当进行变化,让学生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如可以颠倒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也可以给出条件,先让学生猜结论,再进行证明;也可以给出多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筛选之后再进行求解或证明。

  四、评价观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应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基本依据。日常教学活动评价,要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依据。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因此,教学活动的评价目标,既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是指除了传统的书面测验外,还可以采用课堂观察、口头测验、开放式活动中的表现、课内外作业等评价的形式。这是因为一个人形成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通常会表现在许多方面,因此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才能全面反映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状况。

  在日常评价中,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在本质上,形成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获取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也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进展,在评价反思的同时调整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判断学生是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是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是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1

  xx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暨成立河南省高中数学工作室联盟会议的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数学学科素养的真正内涵,听了史宁中教授对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让我深刻认识到对概念、定义、定理及公式的本质理解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结合我自身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现把专家的想法做法整理后为我所用.提升了数学核心素养,对于我们一线数学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素养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本次各位专家的讲座我有以下认识:

  数学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数学素养是搭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从数学的教育价值看,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现和提出问题,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认识数学在科学、社会、工程技术诸多领域的作用,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数学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水平划分,每一个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划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是通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和体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表述.了解熟悉的数学的实际背景及其数学描述,了解数学中的参数、结论的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的体现,可以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提出了数学学科的六种核心素养,能够在熟悉的实际情境中,模仿学过的数学解决问题.对于学过的数学,能够举例说明其的意义,体会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感悟数学表达对数学的重要性.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或引用已有数学的结果说明问题.这也许就是数学的内在魅力,也是让很多数学人着迷的原因。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史宁中教授对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解读,让我对“数学”这个伴我一生的她,有了全新而有深刻理解认识!那其乐无穷思维方式和抽象概念及细致缜密的逻辑推理过程,让我更加热爱我的专业!不断的学习,不仅仅是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知识储备,也是在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爱她就要多陪陪她,爱她就要理解她,爱她就要为之而疯狂!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2

  20xx年12月8日,有幸参加了在开封高中举行的——xx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暨成立河南省高中数学工作室联盟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幸聆听了数学大师,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对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下面我发表一下自己的一点浅见。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学会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尤其史教授对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后天习得的、与特定情境有关的、通过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就叫核心素养。使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如坐春风的感觉,不亏是大师之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要在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3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高中数学的课改大纲发展为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空间想象、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五大能力。而数学建模目前仍然是短板。短板应当补齐。数学建模强调应用。数学有对思维训练、实用价值以及备考训练的三大作用。数学对思维的训练,主要是演绎与归纳的逻辑推理能力。近代统计学的发展促进了对归纳推理的发展。演绎在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中的展现形式就是运算。直观想象非常重要。证明的思路是看出来的,要教育学生学会用图形来探测与表达结果。

  怎样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能力?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修与钻研时间,学有余力者让他们先修大学课程。高中数学教学大量刷题练速度的风气要扭转过来。教师的思路要开,胸怀要大。数学教学中不要无原则地搞一题多解。考试要着眼于能力,不能变成考技巧。让平时拼命刷题、反复复习、机械操练的考生占不了便宜。高考出的题目要有弹性,要出一些背景题。要进一步减少选择题。增加点阅卷成本,为了真正培养好学生,也是值得的。一个发人深省的例子:有一所“985”高校,学生的高考数学平均分在125以上,入学后的10月份组织学生做过的高考题目的考试,平均分降到100;到同一年的12月再考一次同样的.题目,平均分只有及格。这说明很多题目学生做过就忘了。考那样的题目,高中那样的教法,没有多大积极意义。高考制度与高中课程的改革,要给学生脱颖而出的机会与条件。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建模等形式,让学生的才华呈现出来,要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

  就数学学科而言,研究表明,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由于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课程,所以必然包含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又由于其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对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第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很好途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大赛竞赛项目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等13个研究领域,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特点。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相关的数学学科素养,可以起到单纯的学科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第四,通用技术课程也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4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将核心素养的内容落实到数学的课堂中去,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促进个人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假设相应的情景,引入相关的数学问题。

