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演讲稿

时间:2021-06-22 10:27:00 演讲稿 我要投稿

关于论语演讲稿十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演讲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论语演讲稿十篇

论语演讲稿 篇1

亲爱的教师、同学们:

  今日我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这句话:”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爸爸妈妈,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一诺千金。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伺候爸爸妈妈,能够尽心竭力;伺候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往来,说话诚笃、格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便他自己说自己没有学过什么,我也必定要说他现已学习过了。“

  子夏的这句话提出了正确处理夫妻、父子、君臣、朋友这四种联系的品德规范。子夏以为,一个人有没有杰出的教育,首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做到:”孝、忠、信“等根本品德。只需做到了这几点,即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也能够以为他现已是个有杰出教养的人了。这一句和上一句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孔子施教重在人的德行。

  学过这句话我懂得了孔子育人注重人的质量德行的涵养,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一个人是否有学识,不是看他读过多少本书,而是看他是否达到了做人的涵养。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通晓学识之道,要先从自己的品德的涵养、为人处世上着手。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才干学有所成。即《红楼梦》中所谓”世事洞明皆学识,情面练达即文章“。

论语演讲稿 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很复杂的古文,但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 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 上看,要 ” 温故知新 “ 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 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

  《论语》中有一段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 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 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出色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

论语演讲稿 篇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学习了《论语》学而篇中这句话:”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格守信用 。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自己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子夏的这句话提出了正确处理夫妻、父子、君臣、朋友这四种关系的道德标准。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教育,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 不能做到:”孝、忠、信“等基本道德。只要做到了这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也可以认为他已经是个有良好教养的人了。这一句和上一句联系起来,就可 以看出孔子施教重在人的德行。

  学过这句话我懂得了孔子育人注重人的品质德行的修养,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一个人是否有学问,不是看他读过多少本书,而是看他是否达到了做人的修养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精通学问之道,要先从自己的品行的修养、待人接物上着手。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才能学有所成。即《红楼梦》中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论语演讲稿 篇4

  我庆幸是校园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西川中学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西川中学是幸福的,因为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我知道学习任何经典,先人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近年来,深邃、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天天背诵着弟子规,大街小巷里开了很多的国学诵读班,电视里的科教频道也是充满了各种国学讲座。

  为何国学如此之重要?

  国学以他简练的语言,传奇的故事,时时让人感觉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文人的思想火花。

  国学又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术数,等等,内容比较完备,文学大师的生花妙笔,史学家的考据论证,,传奇的神话故事,古老的笑话典籍,让人大开眼界。

  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国学离我们很遥远,很空洞,那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国学到底为何物?

  国学不能狭隘地理解为《论语》《道德经》《易经》这些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

  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超然之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昂然之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泰然之志;“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豁然之明;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浩然之气。 这些都在为我们照亮前方的人生道路。

  国学应该如何学?

  孔子早就有完善的答案。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又说:“志于道,依于仁,据于德,游于艺。”

论语演讲稿 篇5

  大家好:

  以前是不喜欢读《论语》之类的”古董“经典书籍的,觉得生涩难懂,也不符合时代潮流。而这个寒假,却对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爱不释手,不仅是因为他把《论语》很好的诠释出来,也因此让我改变之前错误的想法,对中华名著产生了浓厚兴趣。

  看杨先生的这部书,打开来马上就能了解到杨先生治学之严谨,对于研究之认真。《论语》中的文字,他不会随意解释任何一个字,如果不把这个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会写在注释中的,所以,常常会发现,在注释文字中,关于一个字的解释,杨先生需要引经据典,甚至还要讲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诉你,这就是他如此翻译这段文字的原因。可见,他对于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是现在很多所谓教授所不能比拟的。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孝道方面,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我们不要把《论语》放在一个神的位置顶礼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脚下踩上两脚,这本书是中华民族承继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们不能轻易把它忘掉,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着《论语》的血,而之所以是中国人,《论语》是我们的根。

论语演讲稿 篇6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终于读到论语的第8篇了,回想着原来读的辛苦。有许多字不会读,都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查,字典翻都翻得想吐。虽然前面很辛苦,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 上人嘛。孔子的仁和礼都在我的心底扎下了深根。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从课前导读上也读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应有受 教育的机会。

