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12-12 16:49: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1

  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饱含激励,用真情去评价学生;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2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酒划只解决50%的问题。

  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

  如果你有一件工作必须赶快做,把他交给那个最忙的人准没错。

  能不能干成事,首先要看有没有激情。

  当你没空休息的时候,就是你该休息的时候了。

  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要承认人的差异,对人的不同贡献给予不同回报,要让每一个人都羡慕贡献者,模仿贡献者,不断地激发自己向优秀人才靠拢。

  人才引进要思想解放,引进五个人,有两个人很行的话就保本,有三个人很行的话企业就赚了。

  成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没钱的时候钱最重要,有了钱以后人最重要。

  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如果不在质上斤斤计较,就难在量上绰绰有余。

  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难舍难得,不舍不得。

  提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什么,那就什么也不是。

  没有重点突破,就不能各各击破。

  成功就是比别人优秀一点点。

  诚信,像房子的`地基,假如地基比较弱,在上面盖一所大房子,一旦有风暴就会被吹倒。

  对上司谦逊,是一种责任;对同事谦逊,是一种素养;对部属谦逊,是一种尊荣。

  卡立在生意上的友谊远比建立在友谊上的生意来得好

  我为什么要做第一名?那只是一个结果,一个统计的结果。……对一个企业来说,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关键还于保持持续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生就一条舌头和两只耳朵,以便我们听得多些,说得少些。

  上帝,帮我提防我的朋友吧!至于我的敌人,我自会对付。

  生性多疑者促使别人背叛他。

  在只应讲理之处别寻求使用权力。

  公平到了极端就变成极端的侮辱。

  一旦你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绝对不要让它溜走,如果群众的目光转向其他人,那么你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不屑于闲谈的领导者会让人们感到难以接近。

  一时的兴奋和令人激动的胜利会导致致命的结果

  事物只要尚未达到至善的境界,他们就会一直不断地得到补益;一旦达到至善的境地,它们就会趋于衰弱。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如果没有做到第一,就要通过战略找到合适的方式成为第一。

  让你的种子发芽,让你身边的人不断发展和创新,而不是控制你身边的人。学校的成功需要集思广益,所有的人都要有激情。

  中关村虽然看起来很火,其实就是一种农村经济。因为在这里,谁推出了新的、有市场的产品,马上就会被其它企业所效仿,就像一个农民今年种土豆赚了钱,明年全村所有人都种土豆一样,可重复性、可模仿性非常强,但都做不大,做不长远。

  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3

  目前,许多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首先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其次,学生喜欢利用电脑绘画;绘画比较容易学习,让学生从比较容易的学起,而且是从兴趣方面击起他们的求智欲,这是一种把兴趣和学习结合的'一种好方法。而且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美的情操!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

  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4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多媒体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多媒体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具有现实的意义。

  无论那一种媒体形式,只有在教学中切实起到了其它媒体无法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受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才能认定此种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存在价值。 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

  随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教育软件,教学资源在形式内容等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层面赋予教学以全新内涵。我个人认为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和好处有四个:

  一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通过学校的系统培训后,在我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二是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得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中学教学过程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使教学方式方法更精益求精,丰富多彩,声色具备。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我感到自我需求的不满足和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满意,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远程教育资源充足、精美,在教学中,我把有关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渲染了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远程教育资源中各科资源可以说内容多、涵盖面广,我们可以随时找到有关教学所需要的动画、彩色画片等。当我们把这些资源、素材整和到我们自制的课件中,上课时,学生看到的就是一些生动的画面,这更容易让学生记忆和理解,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我感觉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为教学服务,让远程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5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大都已经熟悉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比如,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

  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方面找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教师担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影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其次,教师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引导。

  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当前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学会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做到一般性指导和针对性指导相结合,平时注重一般性指导,学习某一篇课文时注重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还要做到全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和自主学习之后面向全班进行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二、要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那种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6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将知识,技能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接受知识,还要运用语言艺术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而这种语言艺术则是指教学语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学语言必须要求用语的准确性、科学性,语义的连贯性、逻辑性同时还需要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调和语音吐字的清晰。

  闻一多先生曾经提出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这三种美渐渐在当今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当中得到了更加完整的呈现。

  音乐美:在诗论中,音乐美符合古典诗词的朗诵与押韵,在现代教学中音乐美的要求不仅仅是教师的范例朗诵诗词,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要有节奏、有轻重缓急、面对不同的诗歌文章要有不同的情感,要求和谐,符合文章人物的情绪,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身临其境。如:七言诗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则包含诗歌音乐美中的节奏按照“二二二一”式节奏而来。通过节奏的划分让学生理解诗文意思和古诗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里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思念家乡的情感则是音乐美中最重要的情感,除了教师示范性的诵读带领学生体悟,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诵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绘画美:诗论中的绘画美不仅强调辞藻的鲜明色彩感还要形成一个独立的画面,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课堂教学中的绘画美除了引用辞藻、色彩和画面感还可以借助课堂上周围的事物来进行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更好理解,体会。如中央电视台有一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康震老师现场绘画,选手猜诗词,很受欢迎,其间就体现了趣味性,激发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借助语言和工具外,教师的行为动作仪态也是教学中语言艺术的关键。教师的手势要有强调、示范等功能。通过眼神,自然的手势等学生就能够快速的获得教师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对学生课堂的动作行为进行判断学生的状态。