  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设置好相应的情景模式,这样才能带入到数学的问题中。就像之前一位老师在讲解数学问题的时候效果一直不是很好,他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老师,设想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情景。不只是数学,也可以请同学们想象成自己是语文老师、英语老师,学生的角色一转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跟着变化了。

  (二)跟同学们强调数学课程的目标,再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就现在的课堂而言,很多教学模式都在不断更新换代中,所以学生的重点常常是放在不断更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上面,所以老师应该不断强调教学的重点,我曾经就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练习一道与教学目标符合的题目,当然不会太简单,这样学生对此题目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2]。

  (三)对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将所学知识不断升华

  数学课说到底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应该对所学知识进行不断总结和练习,才能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断运用然后熟练,或者我在一次研讨会中学到的,让学生们自行总结,得出的答案总是千奇百怪。但是了解了学生的`思维逻辑后,也就没觉得那么奇怪了。所以,老师们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指导和总结,将所学的知识升华到核心素养的层面,再请同学们解决问题就会简单很多。

  促进学生们对未知的探索,将数学意识落实到课堂上、生活中。在数学课程的传授过程中,老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增加师生的互动,参与到数学问题的实践中去。这样在面对真实的事情过程中,就会将处理数学问题的态度、想法、还有养成的核心素养落实到问题中去。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形成自己探索的观念,核心素养与探索意识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从容的面对数学和各项问题。

  明确在数学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将核心素养的内容落实到数学的课堂中去,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促进个人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们处事的思维逻辑能力,还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大处讲,有利于形成学生们较强的知识储备,再通过不断地实践,就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5

  “教育要学生带走的不仅是书包里的东西,还有超越书本知识的人的素养。” “人们在掌握知识时,如果没有理解意义,那么,在知识被淡忘后,它就很难留下什么;如果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对它生命的意义,即使知识已被忘记,这种意义定可以永远地融合在生命之中 。”数学是每一个孩子从求学开始都必须要学习的主课,它教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思考问题。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输出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学生,考试制度与中学课程的改革,应该给学生脱颖而出的机会与条件。中学数学课程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升学考试,更是为了把数学本身的学科意义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操作,认知情感当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所以,作为数学老师,除了教知识,更要去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与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具体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初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数学课堂可以凸显数学知识的脉络,抓住数学本质,弄清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尝试主题(单元)教学。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

  三、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不仅经历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而且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认为:面向未来而化解问题的创新能力远比复制既往的知识更具建设性价值,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可预测的复杂情境时,灵活“分析、推断和沟通”的创意能力,特别是基于独立人格、自由思考而做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发展性探究能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在数学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时联系。如果教学中的数学知识根植于情境中,将更有利于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意义,进而促进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适当增加数学史与数学建模的教学。数学教学应当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数学史与数学建模的教学,对老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需要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思考,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数学文化与数学建模的教育不可能真正有效。

  六、要加强对学生的“会学”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阅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会学”要以思维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理论、数学教学实践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6