  我读论语时发现了一句话: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以为并没有什么大的 含义便直接看译文了。译文上是这样写的: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时说话办事的有把握;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 ;六十岁时凡听到的都能辨别是非;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我从这句子中隐约体会到一个含义。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 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悟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身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 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 ,要进过长时间的锻炼和学习,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的遵说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 都是适用的。

  《论语》是一本好书大家好好读吧,我相信大家。

论语演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重温国学经典,做智慧教师——好书我推荐之<论语>》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兴起了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我们学校也开展了“诵经典,润童心”的课题,通过一段时间和学生一起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也颇有受益。众所周知,《论语》是一部闪烁着理性光芒、蕴涵着朴素道理的文化经典。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去重读《论语》,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尤其作为教师《论语》更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指南。

  首先,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教”?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教师教育孩子要耐心”,我们经常这样说。但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耐心的佐证。

  教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教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无非是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如此而已。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原谅他,提醒他,毕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希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帮助;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该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呀?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犯了错误,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单单,但蕴含的是教师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其次,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去 “学”?

  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

  厌”。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三、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里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庆幸是校园的浓浓书香浸润了我。让我深深感到来到西川中学是幸运的,因为有国学经典的熏陶;来到西川中学是幸福的,因为校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我知道学习任何经典,先人的经验最终只有一个真谛,就是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缩短历程,使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君子仁爱情怀,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听,这是我们的学生在诵读。这稚纯的声音,让人的思绪飞扬。不知不觉中,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追寻他的敦厚之风,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

  重温国学经典,做智慧教师!

  谢谢大家!

论语演讲稿 篇8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于丹写的论语心得是一本非常好的,值得一看的书,因为她给了我太多的感触,让我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中近距离的接触了一次圣人。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 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 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 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 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 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 他自己内心价值取。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论语演讲稿 篇9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这个长达3个星期之久的寒假里,我读了一夲国学经典——《论语》。正像它的题目一样,古代大文学家孔子用自己独当一面的方式论述了“语”这个字。

  打开《论语》,我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了一个充满睿智的鲜活的人正向我们昂首走来。——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个影响了中国两 千年教育文化、社会礼仪、文明道德的伟人,他留下了许多供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鉴的文字。他的言行论及了孝道、治学、立德、为政,他的思想 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尽管他的思想言论尚不全部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完全相吻合,但足可以成为一面镜子, 供后人们照出自己的面貌。

  刚开始读之品之之时,我觉得那些满是“之乎者也”的句子和段落乏味之极,就像老和尚那样念着无聊的经,但逐渐逐渐我被孔子的儒术渲染了。孔子注重的是 孝、学、德,而那些金钱与名义,在他的眼中只不过是粪土罢了。他的地位在文学界上很高,却不是官场上的追猎者,他只不过是一个老师、先生,不断以实践教导 堂下的众弟子。

  在《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 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 ;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 仅安于贫贱,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因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就是孔 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论语》是文化经典之一。它是从生活中来的,也应该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实践它。今天我们读《论语》,要做到继承吸取其精 华,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以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才是学习、研究《论语》的现代价值所在。

论语演讲稿 篇10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我读过的书中,我觉得《论语》是我读过最有含义,最有蕴含的一本书。这本书教给我了很多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无价的,因为,它教会我了很多人生道理。

  比如,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且,还要懂得新的知识,这样才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这一则让我明白了,不要把新 知识学会就可以了,还要加强巩固学习过的知识。

  比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这一则让 我明白了要以学习兴趣爱好才可以真正学习到知识。

  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孔子在河边感叹到:”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日夜不停。什么都可以 用金钱买到,但唯独时间不可以,因为它是无价的,可以称的上是”无价之宝“。

  还有一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逢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这一则中我知道了,在三个人当中,其中一位必定是我的老 师。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好的一面,所以,要学习他好的一面,同时,也改掉自己身上的缺点,更加完善自己的优点……

  这本书里的每一败都很有价值的,我会把每一则都牢牢的记在心里。

【关于论语演讲稿十篇】相关文章:

论语演讲稿锦集六篇04-19

《论语》读书作文03-28

论语随笔作文04-11

论语演讲稿范文汇编七篇01-02

《论语》中的谚语06-01

论语读书笔记04-06

读书笔记《论语》09-27

《论语》读书笔记08-25

【推荐】读《论语》有感02-01

【热门】读《论语》有感02-01