  建筑美:建筑美在诗论中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此点在教学语言艺术中我运用的还较少,后期将在教学中多加研究。一般表现为文章或诗歌中。以及班级的布置和对学生分布中。

  除却闻一多先生提到的“三美”以外,语文教学的课堂中语言艺术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在课堂中,除了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要着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情趣功能。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在我们语言引导下,结合课本以及自身经历综合获得的。所以我们应重视课堂语言的文学性。思想性直接体现在教师的谈吐中,教师的三观会直接通过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步骤,了解作者背景个人经历情况后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想引上正轨,让学生感受和学习作品中主人公或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艺术既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又直接影响了课堂效果。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进步从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发挥语言的魅力。只有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不会枯燥无味,学生们会觉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更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7

  11月3日,x县小学科学教学能手经验汇报交流在xx小学举行,这一次的汇报交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由五位教学能手上汇报课,再一个是由五位教学能手谈自己的成长经历。这一次的汇报交流,可以说给在场的每一位科学老师都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让每一位老师都心潮澎湃。

  从五位老师的身上,我真正看到人没有随随便便成功的,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达到成功的顶点。这一点从宋淑英老师身上的更加明确,宋淑英老师自身没有出色的优点,普通话不算好,长的不是很漂亮,但是他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认真干事情的能力,所以今天她成功了,成功当上了韩店镇中心小学的副校长。再想想我自己,每次我都以孩子太小,没时间看书,没时间学习为理由,推掉各种学习,而宋淑英老师在有两个双胞胎孩子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断地学习。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下面结合五位老师的特点,结合她们的课,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节是xx老师,xx老师长的很清秀,很文静,这也使她的课,看起来很平静,讲课的语言很平易近人。让孩子们听起来很亲切,用赵主任的话说,就是董老师的课,有一种波澜不惊的感觉,看起来孩子们很平静,但是在这种平静的状态下,孩子们始终在思考。它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美。这也是我们追求的一种课堂形式。

  第二节是xx老师的,徐老师一直是我最佩服的一位老师。徐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以孩子们的思维为中心,教师充分进行引导的一种模式。她的课可以说是思维严密,符合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模式,老师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引导,让孩子们积极动脑,积极参与,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种非常和谐的互动,这种互动好像是在简单的对话,但是学生们得思维在进行高速运转,所以徐老师的课是非常高效的,看起来也是比较轻松的。更使我感动的是,徐老师最后一个环节加上育人,能让孩子们由声音的知识联想到盲人,进而激发孩子们长大后一定要研究某种东西来帮助盲人,这更激发了孩子们想要研究,想要探究的欲望,体现了科学的真正本质。

  第三节是xx老师的,宋老师看上去,就是一位很踏实的老师,所以她的课看起来生活化,实在。以一块小面包导入新课,它能够达到人体的哪一站,展开了课堂,很实在,学生听起来简单易懂。

  第四节是xx老师的,xx老师年轻漂亮,一看就很干练,所以她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净、利索。没有一点废话,用她本人的话说,她这个人不太喜欢黏糊糊的东西。所以她的课很直观、把本来很难的东西处理的简单化,用一个很直观的课件处理了一个学生很难理解的东西。

  第四节是xx老师的,xx老师文静、漂亮。一看就是个细心的人,所以我特别佩服她在生活中能够去观察某些东西,某些植物、动物的现象。其实这一种生活习惯,也就铸就了她的课堂也是很细致、注重让学生观察,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

  五位老师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但是他们体现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注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猜测、探究、验证而得出结论。这也充分体现了科学的本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朝五位老师的方向努力,阅读大量的书籍,认真钻研教材,来提高自己的课堂,做到尽善尽美。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8

  绘本教学,时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正慢慢的进入我们的视野。什么是绘本?怎样有效力地来利用绘本?绘本教学的形式又有哪些?在这次观摩应彩云老师《一寸虫》的绘本教学视频中,我受益匪浅。

  《一寸虫》是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讲述了草丛中的一寸虫如何运用智慧来求得生存。在这节活动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语言活动,应老师还很巧妙地将测量的数学内容也自然地浸透到故事情境中。例如:活动一开始认识了一寸虫,应老师就请幼儿比划一下“你觉得一寸到底有多长?”然后出示一只纸做的一寸虫,让幼儿具体感知一寸的实际长度;故事讲到知更鸟让一寸虫给它量尾巴的长度,不然就吃掉它。应老师请两个好朋友合作用“一寸虫”去测量,看看用了几条“一寸虫”;后来故事中的许多鸟都要来测量,再请每个孩子尝试拿一条虫去测量;最后请幼儿合作测量自己脸上的部位。我们平常的测量活动都是单独作为数学活动来进行,难免会有些枯燥单调。而这个活动中的每一次测量都巧妙的融合在故事中,从两人合作用几条“一寸虫”测量尾巴——一个人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两人合作测量身体部位,体现了不同的难度递进。孩子们每次操作都有一个明确的任务,通过测量从而引出下一段故事内容,使孩子们始终兴趣不减。