  鲍教授说,数学核心素养就是用数学的观点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观点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观点解决问题。怎样培养学生的素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充分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俗话说“兴趣是较好的向导”,若学生难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则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很多教师也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秘诀”。我在此想要强调的是,要注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着重突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对所谓“数学核心素养”产生好奇心理和认识欲望,这可以说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首要步骤和先决条件。我常用的方式是通过讲一些有趣的数学名人故事来达到目的,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学生普遍知道其人,对其事迹也较感兴趣。某次课上我就在简单介绍了其成就后顺势指出:“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曾说过: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顶级的科学院院士,他的伟大成就就来源于平常的积累和沉淀而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数学核心素养吗?是怎么理解的?”这样就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再通过强调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独立化个性化的思考,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长期在数学学习中积累和沉淀,由“量变引起质变”,只有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惯性和探索意识,并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核心素养才能逐步建立和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正如业内一位知名教授所言:“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进行逻辑化、符号化、数量化,其过程必定经历独立的、个性化的思考,因此,在‘合作’之前必须先‘独立’。”对此,教师可适当优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巧妙借鉴变式教学的优势。变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持续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从而在训练过程中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例如,“圆锥曲线与方程”部分,其题型的解答方式一般都是先假设点的坐标,再由点组成的直线与圆锥曲线对应的方程入手进行直线和圆锥曲线方程的求解,因此是变式训练的良好载体之一。在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解题套路之后,可适当引导他们进行变式训练,即改变一些题设条件或求解问题,让他们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独立的个性化思考来解决问题,从而训练其数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三、定期引导和帮助进行学习总结和反思,发展学生的反省和感悟能力 学习总结和反思的意义在于沉淀和提高,是现代意义上的“温故而知新”,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善于总结和反思的学生往往都成绩名列前茅。这是因为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在更加到位的掌握知识体系的同时,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发现新的学习灵感,并在思考完善的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了探究能力、概括归纳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增强反省和感悟能力,自然也就对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意义。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并随时准备帮学生解决发现的问题及升华其感悟。例如,在学习了诱导公式后,学生总结了“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和“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后,大多数学生都记熟了这两句口诀,但在运用时却仍有不少学生出错率很高。针对此种情况,我就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出错的原因,并反思为什么会用错以及如何确保正确熟练的运用。较终,经过反思得出的结果是:高度的概括首先容易使人理解不清,其次则是理解后容易遗忘或混淆。要想切实掌握,可以在理解两句口诀后通过教材中的诱导公式加以验证从而加深印象。这样,通过这一次的总结和反思,不但让学生巩固了诱导公式的应用,同时在梳理过程中也提高了其反省认知能力。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7

  近期认真研读了陕西师大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家罗增儒的《谈谈教材分析》和东北师范大学专家史宁中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整体解读》,使我对高中教材和高中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首先,作为一线教师弄清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宏观分析:弄清整个学段或整本书的内容和结构;中观分析:弄清整章的内容和结构;微观分析:弄清一节课的内容和结构。先要“由薄 到厚”把教材中的显性或隐性的知识都找出来,然后,又“由厚到薄”把它们组织为一个有逻辑功能的结构。使学生能快速同化或者顺应,构建自己的认 知结构。另外素养的形成,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教,而是需要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记忆与模仿,而是需要感悟与思维。

  其次,基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把握内容的数学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组织互动探究或主题(单元)站位的教学活动,形成“数学化”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

  另外,通过研读让我对新课程标准内容的调整有了新的认识,新课程标准与以前相比,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在传统的“双基” 的前提上,加上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变成了“四基”。目的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不仅把数学作为一种技术和手段,更要让孩子学会思考,逐步具有抽象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教无定法,但作为一线教师要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把握学生认知的过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理解知识的本质;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思维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能”)。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学会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达到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8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要教好这门课,就必须对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完全了解。在现在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那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通过听郝老师的报告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再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我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在活动过程中探求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数与代数中有大量的规律、公式和算法。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计算能力。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直观探索出口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从中优化出口算的方法。

  五、在应用中发展

  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所在。在数学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19

  暑假有幸参加了晋中市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活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国内知名教授的讲座中重点分析了2022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变化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听完讲座让我对2022数学新课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新课标需要后期慢慢去阅读并理解。特别是史宁中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史教授一开始就重点强调了新课标中将“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解读了核心素养的一致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学生参与其中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后数学的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史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结合后期教学实践去理解。若想自己的教学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基于对《课标》的学习,我对我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如下规划和见解。

  一、加强教育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读完《课标》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读懂《课标》,课标背后依托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比如:何为核心素养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述的整体性;什么是核心素养中教育特征的意识、观念和能力;主题整合中概念与抽象、性质与推理、关系与模型、运算与运算等等术语,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之建立联系,需要通过不断地研读和例证来加深认识、加强理解。只有真正的使这些上位的概念植入脑中、融入观念里,才能正确的'在教学中加以应用。

  二、提高研究数学知识内部联系的意识

  史宁中教授提到,学生有时做不对题是因为读不懂题目表达的意思,于是新课标将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从原来的2个学段分成3个学段,将学生的认知发展更加的细化,使得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这就需要涉及我前面提到的关于教师对学生认知发展阶段性目标的掌握。同时史宁中教授也建议教师要有各类层级的备课,比如:集体、学年、学段、学校数学教师备课。这一点我非常的认可,也正如国外教育学家所说的,学生在中高年级能否顺利学习,依赖于他在低年级时是否学会了如何学习。所以我认为,我们小学教师应该系统的研究课标中涉及的几大领域的发展脉络以及重点内容,从每个领域中规范好教学的一致性,让学生在低段所学的知识在中段以及高段学习的知识里也应该解释的通。通过《课标》中的主题整合,不应只是关注“存在”,而应关注于“关系”,真正做到“研究对象”。

  三、反思教学中不科学、不规范的方面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教师不免会突然迸发新的意识,这些意识的.萌芽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向《课标》靠拢的,都需要我们借助《课标》不断地审视。记得曾经听过吴正宪老师讲三角形的周长一课,她正是按照史宁中教授在会上提到的运用尺规作图将三条边首尾相连依次落在一条直线上的方法来上课的,传统观念里只有到了高段才使用的圆规,却在三年级的课堂里出现了,这新颖的方法加之学生的表现给了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触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我们在教学中要保持随时审视的习惯,摒弃复杂的传授,将问题简单化、系统化才是今后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史教授提到,“数学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数学化的实现不应只是埋头苦教,如何真正做到会教数学,应将成为我教学的必修课。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

  20xx年5月28日,有幸通过叶县教研室和XXX名师工作室,以线上钉钉直播的形式学习了王永春教授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解读》的分享学习会。

  首先从不同版本的课程目标进行对比,20xx班课程目标提出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个这是数学核心素养目标: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史宁中教授用三句话概括出数学学科应该达到的目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体现在: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述概念的现实北京;能够在生活时间的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对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索;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体现在: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通过经历独立的数学思维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法则的发生和发展,数学基本概念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能够合乎逻辑的解释或者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和结论,分析、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能够探究自然现象或者现实情境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经历数学在发现的过程;发展质疑问难的批判性思维,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品质,逐步养成理性精神。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通过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意识的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的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并能够解释表达的合理性;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的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欣赏数学语言的间接与优美,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王永春教授分享数与代数,讲到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先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可以放手引导学生与已学知识进行类比、比较差异,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自己直接会计算、说清楚算理,具备了核心素养,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结合几何直观,理解了算理,会计算新的题目,培养了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数学,形成快乐学习。单元整体设计的教学慢慢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需要老师自己学会整合资源,达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最后用王教授的一句话送给所有的一线教师: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我们每位老师都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学习理论、付诸实践。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1

  从新课标的颁布之日起,从自己的解读,到专家的诠释,对新课标有了一种特殊的理解,回忆自己的教学,再一次给自己的教学确定了新的目标,整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素养为核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一、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认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各个学段的表现应当具有进阶性,即:低年级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偏于具体,更加侧重于意识方面;高年级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偏于抽象,更加侧重于能力方面。基于这样的思想,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就把数学教育所应形成和发展的核心素养,数学的研究对象以及那些描述研究对象性质、关系和规律的术语都是抽象了的数学符号,这些抽象的.数学符号源于现实世界,来源于人们的经验,是数学思维抽象的结果。数学抽象的对象主要是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抽象的过程。

  二、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更深的理解。数学要多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才能有益于学生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数学。注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数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确就在身边,现实生活的确离不开数学,从而消除了对数学的陌生感。

  三、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发现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四、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体会到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课堂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数学新课标的理论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去指导我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和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紧密相关的,认真听讲、善思好问、预习复习、认真作业、质疑反思、合作交流等等,这些学习习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刻意诱导,潜移默化,点滴积累通过较长时间的磨练,最后方能习以为常,形成习惯。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2