  “不仅是幼儿当了你的学生很幸福,如果我是你的.学生,我同样觉得很幸福!”这是我观摩了《一寸虫》活动后最深刻的感受。在活动中她们对待幼儿亲切、友好,她们的身份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孩子们最亲切的朋友、最可爱的伙伴。应老师用亲切的笑容,柔柔的声音深深吸引了中班的孩子们;用理解、信任的态度,得到孩子们积极的配合;应彩云老师更是用她机智的双眼,睿智的语言,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让幼儿园教师的亲和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也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爱的体现。

  在《一寸虫》这个活动中,不仅仅是孩子们,我们也感受到了应老师语言美的魅力。应彩云老师轻轻柔柔的话语,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和朋友聊天。对于每个幼儿的回答,应老师都会给予不同的答复,或是引导孩子深一层次的思考,或是小结孩子的话语,或是提升孩子的经验……孩子们从应老师的语言中不仅得到了爱的体验还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被关注后的幸福感、被同伴认同的自豪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表现的情趣,更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不正是《纲要》中所倡导的吗?

  “做中玩,玩中学”是活动最真实的描述。幼儿园教育就是要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活动就是给孩子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孩子们在活动中玩得开心,观摩者也看得开心。是哪种方式能让孩子们学得这样开心,这样容易呢?是游戏。每个人都爱做游戏,而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让孩子们乐于参与,乐于在玩耍中学习。应彩云老师设计的《一寸虫》利用绘本故事为线索,让孩子们带着疑问去操作,从操作中寻找答案。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了发展,而孩子们游戏中表现出来的童真,也惹来了观摩者们一阵阵的笑声,让大家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

  遗憾的是没有亲自现场一睹应老师的风采,但是通过这个视频观摩活动,留给我的影响却是永恒的,我将终生受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孩子创造宽松的阅读环境,引发孩子阅读的动力。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看图画,猜故事的过程中渗透方法指导;要引导孩子进行交流,从一本书中看到更多的意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之间相互交流,让孩子与大作家交流,可以提升孩子阅读的质量,让孩子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成长。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9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读尤其重要,其中有一种非常凑效的朗读形式就是分角色读。在孩子们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喜欢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把自己扮演成其中的一个角色。第一册后两组课文几乎都是蕴涵丰富寓意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对话丰富,非常适合分角色读,所以在这两组教学中我常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

  分角色朗读,确实是一种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情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教学中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顿时异常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一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往往在这样成功的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便把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语言训练和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但是在这组课文分角色朗读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

  教学《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没有精心设计什么问题,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我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接着在第一层次的读后,就示范,要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这时的分角色读,我不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而是要学生学会合作,利用小组检查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巡视的时候发现各小组的合作角色朗读几乎是失败的,学生不是读错句子就是把提示语一起读了,有的还读过了地方不知道在哪里停,这样的角色朗读把整篇课文读得支离破碎。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只重视了合作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喜爱,在分角色朗读前,没让学生充分熟读、了解课文,学生没弄清小鸭和鸭妈妈说了什么话,所以分角色时自然就要乱套了。

  于是在第二课时就让学生多读,还加上了我的范读,范读课文时,小鸭、鸭妈妈,小鹰、鹰妈妈的音色语气都不太一样,孩子们笑了,鼓掌了,说老师读得真好。我们开始讨论这些角色该怎么读好,学生一遍遍的尝试,我用生动的朗读评价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出味道:“你这鸭子,急什么?”“鸭妈妈,你还不紧不慢的,你就不担心吗?”“瞧小鹰在撒娇呢!”这个时候,我请学生把小鸭、鸭妈妈等各角色的话划出来,动动笔墨,反复读读。可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对话,让学生直接画出小鸭说的话真难,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没全部画对。于是,我在课堂上这样铺垫:

  师:小鸭看见清清的溪水,想做什么呢?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小鸭和鸭妈妈说些什么?(生自读)

  师:谁是小鸭子?你对妈妈说什么?(学生很自然的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师:鸭子妈妈在哪呢? (请另一个和小鸭对话: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吧)

  学生潜能无限,但是在潜能被激发出来之前,必须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哪句是谁的话以后,再让他们在下面同桌分角色读,这时情况就好多了。有了前面的铺垫,到了后面的课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样从易到难,先扶后放,学生在以后课文的学习中准确画出对话的概率就高了。