  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当然,它不仅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高中阶段的数学内容和初中阶段相比,无论是知识点数量的倍增,还是具体内容认知难度的提升,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融入课堂教学目标,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教学中的可实现性,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首先应当深入了解本班学生个体的实际知识基础和相关能力,以更为贴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讲解和课后作业设计,以此达到促进学生个体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当然,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教授数学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对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计划范围内的拓展。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的层次和阶段,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辅助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落实探索出更为合适的途径。

  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新知识是由已知定理或性质进行逻辑推导和演绎转化而来。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主要是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主要是演绎。这两种数学研究方式很常见,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也经常被论证和讲授,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核心素养时,要善于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内容推导和演绎推理方面的训练,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完善,使学生借助正向或逆向的逻辑推理方法扩大自身的数学知识范围,丰富数学知识内容,从而获得解决数学复杂问题的有效方式方法。

  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该有效挖掘教材中的理论内容和习题应用,充分掌握教材的编撰意图和设计模式,将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以更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内容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构建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将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直观的图形来进行剖析和研究,提升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推断,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知识的素养。为此,教师应该将现实案例引入到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构建模型,进行推断获得结论,通过将数学中的数据和生活中的实际进行链接和讲解,通过生活案例的发展变化来展示卷面上的数据变化,以此激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优化自身数学分析能力的同时,提升实践应用能力。数据分析素养对高中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部分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把教学重心放在单纯演练习题上,应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数据分析活动的全过程。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3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和崇高的精力境界。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10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到鹿鸣山庄参加20xx年全国小学数学“以核心素养引领思维发展”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研讨会在主持人幽默风趣的介绍中拉开帷幕。上半场是由来自北京市的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可能性》。刘老师课前师生互动,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愿意接受老师,亲近老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刘老师的课自然、朴实、亲切、睿智、深刻而又不失幽默。从生活当中的小游戏导入理解可能性的含义。从生活经验到数学知识自然的过渡,设计之巧妙;课堂当中注重思维的拓展,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去验证;再到最后的回归游戏首尾呼应。教学思路非常明确,学生的学习进展感觉是水到渠成,自然需要。一节好的数学课,是教师人格魅力和智慧魅力的结晶、是个性魅力、艺术魅力和创新魅力的展示。而刘老师“跳出数学教数学”,“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让我感受颇深。

  孙灵君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智慧,不是灌输知识,真正做到智慧教学,高效率学习。要全面关注,要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教学,严禁死教;教死;死学;学死;死管;管死的现象,最后要多思考工作的方法、规律、技巧等。

  董文华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让我记忆犹新,知识的教学基本功,优雅的教态,温和的语气。简单的教具却呈现了一堂美仑美奂的课堂!她的课堂来源于生活却又回归生活,真正做到了用数学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就像她说的“教学的灵感一般在课堂,一半在生活关注学科的整合,教育教学的跨界,让视野更开阔,让教学独具匠心。”

  “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他打破常规设计的《图形的秘密》,课堂上学生真可谓脑洞大开,孩子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可真是人见人智,张老师的语言超级幽默,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整节课不像平常的数学课,孩子们的思维很开放,这足见老师强大的功底。

  张齐华老师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了更加开放的课堂,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同时,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地处理学生所提的问题,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动态的过程,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设计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每位执教者都很注重课前教师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着“数学味儿”,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活动中,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些专家们的课有一个共同的提点:语言风趣幽默、妙语迭出;教态从容大方,驾驭课堂能力极强;知识广博,指点有方,左右逢源,课堂散发着磁性和魅力;随机应变能力强,智慧火花随时闪现;课堂串联有度、衔接无缝,平凡中见新奇,能发人之所未发;课堂点点滴滴充盈着深邃的思考,洋溢着激情的火花,彰显着生活化的情趣与本真。但每一位专家的课又各美其美,各领风骚。

  两天紧张又充实的观摩学习结束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专家老师生动精彩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了数学深邃的思想和文化,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无不称赞。几位专家老师都很注重学生想什么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经历了一个思考再思考,从不敢说到尝试说再到喜欢说的过程,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知识,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自从参加国培以后,我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这次聆听了数学核心素养,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坚持在小学数学课堂第一线的教师,我羡慕这些特级们,他们用心去上每一节课,无论成败;他们会把自己的点滴体会写下来,那些都是他们最难忘的记忆。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实践中验证。于我而言,也许达到这样的水平还很遥远,但是只要出发,就会有庆典。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4