  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分角色朗读之前,依然让学生先把各角色的话划出来,划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话读读,然后再分角色朗读。课后忽然觉得,划是手段,是为了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又是为了什么?分角色朗读不是目的,是手段,如果把分角色朗读看成是学习的过程,那么,我们不妨改进一下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习,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角色朗读,请各角色想想自己该读什么话,动笔划出自己说的话。不机械地划,让划和读联系得更紧密,这样学生更好接受,就不会划完以后又不知道该读哪。

  其实,成功的分角色朗读训练还要求教师的指导要恰当、及时,要融于阅读之中。引导学生从描写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中体会角色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挖掘角色的个性。总之,分角色朗读,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读出不同角色不同的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思想感情,才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相应的表情,伴之以相应的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创造性角色朗读,要求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感情,这是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高的朗读训练。因此,分角色朗读也只有在学生熟读课文,正确领会作者意图、角色的内心情感,能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去进行的。花哨的道具和形式往往分散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不是阅读的本质,要适可而止。角色朗读不是课本剧的表演,也不是课堂教学的作秀,它仍是实在的,严肃的,认真的阅读。学生只有在扎实的阅读理解基础上,才能读出角色的情感、态度,正确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才能自然地朗读、自然的表演、自然地流露。同样,台下的同学才能观察出朗读同学的水平,体验角色的情感、态度。这样的分角色朗读才更有意义,才更有价值。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10

  今天参加了XX市名师开放课堂活动暨在阅读中体验英语研讨会,郑老师和殷老师两位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思考,这对刚踏入小学的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两位老师上的都是小学五年级英语(pep)上册第二单元b部分read and write ,属于同课异构教学,两位老师都展现出了她们不同的教学风格,郑老师的课环节流畅严谨,而殷老师的课轻松愉悦。相比较而言,我更加喜欢殷老师的课,因为我崇尚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的氛围里体会学习英语的快乐。

  做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学习的有很多很多,在听殷老师的课时,我一边听一边想自己会怎样上这堂课,并在课堂上的多方面与殷老师相比较,那一刻我想的只有一句话,新手就是新手,骨干教师就是骨干教师,虽然这句话看起来像是一句废话,可是也只有这句废话才能表达出我听殷老师的课的感受吧。

  在我来到小学的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也上过好多堂课了,在办公室其他英语教师的帮助下,我在初中到小学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上也取得了进步,很快的适应了小学英语的教学,也逐步把握住了小学英语单词课、对话课和阅读课这三种课型的教学流程及方法。可是,我在小学英语的教学技能上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通过与殷老师的课的比较,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首先,在整堂课的把握以及课堂容量上,由于我对教材研究的不透彻以及缺乏小学英语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把握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课堂容量相对于殷老师更是少的可怜。

殷老师在课堂的把握上让我深有感触,她的课容量大,却又是非常的流畅,这一点我是无比羡慕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训练自己,认真备好课,不断寻求点滴的进步。

  其次,小学阅读课的教学流程与方法。

今天活动的主题就是在阅读中体验英语。殷老师的课对我这个新手来说是上好小学英语阅读课的一个很好示范,她的教学流程及方法很好的完成了小学英语阅读课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并且通过这堂阅读课让学生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而我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虽然把握住了流程及方法,但是课堂上却显得枯燥,甚至由于课堂容量小,使得教学目标完成的不完全,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是要不断学习改进的。在听课后的评课中,薛主任以及其他一些老师的评课也让我明白了很多关于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东西,使我不再迷惑于初中英语的教学模式里。

  第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轻松随意性。

我这儿说的轻松随意,并不是指教师带领学生玩,而是说课堂教学的自然。比如,殷老师在与学生对话时,她讲究对话的自然及生活化,下面是其中一段对话的内容:

  t:i watch tv on saturdays .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s: i play football .

  t: i can play football , too . you can play with me , ok?

  s: yes.

  这段对话很自然看起来就像是平时两人相遇时的随意交谈,而殷老师在这段对话里既达到了她进行这段对话的目的'——复习了前面所学句型,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舒适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是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是意见快乐的事,

  而不是枯燥无味。相反,我在课堂中设置这样的对话时,往往只关注了知识点的复习,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这点在今后的教学里是要改进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了才会更好的学好英语。

  第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在学完教材上的阅读文本后,殷老师又设置了一段新的对话,要求学生通过想象根据本节所学的对话来完成。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得学生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对所学内容进行了灵活的运用。再一想我的教学环节的设置,只是关注了知识的学习,并未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的运用及扩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改进的。

  第五,课堂评价语的应用。

我的课堂评价语是匮乏的,仅仅局限在了good,very good上,没有很好的应用课堂评价语八十句。而殷老师的课堂评价语的丰富是让我吃惊的。我会好好注意自己平时上课的评价语的使用,每节课用一句新的评价语,时间长了相信我的评价语也会是丰富的。

  最后,书本知识与生活哲理的联系。

殷老师在本堂课结束时,送给学生这样一句话“manage your time well , you can enjoy a happy and full life.”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殷老师又结合所学知识教给学生们一些生活哲理:合理的安排你的时间,你会享受一个愉快充实的人生。学校不是一个只学书本知识的地方,还要教会学生道理,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生活。在殷老师的课上,我感受到了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关注这一点。

  做为一名经验欠缺的新教师,我要学习的真的是很多很多,我很感谢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使我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自己,给自己定准了位置,也确立了自己的目标,我会努力去改进自己,不断地虚心学习,充实壮大自己,积累点滴收获,寻求更大的进步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11

  20xx年8月24日,在兴隆一中的大礼堂,学习了“关于小学习作教学和低年级的识字和写字教学”,收获颇丰。现将具体的心得交流如下:

  这次培训通深入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具体内容,让我明确新课标修订稿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施过程之中的具体路径,这对于任何一个语文教师而言,都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找准教学重心。

  深入解读新课标修订稿具体内容,不仅要知道新课标修订稿与原来新课标之间“删去、加上、修改”的三个区别,而且更应该明了新课标修订稿的精神实质,明了新课标修订稿从“时代发展、语句条理、追求变化”三个方面所体现的精神实质

  课程标准不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我们教学的指南针,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地研读。要紧密联系自己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际,不能空对空。

  语文习作教学在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这些涉及作文兴趣、个性表达、作文内容、观察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训练、修改能力训练、标点符号运用以及练习量等诸多方面,这些要求又是螺旋式渐进上升的。例如关于“个性表达”的渐进要求是这样的:第一学段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第三学段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第四学段要求“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因

  此,我们研读课标一定要拉通来有对比地读,教学才找得到渐进目标,不同的年段才找得到各自的教学重心。

  其次我们要回归生活本质,落实习作训练。作文是什么?就是用心观察生活,一切心之所得,均源于生活。

  因此,我们要训练的,便是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敏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不能留于“要留心观察生活”一句话的要求,依照“找准学生缺什么、想清自己教什么、落实课上怎么教”三个维度思考而是要在每一次习作教学中,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给学生观察些什么,怎样去观察,以及记笔记、写日记等留住观察所得的方法。明确新课标修订稿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实施过程之中的具体路径,教师需要从本质上入手,从整体入手。只有从“找准学生缺什么、想清自己教什么、落实课上怎么教”三个角度逐一思考,新课标修订稿中所提出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综合性;及其正确的思想导向、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或许才能成为现实。

  另外,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中,知道了,培养学生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多认少写,先认先写,降低了写字量,关注了写字过程,注重了基本功的培养。还解析了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枯燥单一、面面俱到、学用分离、识和写分离。这些在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只有注意了,才会让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浅显易懂,很好的服务于教学。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12

  当前,信息技术的普及化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的方式,而多媒体课件是目前实施形象化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极大为我们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从教育网心中得到的资料可知教学课件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如下几类:文字、流程图、表格、线图、结构图形、实践过程。在这几个方面合理规划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最大效果地吸引学生们,使他们更加喜闻乐见,从而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整个一学期的学习来探讨一下对以上所述几类教学素材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具体体现。

  录像片和动画效果的处理

  可以说录像这种方式是对处理实践过程的有效手段,实践环节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无须多言,以往这一过程只能由教师口头表述,具备条件的则可以在讲台上边动手边讲解,或者带领学生到现场授课。但很多实践过程需要很大的代价甚至不可能带领学生去完成,如参观一个现代化工厂的产品制造过程,一个重要的实验过程等等,这时可采用录像设备进行素材录制。本学期内,我们学的了很多有用的办法以及技巧可以更为精彩的实现这种模式------教师还可在电脑上对这些素材进行编辑处理,选择关键的部分用于教学,使学生对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另外,网上的录像或动画资料,以及光盘中的资料如果允许共享、不侵权的前提下,还可以在播放时用前述的抓图软件原样“抓”下其中要用的一部分来,处理后嵌入到课件中。

  虽然录像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还是有很多情况不能用录像的方法实现,如微观粒子的运动、信息的.传递过程、宏观宇宙中星系的运动,机器工作时内部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等等,如果能将一个过程用动画表示出来,则无疑将使教学更有说服力,目前以绘制(或其它方法得到)的基本图形为基础进行深加工得到一份动画片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了,常用的软件就是我们已经接触到的flash,动画制作的原理很简单(主要是制作关键帧、如何生成中间帧等),但制作过程却很复杂,因是人工制作的,所以其播放速度快慢、出场顺序,观察角度、细节显示及图形效果等等都可人为控制,使学生更能体会“过程”和“细节”,在很多方面比录像更具优势,因而将是极有前途和必然发展的方向,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尽量多地采用,它也可以说是动态的许多图形的组合,是图形应用的高级阶段。

  另外,我在网上查找的一些其他的资料,例如,字表的处理字表处理包含文字和表格两方面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对文字和表格的处理可以说能做到随心所欲了,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构思,以及对软件功能的掌握程度。

  文字的大小、字体、颜色、样式甚至动态效果等都可随意设置或更改,因此,将平常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复现在多媒体课件中是毫无问题的。而且差错少、正规,显示速度快,课件制作者如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制作效果可以令人赏心悦目。