  2024年1月5日上午,我跟随教研室副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平顶山市刘跃彩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刘跃彩老师参加了主题为《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的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第九次共同体活动。活动中分别聆听了叶县第四小学张培培老师讲授的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龚店镇中心校张琳老师讲授的《7的乘法口诀》、叶县第二实验学校黄琼老师讲授的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复习》三节课,最后刘主任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点评,参加此次活动我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以这次听评课活动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三位老师的课都采取小组合作、自学探究、学生展示反馈的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敢于放手,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我们往往是走入了两个误区:一是极端规范:认为只有严肃课堂纪律,才能取得好成绩,于是乎课堂上反复强调学生坐姿端正,不交头接耳,不大声喧.....以营造理想之中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紧紧跟定教师思路,其结果是塑造了一批安分守己的小绵羊;一是过度繁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的实施,认为课堂越热闹,离素质教育越近,于是出现了课堂教学的`表面繁荣:不该讨论的讨论,不该分组的分组,不该交流的交流.....热闹的背后,收效甚微。三位老师的课堂是活而有度,张而有弛,学生在教师创造的轻松环境里俨然成了课堂的主宰者。

  其次,三位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参与者。教师自始至终是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她们的课堂上没有教师的喋喋不休,没有所谓的师道尊严,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点拨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策划者。有很多教师对学生是一百个不放心,于是口干舌燥,大汗淋漓,疲惫不堪,精疲力竭。三位老师的经验很好地告诉我们: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三,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上三位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因为有了展示,于是有了挑战;因为有了挑战,于是激活了课堂。在这里,个性得到了张扬,思维得到了开放。课堂上,学生很投入,很有激情,这激情投入的过程,便是他们积极思维的过程。学生绝非天生如此,这是老师悉心指导训练的结果,也是学校文化熏陶的结果。我想在起步阶段,其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未必很理想。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教学进度快与慢的关系,一旦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流程及相应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上就会呈“加速”之势。良好的考试成绩只是其“副产品”了,更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培植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乐学善学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这将成为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法宝。

  刘主任的精彩引领和睿智指点更值得我深思。她的三个字“深、新、实”告诉我们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她又告诉我们:“深--深研课标教材,让课堂“厚”起来;新--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动”起来;实--扎根课堂研究,让学习真实发生。”又引领我们明白: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度思考,学生去哪里来?学什么;怎么去?如何学;到了吗?学会了吗?这样我们才能基于学生的视野设计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自己的教学。刘主任还告诉我们数学无南北,交流出东西,老师要高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主交流。老师不但大胆放手,更要及时牵手。快则指路,慢则援手,让课堂三声此起彼伏,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想,提高学习能力。课堂评价要多元、要新颖、要有趣,评价形式多样化。

  对照三位老师的课堂,反复咀嚼刘老师的意味深长的引领,再回顾自己的课堂和教学,我总是不敢真正放手,不敢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更多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害怕完不成一节课的内容,急于求成,替他们总结表达,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只会指路,欠缺援手,课堂总是缺创新,工作求心安。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令我真切的体会到数学学习必须立足于学生本身,不再只是“教师教 ,学生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为学生创设积极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要有“三思”,力求自己的课堂更高效。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5

  “走出去,就会有收获。”每一次的学习都是心灵的洗涤,都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2024年1月5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研讨活动》,三位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例,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师演绎出了不同的风采,但又同样的精彩。这几节课,各位教师展现出来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以及对教材层次上的把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学有所得,学有所思。课后,刘主任的精彩点评令人印象深刻,犹如一缕清风,让人茅塞顿开,同时又让我深思。