  虽然多媒体课件制作拥有许多优势,但是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不喜欢一次出现大段的文字,而喜欢逐句地呈现,以顺应人的认知习惯和教师的授课节奏。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一般是按顺序讲到哪写到哪,但课件制作时这样做却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可以说是一个工程量很大的工作,尤其是教师的时间其实并不充裕。

  ⑵有些人喜欢在文字出现时对文字配以声音效果或动画效果,以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趣味性,但若用得太滥,反而易引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效果适得其反。同样的收集素材等等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与传统的备课模式相比,有时这样的工作会显得事倍功半。⑶文字要尽量精炼,做到言简意赅,同时要尽量多用图例。传统教学方法和教材受条件限制常是用“图”来配文,文为主,图为辅,而目前电脑绘图能力极大地提高,可大量采用以“文”配“图”的形式,即图形为主要内容,而将文字作为注释等进行辅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采用此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实图形中蕴涵的知识信息比文字更大,有些教学内容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将很繁琐,而用图形表达更为直观和形象生动,儿童认识世界首先是识“图”而后才是认字,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教学中少不了表格,表格这种呈现方式会使信息变得简练通透,因为它本身一般是很多数据的组合,传统教学法中一般是让学生对照书中的表格查阅数据,有了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表格搬上投影屏幕。 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教师的查阅过程,也可以直接地观察表格中标明出的知识要点。

  所以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注意的是如何让重点数据突出于其它数据醒目地显示,这可以采用单元格填色等多种方法,而填色又可以有多种效果(如渐变色、逐渐填色,渐近渐远、闪烁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表格中数据较多,受屏幕的大小限制,则可能单个数据小得不易让后排的学生识别,这时可以将表格分解处理,或者先整体显示,后局部放大。

  虽然多媒体课件制作开始越来越多的被使用,但是它本身仍旧存在一些缺陷,这使得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需要多加斟酌。

  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筛选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直观教具的演示或类比等直接或间接方法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就没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设计课件。例如数学这一课程涉及很多公式的推导,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反而不如以黑板书写的方式,更能够让学生清楚推导的过程,增强印象。滥用多媒体不仅让授课老师加重备课的负担,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一些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只是把书上的文字利用幻灯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念,并没有科学地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增加条理性。幻灯片上出现过多的文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和心理的双重疲倦甚至产

  生抵触情绪。所以设计课件时要避免出现过多文字,尽量以画面、流程图等方式进行表现,以体现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多媒体课件中频繁地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画面、声音和小动画,虽然能够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然而过于繁杂的画面和动画往往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学的内容,最终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要避免采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教师,作为面临素质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师,课件的制作已经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走上现代化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动性,能更加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学习知识的多面性、广泛性、自主性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产生,所以课件制作方面的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势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Flash制作的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利用Flash制作的动画是矢量,不论你把它放大多少倍,都不会失真,保证了画面的亮丽、清晰。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13

  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有关感悟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1)于精彩处仿写。

  (2)于空白处补写。

  (3)于“迁移点”拓写。

  (4)于结尾处续写。

  (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

  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14

  习作一直是语文老师的头等难事,花费了极大地时间和精力,可有时却很难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老师怕教,学生也普遍存在着“习作焦虑症”。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培训视频的观看,本人有这样几点思考。

  一、让学生融入生活,给学生创造生活,让习作成为有源之本。

  作文是一个从口头表达到书我面表述的过程。有许多孩子也许口头语言很不错,但落实到书面却出现无话可说,习作七拼八凑,语言匮乏。也许是我们教师指导习作时,让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也许是我们在要求上有所局限,习作思路被教者所匡定,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时”作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理解,学生作文成为敷衍老师的一种学业负担,作文为老师而作,为纪律而作,老师成了作文的唯一阅读者,言为心声的作文不得不出自于强迫!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喜欢作文,害怕作文!。

  我们应该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走进去才能和孩子亲切对话,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做到“童言无忌”、“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切实把习作的目标降到应有的程度。提倡在习作教学中,“儿童语言无禁区”!“儿童表达无禁区”!“习作内容无禁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内心体验。只有降低了习作教学的门槛,学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学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语言才会充满灵性,学生的个性和才情才会得以彰显。

  大千世界为学生习作提供了无尽的学习资源。我积极为孩子创造感受生活、丰富人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上种水仙;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一个泥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以上的鸟类;捉小虫子;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和别人小小地打一架……

  这些事情,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可以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又可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使孩子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开阔视野。现在的孩子整天与电视、电脑、游戏相伴,与考试同行,远离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只知道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学生做了这些事后,我们把这些事全部拿来放在课堂上,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做过的事、是怎么做的,这些生动有趣的生活画面必然会像电影一样涌入学生眼前,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真情地流淌。