  第一节张培培老师带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这个关键点上,张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展示交流时,让学生在“无序”到“有序”中感受到强烈的对比,体验“有序”的重要性。感受列举形式的多样性的同时体会到:不管哪一种方式都要有序,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怎样做到“有序”?在交流中明确:可以从长是10米想起,也可以从长6米想起,让他们体会到选择合适的“序”进行思考,是保证列举活动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数学的.学习不仅在于掌握策略,还应该有一定的思考,于是张老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表格,通过交流明确: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在观察对比数据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还渗透了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而是重在对策略的感悟,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自己感悟经历从理解题意、一一列举、观察比较到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及时引导他们进行回顾反思,积极思辨、内化理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深刻体验列举策略的价值,提升数学素养。

  第二节课由张琳老师带来的《7的乘法口诀》。在课堂中,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西游记情景导入,要举行蟠桃大会,请学生帮悟空算一算,引出7的乘法口诀,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编口诀,寻找规律记忆口诀。课堂上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能贴近学生的认知现实,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活动,游戏击败二郎神,排兵布将、谜语、七言诗等学生耳熟又藏着数学知识,教师适时的问题引领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分享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些练习都紧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融入了浓厚的故事气息,给枯燥的数学内容赋予鲜活的生命,让数学课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张老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说”的艺术,让每位同学都大胆的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第三节黄琼老师带来的《多边形面积的复习》,在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头脑中点状的新知识进行整理,从而形成体系。黄老师通过引领学生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自主整理,并且形成多边形面积关系图,把散落的图形面积知识点连成线,通过课堂上的梳理,使知识结构更完整,更清晰,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认知结构。黄老师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除了公式推导时层层递进,共同利用转化的方法之外,还有一个内在联系——梯形面积公式,这是学生看来貌似八竿子打不着边的,黄老师将梯形的面积公式与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有机整合,重构梯形面积公式与其他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展示梯形的上底、下底缩短、变长的过程,依次变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其他几种图形面积的通用公式,重构整合得到的知识网络图,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循循善诱,环环相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最后刘主任用“实、新、深”三个关键字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对复习课的教学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让学生成为梳理、建构知识网络的主体;二是要精心设计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的问题;三是要探索基于学习和改进教学的积极评价。随后刘老师在《核心素养下高效课堂的“思”与“行”》专题中提出,我们课堂要有“三思”,课堂“动”起来才是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学有所知、知有所悟、悟有所能。并提出老师们要学会“放手”和“牵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机,从而落实核心素养。

  怀一颗炽热之心,赴一场学习盛宴。本次活动,为我以后的课堂指明了方向,我将以这次观摩课为契机,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前行,在前行中不断顿悟,在顿悟中不断成长。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6

  《新课标》实施,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解读数学核心素养这直接关系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把握教材体现系统性

  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至少要对小学一——六年级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自己对于小学数学教材才能系统的把握。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自己的教学。才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充实理论体现基础性

  在现在手机,电脑广泛应用的时代,阅读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以身作则,要自己读书,带动孩子读书。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读书是提高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学习数学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如解读“新课标”、“中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教育教学杂志。一直以来我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只要教好书就行了。其实,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三、经常写写体现应用性

  俗语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写一些,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写自己的疑问,写自己的感想。最简单的是把自己的教学案例记录下来。进行研究,进行改进。案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

  当然要积极参加一些数学培训活动。在学习中,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理念,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会让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7

  20xx年11月21日我能有幸跟着市教研员任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行四人代表包头市远赴云南昆明参加由北师大组织召开的“2016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指导暨培训研讨会”,在会上聆听了由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委马复教授作的“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解析”的报告,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概念与高中课标修订稿的六大核心素养的衔接关系,綦春霞教授的“数学素养的微测试与学生发展的诊断”,江西省中学数学教研员陈莉红老师的“从中考命题角度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考察”,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在数学中考命题中考察数学核心素养,西安高新一中邵新虎老师题为“利用几何画板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时间与思考”,我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粗浅理解,本人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语言素养、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技术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04-18

数学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03-29

语文核心素养学习的心得体会11-19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02-28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02-28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04-30

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02-02

学习《美术核心素养解读》心得01-22

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03-30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