  因此我们要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引导孩子融入到多彩的生活之中,“快乐着孩子的快乐,悲伤着孩子的悲伤”。和孩子们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快乐,去品味生活的丰富,去积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生活充实,语言表达才有源头,“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二、变“重写轻改”为“写改并重”,提高自改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常有这样的认识:提高作文能力,要靠“多练”,而“多练”就是“多写”,忽视了“多练”也包括“多改”。于是让学生大量地练习写文章,尤其到了毕业班,学生习作的负担更是不堪之重。与此同时,由于腾不出时间与精力加以批、评,只好简单浏览一下,打个分数;或是让“学习好的学生代为批改”;或是干脆置之不理。习作中的问题,因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便不断重现于习作之中,习作水平与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训练效果事倍功半。

  我们可以减少一些写作的负担,变“重写轻改”为“写改并重”,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从而达到在自改中提升习作能力。

  小学生刚刚开始自改习作,往往无从下手。在讲评课中,我首先教学生学习独立修改,做到“三读三改”:第一遍默读,看看文章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调整顺序,充实内容;第二遍轻声读,改正明显的病句和错别字;第三遍放声读,进一步调换、修正词句或认真誊写。

  限于习作水平,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文章已形成定势思维,找不出毛病来,此时可采用在小组中互评互改。第一步是每个人都要谈一谈自己文章的构思以及自己初次修改了些什么;第二步是读一读自己的文章,请小组同学评议、启发、补充;第三步是自己结合小组的好意见再次修改;第四步是小组交换后互相阅读、修改、写意见;第五步是学生阅读同学提的修改意见。写下自己的看法;第六步是上交老师评改,在互评互改中不断提高自改习作的能力。

  三、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随意拔高要求,人为提高要求。

  小学生限于自身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还很不健全,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身边发生的事表述清楚就不错了。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领导的要求、家长的期望,却常常出现随意拔高要求,人为提高要求的现象:一二年级就要求作文;三年级的片断练习变成篇章练习,字数也提高到300字左右;用高年级习作的要求来指导中年级习作……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呢?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的需要,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如果我们不能顾及孩子习作是内心的需要而一味提高要求,孩子怎么敢提起那杆沉重的笔来抒写自己稚嫩的心?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小学生作文与成人写作是有区别的。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习作不同于创作;习与创之别,习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写作,虽然要求学生自能作文,那也是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逐步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千万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教材提供的习作素材时,往往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在学生实在没这方面的感受时,允许学生写相应体裁的的有感触的事情,而在批改时也是同样要求,绝不有意压制。对学生习作的字数也没有统一之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不允许无病呻吟,更不允许“假大空”的出现。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基本能做到有感而发,且并未失去对习作的兴趣,习作虽不见特别优秀之作,但也能像模像样。

关于教学心得体会15

  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愿写、爱写,激发学生想拿起笔一睹为快的激情,确实是作文指导课上要解决的重点,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比较头疼和困惑的事情。这一次听了名师们上的几节作文课,让我茅塞顿开: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低年级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最为重要,这里的情趣指的是挖掘孩子的内心真情及激发写作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应“趣”字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和鼓舞儿童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重要作用。戴建荣老师执教的诗话作文《春天的歌》,让我感受到了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戴老师的课堂充满着“乐”趣。

  本次观摩会给我最大的惊喜是欣赏到了戴建荣老师的“诗话作文”教学艺术。这节以唱唐诗《春晓》开场的二年级习作指导课《春天的歌》,就像一首清新明丽的诗,更像一首欢快动听的歌。最令人叹服的是戴建荣老师丰富多变的体态语——吟之唱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让人感觉妙不可言。课前导入聊天时,戴老师和和小朋友们“两两相望”,你一句我一言的轻松聊天加上俏皮的瞪眼睛,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指导习作时,戴老师注意激活学生思维,唤醒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沉淀,为学生顺畅、丰富的表达铺路搭桥。以吟诵古诗《春晓》为切入口,感受生活即是习作的源泉,花、鸟、自己熟悉的生活,就是自己口中笔下的主角。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视角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在轻松的交谈中,学生们感受《春天的歌》的习作内容就是自己的生活,鲜活、美丽而动人。学生顿时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扰,他们也爱说乐写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戴老师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说、写的欲望,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交流、敢于表达。课堂上,戴老师善于组织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从而促使他们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扮演着小蝌蚪快乐地穿梭在课堂上,“春天随着我小蝌蚪游起来咯!”戴老师在诗话作文的课堂上说道。她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不拘泥一格,与孩子们

  平时说话的方式很贴近。然而除了贴近之外,他巧妙的运用字词让语言更具有语文味也是让我钦佩的。有了语言的`表率,学生们也随之模仿,一个可爱的女生说:“春天随着我杨柳飘起来咯!”另一个说道:“春天随着我迎春花开起来咯!”原来学生们生动的语言也可以这样自然而然的“信手拈来”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他们高高兴兴地说,快快乐乐地写。他的幽默也感染了全场,大家自始至终脸上都挂着快乐的微笑。

  二、 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于永正老师上的《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一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一)一看录象。

  (播放的是一段没有声音的录象,让学生进行地观看、体验。并交流,重点让学生发现其中出现的事物,并感受这个无声的世界。)

  二)再次观看录象。

  (这一次的录象,教师加入了音乐,使之与前面的录象作比较,观察的重点放在了听力上,并引导学生在不自觉中进行前后片段感受的比较中。) (以此为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声色兼备的重要性。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将自己听到的小鸟啾啾、知了“知了”、泉水“丁冬”、小鸟“扑啦”、青蛙“呱呱”等景中声友情有趣地描摹出来。)

  三)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存在的有声有色的生活片段。

  四)出示阅读卡片三:

  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2、咯咯 嘿嘿 嘻嘻

  3、啪 呜呜 啪 扑哧

  五)、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选取上面呈现的三种材料中的一种,进行象声词的片段练习。) 作文教学指导中最关键的便是内容上的指路。而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既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又不能将思维框死。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鲜明地看到了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层次、习作性格,进行了有意义的内容开掘和分层教学:

  第一层次:描绘教师呈现给大家的风景材料。这是一种观察写作的方法,学生只需将现场看到的、听到的描绘即可,由于有着新鲜的体验,写来不费力气,适合于习作能力一般的学生。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声色兼备的场面进行再造想象。这是一种回忆,将学生对内容的开掘以“声色具备”为要求,在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肠刮肚,

  既使学生内容的面上有拓宽,又启动了学生根据某一限制组织素材的能力训练,

  这适合于有一定习作基础,并且愿给自己增加难度,喜欢写出自己个性的学生。 第三层次:出示了三组象声词,抽象中富有意趣,在看似无关的词语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好想象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跃跃欲试地要进行创造性想象,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去虚构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而真正有趣的是:因为是扣着这几个象声词进行故事或生活场景的创造,在文中象声词的用法肯定会更妙,会在文中起到关键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较之前两种方式的运用,一定会更到位。

  于教师在一个片段训练里就给予学生这么大的内容空间,这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还是非常少见的。可见于老师在设计此三维时考虑的周详,对学生特点把握的准。

  三、作文是一种高尚的智力游戏

  贾志敏老师曾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作文,是一种游戏。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如果能把作文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们边玩边写,在游戏中学写作文,让游戏的趣意在作文中再现,学生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通过游戏作文教学设计活动,我们有了更多的作文教学素材,但怎样让游戏和作文自然地溶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乐于倾诉,张化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有效的教学理念。《第三只眼》是张老师为我们展现的一堂游戏作文指导课。

  上课伊始,张老师始终把玩和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记得课初张老师说“我们每个人有三只眼睛”的时候,有好几个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啊!”的惊叹,张老师马上问:“啊”是什么意思?刚才老师在说“我们每个人有第三只眼睛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写下来。学生对于人有第三只眼睛感到非常的疑惑,张老师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把心中所想的及时地记录下来,抓住瞬间感受,及时书写,这真实地反映学生此刻的心理。写自己心里所想,学生能自然的流露,情感真实,既给了这篇作文一个很好的开头,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写”就是自己情感的真实流露。

  课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张老师把重点部分有意的让学生进行定格观察,强化印象。如,“尝白醋片断”,张老师不仅多次让学生尝白醋,而且多次刻意地

  让学生注意台上同学尝醋的表情、动作、语言。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形?”几个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以后,张老师就指导写游戏的重点部分。由于好多学生刚才没有尽兴地讲,所以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写给其他同学看。曾记得我以前教高年级时,也上过类似的游戏作文指导课。但授课过程大都是先玩,再回忆玩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最后指导写作。每次学生的在玩的时候都是很尽兴的,可一听到要写作文却都是唉声叹气,可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的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写,没有丝毫的无奈。我想,这可能都归功于张老师把游戏与写作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学生感觉到写片断似乎也是一种游

  戏似的。而且刚才玩得痛快的游戏经过还是历历在目的,所以下笔也就顺畅了。

  张老师的授课中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他对学生作文中肯的讲评。课堂中,张老师总是把写得较好的片断读上几遍,并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重点部分的写作评改中,张老师则采用了同座互换作文进行评改。并要求同学冷静地看,冷静地改。我记得在这时的评改中,张老师说了一句这样话:“如果你在同桌的作文中,连一个好词也找不到,那说明你不仅没有第三只眼,连你脸上的两只眼都没有多少作用。” 这说明张老师让学生善于去发现别人闪亮点,这是学生对被改习作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地被激发起来了。在《第三只眼》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高兴的氛围中,不管是在玩游戏还是在写作中,他们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张老师把游戏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维于游戏之中,顺其自然地进行写作训练,顺应了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他的这种教学理念和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天的听课,对我的触动很大。通过听课,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

【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学教育公平教学心得体会12-17

教学心得体会10-11

教学心得体会07-05

教学的心得体会12-12

教学心得体会06-05

教学心得体会12-16

教学的心得体会12-16

小学教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2篇)06-17

教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02-09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